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以仁为本与兵以诈立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当时是按照西周传下来的军礼传统来打仗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战争是贵族之间的战争,有鲜明的特色,要讲究种种规则。

战争要遵守礼仪规范和人道主义

第一条规则是,不能凭空发动战争,要师出有名,吊民伐罪。《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有“九伐之法”的要求,在九种特殊情况下,外国的军队或者说本国的贵族才可以起兵从事战争活动,比如发生了犯上作乱的事情、以臣弑君的事情、欺凌其他小国的事情,这时候我师出有名了,才可以征讨你。

第二,强调战争中的礼仪规则。有许多情况下是不能打仗的,比如“不加丧,不因凶”,敌国正在办丧事,你不能去打;敌国闹灾荒了,你也不能去打。所以《左传》里记载,有一次晋国的军队出动去打齐国,走到半路上一个叫“穀”的地方,传来一个消息,齐国的国君得病暴亡,这时候晋国的将军们就开会进行研究,还打不打呢?他们讨论的结果是不能打,因为军礼传统里规定,不伐丧、不因凶,人家办丧事的时候不能打,所以他们就撤兵了。

战争中还要强调人道主义,人家闹灾荒的时候不但不能打,还要搞人道主义援助,吴国和越国的战争就体现了这个特点。越国闹灾荒了,向吴国借粮食和稻种,吴王夫差就借给越国,帮助越国渡过难关。后来情形倒过来了,吴国闹灾荒了,向越国借粮食和稻种,越王勾践就玩了个花招,把稻种煮熟了再借给人家。结果吴国次年颗粒无收。这就突破了军礼的底线。越王勾践之所以能赢,是因为他突破了所有底线,破坏了一切规则,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没有感恩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是非之心,只有功利之心,所以小人能够打败君子,无赖能够打败贵族。这一点在越王勾践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退避三舍

还有一条规定,就是在战场上追击敌方的逃兵,不能超过一百步,所以我们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孟子说五十步笑一百步,而不是一百步笑两百步。因为军礼传统规定“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敌人逃跑的时候,你追击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一百步;敌人主动退兵的时候,你可以追击,但追击的最大距离就是三舍。一舍是30里路,每天行军的距离是30里路,三舍就是90里路。如果人家退让你三舍了,你就不能去追了。城濮之战中,楚国为什么这么被动?原来秦国、齐国都是中立的,后来为什么参与进来帮助晋国?就是因为晋文公在战场上履行了当年对楚王的一个诺言,如果在战场上相遇,会退避三舍。人家已经退避三舍了,你还要追,那你就是违背道义,国际舆论就会对你非常不利,大家就都联合起来对付你楚国。宋襄公宣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战场上有许多原则,“君子不重伤”,就是人家受伤了,你不能补一刀;“不禽二毛”,就是年长的人在战场上要受到优待,你不能俘虏我,不能让我难堪;“不鼓不成列”,人家没摆好战阵,你是不能发动进攻的,要等双方都摆好阵势了,堂堂正正地进攻。大家共同进兵,不能搞偷鸡摸狗、偷袭那种事情。战争打完了,把人家推翻以后,你不能占领人家的国家,要找一个贤明的人来当国君,所谓“举贤立明,正复厥职”。

我们可以看到,武王伐纣的时候,他把商纣王统治的商朝给推翻了,但他不是直接占领商朝的地盘,而是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在商朝的老地方当一个国君,当然这种国家已经是附庸国了,它的主权有限。不过,武王并不放心纣王的儿子,又派了他的三个兄弟在旁边监视,就是三叔,也叫作三监——管叔、蔡叔和霍叔。后来纣王的儿子与三叔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他们的叛乱后,还是没有直接去统治殷商遗民,还得找一个与商朝王室有血亲关系的人来当国君,来维系商朝的血脉,于是就分封了纣王的庶兄微子,微子就是宋国的开国国君。因此,宋国的国君是商朝王室的后代,他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公。当时的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宋国的国君是正儿八经的公;齐国的齐桓公,他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公,实际上是侯;郑庄公是伯;楚国国君的地位就更低了,是子爵。所以楚国就不认这个账,你不让我当侯,不让我当公,那我干脆自己称王,就是楚王,实际上他的爵位是子。还有许国,其国君的爵位是男,是最低的一级。

