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辛丑篇
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著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经过三次大的改动,脱稿于万历六年(1578)。1590年,南京藏书家、出版家胡承龙开始刻印《本草纲目》,1596年,金陵版《本草纲目》面世。《本草纲目》收录了41种本草图书。

李时珍极其推崇张元素的药物归经理论,而且将张元素所撰《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收入《本草纲目》之中,对于运用运气学说指导断病、药物采收和组方用药很有价值。其认为“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药物同归一经,有归某经气分、某经血分之分。药物虽各归其经,方剂力大效宏,但补泻在物亦在人,药物能通过人为改造而达到治疗目的,如《本草纲目》言“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其还应用归经学说阐发药物功效,鉴别药物功能,指导处方用药,阐发方剂配伍规则,使归经理论用途更为广泛。

《本草纲目·卷一·序例上》中分列了“采药分六气岁物”“四时用药例”和“五运六淫用药式”等章节,转述了五运六气对于采药及用药方面的认识。李时珍在“采药分六气岁物”中转述运气学说相关内容,主要讨论了药物采集的运气时机。如“厥阴司天为风化,司地为酸化,清毒不生……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因而认为,“岁物”为逢运气之岁而生长的药物,厥阴司天之年为巳亥之年,六气之中风气主令,酸味主化,所以气味清之类的药物气散质异;少阴司天为子午之年,六气之中热气主令,苦味主化,所以气味寒之类的药物气散质异;太阴司天为丑未之年,六气之中湿气主令,甘味主化,所以气味燥之类的药物气散质异;少阳司天为寅申之年,六气之中火气主令,苦味主化,所以气味寒之类的药物气散质异;太阳司天为辰戌之年,六气之中寒气主令,咸味主化,所以气味热之类的药物气散质异。因此,药工在采集药物时,就不宜在气散质异的“毒”气不生的年份,而要在司天司地所生的年份内,采收药物味正专精之品;五运有余,主乎太过,则药物专精之气充足,五运不及,主乎不足,则药物专精之气亏缺,专精之气充足者肥壮有力,气味纯正,专精之气亏缺者形同力薄,故而,药物气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深浅。

李时珍认为用药必先岁气,因时制宜。其在“四时用药例”中言:“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又曰: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故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生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黄柏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同时,还指出要顺应四时养护五脏之气,如云:“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此则既不伐天和而又防其太过,所以体天地之大德也。”

李时珍在“五运六淫用药式”中论述运气用药大法时认为,对于司天司地两部分,司天所言是六淫所胜,司地所言是六淫于内,根据药物气味的生克制化来讲六淫之所偏弊。其云:“司天主上半年,天气司之,故六淫谓之所胜,上淫于下也,故曰平之。司地主下半年,地气司之,故六淫谓之于内,外淫于内也。故曰治之。当其时而反得胜己之气者,谓之反胜。六气之胜,何以征之,燥甚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涸是也。其六气胜复主客,证治病机甚详,见《素问·至真要大论》,文多不载。”李氏对于运气用药还多有发挥,如对于“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的注解为“制燥之法,以苦温,宜下必以苦,宜补必以酸,宜泻必以辛”,就很有见地。燥分为二,一为温燥,一为凉燥。其温燥不得治以温,其凉燥不得治以苦。但燥之为病,煎熬津液,干皲皱裂,上以伤肺,故治上救肺必以辛;中以伤胃,故治中养阴必以酸;下以伤肠,故通下利便必以苦,辛甘发散,酸甘养阴,苦寒通下,均为用其性而制其过,养其脏而润其燥,据其住而使其法。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附子》曰:“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而补药中少加引导,其功甚捷。有人才服钱匕,即发燥不堪,而昔人补剂用为常药,岂古今运气不同耶?荆府都昌王,体瘦而冷,无他病,日以附子煎汤饮,兼嚼硫黄,如此数岁。蕲州卫张百户,平生服鹿茸、附子药,至八十余,康健倍常。宋张杲《医说》载:‘赵知府耽酒色,每日兼干姜熟附汤吞硫黄金液丹百粒,乃能健啖,否则倦弱不支,寿至九十。他人服一粒即为害。’若此数人,皆其脏腑禀赋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理概论也。又《琐碎录》言:‘滑台风土极寒,民啖附子如啖芋栗。’此则地气使然尔。”附子辛甘大热,燥烈迅发,走而不守,温通开散,无所不到,能通行十二经,峻补下焦元阳,逐在里之寒湿,散在表之风寒,为回阳救逆之第一药。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取决于五运六气之司天在泉,以及个体差异非常大,而个体差异即缘于人出生时的运气格局。李时珍虽然只说到流年运气一个因素,但反复强调个体差异,按照中医运气体质论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人出生时的运气体质。

明·杨崇魁于万历十三年(1602)著《本草真诠》二卷六集,上卷第一集讨论的就是五运六气力化的问题。主要汇集《素问》七篇大论内容,加以分类整理,并附运气图,较《素问》更加系统。下卷第一集首列诸品药性阴阳论,汇集了《素问》对药物气味厚薄、升降沉浮等阴阳属性的论述,又分温热寒凉平五类,论其性味归经。第三集论述金元医家著述,如水火分治歌、五脏苦欲补泻药味、用药升降沉浮补泻法、标本阴阳论、五方之正气味,等等,皆在运气框架之下力化、气化。如其中的五运六气图13幅,即十干纪运之图、阳年太过主胜客负图、阴年不及主负客胜图、地支六气之图、子午年司天客气加主气图、丑未年司天客气加主气图、寅申年司天客气加主气图、卯酉年司天客气加主气图、辰戌年司天客气加主气图、巳亥年司天客气加主气图、六十年五运六气加临之图、运气加临脉候寸尺不应之图、五运六气主病加临转移之图等。

清·郭佩兰(字章宜)撰著《本草汇》十八卷,补遗一卷,书成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刊于康熙五年(1666)。其中卷四是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及五运六淫用药等。清·顾元交(字焉文)编撰《本草汇笺》十卷,附图一卷,成书于顺治十七年(1660)。本书首列药图六十六幅,集五运六气及药学总论十五条,载药三百八十一种。清·赵酉樵编著《撷芳要录》四卷,书成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卷首为天运岁序部,载冬至夏至谚语、群芳谱节录、往哲芳踪、天之四气四变、五运六气占候等,正文载药三百三十四种。清·陈立观撰著《本草注可》五卷,成书年代不详,卷首列药性宗义、司天在泉胜复补泻表、五脏苦欲补泻表,等等。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汪致尧节抄本《药性赋》中有1幅脏腑虚实用药法则图,以揭示脏腑用药规律。明刻本《本草约言》《药性本草》中均各有1幅相同的天地六位脏象之图,明末刻本《山公医旨》中有五脏外发见之图、五脏外应之图2幅,皆是关于藏象理论的文字图。抄本《药书摘要》中有1幅本于朱丹溪的李士材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H5K0K3ixfT7rYYmOumTK77laO30400wq5U261wXCDIbSJ2LGxVYyfyOOKtSXNEd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