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话人生

许金晶: 您正好是出生在1949年,跟共和国是同龄的,所以您能不能谈谈您对这个国家,尤其是新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变迁的大概感受?

莫砺锋: 我是生在中华民国的,无锡,我生的时候解放军还没过江呢,一个月以后就解放了。小时候写作文很多同学都说生在红旗下,我说我生在青天白日旗下,到后来才有红旗。我们作为共和国同龄人,凡是共和国的风风雨雨都碰上了。我小学时打麻雀、炼钢铁都参加了。你说麻雀打他干什么?然后炼钢铁,你说小学生能炼什么钢?从负面的意义上讲,许多不好的事情都碰上了。首先是自然灾害,我们身体发育的那几年正好是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没吃饱,个子就没长开,我比父亲矮了八厘米。等到我们该读大学的时候呢,“文革”了,没大学上了。我结婚比较晚,等到我们要生孩子时,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了,我比较希望生两个,但是只能生一个了。

当然好的一面也有,不管怎样,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条道路弯弯曲曲还是在往前走,特别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总的来说国家是在向上走,国家上行过程中间我们自己的工作、人生也在上行。我们知青一代,恢复高考以后的1977级这一代人,是最拥护改革开放的。没有邓小平的路线,没有1977年恢复高考,我这辈子基本上完了。我常说,要是再晚5年高考,我肯定不考了,35岁还考个鬼啊?我就做个工人算了。但是正好搭上末班车,恢复高考我还是轮上了,后来也还做了一点事情。

许金晶: 那您现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包括除了学术、读书、写作之外,有没有一些其他的业余爱好呢?就是您的生活情况如何?

莫砺锋: 我现在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业余爱好,因为我们家里现在就两口子,就是我跟老伴,我女儿到美国去了。我以前当知青的时候曾经喜欢围棋,我现在家里有一副很好的围棋,但是我老伴不会下。我现在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看报、看非专业的书,看一些新出的小说,最近浙江有一个教授写了几本关于大学的小说,我还在《中华读书报》上写了一篇书评评他的小说。

许金晶: 刚才等您过来之前,我还看到《中华读书报》写的您去年推荐的几本书,包括《未来简史》,还有关于耶路撒冷的一本书,都是您专业之外的,还蛮有意思的。

莫砺锋: 我正好拿到那几本书了,就随便翻翻。

许金晶: 您除了自己专业之外,读自己喜欢的书主要是哪些方面呢?哪几类的呢?

莫砺锋: 现在说实话比较少了,因为用在专业上的时间很多,为了教学、为了课题研究,大部分时间必须读专业书。我以前读书很杂,我看了你的经历,你也很杂的。我没有学过理科,但是还比较喜欢看看这方面的书。包括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我早就买了,从头到尾读过的,农药、化肥怎么影响环境的,我很关注。我有时候会看看其他的书,特别是一些科普书,有很多书是我女儿留下来的,我女儿和你一样是学计算机的,她留了好多这方面的书,比如《自私的基因》这一类的书,我有时没事,就随手拿本来看看,就是浏览浏览。

许金晶: 我们正好讲到您一直从事唐诗宋词研究,您能不能给我们举几首您最喜欢的唐诗宋词作品,给我们简单点评一下。

莫砺锋: 几首是很难举的,因为我喜欢的不是几首,你说是几百首还差不多,因为我喜欢的作品有很多。杜诗一共有1458首,我大概背过其中的800首,其中起码有100首是我很喜欢的。我去年给商务印书馆做了一本《杜甫诗选》,选了230首,我觉得那都是最好的,我都喜欢。只举几首我没法选,我必须要选几百首。

我只能说诗人,我有一本书叫《诗意人生》,书中推荐了六个人,就是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跟辛弃疾,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就是这六个人。这六个人有四个是唐宋的,但是前面那两个,屈原跟陶渊明,我也是非常喜欢的。陶渊明作品不多,一共就是120首诗,12篇辞赋,我都很喜欢,他的生活态度、人生境界都非常好。屈原也了不起。这些人我都很喜欢,他们的作品我不是全部都喜欢,但至少占较大比例。辛弃疾的词一共600多首,我起码有60首是喜欢的,曾经背诵过。

许金晶: 那您从事这么多年的唐诗宋词研究,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写一点古体诗词?

