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丁未篇
秘本伤寒第一书

《秘本伤寒第一书》是清代一部以研究热性病为主的专著,由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医家沈月光、龚藩臣传,车质中、胡骏宁补辑。本书以河图洛书为根本,以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为主线,同时将五行、天干地支融为一体,以推五运六气。本书作者以五运六气之反映自然界正常规律与异常规律变化,揭示天体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气候变化与脏腑的内在联系、五运六气异常变化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内在联系,以说明运气都要合之于脏腑,才能推测民病,从而进一步阐发《伤寒论》的旨趣,以推行张仲景六经辨证学说。

本书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对五运六气等理论加以说明,并分别编成主运、客运、司天等歌诀。全书分为叙卷之一元集:伤寒凡例十六条、五运歌、五运阴阳老少歌、五运客主配五音歌、五运主运歌、五运客运歌、天地六气歌、司天歌、左右间气歌、逐年主气歌、逐年客气歌、六气交节令歌、十二经配天干歌、十二支配藏府歌、主运图、客运图、藏府配八卦干支以应天地六气图;卷二亨集、卷之三利集、卷之四贞集。名中医柳少逸曾言及其师牟永昌公有家传秘本《伤寒第一书》,即是本书。

《秘本伤寒第一书》,作者之所以敢称“伤寒第一书”,其在“伤寒凡例十六条”中有十二个方面超于前人:第一,批评后人不知各州分野的由来,并将“治扬州分野之法,通之于各州分野……故曰伤寒第一书”;第二,“但一见舌苔,认明系何经颜色,在何经部位,即知系何经证,应用何经要药,盖不待问证察脉,而胸中已了了明彻矣……故曰伤寒第一书”;第三,通过看舌苔,认证简明,故作者曰“即素不知医者,但使读过一遍,会看舌苔,寻得方药,即能见病知源,依经施治,故曰伤寒第一书”;第四,“此书但看舌苔,分别阴阳……无不奏效,故曰伤寒第一书”;第五,相对治愈率高,“如以此书方论治之,善治者,百人中犹可活六七十人,即不善治者,百人中亦可活三四十人,故曰伤寒第一书”;第六,“伤寒舌苔纯黑者,乃足太阴经正病,诸书谬谓‘水克火’,百无一活……独此书治黑舌苔,善治者,百人中犹可活六七十人,即不善治者,百人中亦可活二三十人,故曰伤寒方论,是第一书”;第七,透发兼治斑,“其治扬州分野伤寒,无不兼治发斑,较之诸书治法,亦为全备确当,故曰第一书”;第八,以独特视角认识《内经》,故“书中所论五运六气,藏府经络,诊脉察证,立方用药,悉发他人所未发,而与诸书全不相同……另立风伤于卫之法,以成一家之言……故曰第一书”;第九,除遵《内经》邪“在三阳经则皆可汗”外,又“独此书方论,意或奇而辞或拙,方药亦多忤俗,然使医者……则无言不是金针,无方不是仙丹……故曰伤寒第一书”;第十,作者警示“伤寒之死,非结则蓄,如热证而变成寒证,及误治而致成坏证者,尤当于结、蓄中求之,方能起死”,不但将结证分为十结,还将蓄血“分晰阴阳,论定攻补”,故其傲曰:“谁能道其只字?故曰伤寒第一书”;第十一,脏腑配八卦干支图,总以脾胃为各经之主,而阴阳五行,各有生克,运用相冲、相克来确定病情,对冲者合之,克者化之,对盛者抑之,衰者扶之,一切补偏救弊,俱归脾胃为之调剂,即此一图,已洞彻医道根源,故曰伤寒第一书;第十二,对不同地域之伤寒,区别施治,对“扬州分野,地土卑湿,民禀柔弱,较之别省伤寒尤为难治”,指出“攻补咸宜”的治则,对别省之伤寒,诚能一隅三反,破诸家之疑团,故曰伤寒第一书。

《秘本伤寒第一书》在理论方面,以河图洛书为根本,以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为主线,同时将五行、天干、地支融为一体,以推五运六气,主张主客运合于脏腑,推民病而求由来。五运六气之反映自然界正常规律与异常规律变化,揭示天体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气候变化与脏腑的内在联系,五运六气异常变化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内在联系,故推理逐年主、客气,逐年主运、客运,皆从冬至日算起,但是“逐年主气,不以厥阴风木为初气,而以太阳寒水为初气,不以大寒日为交,而以冬至日为交,……逐年客气,不以司天为重,而以在泉为重……初气亦起于冬至日,每一气中,总加在泉为之主宰。……逐年主运,初运木,二运火……每七十二日,移交一运,其初运亦起于冬至日,此主运一定之法也。……逐年客运,即以本年化气之初运,为五运之所重,假如丙年,丙辛化水,太羽掌之,是水统一年之运也,即从水运起,初运水,二运木……又于各运之中,亦加年干所化之水以临之,此客运一定之法也。”运、气都要合之于脏腑,才能推测民病,所以,“今吾师龚先生与予言者,则以主运、客运、主气、客气俱合之藏府,以推民病”,进一步阐发《伤寒论》的旨趣,以推行张仲景六经辨证学说。

在临床方面,书中以阴阳为纲,以三焦、命门、包络、脾胃为核心,所以“中风治法”中之病案,则体现了龚藩臣临床经验,另外,根据“伤寒凡例十六条”记载:“但车子质中,北至京师,西至关中,曾治多人,初冬月正伤寒之外,如在春夏秋三时,凡所遇之证,亦皆属发斑,均以此书推而治之,取效如神。”本书中很多方剂为作者自制方剂,如桂枝汤的组成,与《伤寒论》《症因脉治》的组成差异很大,名同实异。除此之外,对于“上经,下经”,其依据内经原文,认为是手经与足经。

入手伤寒之法门,有医算、三阴三阳、舌、脉、症、六经、眼、面、腹等,或从运气医算入手,或从三阴三阳辨病,或从六经舌脉眼面腹诊辨三阴三阳,归根结底都是辨审三阴三阳,而三阴三阳本身就是五运六气与人体经络的专有名词与概念,也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核心病机。正如《元汇医镜》中所说的那样,天人本是一体,三阴三阳贯穿天人上下,人的三阴三阳只是天之三阴三阳的木偶,是被操纵与操纵的关系。伤寒九法只是不同的伤寒法门而已,核心是天人三阴三阳,其余或从天而入的医算,或从人而入的六经舌脉眼面腹诊,皆是旁路,本书正是其中一法门,殊途同归,万法归宗。天人合一,望闻问切算,伤寒医道毕矣。 Db3QR13pdpmNTcKl+RWrl93oixwYossqQOujw7tI+JYlNdVKqL2sY4GLbrpzkb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