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吴淞口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浩浩荡荡,自西向东奔流不息。在上海,它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当它流经吴淞口灯塔时,意味着这条全长6300千米的大河即将汇入东海。

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叫吴淞口,因为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原本是吴淞江。在明代,吴淞江成了黄浦江的支流,汇入长江的河流从吴淞江变成了黄浦江,但古代的地名一直保留着,因此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地方依然被叫作吴淞口。

因为吴淞口地处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交汇之处,所以在涨潮的时候,人们时常可以在这里看到“吴淞三夹水”的奇景。此景由灰黄色的黄浦江水、土黄色的长江水和蓝色的东海水融汇而成。

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吴淞口灯塔高20.1米,灯器射程可达13海里,备灯射程7海里,并装有雷达应答器,可做到全天候无人值守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吴淞口是中国的海防和江防要地。上海开埠之后,进入吴淞口的外国商船逐年增多。为了使进出船舶安全停靠,1907年,吴淞口引航道导堤工程开工,到1910年,建成了长约1400米的导堤,称为“吴淞石埂”。它像是一把插入江中的长剑,把长江和吴淞江分隔来开。涨潮时,导堤淹没于水中,落潮时便露出水面。

导堤上设有灯标,日夜发光,作为来往船只的航标。1988年,上海海事局对灯标进行了改造,并于1998年推倒重建,正式将其命名为“吴淞口灯塔”。此后,灯塔经过多次升级,变成了现在白色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灯塔。夜晚,吴淞口灯塔指引着船舶航行的方向,使往来船舶更加容易进出。

站在吴淞口灯塔上遥望东方,前方的海洋让上海与世界相连,而身后的长江能够深入中国广阔的腹地。通江达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是这座城市最原始的资本。上海的价值,便体现在这里。

知识漫游
吴淞炮台

清朝时,为了抵御外敌,在吴淞口建造了海防炮台。吴淞炮台与天津大沽口炮台、广东虎门炮台、海口秀英炮台,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海防炮台”。

吴淞炮台筑有东西南北4座,加上狮子林炮台共5处,是吴淞要塞的核心。鸦片战争中,二十余艘英军舰船侵入长江口,逼近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坚守在吴淞炮台,抵抗英军入侵,重创多艘敌舰,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后来,吴淞炮台因为各种原因先后被炸毁或拆除。1990年,为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上海市宝山区和当地驻军在西炮台废址设置“陈化成殉职处”标志碑。1992年6月,西炮台被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如今,吴淞炮台所在地区被建成了湿地森林公园。

吴淞西炮台遗址附近出土的振远将军铜炮,为陈化成督造(图片来自VCG21353210f 7c-© 视觉中国) GcBjT8vW5Fc3hhVi276bLHFooTZ/vgWDfzABuUcZBuLm0RBLAImIOESxaeSTZG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