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被忽略的墨家

说起墨家,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因为这个学派在先秦时期结束以后其实就已经消失了。有一部电影叫《墨攻》,电影中的故事当然是编的,但是这部电影的确反映了墨家的一种侠义精神。在先秦的时候,墨家一度是可以与儒家相抗衡的思想流派,它和儒家一起被称为显学。与其他学派相对松散的构成不同,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纪律的团体。有一本书叫《淮南子》,书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巨子、侠客与墨家

墨家团体的首领称为“巨子”,这样看起来墨家就像一个很严密的组织。在后世的研究中,墨家一直与侠客联系在一起,我们从金庸的小说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有一个门派叫青城派,就特别具有墨家的精神。侠客这个群体最早产生于东周列国时期,在社会有巨大动荡的时期,往往会出现很多侠客。如果说文士的主要职能是游说,那么武士的主要职能就是去参加抗争,尤其是暗杀,侠客由此产生。他们尚武、崇义、信义,择主而行,为报知遇之恩,慷慨赴义。代表人物如专诸、聂政、荆轲等,我们都很熟悉。当时侠客的地位很高,作用也很大,正所谓“得士者存,失士者亡”,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为这类人列了传。当然,侠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正常秩序的破坏。

所以,韩非子反对的两类人主要是文士和侠客,而墨家的精神特别像侠客的精神。墨家信仰兼爱非攻,发扬了伸张正义、扶危解困、反对强权的侠义精神,所以它也是先秦时期特别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派。墨家不光提出了那些主张,而且实际参与到政治和军事生活里。有一篇叫《公输》的文章,就记录了墨子阻止一场战争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公输班为楚国建造了云梯,云梯就是用来攻城的梯子。楚国的目的是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就从齐国起身,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楚国的国都,会见了公输班。我们可以看到,墨子走了十天十夜,为了阻止一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战争,他花了那么多工夫。公输班对墨子说,先生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我希望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班听了很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给你酬金。公输班说,我奉义而为,绝不杀人。墨子就站起来说,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要用它来攻打宋国,你不肯杀一个侮辱我的人,却要帮楚国杀宋国的很多人,这难道是仁义之举吗?

这个故事后续的发展很有趣,墨子不仅想好了破解公输班的攻城器械的办法,还组织好了防御的军队。可见墨家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流派,而是一个具有行动力的学派。

墨家和儒家之间有亲缘关系,墨家反对儒家在礼仪活动中的烦琐和奢靡,才转而自立学派。儒家主张守三年之丧,三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即使是孔子的弟子,比如宰予,也对如此长的守丧期表示出怀疑。在墨子看来,如果礼那么烦琐,也不是美好政治的做法。

儒墨之争

说孔子和墨子有共同的老师,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韩非子》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这话当然是韩非子一贯的策略,就是攻击儒家和墨家。但是,他说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孔子和墨子都把自己理想政治的目标上溯到尧舜时代。墨家甚至认为儒家的复古其实是假复古,根本不够彻底。因为孔子说“吾从周”,他所追怀的是周代的礼乐制度。墨子说,要追怀,应该追怀更古老的理想制度,所以他认为孔子是假复古。

墨子的书里提出的主张几乎都是针对儒家的,孔子强调发扬礼乐文明,墨子提倡非乐,他认为过多的繁文缛节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孔子说要知命,墨子则提倡非命。孔子说要敬鬼神而远之,墨子说要明鬼。什么叫明鬼呢?就是强调鬼神的存在。为什么要强调鬼神的存在呢?墨子说主要是为了让活在世界上的人知道畏惧。这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论敌的关系。

墨家有10条核心教义,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墨子要求弟子到不同的国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尽力宣传这10条教义,有点类似现在的传教。10条教义里,最核心的是兼爱的思想。我们都知道,儒家强调爱有差等的原则,也就是说爱人要从与自己血缘关系亲近的人推展到整个社会,这是一个亲亲尊尊的逻辑。墨家坚决反对,墨家说如果只是爱那些与自己关系近的人,就是自私,是对公共利益的漠视。所以,墨家提倡兼爱。怎样才叫兼爱呢?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我们前面讲过,儒家是理想主义者,显然墨家是更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墨家甚至认为,如果是为了公共的目标,那么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自己的身体都不值得珍惜。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互相帮助,才能“交相利”。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国家要去攻打另外一个国家,墨子要走十天十夜去阻止,这就是他主张的兼爱、交相利原则的体现。在兼爱的原则下,墨家主张非攻,非攻就是反对战争,反对诸侯之间攻城略地的战争。

墨子还提出了另外两个主张,一个是尚贤,就是要让贤能之士去承担社会责任。当然,事实上儒家也是强调尚贤的,但儒家强调亲亲尊尊贤贤。墨家认为,如果亲亲尊尊,就很难真正地尚贤。另一个主张是尚同,就是要让天下人有共同的理想,做共同的梦。墨家作为苦行派,反对儒家在礼的原则下的奢侈行为,说儒家“繁饰礼乐以淫人”,十分反对厚葬,尤其反对三年之丧。

墨家认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富之、众之、治之。什么意思呢?就是先让这个社会富裕起来,再让这个社会的成员能够分享富裕的财富,然后这个国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墨家说厚葬的行为会让人把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都消耗掉,如果人在三年之丧期间过如此节制的生活,就会失去精力,这样也就很难有生产力,这种生产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墨家另一个与儒家尖锐对立的地方,就是对命运和天意的看法。儒家是十分强调命运的,然后在命运的基础上进行抗争。墨家则认为如果人完全相信命运的存在,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前面我们说到了对待鬼神的态度,墨家认为如果相信鬼神的存在,就能够赏善罚恶。这样人就不会做坏事,人在做坏事的时候、作恶的时候,就要考虑来世,就要考虑天意对他的惩罚。墨家说儒家一方面不相信鬼神,一方面又要祭祀自己的祖先,既然不相信鬼神,还祭祀鬼、祭祀祖先干吗呢?

