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商汤灭夏与殷都屡迁

先商时期

商朝是商民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商人最早的祖先名叫契,据说契的母亲有一次在野外洗澡,看见天上的燕子掉下来一枚蛋,他的母亲就把这枚蛋吃了,然后就怀孕生下了契。契曾经辅佐大禹治水,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玄鸟生契

契去世以后,他这个民族一直延续下去,传到他的后代相土的时候,商民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诗经》里有一句诗叫“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据说相土曾经带领军队在东方获得了很大的胜利。

在相土之后,商民族又经过一系列发展,到了先祖王亥这一代。王亥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个人,据说他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来运输,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发明。而且王亥特别善于做生意,经常与各个部落进行贸易往来,所以我们现在称做生意的人为“商人”,据说就是和王亥有关。

当时王亥到有易这个部落做生意,大概在今天的河北易县一带,并且带去了很多的财物。有易的首领绵臣看到王亥带了那么多好东西,就起了歹心,杀害了王亥,并霸占了他的财物。王亥的儿子叫上甲微,他为了给父亲报仇,就和一个叫河伯的部落首领联盟,从河伯那里借来一支军队,打败了有易,夺回了财物。上甲微之后,商民族又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到了大乙这一代,大乙就是商汤,他最后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汤以前的时期称为先商,这段商朝建立以前的历史对商朝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伊尹与太甲

我们说商汤灭夏实际上和伊尹的辅佐密切相关,伊尹本来是有莘部落的一个奴隶,后来获得了商汤的赏识,辅佐商汤灭夏。据说伊尹是一个厨师,非常善于烹调,而且以烹调为例来讲述治国之道,商汤听了他很不一样的解释,对他刮目相看。

商汤去世后,经过数年的权力交接,他的孙子太甲继位。太甲当上君王后,昏乱暴虐,不遵守法制,伊尹作为一个老臣,经常规劝太甲,但是太甲根本听不进去。后来伊尹看太甲不可救药,就将他流放到一个叫桐宫的地方。被流放到桐宫以后,太甲才深刻地反省,意识到自己的种种问题。伊尹看到太甲真心悔过,又把他从桐宫接回来,继续辅佐他治理国家。这是《史记》中的说法。

但是在西晋时发现的《竹书纪年》里,关于伊尹和太甲的关系有不同的记载。这个记载说,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桐宫以后,太甲不甘于自己的失败,于是偷偷地溜出桐宫,组织了一支队伍攻回去,杀掉了伊尹,夺取了政权。这是《竹书纪年》里的记载。

这两种记载,一定有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不正确的。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不正确的呢?我们需要做一些分析,而最好的分析的依据就是甲骨文资料。因为在甲骨文里,有很多地方提到了伊尹,讲述了对伊尹进行祭祀的事情。我们看了甲骨文资料之后,就知道《竹书纪年》里关于太甲杀伊尹的记载一定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商朝的甲骨文里记载对伊尹的祭祀活动非常隆重,祭祀伊尹与祭祀商王的礼仪基本是相同的,可见伊尹在商朝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如果伊尹是被太甲所杀,那么他在商人心中不可能有这样的地位,也不可能受到那么隆重的祭祀。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伊尹既辅佐了商汤,又辅佐了太甲,而且还帮助太甲改正了他的错误,所以他在商王和商朝的民众心中才有那么崇高的威望,一直受到商王的祭祀。这是我们对伊尹和太甲关系的认识。

殷都屡迁

商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它的都城经常迁移。按照古书中所说,“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商朝的都城不断地迁移,“前八”就是在商汤灭夏之前迁移了8次,“后五”就是在商汤灭夏以后又迁移了5次,也就是说它的都城前后至少迁了13次。商朝为什么要把它的都城不断迁移?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过去学者们对这个问题有很多探讨,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殷都屡迁是因为要避水患,因为当时各地会发生水灾,一旦发生水灾,就必须迁都避难。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当时的农业还是粗放型的,把树砍了以后就撒一些种子在那里,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开发,这个地方的土地就会比较贫瘠,所以为了保证收成,就必须迁都到别的地方发展。

