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武王灭商

商朝灭亡

我们知道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是商纣王,对于商纣王的暴行,看过《封神演义》的人应该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但这种文学作品的描述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关于这一点,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就是纣王他是不好,可是他再不好,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那么,为什么会这么传呢?子贡说:“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所以,作为君子,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不能做那些被人看不起的人,一旦被人看不起,天下所有的坏事都会往他身上堆。民众都有这个特点,你要是好,就觉得你好还不够,还要给你好上加好;你要是坏,就觉得你坏还不够,还要给你坏上加坏。实际上,我们从《史记》的记载中可以知道,纣王这个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据说他力大无比,可以和猛兽搏斗,而且他非常聪明,正因为他太聪明了,所以听不进大臣的话。所以,纣王实际上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坏的一个人。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商朝的灭亡有特定的背景,就是在商朝的后期,商朝和东方的东夷之间的矛盾爆发了,所以商纣王把很多力量都集中到东方去对付东夷。结果周武王灭商的时候,商王朝的大军都在镇压东夷的叛乱,国内处于一个空虚的状态,没有实力来与周军抗衡,所以周武王正好利用了这个机会。按照《左传》的说法,叫“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就是商纣王虽然战胜了东夷,但是把自己的性命给丢了,因为他的大军都驻扎在东方,没有办法赶回来和周军作战。这也是西周初年面临重要危机的原因,实际上东方还有很多商朝的力量,灭商之后的周人还没有能力控制住东方,因此导致了西周初年的一系列战争。

周人崛起

周人的崛起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周人的祖先相传是后稷,后稷的母亲叫姜嫄。姜嫄生后稷有一个故事,据说姜嫄有一次去野外,看到地上有一个很大的脚印,她觉得很好奇,就用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巨人的脚印里去比对,看自己的脚和这个巨人的脚有多大差别。这一踩不得了,她居然怀孕了。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这个孩子没有父亲,所以姜嫄很嫌弃,就想把他给扔了。但是不管她怎么扔,总是有奇异的事情发生。比如把这个孩子扔到冰面上,就有一只大鸟飞到冰面上,用自己的翅膀盖住他,不让他冻着。姜嫄觉得这个孩子很神奇,就把他抱回家养大了。因为最初想把他抛弃,所以给他取名叫弃。

弃长大以后,因为非常善于种庄稼,所以被人称为后稷,就是农业之神。所以,周人的兴起和后稷有关,就是说周是一个农业民族,与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后稷的子孙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到其后代公刘的时候,他率领周人迁到了豳,就是今天的陕西彬县一带。公刘的儿子庆节正式在豳建立了周国,周人的崛起壮大从此开始。

后来到了古公亶父的时候,又把都城从豳迁到了周原,就是今天的陕西岐山、凤雏一带,周的实力越来越壮大,开始有了和商朝一较高下的能力。到了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在位的时候,周人因为实力越来越强大,引起了商朝的警觉,所以商朝的国君文丁就把季历给杀了。季历的儿子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带领周人继续发展。最后周人的实力已经不可阻挡了,按照《论语》的说法,当时周人的力量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周人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商朝。

“商戚在周,周戚在商”

前几年,我们在清华简里发现了一篇与周文王有关的文献,叫《保训》。《保训》记载的是周文王的遗言,就是他临终时交代他的儿子发,也就是周武王,要好好治理国家。另外,清华简里还有一篇文献叫《程寤》。《程寤》的故事更有意思,这篇文献的背景是这样的,周文王的妻子名叫太姒,太姒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商朝的朝廷里长满了荆棘,她的儿子发,也就是周武王,就在商朝的朝廷里种下了很多周人的树。太姒做了这个梦以后很吃惊,就告诉了周文王,周文王赶紧把发叫来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就是,这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梦,这个梦的寓意就是周有机会战胜商,上天已经把商的天命转给了周。他们非常高兴,就向上天跪拜,感谢上天把天命赐给了他们。在这个过程里,周文王对发说了一句话:“商戚在周,周戚在商。”“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忧患的意思,商人的忧患来自周,周人的忧患来自商。所以,这个记载对我们了解商和周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帮助,因为按照一些传世文献的记载,周文王对商纣王忠心耿耿,因为周本来是商的一个附属国。但是我们看了《程寤》和其他的一些材料之后,应该对这一点有不同的认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是被商王所杀,所以如果说商和周之间毫无隔阂,而且周文王对商朝忠心耿耿,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程寤》里说“商戚在周,周戚在商”,正好揭示了商、周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在。

