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5章 一大早送温暖

任性是这次保护任务的头,大家平时更习惯叫他任队,喊起来更顺口。

戎潇听到杨子文叫任队,就扭回头看了一眼,任性正站在棉帘子后面,手里还拿着昨天给她的棉大衣。

任性对着杨子文礼节性的点头,“嗯。”

随即跟戎潇说,“这几天山上的气温很低,军大衣你拿着。”说着把军大衣往戎潇手里一塞,迈开大步就走了。

“哎呦呦,这几天山上冷,军大衣你拿着。”杨子文模仿任性说话的样子。

“这是一大早送温暖来啦!我说戎潇你刚才遇到的那条狗怕也是认识的吧!”杨子文一副了然的表情。

“很好奇,对吧!”

“嗯嗯。”

“就不告诉你。”

杨子文朝着戎潇的背后挥了挥拳头,掀了棉布帘子出去刷牙。

戎潇则抱着军大衣来到了自己的床铺,把牙刷放好,毛巾搭在椅背上。拿过烧水壶接了满满一壶的凉水,插上电烧水。

这时负责帐篷餐饮的当地阿妈拿了一筐的馍馍、鸡蛋还有一锅粥进来。

戎潇已经刷过牙,避免一会吃饭位置不够。先拿了一个鸡蛋和馒头,又盛了碗粥,就着自己带的小包榨菜先吃了起来。

只用了5、6分钟,戎潇就吃完了早餐,正好水也烧开了。

她给自己和杨子文的保温杯加满水,然后又往盆里倒了点,再从大水缸里舀了勺凉水。

山上没有自来水,都是步行到五六百米的源头处挑回来的。

戎潇端着水来到一边,把脸洗净,涂了防晒霜。把轻便小包一背,跟同屋的人打了声招呼,就出去了。

到了外面,戎潇被寒风吹的,头脑一阵清醒。看到任性他们早已经起来,正帮着摄制组在搭建场景。

早上寒气逼人,可任性只穿着一件短袖常服。露出的手臂线条流畅,衣服贴在身上,可以看到平坦的腹部,好看的胸肌线条。

任性瞅了一眼戎潇,手上动作不停,没说什么。

戎潇拉紧冲锋衣上的帽子,从大巴车边上绕过去找林教授。

给林教授发了消息,林教授说在3号区这里。

这里分为1、2、3个区,每个区域都很大,找起来还挺费劲。

戎潇看到有几个人走过来,上前礼貌问道,“您好,请问你们知道3号区在哪个位置吗?”

“这里就是3号区。”一个看上去六十岁左右学者模样的人说道。他戴着一副眼镜,气质非常儒雅。

“哦,好的,谢谢您。那我就在这里等着。”戎潇乖巧的答谢。

“小姑娘,很勇敢嘛,一个人到大本营来。”学者模样的人显然很欣赏戎潇这样有礼貌的年轻人。

“我是跟大家一起过来的,所以还好。”

“我听你的口音是申城人伐?”同一个地方的人,不管你的普通话多么标准,也总是能捕捉到那一丝丝的差异。

“嗯,我是申城人。”

“哈哈哈,小姑娘,我们也是从申城赶过来的。我们几个老家伙是F大地质学专业的老师,每年暑假都会过来勘查这边的地形,今年带这几个孩子过来学习一下。”

听到是同一个地方的人,这位学者更是侃侃而谈。

“F大,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呢,可惜我的分数不够,没能进去。”戎潇对F大一直都很神往,特别是新闻系,在F大是最出名的。

“没关系,以后想读研究生了可以过来。我姓郑,郑长林,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在F大看到你。”

“郑老师,认识您是我的运气。”戎潇真诚的说。

“好嘞,我们还要往上爬一段,先走了。”

闻及此,戎潇忙与郑长林一行告别。

郑长林一众人刚离开没多久,林教授就过来了。戎潇把刚才碰到郑长林的事告诉了林教授,林教授也很是吃惊。

告诉戎潇,郑长林是一位很有名的地质学家,虽然只有六十一岁,但是已经桃李满天下。在教育界,六十一岁不算大。有很多七八十岁的学者,仍然会被大学返聘。

林教授聊了一会郑长林,带着戎潇来到拍摄场地边上的一个临时帐篷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期间许导演进来过两次,跟林教授确认一些历史架构。

戎潇跟了这段时间的剧组,大概知道《登峰》是一部史诗巨作。

它并不是只说人类征服最高山峰的壮举,也不是一个英雄的故事。而是结合历史的轨迹,将人类与大山之间的感情逐一呈现给全国人民。

戎潇很佩服许导演,他没有走常规英雄主义的路线,而是在积极探索人与自然更为深层的东西。

「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将会在未来是个长久的话题。

许导演在和林教授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叫上戎潇。一来小姑娘手脚麻利,二来很多资料都是她帮着林教授整合在电脑里的,找起来更为顺手。

戎潇从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忙而不乱。都被林教授和许导演看在眼里。

许导演有时候也会不无欣慰的私下跟林教授说,“林老师,我的眼光还不错吧!小丫头是个好苗子。”

林教授自然是无法反驳这句话,最近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对戎潇的喜爱是与日俱增,像这样通透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他收过很多徒弟,戎潇绝不是资质最好的,可她是能走到最后的,而且会越来越好。

这孩子沉得住气,小小年纪知道不急不躁,谦虚好学又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在现代这个急躁的社会尤其难得。当初他一些特别有灵气的学生,最终都没能坚持到最后。

在这里的第一天拍摄进展很缓慢,一来是剧组人员身体的负荷,二来是山顶的天气飘忽不定。

很多人来到这里都已经很费劲了,别提还要在上面拍戏。许导演也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这一整天的节奏没有像之前那么赶。

天没黑,就收工了。

戎潇、杨子文回到帐篷里,阿妈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进来,让大家点晚餐。戎潇看了下纸上的菜单,要了个西红柿鸡蛋面。杨子文看了一下,也点了个西红柿鸡蛋面。

其他人,有几个女孩子合点了几个炒菜。等到一圈人全点完了,阿妈带着孩子走了。

当地的阿妈和孩子都不会说汉语,每次进来就是把餐点放好,东西收拾走,全程不说一句话。实在需要说话了,会用手比划给人看,交流全靠猜。

过了一会,热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先上来了,炒菜则要花更多的时间等待。戎潇、杨子文早就饿的饥肠辘辘,面一摆上桌,就如狼似虎的吃起来。

平时在内地不起眼的一碗面,此刻分外的招人眼红。只见那几个点了炒菜的人,看得犹如12点的狼,唾液咽下去又上来。好不容易炒菜上桌了,几个人急吼吼的吃起来。吃了几口,发现这边的炒菜真的不咋好吃。

在高原吃烤牛羊肉味道一流,甚至西餐做的也很地道。但对于炒菜就真的有些一般。那几个女孩子嚷嚷着下次一定要点个西红柿鸡蛋面,后来实在吃不下了,就把上山前买的泡面拿出来泡着吃。 zwaO1phuhSdZ6ndvNj0OGpbu/bO3rqD0XfXDdvaYjfwC2MUZ1F6jzHAsBuJQTw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