我们现在批评宋襄公,说他打仗的时候愚蠢,讲虚无缥缈的仁义,最后打了败仗,实际上宋襄公当时遵循的原则就是周礼的原则。他跟楚国打仗的时候,一定要等楚国的军队过了河,摆好阵势以后再打。实际上,宋国的军队要比楚国弱得多,他根本没有赢的希望,他要赢,唯一的机会就是趁人家渡河渡到一半,还没有排成阵列的时候去打人家,这在战术上叫“半渡击”。所以有人就向宋襄公建议,说我们应该趁人家渡河的时候发起攻击。宋襄公说,你这个人军礼没有学好,我们从来不搞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我们是王者之师,要讲仁义,所以让人家过了河。人家过了河以后开始摆阵,在还没摆好阵的时候,他手下的大臣又建议他打。他又说,我们不做这种事情。结果等人家摆好阵势以后,他才进攻。宋国仁义的军队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最后宋襄公打了败仗,他的警卫部队全军覆没,“门官歼焉”,他自己大腿上也中了一刀,“公伤股”,血流不止,在身边几个亲信的死命保护下才突围出来。即使如此,人家批评他的时候,他还是强词夺理为自己的做法辩护,认为自己没有做错。

文明战争源于亲戚关系

宋襄公的例子不是个别的,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战争中确实讲礼仪,打得很文明。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呢?很简单,因为各个国家之间都有亲戚关系,就像中世纪和近代的欧洲一样,大家是联姻的,可能法兰西的王后是德国人,或者西班牙的皇后是法国人,生出来的孩子都是对方国家国君的外甥,所以大家打是要打,但是不往死里打。

我们可以看到,公元前597年,晋国和楚国打邲之战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玩的场面。这一仗晋国打败了,晋军就开始逃跑,楚军则进行追击。逃着逃着,晋军有一辆战车陷到泥坑里了。当时的道路不像今天这样平整,而是坑坑洼洼的,战车的轮子很笨重,陷到坑里就出不来了。晋国的士兵就跳下车,拼命地推车,但就是弄不出来。楚国的军队追上来了,发现晋国的军队不跑了,原来是车陷到坑里了。按今天来说,对方跑不了了,我们冲上去把他们俘虏就是了。不,楚军就在旁边停下来,喝水的喝水,抽烟的抽烟,观察晋国的军队怎么把车弄出去。看了半天,发现晋国人太笨了,怎么也弄不出去。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楚军就开始指点,晋国士兵你们太笨了,你们这么弄,到天黑也弄不出来,你们把马的缰绳松一点,把车上的东西卸掉一点,车轮底下垫块木板试一下。晋国的士兵正满头大汗,为弄不出来而苦恼,听到这个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不妨一试,结果一下就把车弄出来了。这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打败仗本来就没面子,连怎么逃跑还要人家教,那就更没面子了,所以就要给自己找台阶下。晋军就说,我们晋国的军队自立国以来总是打胜仗,没有什么逃跑的经验,不像你们楚国总是打败仗,所以有丰富的逃跑经验,“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当时的战争就是这么打的,像玩游戏一样。

20多年以后,晋国和楚国又发生了另外一场战争,就是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这一战倒过来了,晋国打赢了,楚国和郑国的联军打败了,晋国的军队就开始追击楚国和郑国的军队。当时晋国的一个主将郤至乘坐一辆战车去追郑国国君的战车,给郤至驾车的人就向他建议,用另外一辆车抄小路把人家包抄,这样就可以把人家俘虏了。晋国的统帅说,你这样太不讲仁义了,你军礼没有学好,我们追的虽然是敌人,但他的身份是国君,我虽然是胜利的一方,但我的身份是个将军,我如果把人家追上了,从军礼传统来说,就是违背礼仪的,要受到惩罚,“伤国君有刑”。另外,打了胜仗追是要追的,但是真追上了还有一件麻烦的事情,就是你把这个国君俘虏过来了,你就要管吃管喝,还要防止他生病,每天供应茅台酒、中华烟,还要有保健医生护着他,这是多大的麻烦。所以追是要追,但是要保持距离。但战场上是乱糟糟的,原来逃跑的一方是顺时针方向逃跑,后来一慌乱,就变成逆时针方向跑了。这样麻烦就大了,你本来不想追上他,现在他送上门来了,怎么办呢?晋国的将军非常机灵,急中生智,见楚国国君的车辆迎面而来,赶紧命令车夫把战车靠路边停下,自己跳下战车,“免胄而趋风”,把自己的头盔摘掉,向楚国的国君行礼。楚国的国君一看晋国方面根本没有俘虏他的意思,而是向他行礼,就很高兴,于是双方交叉而过。到了晚上,楚国的国君想,人家讲道义,我们也不能太不懂道理,所以他就派他的“办公厅主任”带上楚国的好东西去慰问晋国的统帅。晋国的统帅说,仗是要打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但打仗的时候还是要讲情谊的,所以希望大家以后互相关照,如果我们碰到这种情况,贵方也不要太过分。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的战争

这就是当时战争的情况。当时的战争是贵族的战争,贵族的战争体现的核心宗旨是争霸,是争当老大,打赢了就可以,不会往死里打。这是非常有趣的一种历史现象。但是到了春秋后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就是兼并战争了。 ZWLQ5DxaXoAg8CulkrQTMh5RLEE7vqynTlrE7a/yb1c5cPFDHOpFE3xZ+Wln9P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