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三编
蓑衣渡悲剧

冯云山之死,是太平天国的巨大损失

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境转战十七个月,在攻打省城桂林未果后,再也难以在广西徘徊了,他们选择了赴湖南的战略。

赴湖南目的一是扩充兵源,二是解决粮食,但赴湖南是为了要进军南京,建立所谓的“小天堂”之说却是缺乏史据,且不说杨秀清、萧朝贵等文盲不知南京是什么城镇,就是像洪秀全、冯云山那样的乡村文化人,未必就能预先设计在南京建都。

太平天国是走一步,看一步。

他们进入了全州境。

全州贴近湖南,是广西入湘之路。听说太平军游弋于境里,知州曹燮培临时招募民团,勒令居民登城防卫,并邀请路过的都司武昌显部四百人马协助守城。

太平军原先是要绕过全州进入湖南境的,可是就在全州,冯云山战死了。

通常一种说法是,冯云山是在广西全州受伤,在附近的蓑衣渡因伤重而身故的,此说源自史学家简又文的调查:

初,太平军既抵全州,原无意攻城,即如在兴安之和平过境而已。故大军兼程北行,经由州城外西北郊柳山之麓而过。大路上数万人跻跻跄跄,前呼后拥,摩肩接踵而前进。其行军也,并非如现代军队之整列有秩序,以四人或八人排队前行,只是大堆兵众男女老少,前后贯通,蜂拥而进,山路狭隘则或随意践踏禾田而过。行了多时,前队已远去矣,而城上守军,栗栗自危,严阵以待,但仍执戈旁观而已。

不料正当太平军后队过山麓时,城上参将部下有一炮兵,忽见黄轿一乘,在后头押队,簇拥而去,心知其为敌军首要,乃顺着一时冲动,不俟命令,径取火燃炮对准敌人队伍施放。轰然一声,果然炮子命中黄轿。乘轿者非他,乃太平天国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开国第一功臣南王冯云山也。至是被击中要害。

一见敌人开火,全军大哗,立即回头备战;又见南王身受重伤,上下全体军心愤恨,遂决回师攻城,以复仇雪耻,于是战事开始。

又称,太平军在全州破城后,由水陆两路顺流而下,进取湖南。身受重伤的南王,当是抬上船,沿途调治。不料一至蓑衣渡,突遇清军伏兵,太平军大败,在危急中,南王亦被抬上岸。东岸中伏之军,亦不敌,仓皇夺舟渡过西岸;而全部溃乱,不复成军矣。尤为不幸者,则南王冯云山被抬至东岸,竞一瞑不起。(《太平军广西首义史》)

016-01

全州地区图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平军前队乘船四五十艘,驻抵全州,因知州曹燮培架炮堵守,封锁江面,由此不能前进,只得停泊于全州对河扎营,并等候陆师攻城。接着,陆师驰至,立即发起进攻,曹燮培督军发炮拒之。此后十一日内,太平军将士死伤甚多,冯云山亦中炮死。所以当时隶属于前军萧朝贵的两司马李秀成,后来回忆说:“攻破全州之后,南王在全州阵亡。”冯云山早年挚友、后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也说:“攻全州不下,南王冯云山中炮升天。”可见,冯云山是在攻打全州或攻占全州后牺牲的。

不过,也有人说冯云山并没有在全州受伤和牺牲,他是在全州东北十余里的湘江蓑衣渡战死的。按,蓑衣渡地处湘江江面窄狭处,两岸东西相距仅一百余米,江水不深而湍急异常,滩头甚多,下游三里有弯道。

在蓑衣渡设伏,击败太平军的是江忠源。

江忠源在湖南最早开办团练,并以一介书生,带领本部团练镇压家乡新宁的造反集团李元发。此人十五岁就中了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在北京时,受到曾国藩赏识,被誉为是“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此人他日当办大事,必立功名于天下”。后来又因镇压继李元发造反的雷再浩集团,竟连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名声,给了一个秀水知县的七品实缺。在太平天国初起时,因为知名,钦差大臣赛尚阿邀请他带领所募楚勇,参加了保卫桂林的城防战。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江忠源带楚勇尾追,太平军经兴安赴全州,他就预测有可能进入湖南,就赶在前面,经与副手刘长佑,兄弟江忠济,江忠淑等合议,选择湘江蓑衣渡为阵地,因为兵力少,只得设伏在西岸,东岸没有设防。

