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编
杨秀清、萧朝贵和平在山的同伴们

《天情道理书》宣传杨秀清至贫至苦,以苦为荣

杨秀清祖辈是广东嘉应州(梅州)。据称他原名嗣龙。什么时候改名,不清楚。但他这个“嗣龙”的“龙”,太平天国是避讳的,凡太平军民、原有名字带“龙”字者,都得改名为“隆”,如胡海隆、侯得隆。

冯云山结识杨嗣龙时,他已叫杨秀清了。

杨秀清出生在平在山下新村附近的东旺冲小村。从小生活就非常艰苦,是最典型的草根。太平天国官书说《天情道理书》:

“至贫莫如东王,至苦亦莫如东王,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难堪,足见天父将降大任于东王,使之佐辅真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乃天之穷厄我们东王者,正天之所以玉成我们东王也。”杨秀清出生贫苦,孤苦伶仃,相传他只有一个早就远嫁的姐姐,是伯父杨庆善把他抚养长大的。杨庆善有否随侄儿赴天京语焉不详,但他在1860年12月前已死,所以洪秀全假《幼主诏旨》,有称“庆善抚东功劳大”,“追封杨庆善为天朝九门御林开朝王伯、爵同南、赐天府称殿”(《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71页)。

杨秀清没有亲戚。不过太平天国建国后,就有卢贤拔表兄等类出现。农民领袖显赫了,自然在周围会出现大群的三亲六友,叔伯兄弟。他也广为接纳,引为亲信,放在重要位置上。这也是农民军领导集团派中有派,走向腐败一个不大不小的原因。

杨秀清毕竟单家势孤。太平天国史书里出现的东王兄弟杨元清(老国宗)、杨辅清(七国宗)、杨雄清、杨宜清、杨英清、杨友清、杨玉清、杨闰清等,都不是他的本家兄弟或家庭血缘圈成员。那是他看着其他几个王兄王弟子侄成行,家族兴旺发达,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拉同姓的人权充为家族成员的。

这也是学封建皇帝的老套,不过杨秀清不是对这些人赐姓,而是改名或赐名。如杨辅清,原名杨金生,乳名阿七,人称杨七麻子,本系随阿哥杨根元在广西永安州(蒙山)参加太平军的。他大概是在杨根元战死、太平天国在永安州封赐诸王兄弟为“国宗”时改名的。因为抛进篮子就是菜,这些杨国宗后来晚节多不保,杨友清、杨宜清在天京危急时,都先后献城降敌。杨宜清献出高淳时,还将主帅杨辅清的辅主金印也献给了彭玉麟,以资诚信。

杨秀清是平在山烧炭工的群众领袖。冯云山很懂得他的作用。立意争取他信仰上帝。杨秀清出身穷苦,一穷二白,没有资财,冯云山就以其短称为其长,以穷为荣,以穷为贵,以此树立杨秀清贫穷的无比优越感:一无牵挂;二易思变,可以放手起义,百折不回。我在《太平天国十四年》书中曾引用有关书籍说:

冯云山发展杨秀清拜上帝,并没有晓以“防止蛇虎伤人”的大道理说教,而是因人施教。他对杨秀清说:“你以烧炭为业,实无出路,长此下去,只有苦一辈子,不如大家共图大事求谋根本出路”,还说“凡是有大志的人多能成大事”,自古以来不少伟人是从贫苦中起来的。我们能结成患难兄弟,创立拜上帝会,发展会友,共图义举,就必有出头之日,千万贫苦人民亦可得救。(《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这话是后来人追忆,掺进了现代人的很多思维和语言。但从中仍可找出杨秀清、萧朝贵这些人穷则思变的渴望。

冯云山此话应该视为后来人用自己的理念杜撰。因为一则当时教书匠冯云山目的是为传教顺利,召得更多信徒,还不曾有“共图大事”自己解放自己的意愿;二则不存在有“创立拜上帝会,发展会友”的组织路线。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少所谓实地调查和口述,都是时人为附会采访者愿望而作的。尽信书,不如无书。

《天情道理书》大张旗鼓,宣扬杨秀清苦出身,以苦为光荣。以贫穷为荣,目的是为树立榜样,号召更多的贫苦民众参加拜上帝队伍,打造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领袖杨秀清们日后得显后,更懂得出身贫苦的重要了,因而日后选择战友,培育干部,唯穷苦者对拜上帝事业最坚定最忠心。翻身者必会以自己血肉保护新兴政权。

为此,初起的拜上帝会领袖和后来的太平天国各路人马,为招徕更多的民众加入队伍,多半是毁房屋、商铺和田地,使他们赤条条的一身,无枝可依,而被逼参加造反的。这也是所谓太平天国始终拥有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而却又是老幼妇孺夹杂其间,战斗力不甚强的队伍。

萧朝贵不学有术、无师自通,不读书竟比读了书的人更聪明

萧朝贵是个能人。

《天情道理书》也把萧朝贵作为榜样,“西王僻处山隅。自耕而食,自蚕而衣,其境之逆,遇之啬,难以枚举,乃至扶助真主统带雄师,冲锋破敌,灭怪诛妖,丰功盖世,永远威风。”

萧朝贵作战勇猛。随他作战的李开芳说:“惟有已故西王萧朝贵第一通兵法,此外都不通文艺。”

但萧朝贵更有权术,能随机应变。他也是太平天国树立的以贫穷为荣,以贫穷出人头地的榜样。

萧朝贵的出身贫穷,但却又与杨秀清不同。

他的早年经历坎坷。

016-01

英国伦敦大学藏《天情道理书》“戊年遵改”本封面、末页

甲寅(1854)初刻本,本书乃戊午(1858)改刻本。改刻本对北王韦昌辉作为“天京内讧”祸首,称之为“背土”(“北王”之“王”,除去“一”作“土”)

