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甲午篇
汤液本草

王好古(1200—1264)的《汤液本草》成书于元大德二年戊戌(1298),完全是按照五运六气理论来规范中医药体系的。《汤液本草》基于运气而规范的药物归经、升降浮沉等,则纳入主流中药学理论体系之中。明刻本《汤液本草》中有文字图22幅,分别为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寅手肺太阴经向导图、巳足脾太阴经向导图、卯大肠阳明经向导图、辰足阳明经向导图、亥三焦手少阳经向导图、子胆足少阳经向导图、戌心胞手厥阴经向导图、丑肝足厥阴经向导图、未小肠手太阳经向导图、申膀胱足太阳经向导图、午心手少阴经向导图、酉肾足少阴经向导图、天地生万物有厚薄堪用不堪用、火位之气、热反胜之、火位之主、木位之主、金位之主、土位之主、水位之主、寒反胜之等,以理解药物性味、引经,及五运主岁、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等,列文字图以表明其相互关系,并进而推演司岁备物、药味专精、气味生成流布等药学理论。

北宋政和年间,徽宗仿太宗修《太平圣惠方》之例,令曹孝忠等编纂《圣济总录》,御制序言提到缘起说:“悯大道之郁滞,流俗之积习,斯民之沉痼,庸医之妄作。学非精博,识非悟解,五行之数,六气之化,莫索其隐,莫拟其远。”此书一百卷,首先详细开列六十甲子逐年运气,并说:“六气司岁,五运统岁,五六相合,三十年一周,六十年再周,凡千四百四十气,而天地之气数备焉。终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守其数,稽其化,若合符节,可谓悉矣。”用运气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是古中医的基本逻辑,为此宋徽宗御撰的《圣济经》专门设有“药理篇”来讨论此问题。“药理”依然是药物作用原理的意思,此中的微言大义则由注释家阐明:“盖一物具一妙理,王者能穷理尽性,而至于命也,则因药之理而明之,特馀事焉。推馀事以示斯民,然后养生治疾之旨,昭然明于天下矣。”而归根结蒂,仍需要回到五运六气理论的逻辑之下。

这种“物之妙理”如何参究呢?阴阳五行当然是基本工具。《圣济经》说:“动植之间,有万不同,而气味自然,率不过五,凡以象数寓焉。”而味属于土,如此则“五味皆生于土”,“甘苦咸酸辛,又皆本于淡”,因为“淡者一也”,于是按照天地象数推演:“口入一而为甘,甘出十而为苦。木作酸也,始于敷播,辛乃收聚。辛九数也,物穷则变,故辛甚则反甘。甘十数也,物极则反本,故甘甚则反淡。炎上作苦,苦生甘也。然火无正体,体草木焉。涧下作咸,卤自咸也,亦有感于煎烦而咸者焉。”此即所谓“五味自然之理”;五气亦有其“自然之理”。阴阳亦不可缺少,所谓“天之所赋,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毛羽之类,生于阳而属于阴;鳞介之类,生于阴而属于阳。空青法木,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肾;黄石脂法土,色黄而主脾。触类长之,莫不有自然之理”,等等。

《圣济经》只提出法象药理的总纲,具体药物与运气理论的配合,至金元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等始归纳完善,年代稍晚的王好古所著《汤液本草》则是此派药学理论方面集大成之作。张元素著述甚丰,以《医学启源》最为重要,药学书则有《洁古珍珠囊》,李时珍对此书推崇备至,《本草纲目》评价说:“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李东垣所著药书有《药类法象》与《用药心法》两种,也以原则性论述为主,皆收入《汤液本草》中。

法象学说并不始于宋徽宗,《本草经》序例“药有阴阳配合”句,《蜀本草》说:“凡天地万物,皆有阴阳、大小,各有色类,寻究其理,并有法象。故毛羽之类,皆生于阳而属于阴;鳞介之类,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所以空青法木,故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故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故色白而主肺;雌黄法土,故色黄而主脾;磁石法水,故色黑而主肾。馀皆以此推之,例可知也。”这也是以“法象”思路解释药物作用。这种古朴的全息逻辑在阴阳五行、五运六气逻辑之下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证和古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印证着五行互藏、阴阳互藏、阴阳无限可分、“不以数以象之谓也”,等等,功不可没。

按五运六气理论,“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配合起来,则“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力化的药物与之对应,则有升降浮沉补泻之法,《汤液本草》配套列出“药类法象”:第一,“风升生”,防风、升麻、柴胡、羌活之属,乃“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第二,“热浮长”,黑附子、乌头、干姜、肉桂之属,乃“气之浓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第三,“湿化成”,黄芪、人参、甘草、当归之属,乃“戊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咸苦,在人以脾应之”;第四,“燥降收”,茯苓、泽泻、猪苓、滑石之属,乃“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第五,“寒沉藏”,大黄、黄柏、黄芩、黄连之属,乃“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气寒是也”。

作为运气药物的补充,《汤液本草》又列“随证治病药品”“用药凡例”等项,将张元素提出的“引经报使”理论详细化。如云:“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又有报使歌诀:“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方。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阳明大肠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脾经少与肺经异,升麻芍药白者详。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通经用此药为使,更有何病到膏肓。”并各经脉药物导向图。其中最能体现法象原理者,为“用药根梢身例”,即根据药物的药用部位,确定其作用,有云:“凡根之在土者,中半以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之下行也,入土以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而梢降。大凡药根有上中下:人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在中焦用身;在身半以下,地之阴也,用梢。述类象形者也。”此即“以脏补脏”“以形养形”之类天人感应与力化气化。 nXLUe26FiAVSHDafF1QkohqWeAFhYFaimJCaSEmUpI3YiWwUS2ajjNNxXiqXiY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