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宝宝的营养加油站

母乳喂养益处多

对于宝宝来说,母乳是重要的食品,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尤其是新生儿,更加依赖母乳。母乳喂养有着其他任何喂养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致积累过多新生儿代谢不了的有害物质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母乳中,半胱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较高,有利于新生儿脑生长,促进智力发育。

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糖类以乳糖为主,有利于钙质吸收。母乳浓度适宜,配方奶浓度偏高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母乳能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初乳和过渡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lg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抵抗力。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细胞多,可以直接杀灭新生儿肠道内有害菌。乳糖有助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长,乳铁蛋白含量也多,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活性,保护肠黏膜,使黏膜免受细菌侵犯,增强胃肠道的抵抗力。

母乳喂养还能增强母婴感情,使新生儿得到更多的母爱,增加安全感,有利于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儿,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概率,比未吃母乳者少得多。

母乳喂养可加快妈妈产后康复,减少子宫出血、子宫及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

母乳喂养在方法上简洁、方便、及时,奶水温度适宜,减少了细菌污染的可能。

早开奶,好处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母乳喂养新观点认为:应该早开奶(开奶,就是新生儿出生以后开始的第一次喂奶)。

为什么要早“开奶”呢?因为乳汁分泌是一个神经反射的过程,新生宝宝强有力的吸吮是对乳房最良好的刺激。而且开奶越早、喂奶越勤,乳汁分泌就越多。另外,早开奶对宝宝的生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出生后6个小时开奶的宝宝,其逐月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12个小时才开奶的宝宝。

同时,早开奶还有利于较快建立母婴感情,有利于年轻妈妈产后早期活动、恶露排出、子宫复旧和恢复苗条体型。由此可见,早开奶对母婴均有利。

可是由于孕妇生产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开奶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顺产者,最佳的开奶时间是生产半小时之后。以后可以每间隔3~4小时喂奶1次,每次15~20分钟。如果宝宝吸吮力过弱,可适当延长喂奶的时间;难产的新生儿及早产儿,可以酌情推迟开奶的时间;剖宫产者,也可以稍微推迟开奶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在将输尿管撤离后,应该在1~2小时开奶。

新手妈妈的哺乳小技巧

母乳喂养看上去是一件简单的事,其实则不然,并不是让宝宝把乳头含在嘴里就可以了。新妈妈们要想喂养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就需要掌握一些哺乳技巧。

用拇指和食指把乳头举起,微微上倾,挪向宝宝的口。

拿乳头摩擦宝宝的嘴角处,刺激宝宝的寻乳反应,尽量让宝宝自动含住乳头。或者把乳汁滴在宝宝的嘴唇上,鼓励宝宝张嘴。

为避免乳头受伤,喂奶时应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而不是仅仅含住乳头。如果乳头有受伤、破皮、皲裂或流血的现象,可以把乳汁挤出来或者用吸奶器吸出来,也可以戴上乳头保护器来喂养宝宝。

用手指轻按乳房,不要让乳房压住宝宝的鼻子。

要确定宝宝是在吸奶。如果宝宝吃得好,两颌会张得很大,嘴会有力而有节奏地活动,整个嘴会被乳房占满,能看到他的吞咽动作,听到他“咕噜”“咕噜”的咽奶声。

哺乳时注意不要呛着宝宝。在喂奶的时候,尽量不要等到宝宝特别饿的时候再喂,这样能避免宝宝吃奶太急导致被呛到的情况发生。如果奶水充足的话,可以在喂奶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乳头,俗称“剪刀手”的形状,让奶水出来慢一点,这样可以不让奶水流量过大。或者在奶水过多的时候停一停喂奶,用两只手按住乳头,轻轻揉一揉,让它回一下再喂宝宝。

双侧乳房交替哺乳,每次先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下次则先吸上次未排空的一侧,以保证乳腺排空,这样有利于刺激妈妈乳汁分泌。

每次喂奶要让宝宝一次吃饱,如果宝宝吃一会儿就睡了,可以揉揉宝宝的耳朵,挠挠宝宝的脚心,逗醒宝宝,或把乳头撤出再放进嘴里。当婴儿吃饱了,他会停止吸吮并自己松开乳头。有时婴儿没松开乳头时就睡着了,要避免养成新生宝宝含乳头睡觉的习惯。宝宝如果真的吃饱了,再怎么逗他也不会再吸吮,这时应把乳头轻轻从宝宝的口中撤出。没有必要在规定时间内停止哺乳或者让婴儿离开乳房。有些婴儿吃得慢,有些婴儿吃得快,可以让婴儿自己决定何时停止哺乳。