也有学者说是出于与其他方国联盟的需要,因为当时商朝与其他一些方国和部落结成联盟,为了便于与这些方国和部落沟通联系,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部落保持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所以需要经常迁移都城。不管怎么说,殷都屡迁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它是商朝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

到了盘庚的时候,殷都的迁移就停止了。盘庚把都城迁到殷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河南安阳小屯村这一带,这个地方后来也被称为殷墟。因为在周武王灭商以后,殷都就废弃了,成了一处废墟,所以称为殷墟。盘庚迁殷以后,商朝就再也没有迁都了,所以按照史书的说法,自从盘庚迁殷以后,在后来的273年里,“更不徙都”,就再也没有迁移都城了。商朝的前期和后期的分界点就是盘庚迁殷,迁殷之前的商朝和迁殷以后的商朝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我们现在了解得比较多的是殷都屡迁以后的情况,对迁殷以前的商朝的历史了解得很不够。在盘庚迁殷之前,商朝曾经发生过“九世之乱”,就是前后有九个王统治期间,连续发生王位争夺事件,一直处于动荡中。盘庚迁殷以后,这个局面才逐渐改观。

盘庚迁殷以后,从盘庚到商王武丁之间还有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我们也不是特别了解,因为史料很有限,虽然历代商王的世系在《史记·殷本纪》里有详细的记录,但是具体情节很少。

武丁时期

武丁在位以后的历史我们比较熟悉,主要原因就是在那之后,我们发现了很多甲骨文。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甲骨文,主要内容都是武丁时期和武丁之后各代商王统治期间的文字记录。另外我们还发现了很多青铜器,青铜器上也有铭文。但不管是甲骨文还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基本都是商朝中后期的文字记录,也就是盘庚迁殷以后的。实际上甲骨的占卜在那以前也有,但是没有文字。金文也是,商朝中后期之后才有这种在青铜器上刻写文字的习惯,之前很少,甚至没有。

所以,我们前面讲没有发现夏朝的文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文字资料应该是用竹简或木简书写的,但是竹木简这样的材料很容易腐烂,不容易保存下来。我们现在要看到夏朝和商朝的竹简或木简,是不太可能的。而在夏朝的时候,没有在甲骨或青铜器上刻文字的习惯,所以我们现在很难发现夏朝的文字资料。

商王武丁统治期间,商朝达到了极盛阶段。在武丁之后,商朝还持续繁荣了一段时间,然后就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到了商王纣在位的时候,商朝的混乱已经达到了极点,最后被周武王消灭,商朝就此灭亡。

商朝的对外联系达到了非常广泛的程度,因为商人本身非常善于经商,他们的足迹遍布天下。从商朝殷墟的遗址来看,商人与外界的交流可以说非常广泛。以甲骨来说,商朝所用的甲骨,就是乌龟壳,既有本地的,也有很多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最远的来自今天的马来半岛一带。从马来半岛到殷墟,可以说是万里之遥了。

再比如商朝铸造的青铜器,根据对里面的放射性元素的检测,商朝周边的地区没有那样的铜矿,其放射性元素和云南个旧的铜矿是较为一致的。所以,商朝的一些铜料可能来自云南。

另外,妇好墓里——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玉器和象牙器等,其中很多玉器的玉料来自新疆地区。从这些方面来看,商朝和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程度,实在超出我们的想象,可见商朝完全不是一个封闭的政权,它和外界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这对商朝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马车和其他一些东西,也从中亚和其他地方传到了商朝,对商朝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妇好墓玉器 got97QHzelFyQLOGH2V35ty31xX6kev1sfaSUHQmrmvm6edkOtjSC9zZaY5kug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