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秦直道:秦政的纪念

这一节我们来讲讲秦直道,秦直道是秦代经营修筑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略道路,也叫作秦始皇直道。我认为它是秦政的一个纪念,它突显了秦的行政风格、行政效率。

沟通各地的驰道

秦帝国,就是秦实现统一之后的政权,对交通建设是非常重视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实现了统一,二十七年他就向陇西北方向巡行。在这次巡行过程中,他走到了秦人早期活动的区域,临近陇西天水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一年,秦始皇宣布“治驰道”,就是开始修筑驰道。驰道把全国所有的交通干线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沟通各地的高速道路网。有一些博物馆的通史陈列中介绍秦始皇的驰道修筑工程,往往说它是从咸阳向四方辐射的道路网。这里可能需要澄清一下,秦的驰道连接起来的交通网并不是从咸阳向四方辐射的格局。

有几条非常重要的道路,比如北边道,就是沿着长城线的这条东西向的道路,秦始皇走过,秦二世走过,汉武帝后来也走过。还有一条叫作并海道,就是沿着海岸线的南北向的这条道路,秦始皇、秦二世和后来的汉武帝都走过。在秦代已经有了交通干线,使得帝王的车队可以顺利通行,通行等级是相当高的。北边道和并海道都不是从咸阳辐射出来的道路,我们要讲到的直道也是如此。

汉代有一个叫贾山的人,他回顾秦的交通建设,说“道广五十步”,“厚筑其外,隐以金椎”。他讲到了道路的修筑方式,有非常坚实的路基,有非常宽广的路面。“道广五十步”,按照当时的尺寸来折算,相当于60多米,这是路面宽度非常惊人的高速道路。非常可惜,我们现在对秦驰道的实际遗存还没有确定的考古学收获,在秦咸阳宫的北侧曾经发现过路面宽度大约为50米的道路,可能属于驰道系统。

另外,从秦咸阳向正南方向通向长安的地方,有考古学者经过钻探,在地下发现了50米宽的路面,但没有进行正式的发掘,这应该也是当时的驰道。驰道的修筑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李斯在秦二世登基之后,曾经被赵高关在监狱里。李斯在狱中上书,提出了自己为这个政权扩张、统一所做的几个贡献,他是用几条罪状来说的,说的是反话,是一种讽喻。他说我做丞相已经30多年了,曾经有过各种政治表现,统一六国,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罪一。还有罪二、罪三、罪四、罪五……讲了几条罪状。其中说到,修筑驰道是他的罪状之一,他实际上是在肯定自己修筑驰道是为这个帝国做了重要贡献。李斯的上书并没有被送到秦二世手里,赵高说罪犯怎么能上书呢?但是,从李斯上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他当时的身份是左丞相,曾经负责修筑驰道。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秦帝国,高速道路网的修建是由丞相这样的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执政集团的主导人物来主持的。在秦临近灭亡的时候,社会出现了不稳定的政治危机,“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大家都要造反。“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李斯曾经指出,这种道路的修筑,这种交通工程是导致政治危局的重要因素。

堑山堙谷的直道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秦始皇直道或者叫秦直道这个工程的修筑。在秦始皇三十五年的时候,开始修筑这条道路。《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这个工程的特点是“堑山堙谷,直通之”。不管原有地形是怎样的,“堑山堙谷”,把山头削平,把山谷填起来,修筑这样一条南北直通的道路。这里面也说到“道九原抵云阳”,就是说它的起点是九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直接通达云阳,就是秦的甘泉宫、林光宫所在。《史记·六国年表》里说,秦始皇三十五年“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也是这个意思。它的起点在长城线上,它通达的地方是秦行政中心所在。

这告诉我们,它也不是以咸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是从北边长城线通向咸阳的。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修筑这条道路,三十七年,秦始皇去世之后,运载他尸体的车队是从直道回到咸阳的,就是说这条道路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和驰道这个交通网不一样,驰道是可以把原有的重要道路连接起来,以统一规格进行整修,而这条秦始皇的直道,完全是由统一后的秦帝国重新规划、重新修筑的一条新的道路。它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长城线直接通达秦的政治中枢。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走到沙丘这个地方时去世,二世皇帝继位,杀掉了蒙恬,“道九原入”,就是说车队是从九原回来的,就是通过直道回到咸阳。这条工期只有两年时间的道路,司马迁在《蒙恬列传》里说,我到了北边,就是北部的长城防线,“自直道归”,沿着直道回到关中中部,回到长安。司马迁应当是跟随汉武帝走这条路的。

司马迁说沿途看到“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滥用百姓的力量,实在是太随便了。司马迁走过秦始皇修筑的这条道路,感叹工程浩大,感叹工程艰巨。“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说明了直道和长城边防的关系,它是直接把长城这条国防线和首都咸阳联系起来的一条交通干道,它是和向北与匈奴作战的军事行为以及国家的防务、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管理密切联系起来的一条道路。

直道可以看作秦政的纪念,当时“赋敛愈重,戍徭无已”,民众承受了非常深重的苦痛,但是直道工程的大体完成又标志着建筑规划、工程组织、劳动管理、行政效率的突出的历史性进步,只有秦帝国才能进行这样的工程。从相关的历史迹象来看,直道工程应当是以军事化的形式组织施工的,因为工程的最高指挥者是蒙恬,是北边长城防线的主官。秦王朝的军事体系和战争机器的完备,通过秦直道的建设,也可以得到体现。因为它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所以工期要求非常紧,工程效率非常高。