如果宝宝停止吸奶,仍不肯松开乳房,妈妈可将小指沿着乳房放入宝宝的口中,再把乳头抽出。

喂完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头靠在妈妈的肩上,轻拍他的背部5分钟。

采取舒适的喂奶姿势

妈妈的哺乳姿势会影响哺乳的质量。如果姿势正确,乳汁则会很顺利地被吸入到宝宝的口中,而且宝宝也不会拉扯乳头或给妈妈带来其他的不适感。妈妈们想要哺乳得好就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但哺乳姿势也有很多种,新妈妈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适合宝宝的。

1. 坐姿

妈妈用手托住宝宝的背部及头部,让宝宝的脸贴着乳房,不要抱得太低或太紧,以免宝宝吸不到奶水或呼吸困难。妈妈背部最好都有枕头靠着,这样才不至于腰酸背痛。

2. 躺姿

妈妈侧躺在床上,宝宝也侧躺,让宝宝的正面对着乳房。可在妈妈的背部垫个比较舒服的枕头。此种姿势适合剖宫产的妈妈喂养宝宝,那样妈妈可以一边喂奶一边休息。

3. 抱姿

将宝宝挟在妈妈的腋下,用枕头将宝宝整个架高,让宝宝面向着妈妈吃奶。这种姿势一般较少采取。这种姿势也适合剖宫生产的妈妈。

夜间喂奶的注意事项

新生宝宝没有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因此在夜间也需要母亲喂奶,这样会影响妈妈的正常休息。而夜晚是睡觉的时间,妈妈在半梦半醒之间给宝宝喂奶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妈妈在夜间喂奶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 不要让宝宝整夜含着奶头

宝宝半夜醒了,吵得家里不得安宁,妈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奶头送进宝宝嘴里。或者为了一夜太平,妈妈干脆让宝宝整夜都含着奶头,只要饿了,自然会吸,以为这样就“一劳永逸”了。然而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却犯了大错。

含着奶头睡觉,一方面会养成宝宝不良的吃奶习惯,不仅不利于其对营养的消化吸收,还会影响睡眠。另一方面可能在妈妈熟睡翻身的时候,乳房盖住宝宝的鼻子,导致宝宝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再者,宝宝整夜含着乳头还容易使乳头皲裂。

2. 保持坐姿喂奶

为了培养宝宝良好的吃奶习惯,避免发生意外,在夜间给宝宝喂奶时,最好也应像白天那样坐起来抱着宝宝喂奶。

3. 夜间喂奶谨防宝宝着凉

夜间给宝宝喂奶,很容易感冒,很多妈妈都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在给宝宝喂奶前,要把窗户关好,并用条较厚的毛毯把宝宝裹好。喂奶时注意要把宝宝的四肢裹严。

4. 夜间按需喂养宝宝

很多妈妈有按时喂养宝宝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其实这样大可不必,尤其是夜间。如果到了喂奶的时间,宝宝仍熟睡未醒,可以延长喂奶的时间间隔。待宝宝醒来时,判断其确实饿了,再喂奶。这样可以保证宝宝的睡眠。

5. 延长喂奶间隔时间

如果宝宝在夜间熟睡不醒,就要尽量少惊动他,把喂奶的间隔时间延长一下。一般说来,新生儿一夜喂两次奶就可以了。

晚上哺乳是件很辛苦的事,刚经历生产艰辛的妈妈会觉得精疲力竭,所以要想办法使晚上喂宝宝的时间间隔比白天延长一些。在晚上喂宝宝时,每次让宝宝吃饱些可以延长间隔时间。开始宝宝会按照惯性醒来要吃,只要妈妈注意一步步延长间隔时间,晚上母乳喂养次数就可以逐渐减少。