据记载:萧朝贵原系蒋万兴之子,所谓“万兴生西功不忘。”后过继给萧玉胜后,改姓名了的。因而他的两子,长子萧有和,但次子恢复原姓(懿王蒋有福)。萧玉胜比蒋万兴有钱,从紫荆山平在山《建造佛子路碑》所列捐钱修山路人员名列,有萧玉胜助钱一千文,蒋万兴助钱三百文记录,可证萧的经济实力远高于蒋万兴。此或为萧朝贵过继之一因。这在萧朝贵是很不愿意的。

蒋万兴很可能早死,1860年12月幼主诏旨,有将他封为“天朝九门御林开朝王亲,爵同南,赐天府称殿”。

萧朝贵不学有术,无师自通,是拜上帝烧炭工等的表率。太平军将士几多是文盲,这对全军上下是一个鼓舞,由此在洪秀全当政时,处处要提及萧朝贵。他虽然早死,但英名犹存。

洪秀全是乡村小知识分子,杨秀清是文盲,萧朝贵也是文盲,文盲治国,只能巧立名目.很难走正道,忽视前人和旁人的经验,还自以为聪明盖世,受命于天,愚弄大众。

但是名列天朝第三位(神坛第二位)的萧朝贵,直到现今他的籍贯还是一个谜。

关于萧朝贵籍贯有六说:

1.武宣县陆峒人(《李秀成供词》、《平定粤匪纪略》);

2.桂平县鹏隘山人(《复前教授唐先生书》、《镜山野史》);

3.武宣人(清《浔州府志》);

4.原籍武宣,移居于桂平宣二里平陵山(清《桂平县志》);

5.桂平县大黄江新墟人(《贼情汇纂》);

6.武宣东乡上武兰村人(《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

近年,学者据赴平隘山佛子路上的《建造佛子路碑》有蒋万兴、萧玉胜名字,确定萧朝贵是桂平平隘山人氏。

016-01

《洪秀全演义》肖像图

中华传统很注重原籍,萧朝贵的籍贯虽杂,但都在方圆百里之内,有的记录道听途说,把他迁居之处,也说成是原籍,但仍可佐证,他虽多次迁居,仍在平隘山区封闭圈里,他的流动亦是为生活所累。

平在山元老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疲劳,享受待遇理所当然

冯云山进平在山取得很大一群烧炭工的拥护,他们从冯云山处获得道理,从而得知有天父上帝一神论和上古传说的平等意识。冯云山又以穷苦为荣开导,穷则思变,变则通。

唯穷苦者对拜上帝事业最坚定最忠心。

以平在山烧炭工为代表的拜上帝信徒是创立太平天国的社会基础和依靠力量,也是太平天国日后极其厚待元老级干部,按资论辈的一大原因。

这些人很多是有苦劳、有疲劳,能摇旗呐喊、因人成事,但没有什么功勋的元老。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有感恩之心,始终非常重视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从不亏待。

太平天国建国天京时,就专为设立颇为别致的勋位制度:

凡在金田参加庆祝洪秀全生日起义的,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与否,都可以在官职和姓名前冠以“功勋加一等”;凡金田出发以后,从永安州突围北上,在到达南京(天京)前参加的,无论有否职位,都可冠以“功勋”。这种在特定时空带来的荣誉称号,那可是后来任何人,即使是建有任何大功劳都不能获有的。这是条底线,掌握得很严格,从不犯规。

因而在金田起义前平在山时代的骨干们,更以资格老,备加厚遇,在天京城里享有多种特权。这是一批在曙光还未到来的子夜时刻,就为拜上帝紧跟、呼应的人,足见其有信念、有远见,对太平天国事业可谓义无反顾、忠贞如一。

这些元老当中有的是王亲国戚,如洪秀全的两兄洪仁发、洪仁达,以及韦昌辉、石达开家族的叔伯兄弟们,都是授国宗的“闲散国宗”;更多的是金田起义前的跟随者,他们一路跟来,千里行军风险,沿途已死去不少。如李开芳说:“洪逆老表黄玉秀已死,是炮打的。说洪逆做不成事,拆开一家数十口人。沿路来,听说俱死了。”(《清代档案史料汇编》第五辑)黄玉秀疑为黄盛均之口误。物以稀为贵,人以贵为稀,战争和天京内讧,他们存下的已很少了,也就越需要褒奖。

现见的1860年12月22日颁发的幼主诏旨,内就有“平在山勋旧,俱升封义爵”。也就是说当年冯云山进入平在山所接受上帝为尊神的信徒,不论尚留人间,还是牺牲的,遗有子孙,都能享受“义爵”的高等爵位。这里有活着的,如杨张安(后封拱王),梁舆琛(后封事王)、林大居(后封敬王)、赖培英、黄期陛(后封助王)、黄文安(后封望王)、魏超成(后封循王),有死去的如傅学贤、李俊昌等。即使是一方统帅,出征的高官林凤祥、黄玉昆和钟芳礼等,也都按资历程序并列,一律为义爵。义爵为六爵之首,在当时官爵阶位是非常之高的,仅次于王爵。

它正是对平在山勋旧的高规格的定位。

农民领袖非常认真于不忘本、不忘旧,对元老们特别青睐。 cXX3/ePIOFL2Ec6g8KtxIp6+MFFfrrk826RgADHhFDPx9+ICrXBRdKDIYXtI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