016-01

《洪秀全演义》插图

1852年6月4日,太平军攻陷全州,因为颇有伤亡,据民国《全州县志》称,在城中杀戮军民,从大南门逃生的均被杀,小南门逃生的均放行,故两门后来分别有“死门”、“生门”之分,或可见此时太平军将士没有统一命令,乃出自个人的好恶。

几天后,太平军弃城,分水陆两路继续北上进入湖南,正逢湘江水涨,他们掠夺了二百多艘民船,满载老幼妇女和辎重,横亘湘江水面,有如营垒,不料驶至蓑衣渡,就遭到楚勇在江中所预置的木桩、树干,将北上航道切断,双方相持,还进行了炮战,有说是相持没有多久,也有说是长达七个时辰,太平军船只进易退难,而前进江中又是障碍重重,相当被动,损失巨大,全军只得登岸,掩护老幼妇女辎重上岸,改由湘勇未能设防东岸,走弯弯曲曲山路取向湖南零陵。

这次战役,广西老兄弟牺牲甚众,被称为永安突围后龙寮战役后又一次损失。

特别是冯云山的战死。

当时还有一种大同小异的说法,即冯云山是最后伤卒在蓑衣渡北三里的水塘湾。蓑衣渡风平浪静,水波不起,水塘湾才是曲曲弯弯,江狭地险。据广西史学家实地调查,当地民众传述冯云山战死详情:

太平军破全州后,向湖南进军是走水路的。当时水塘湾西岸驻有清兵,清兵用大木桩拦河。太平军的东西多是用船来运,共有几百只船,都是装得满满的。到蓑衣渡时,被官兵放炮把船打破了,走不过去,便丢了船。南王上岸带队与清兵打仗,打了半天,在水塘湾受伤死了。(《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

这就是说,过蓑衣渡时,在湘江船上的冯云山还是好好的。他是撤到岸上以后,才与敌军交锋而中伤死去。

诸说不一,但冯云山确是死了。

要说是受重伤而死,重伤地就有三:全州城外,蓑衣渡和水塘湾。三处时空都相当接近,所以易混淆。

要是联系回头进攻全州,城陷又肆行报复,很可说是按简又文说。冯云山是乘在轿子里,在队伍中目标最为显著,被炮击命中的。

还是轿子闯的祸。

当时双方高级人员指挥作战都乘轿,不骑马。不是缺乏坐骑,而是乘不得坐骑,比如大清那位七十岁的周天爵大人,平时走路都要气喘三分,当然也只得坐轿上阵了。冯云山一介书生,似乎骑不得马,况且人抬人的轿子,招摇于众,比起马背来更适意舒服。

冯云山死后,太平军因急于赶路,便将他就地秘密埋葬于附近凤形山谷中,不树坟,不建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后来清朝地方当局和团练曾多次寻找发掘,都没有发现。他是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唯一能入土为安的领袖。

“升天”是头顶好事,宜欢不宜哭

为破除传统丧葬礼仪,太平天国反对棺葬和火葬。它所采用的丧葬,乃是按照西方基督教宗教仪式,即用布包扎尸身,然后入土为安。当时冯云山就是以黄缎裹身包卷埋葬的。萧朝贵在长沙战死埋葬,清军发掘他的尸首,发现就是以布匹裹身包卷的。后来洪秀全、黄文金等人死后也是如此。

作为天父第三子,冯云山是回到天父膝下的所谓天父在凡间的第一个儿子,因此其葬更必须遵循太平天国礼制。它还得按照天国的惯例,要为死者举行仪式,朗诵统一发给的悼词:

小子〇〇〇、小女〇〇〇跪在地下祈祷

天父皇上帝:今年小灵魂〇〇〇在〇月〇日〇时升天,今虔具牲馔茶饭敬奉天父皇上帝,恳求

天父皇上帝开恩,准小灵魂〇〇〇得上天堂,得享天父皇上帝大福。又恳求

天父皇上帝看顾扶持小子〇〇〇、小女〇〇〇家中大小个个安康,百无禁忌,怪魔遁藏,万事胜意,大吉大昌,托救世主天兄耶稣赎罪功能,转求

天父皇上帝在天圣旨成行.在地如在天焉。俯准所求,心诚所愿。

这份悼词短小精悍,写得多么乐观,视死如归!太平天国一直宣传“升天是头顶好事,宜欢不宜哭”。所谓悼词,也是在向大天堂的天父皇上帝报到:“我回来了!” qWwrQYf5E4zBqUvffaMjLwVjnZfC41AMTSMXwgtYSd54I1bOJVlsI0Lb48qIXU/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