6. 吃饱后不要马上睡觉

许多妈妈在夜间给新生儿喂奶后立即让其躺下,不注意新生儿睡觉的姿势,致使其出现溢奶现象,甚至发生窒息,所以睡觉的姿势对于新生儿来说很重要。给新生儿哺乳后,应先将宝宝抱起趴在母亲肩部,轻轻拍打宝宝背部,促使吃奶时吸进胃里的空气排出来。然后再慢慢地让他睡下,睡的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好。因为右侧卧位时,胃的贲门口位置较高,幽门口的位置在下方,乳汁较容易通过胃的幽门后进入小肠。持续右侧卧位约半小时,这样可以防止溢奶,还需注意不要晃动。

母乳不足怎么办

如果妈妈乳房胀满,表面静脉显露,用手挤时容易将乳汁挤出,表示奶量充足。如果妈妈乳房瘪软,挤不出奶汁,宝宝吸奶时要花很大力气,或吃空奶后仍含着奶头不放,都表示母乳不足。那么,当母乳不足时怎么办呢?

1. 寻找引起母乳不足的因素

比如哺乳期间妈妈是否生病,妈妈的乳头是否有异常。在哺乳期间,避免或尽可能减少给哺乳的妈妈使用止痛和镇静药,也不宜服用雌激素、孕激素类避孕药,以防抑制乳汁分泌。初产妇剖腹难产分娩,体质虚弱,或出血过多造成气血亏虚,会引起经脉不畅,乳络阻滞,泌乳迟缓或无泌乳。同时,麻醉剂和抗生素类药物会抑制脑垂体催乳激素分泌乳汁。对于这些产妇,应同时配合饮食、中西药物或针灸治疗催乳。

2. 纠正母乳喂养中的不合理现象

最常见的母乳不足原因是婴儿的吸吮时间不够,因此,妈妈应该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喂养自己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每天的哺乳时间可能长达8个小时。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和饮料,完全能满足新生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不必添加配方奶、果汁、水。人类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有六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前3种营养能产生热量,称为产能营养素;后3种不能产生热量,叫作非产能营养素。母乳内含有4~6个月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它不但含有婴儿所需的蛋白质、脂肪、乳糖,而且还含有足量的维生素、水分和铁、钙、磷、微量元素等物质。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这些水分对婴儿来讲已经足够了。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喂温开水。

3. 注意饮食、休息和培养对哺乳的信心

乳汁分泌与中枢神经关系密切,过度紧张、忧虑、愤怒、惊恐等不良精神状态可引起乳汁分泌减少。产妇要保持精神愉快,对母乳喂养抱有信心,尤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最好采取与婴儿同步休息法,减少干扰。听轻松的音乐,看健康有趣的书画,有利于调节心理,保持心情舒畅。家庭其他成员应照顾好乳母,精神上多加安慰鼓励,并主动分担家务,防止其疲劳。

4. 及时、适量、科学地补养

妈妈的乳汁归根结底来源于吃下去的食物,乳母讲究食谱的科学性。大量资料证明,肉类、蛋类及豆制品类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可补充分娩时消耗的大量能量,而且为制造乳汁提供了大量优质原材料如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因此,乳母哺乳期间不可偏食。但是,产妇要避免分娩后马上开始进食猪蹄汤、鲫鱼汤等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这样会使初乳过分浓稠,引起排乳不畅。分娩后的第一周内食物宜清淡,应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质为主。此后可适当增加营养,根据个人口味、平时习惯,适当多吃一些促进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鲫鱼、鲢鱼、猪蹄、鸡及其汤汁,还可适当多吃些黄豆、丝瓜、黄花菜、核桃仁、芝麻之类的食物。但是,乳母不宜大量吃味精,味精进入宝宝体内会导致宝宝锌元素缺乏,妨碍体格与智能发育。在整个哺乳过程中还应始终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食品。初产妇体内的过量雌性激素会抑制催乳激素而导致泌乳量的减少。因此,民间流行的产妇进补老母鸡汤实际上是错误的。有经验的老中医会建议初产妇食用会啼叫的公鸡来帮助催乳,泌乳量过多时则可适量食用雌性动物。