判断正当性的标准

墨家认为儒家的很多事情都是想不通的,墨家提出的对正直、善恶的评价标准也和儒家不一样。儒家认为民心、民意是评价正直合法性的最主要的标准,墨家就要现实得多,说先要看看古代的圣王做没做过这些事,再看看老百姓是不是欢迎,然后再看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利益。所以,墨家认为判断一种政治学说或行动是否正当,有三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就是历史经验,圣王干没干过这件事?第二个标准就是现实的根据,是不是符合老百姓的需要?第三个标准就是实际的效果,它对老百姓的生活是否能产生实际的效益?这样一些思想,都是特别受劳动人民欢迎的。

我的同事,现在的北大副校长王博老师对墨家有一个总结。他用一年四季中的夏天来比喻墨子,他认为如此看来,墨子真是一个有火热内心的人。他说墨子是一个非常讲究逻辑的人,他的逻辑是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他说兼爱的结果就是彼此获得利益,所谓“兼相爱,交相利”。如果做恶事,你就要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后果。

王博说,但是现实的生活不等于逻辑,我们对他人的爱未必能换来他人同样的爱,很多人把墨子看作功利主义者,其实他更像生活在逻辑世界里的理想主义者,甚至是一个空想主义者。一个人固然可以做到事人如己,但如何要求别人也遵循这个原则呢?他说儒家在传统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奠基在最真实的人性基础上,尤其是对血缘亲情特殊性的强调。墨子看起来是要摧毁血缘的纽带,其政治哲学中尚贤的主张就是针对这个原则。我们都知道,后来费孝通先生就是发展了这个理论,他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儒家看来像波纹,就是你扔一块石头到水里,会产生波纹,中心的波纹比较大,然后逐渐消失。波纹比较大,就说明你跟这个人的感情纽带比较强。

儒家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之所以那么大,正如王博所说,是因为它比较贴近中国人建立在血缘情感上的那些情绪,而墨家正是要在否定血缘情感这个前提下提倡其思想。

墨家学派消失,有人说是因为墨家过于有组织性,所以导致很多政治团体都害怕,很多国君都害怕墨家成为他们统治国家的障碍。也有人认为墨家学派消失,是因为他们过于具有侠义精神,是因为他们慷慨赴死的态度。他们经常是这样,如果巨子自杀了,团体里的其他人也会跟着自杀。墨子死了以后,按照韩非子的说法,墨家分成了三派,这三派都自称得到了墨子的真传,而称别的学派为别墨,就是非墨家的派别。

对墨家的评价

战国中后期可能是墨家最强盛的时期。我们现在看到《墨子》里的篇章大多数分上、中、下篇,就是因为不同的派别记录墨子的话略有出入,我们现在编的书把这三派的记录都编进去了。我们也发现墨子大多数时候都在跟儒家的主张进行辩论。所以,墨家将辩看得非常重,认为辩就是要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墨家建立起以名举实这样一套辩学体系,这也被我们视为中国古代逻辑学的重要起源。因为墨家学派过于有组织性,过于不近人情,所以其他学派在评论墨家的时候,一方面肯定它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认为它难以为继。

墨家的消失其实也和追随者越来越少有关,班固的《答宾戏》里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什么意思呢?就是墨家学派的人太忙了,经常是住的房子里的烟囱还没被熏黑,就走了,或者甚至死了。这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的做法的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墨家也有翻身的时候。到了晚清,人们对墨家的评价就越来越高了。梁启超评价说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大圣人,又说“墨子是个小基督,从别方面说,墨子又是个大马克思”,强调的就是墨子舍己为人的态度。在普遍批儒的环境下,墨子强调的兼爱也被视为真正的爱,因为儒家的仁爱过于奠基于血缘中,所以人们认为这种爱是自私的。我们可以看看孙中山说的那句话,他说古时候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孙中山特别强调博爱,他的博爱思想如果从他基督徒的身份来讲,是来自耶稣的话,那么从中国文化的源头来追寻,可能就是来自墨子。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代表人物胡适也特别喜欢墨子,因为他从墨子身上看到了科学的精神。他的博士论文是写先秦名学史的,里面有很多内容涉及后期墨家的辩论的思想。蔡元培先生也肯定了墨子,他说“先秦唯子墨子颇治科学”。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比较喜欢听别人讲墨子,他对郭沫若等人肯定孔子的那些作品不太同意,他曾这样评价墨子,他说墨子是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所以,近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在批评孔子的时候,开始肯定墨子兼爱的思想和他对非攻的坚持,尤其是把他塑造成一个劳动人民的代言人。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思想家的思想总是免不了被别人评论,这种评论有时候因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思想倾向,会产生奇特的变化。墨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墨家学派因为其侠义精神,也是特别令人向往的。 wj2NMquFLb8Ih1FJUZVCCftCyIpwJU3u9TldS97oSc0tBN9zR/fYVSgvJjfOlC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