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共和行政

西周后期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通过回溯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历史的表象是由深层的原因造成的。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发生在公元前841年,这一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为什么会发生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按照《史记》和其他史书的记载,主要原因就是周厉王好利,经常与民众争夺各种利益。当时很多国人都很有意见,说王的坏话,召公就向周厉王报告,说民众都不堪忍受这样的压力。结果周厉王不仅没有改弦更张,反而任命卫国的巫者来监督,一旦有人说朝廷的坏话,就把他杀掉,所以当时民众都不敢说话,“道路以目”,就是在路上遇到的时候,只能用眼神来打招呼。最后老百姓不堪忍受这样的高压政策,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暴动爆发之后,周厉王惊慌失措,逃到了彘这个地方,朝廷政权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来执掌,号为“共和”。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元年之后的所有历史年份都非常明确,我们知道《史记》有一篇《十二诸侯年表》,《十二诸侯年表》就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之后的所有年份都是确切的,之前则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年份。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我们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国家科技部曾经设计了一个“九五”重大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断代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希望把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年代问题搞得更清楚一点。通过“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应该说,我们现在对西周以前的历史比过去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但是真正确切的历史纪年,还是从共和元年开始的。所以,这个年份对中国历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国人暴动的深层原因

以上是史书上关于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的记载的大致情况。但是,历史是不是真的这么简单呢?

恐怕并非如此。西周后期发生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有深层的历史背景,这个历史背景就是当时西周王朝面临着严峻的外患,而这一点在《史记》的《周本纪》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我们知道,西周建立之后,早期的时候实力是很强大的,特别是在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所以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是服从的。但是到了周昭王的时候,西周就开始走向衰弱。当时南方的楚国起来了,不听从周王室的指挥,所以周昭王统治期间面临着很严重的外患。楚国联合周边的一些国家公开反叛,导致了周昭王南征。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很多都是与这次南征密切相关的。周昭王南征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事件,最后以失败告终。

周昭王末年,昭王亲征楚国,楚国被迫表示服从。班师回朝渡过汉水的时候,楚民给周昭王送了船,都是很精美、很华丽的大船,但实际上这些船是拿胶水胶着的,行驶到汉水里,整个船就散了,周昭王和他的六师全部掉到汉水里淹死了(“丧六师于汉”)。所以,周昭王的南征最后是以失败告终。按照史书的记载,叫“昭王南征而不复”,就是他南征,最后没有回来。

后来到了周穆王的时候,除了面临南方的问题,西北边的犬戎也开始公开反叛,所以周穆王曾经征伐犬戎,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胜利,但是实际上双方的矛盾一直存在。所以,我们看到周穆王西巡天下,有很多故事,包括在西晋的时候发现了《穆天子传》一书,记载了周穆王到各地巡游的情景。周穆王巡游,当然有好大喜功的一面,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和那个时候各个地方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关。这种局面持续了恭、懿、孝、夷几朝,即周恭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并没有改观,到了周厉王的时候,可以说越来越严重。

这个情况在《史记》里没有记载,但是在《后汉书》里有很详细的讨论。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史记》没有记载的事情,在《后汉书》里反而有记载,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西晋的时候,河南汲县发现了一座魏国的墓葬,里面出土了一部魏国的史书《竹书纪年》。《竹书纪年》记载的内容非常翔实丰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人,所以他有机会读到很多司马迁没有读过的材料。他在写《后汉书》的时候,就补充了很多司马迁没有看到、没有了解的事情。根据《后汉书》的《西羌传》和《东夷列传》的记载,在周厉王时期,这些戎狄,还有南方的淮夷,都和西周王朝发生了战争,而且战争都非常惨烈。这样,周厉王当时就面临着南北两线作战的局面。

为什么周厉王好利,让荣夷公来给他搜刮民众的财富?这实际上有一个很深刻的背景,就是当时西周王朝南北两线都吃紧,所以军费开支非常庞大。周厉王为了应付这种战争的需要,被迫向民众征集各种各样的物资,而这加剧了周王朝和民众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了国人暴动。所以,国人暴动的原因实际上和周王朝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是周厉王本人的性格特征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一个问题。

共和行政的真相

第二个问题就是共和行政。按照《史记》的记载,共和行政是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所以号为“共和”。今天我们所说的共和国,其中的“共和”实际上就源于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是不是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这一点实际上是很值得怀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史料,除了《史记》以外,讲到共和行政,都讲的是周厉王被赶跑以后,共国的国君名叫和,被朝廷的卿大夫迎立,代行天子之政。也就是说,当时大家都反对周厉王,周厉王被赶跑以后,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而共国的国君和这个人,因为很仁爱,所以得到了朝廷卿大夫的支持,最后被朝廷的卿大夫拥立,代行天子之政。一直到周厉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姬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共伯和才把他的权力交出来,回到自己的国家,共和行政才结束。这是其他史书的记载。所以,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就是周、召共和,一种就是共伯和代行天子之政。

这两种记载,到底哪一种更可靠呢?实际上,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史记》的说法可能是不可靠的,其他材料所说的共伯和代行天子之政,这个说法应该是真实的。因为关于共和行政的记载,只有《史记》说的是周、召二公共同执掌朝政,其他所有文献都没有这么说,都是说共伯和代行天子之政。而包括现在出土的清华简等所有材料,也都证明了周公和召公并没有共同来执掌朝政。

我想周公和召公当时应该有两个重要作用,一个作用是国人暴动的时候,召公救下了厉王的儿子静。国人暴动的时候,周厉王跑了,他的儿子在王宫里面临生命危险,召公不顾一切,把太子静藏到自己家中。暴动的国人要求召公把太子静交出来,召公为了救下太子静,拿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出去。最后召公的儿子被暴乱的民众杀了,而太子静因为召公的庇护得以存活。这是召公很重要的一个贡献。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当年共伯和代行天子之政的时候,实际上应该是周公、召公和卿大夫一起拥戴共伯和,让他代行天子之政。正因为如此,共伯和才能够完成共和行政这段长达十几年的特殊的执政。所以,实际上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的历史里,还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秘密。 mO9Ox2Apc8wZ3/XMPTM5dNmhj19JGr/pF89UibLwcDEfGa1kTy9mOJ4LRgxJLUY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