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人类群星闪耀

为什么在讲历史的过程中要讲思想呢?一方面,思想是由历史的发展催生出来的;另一方面,思想一旦形成,就会对历史事件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将更为久远,更为巨大。还有一点,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都显得比较单薄,比较脆弱,但是思想不一样,思想一旦有了爆发式的发展,立刻就会显得特别成熟,所以伟大的思想家不是以出现的时间早晚而论的。

轴心时代

一般来看,人类的发展经过了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世界上同时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有一个德国哲学家,叫雅斯贝斯,提供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

他把那个人类思想群星闪耀的时代称为“轴心时代”。他是这么说的: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世界文明史上最令人瞩目的现象,即中国、印度和西方的希腊、罗马由文化的原始阶段跃升至高级阶段,实现了超越性的突破,人类的文化精神开始达到自觉,人类开始思考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价值体系和文明体系,从而成就了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构建了人类历史进行自我理解的普遍框架。具体来说,在中国,所有的思想流派,包括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列子等诸子百家都出现了。直到现在,人类都是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所创造的一切而存在。

诸子出于王官吗?

中国有一种说法,叫作“返本开新”,每一次创造都是对源头的回顾。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希腊、罗马,人类在探索自然和一神教信仰的形成方面比较发达,中国没有发展出一神教的信仰,中国人关注的是对社会秩序的安顿和建构,思想的总体倾向是侧重于讨论人性和伦理的问题。

与雅斯贝斯所言的轴心时代相匹配的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阶段,由周公确立起来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这种状况被孔子称为“礼崩乐坏”。说白了,就是原先的社会制度逐渐不适应新的社会形式了。原来的那些制度失去了效率,原来的那些规章也不会再产生作用,因此必须在思想和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整。

在这个阶段,中国出现了很多思想家,他们对如何重建价值、重建秩序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时间中国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形成了一个思想发展的高峰。

那么,这些思想家是从哪儿来的呢?目前最为流行的说法是“诸子出于王官”。有人说,诸子是原先在王朝中服务的各种官员,他们在失去了权力和职位以后,努力寻找新的社会角色,提出不同的社会主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流派。

这种说法十分贴合“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开始相互征战,许多小国都被吞并了。这些小国被吞并以后,许多在这些国家里为朝廷服务的人便失去了职位,变成了流散人士。流散人士指的就是原来有固定的职位,现在却要自谋职业的人。被吞并的国家越来越多,流散人士也就越来越多。这些人有专业知识,但是原先那些专业知识不再有用武之地,所以他们必须重新学习,再去寻找他们的社会角色。他们原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成了他们重新学习的基础,这些专业知识在他们形成学派的过程中会发生作用。

但是,这种说法也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比如,我们都知道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于殷商的一个贵族之家,后来家道衰落,他随母亲移居到阙里,因此他在回顾自己的生平时也说,小时候因为出身低下,做了很多粗活。孔子的学生也是这样,他的学生里有贵族子弟,当然也有一般的贫民。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儒家学派的人物都是出于王官了。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孔子首开私人办学之风,因为办学广受欢迎,学生越来越多,所以逐渐形成了儒家学派。墨家也很难说是出于王官,虽然墨家看起来那么有组织。

儒家八派和墨家三派

总之,这些思想流派的形成,原因各异。先秦诸子不同的思想特征,在先秦时期就有人开始总结,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总结者是韩非子。《韩非子·显学》篇是我们现在研究先秦诸子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文章的开头,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讲的是当时这个时代,有两派最为显赫的学问,一派是儒家,一派是墨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接下来他说,“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也就是说,他认为孔子和墨子去世以后,儒家就分成了八个学派,墨家就分成了三个学派,因为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主张。韩非子这个说法,现在很多人都认可,很多研究儒家的学者就是按照这个说法去区分先秦的儒家的。但是我们要知道,韩非子这么分,他的目的不是要给儒学史做梳理,而是要统治者不要随便听信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己的学派内部都不统一,都有那么多主张,到底应该听谁的呢?当然,韩非子的意思就是统治者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再听孔子和墨子的话,应该听法家的话。

道术将为天下裂

还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就是《庄子·天下》篇,大家都认为《庄子·天下》篇不是庄子的作品。《庄子·天下》篇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道术将为天下裂”,原来这个世界的治理之道只有一个,但是因为每个学派都以自己的主张来解释这个世界,反而让大家不了解真正的大道是什么。这个说法也很有道理。除此之外,《荀子·非十二子》篇也对12种重要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批判。

比较有意思的是,荀子也批评了儒家内部的一些派别,比如他认为孟子的思想是很有害的。当然,最善于自我评价的就是法家,韩非子对他的先驱商鞅、申不害等都提出过猛烈的批评。到了汉代的时候,总结就多了起来,比较有名的就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在《论六家要旨》里,司马谈主要谈了六家,他引用了《周易》里的一句话,“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就是说阴阳、儒、墨、名、法、道都是要考虑怎么治理社会,但是方案不一样。

对于每个方案,司马谈都做出了好和不好的评价。比如,他认为阴阳家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了解季节的变化,缺点是让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很多忌讳。他对儒家的看法是,认为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意思就是儒家的要求一般人都达不到,因为繁文缛节太多,但是他说“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他也批评了墨家,说墨家“俭而难遵”,因为太苦了,所以没有办法跟从。墨家的好处是什么呢?好处是“强本节用”,这也是很不错的。

司马谈比较了儒家和道家的不同,这是《论六家要旨》的重点,当然他也是要强调,道家的思想才是治理国家的基础。他的角度很有意思,他说如果按照儒家的方案,君主要作为天下的表率,臣下只要听话就行,长此以往,君主就会很劳累,很劳累就会短命,这样是不可能治理好天下的。所以,君主要治理国家,就应该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先秦的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思想的第一个伟大的高峰,也奠定了中国思想的一些基本格局。 kg2nStdEcPUBzr4oS8z94JIpmaB51mT9Rvmk6w12M1XGU3NfUv9UsVo1AcrA4X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