5. 注意喂养技巧

哺乳前应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涤剂等,以免除去保护乳头和乳晕皮肤的天然薄膜,造成乳头皲裂,影响哺乳。对扁平内陷乳头,在吸吮前做好乳房护理,采用乳头伸展法、负压吸引法等拉开并离断与内陷乳头“绑”在一起的纤维,使乳头向外突出后尽快让婴儿含接。哺乳结束后,可挤出少量乳汁,均匀地涂抹在乳头上,以保护乳头表皮。乳母应穿柔软的棉质衣衫,不宜穿化纤材料或质地粗糙的布料上衣,以防对乳头产生不良刺激。同时应防止乳房挤压、损伤,以免影响泌乳质量。如果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房胀痛不适,可轻轻按摩,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和乳汁分泌。

如果乳母因某种原因想中止哺乳,应先将手指放进婴儿口中,使其停止吸吮,然后拔出乳头。每次喂奶都应给婴儿足够的时间吸吮,大致为每侧10分钟,这样才能让婴儿吃到乳房后半部储存的后奶。后奶脂肪含量多,热能是前奶的2倍。如果母婴一方因患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时,一定要将乳房内的乳汁挤出、排空。每天排空的次数为6~8次或更多些。只有将乳房内的乳汁排空,日后才能继续正常地分泌乳汁。

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妈妈完全没有乳汁,或是妈妈患有疾病,或是有其他迫不得已的原因,不能给宝宝吃母乳,而用配方奶来喂养宝宝,这种喂养方式称为人工喂养。

在对宝宝进行人工喂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喂奶的量和时间

宝宝吃奶的量和时间不必过于拘泥,一般在奶粉包装上会有相应说明。有的宝宝每次吃奶量多,可能每天吃奶的次数就会少一些;有的宝宝每次吃奶量少,那么每天吃奶的次数就多一些。只要宝宝体重正常增长,大便正常,情绪良好,父母就不必为宝宝担心。

2. 奶粉的浓度

奶粉和水的比例按容量1∶4或按重量1∶7稀释即可食用,也可以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方法调制。需要注意的是奶粉的浓度不能过浓,也不能过稀。过浓会使宝宝消化不良,大便中会带有奶瓣;过稀则会使宝宝营养不良。

3. 冲调奶粉的水温

水温一般以40℃~55℃为宜,喂奶前应当先试温,试温方法为倒几滴奶于手腕内侧即可,因为手腕部感觉较为敏感。如果感到滴下的配方奶温度不热,说明配方奶的温度和手腕皮肤温度相似,大约为37℃,那就可以给宝宝吃了。切忌由成人直接吸奶嘴尝试,这样会导致成人口腔内的细菌污染到奶嘴。

4. 适量补充水

由于母乳中水分充足,所以吃母乳的宝宝在6个月以前一般不必单独喂水,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则必须在两顿奶之间补喂适量的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宝宝对高脂蛋白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保持宝宝大便的通畅,防止消化功能紊乱。吃奶粉的宝宝出现便秘的情况比较多,老人会说这是吃配方奶的宝宝“火”大,得多喂水,这是有道理的。另外,有时宝宝的啼哭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

5. 姿势要正确

喂奶时要让奶头中灌满奶液,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在吸奶时吸入空气。如果妈妈喂奶时的持瓶姿势不正确,奶头中一半是配方奶、一半是空气,那宝宝就会在吸奶时连同空气一起吸入,会引起胃部膨胀,这样易导致宝宝溢奶。喂完奶后需将宝宝抱起,轻拍背部让宝宝打嗝,使空气排出,避免回奶。

正确应对新生儿漾奶的方法

新生儿常常会漾奶,他会将吃下去的乳汁吐出一两口,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几个星期后开始,叫作“返流”。是由于新生儿胃部上端的血管比较细小造成的,有时漾奶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并给家长带来很多不便。如果喂奶的时候多注意也可以改善漾奶现象。

让新生儿在吃奶时和吃奶后至少保持一段时间的直立姿势,以半小时为宜,或者在他吃完奶之后,把他放进垂直的婴儿座椅内也可以。给新生儿喂奶要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并且要经常帮助他打嗝儿。避免在新生儿腹部施加压力,不要让尿片过紧。只要新生儿的身体在不断地发育,体重在不断地增加,这种漾奶的现象并不需要担心。但如果发现新生儿吐出的东西中有血迹,或者因漾奶造成新生儿被卡住或咳嗽,则应该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SodKhtXHz+nzAGJd475rpbYTlhEoPCLhPk7kFHx/BjEgI0hR98kchBaE4mb148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