今天,我们在陕西和甘肃之间的子午岭这条山脉的山顶上行走,可以看到很多路段都保留着秦始皇时代修筑的这条道路的遗存,很多地方的路面有十几米、二十几米、四十几米宽,有的地方有五六十米宽。这条道路在汉代依然在使用,在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中仍然起到支持性的作用。

烽燧与虎符

在这条道路沿线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秦汉的建筑遗存,可以看到堑山堙谷留下的痕迹,有的路段有几十米高,是从沟底夯土一层一层夯上来的。战国时期就曾经使用烽燧,就是用白天悬起旗帜、晚上燃起烽火的方式来报告敌情,报告敌军的入侵。燕国、赵国、秦国当时应当都有了这种烽火系统,《史记》里明确记载了李牧,“赵之北边良将也”,在赵国北边的防务上使用了烽火。我们可以看到,秦的虎符的铭文里就说到了烽燧,它大致是说甲兵之符,右在君,左在地方官。这个虎符是剖成两半的,一半国君掌握着,另一半领兵的军官掌握着。用兵兴师,备甲50人以上,一定要把这两半虎符合起来,才可以调用50人以上的军队。但是,如果是烽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就是说,如果遇到紧急敌情,看到了烽火燃放,虽然这两半符没有合在一起,也要尽快采取军事行动。它说到了烽燧,烽火燃起就是特别紧急的敌情警报。在秦直道附近,我们看到了很多烽火台,我们进行实地考察,可以看到秦汉时期的砖瓦遗存。

考古学者进行了勘测,在沿线发现了很多处烽燧遗址,都有非常显著的痕迹。甘肃的考古学者发现甘肃境内也有一些直道的遗存和一些烽火台的遗存,有学者认为,说不定这些烽燧遗存在秦昭襄王时代就已经有了。我们看到,在汉代,匈奴进犯的时候,有烽火通于甘泉长安的记载,甘泉是秦直道的南端,烽火通于甘泉,就是说这一烽火警报系统仍然在发生着作用。

在秦直道附近,有一些和扶苏有关的传说,扶苏在当地是被敬为神的。比如有两女寨这样的遗存,据说是扶苏的两个女儿安葬的地方,还有扶苏墓、扶苏庙等。这些传说告诉我们,直道系统提供了非常好的信息传递手段。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蒙恬的传说也在直道附近流传着。在往后的南北朝、唐宋时期,直道附近出现了一些佛教遗存,石窟寺的遗存也和直道有关。这些都告诉我们,这条在秦代修筑的交通干线,成为一条长期联系南北的道路。

见证历史的子午道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直道中很重要的一个路段在子午岭上,在陕甘之间的这条山脉上。

子午是正南正北的意思,是正南正北的方向,而“子午”这两个字快读和“直”这个字也很相近。另外,我们注意到秦代在咸阳南面有一条重要道路,叫作子午道,子午道应当和秦代的都城建筑规划有一定的关系。北边是子午岭直道,南边是子午道,而子午道旁边有一条河。有的地图上标记为池河,水池的“池”,有的写作迟缓的“迟”。有的方志里记载,这条河发了洪水,水位下降得比较迟缓、比较慢,所以叫作迟河。但是,有的地图把它写作直河,当地方言“直”和“迟”也是很接近的音。子午道和直河位于咸阳的南边,是进入秦岭的古道,北边的子午岭直道与其形成了南北对应的关系。我们认为,子午道可能是当时都城规划的基本构成内容。

当时的人有一种神秘主义意识,认为子午道这条南北直达的道路可能有什么神秘意义。我们举一个例子,王莽的女儿做了汉平帝的皇后,14岁的时候,王莽宣布“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就是他的女儿14岁了,已经成年了,可以生育子女了,“有子孙瑞”,于是“通子午道”。子午道这条正南正北的道路,和皇帝皇后生孩子有什么关系?在当时的人的理念中,这就是有一种神秘关系。有关这条道路的实际应用,刘邦是从这条道路进入关中的,所谓“道由子午”,“兴于汉中”。刘邦先进入关中,按照楚怀王事先与主要助手确定的协议,他本来应该做关中王。但是,当时项羽的势力非常强,他带领着40万诸侯联军,驻扎在霸上这个地方,刘邦的部队只有10万人,于是有了鸿门宴的著名故事,刘邦向项羽请安,向项羽谢罪。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他自己也没有做关中王,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他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了三个王,把刘邦封到汉中。刘邦委屈地到了汉中,他经由的这条道路就是子午道,就是北边正对着子午岭直道的这条道路。

秦始皇当时规划咸阳建设的时候,曾经有过道路规划,“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南山作为他的宫殿区域的南阙,而北边是有北阙的,就是直道上的石门。子午道,就是刘邦入汉中的这条道路,在三国时期也有过很重要的作用。关中的很多遗民,在关中凋敝、战争频繁的时候,南下通过秦岭,从子午道进入汉中平原。诸葛亮北伐,魏延曾经向他提出一个建议,就是率领一支奇兵,从子午道突袭长安,但是“诸葛一生唯谨慎”,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对于直道和子午道的关系,就是沿着子午岭南北通达的直道与沿着直河通向汉中平原的子午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合理的说明,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做更多的考察和分析。 MBL5zyITMqobK48rO9xd8Pt3OHFa9EhQUNqCk+Ay74OI4s9k2XiWBUa3gmxU5K8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