据说周文王在位50年,他生前没有机会消灭商朝,这个目标是他的儿子武王实现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当时商纣王正面临着东方的叛乱,所以他把所有的军事力量都集中到了东边,而这个时候周武王就带领他的盟国军队浩浩荡荡地攻到了商朝的郊区牧野一带,并举行了誓师,历数商纣王的种种罪行,要求军队勇猛杀敌。牧野之战以后,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就自焚了。这就是商朝灭亡的大概情况。

牧野之战的时间

牧野之战的具体年代是什么时候,史书上并没有很明确的记载,但是具体在哪一天,是有明确记载的。按照《尚书·牧誓》篇的记载,是在“甲子”这一天。这个记载到底可不可靠呢?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发现了一件很重要的青铜器,叫利簋。利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在牧野之战后的第七天得到了周武王的赏赐,所以他专门做了这么一件青铜器来做纪念。这件青铜器的铭文里很明确地记载了武王征商是在甲子这一天的早上,所以这就验证了武王是在甲子这一天发动牧野之战,打败了商纣王。具体是在哪一年,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过去很多学者都进行过讨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结合青铜器和各方面的考古材料综合研究判断,认为在公元前1046年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所以现在一般都把牧野之战的时间定在公元前1046年。

利簋

商周政权变更

从商朝到周朝,虽然只是一个政权的变更,但是它的影响非常深远。王国维先生当年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论文,叫《殷周制度论》。这篇论文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剧烈的时期就是从商到周的这段时期。当然,从今天来看,这个说法确实有夸大的成分,因为商、周之间还是有很多文化承袭的,就是继承的成分。但是从商到周,确实也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我们可以举出若干个方面。

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比如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商朝的人非常重天,非常强调祭祀,所以商朝的青铜器上有很多神秘的图案,让人产生一种敬畏之感。这种情况到了周朝以后,变化比较明显。周朝的人是比较重文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周朝的青铜器上的纹饰越来越简单,甚至只是点缀而已,完全没有了商朝那种神秘庄重的色彩。

再比如,商朝人特别喜欢喝酒,甚至他们自己都觉得,可能就是因为喝酒喝得太多了,大家都非常颓废,才导致亡国。所以周朝建立之后,就采取了很严格的禁酒措施。我们都知道《尚书》里有一篇叫作《酒诰》,《酒诰》就是周公禁止周朝的贵族饮酒的禁令,其中强调,如果酗酒,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与此相印证的就是,商朝的酒器特别多,妇好墓里发现了大量的酒器,我们想象不到妇好作为一个女子,竟然也这么能喝酒。但是到了周朝以后,商朝流行的酒器就明显减少了,有些酒器甚至就绝迹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商周时期的变化。

另外,到了周朝以后,特别强调礼乐制度的建设,周公本人是这方面的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所以这对周代文化的变化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周代的文化,还有各方面的制度,直接影响了中国后来的文化发展,今天的很多制度和观念,如果追根溯源,都和周朝的文化密切相关。所以,孔子曾经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这些礼乐制度和文化,孔子本人是特别赞赏的,孔子虽然是殷人的后代,但是在文化上,他更认同周代的文化,而不是商代的文化。

周人很重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周人借鉴商朝亡国的教训之后制定的新措施。这些措施使得周朝成为一个延续了近800年的王朝,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因为吸取了商朝亡国的教训。 cBcj5FNWn2isPDVpVuZOd/s4mYUuKM3O85cjmIGxdWVS/9+M9wEGA1PDBlaqbx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