莫砺锋: 非常偶然,基本上不写。我有一个很固定的见解,我觉得唐宋诗词的高峰无法超越了。当代人写是可以写的,就是抒发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很难与唐宋的作品相提并论。我有时候偶然写一两首,你到网上一搜可以搜到的,有我送给老伴的诗。

许金晶: 您本身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那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这几十年在教书育人,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方面大致的情况?

莫砺锋: 我尽量学习程先生的教学精神,程先生当年怎么教我们的,我也试图这样来教学生。当然第一就是认真,程先生那一代的学者中,我不认为他的学术水平超过其他老先生,但是在教学上面投入那么大精力,他是绝无仅有的。有的老先生主要是自己写著作,程先生真的是把教学放在第一位的,所以他带出来的弟子整体水平还比较好。我一直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至少不能亏待学生。具体的方法也是从程先生那里学来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讨论,当然我也要开课的,现在学校规定有学位课程,但是我觉得如果学生真的能从我这里能学到一点什么,就像我们当年在程先生那里学到一点什么,最主要的是到他家里去谈话。我现在是每两周一次雷打不动,跟我的研究生座谈,就是讨论他们读书中间的问题,一谈就是半天。我觉得这可能对他们有一点用处。

许金晶: 您现在也接近古稀之年了,对于未来的学术研究,包括人生,还有没有哪些非常希望再去实现的计划?

莫砺锋: 没有什么计划,我胸无大志,原来就不想怎么样,现在也更不能想怎么样,有一句话叫“其命定矣”,你的命已经定了,我大概也就这样子了。但是只要还没退休,还会认真地工作,还会好好开课,继续带研究生,有机会就继续做一点普及工作。其实我也分析过其他学者的经历,到了一定阶段会有一个瓶颈,会遇到一个天花板,要突破天花板几乎是不可能的,你的才性、你的能力大概只能到这个水平了。七十来岁的人,你说再要爆发一次,雄心壮志是可嘉的,但是可行性是不大的。当然只要健康允许,我就一直做下去,因为退出来也没事做,我又不打牌,我也不想养鸟,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要是南大让我退休,明年不再招生,我也还会继续读书,当然可以更痛快地读杂书了。

(2017年7月8日于南京涤烦子茶寮)

学者介绍

莫砺锋,男,1949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6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68年下乡插队,在江苏省太仓县和安徽省泗县务农、做临时工。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是国内首位文学博士获得者。1984年以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其间于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韩国全南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任客座教授。现为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社科名家,并任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大学、南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学术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学术著作

1.《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

2.《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中国文学史·宋代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华书局2005年)

6.《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7.《唐宋诗歌论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7年)

8.《文学史沉思拾零》(中华书局2013年)

非学术性著作

1.《浮生琐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

2.《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

4.《莫砺锋说唐诗》(凤凰出版社2008年)2009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普及读物奖

5.《莫砺锋评说白居易》(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

6.《宁钝斋杂著》(凤凰出版社2012年)

7.《诗意人生》(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

8.《唐诗与宋词》(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9.《江苏社科名家文库·莫砺锋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

学术年表

1966年6月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

1968年10月赴太仓县璜泾公社插队务农。1974年10月赴安徽泗县第二农机厂学习车工,1975年8月赴泗县汴河公社农具厂做农民工(当时名“亦工亦农”)。十年间坚持自学,并逐渐弃理从文。

1977年12月在泗县第一中学参加高考。

1978年4月进入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

1979年6月在合肥二中参加研究生考试。当年9月被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从程千帆先生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1981年12月23日上午,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论文题为《黄庭坚诗初探》。答辩会员有程千帆先生、吴白匋先生、周勋初先生(代表朱东润先生)、吴新雷先生、金启华先生,金先生为答辩委员会主席。

1982年1月,始从程千帆先生攻读博士学位。

1983年发表论文3篇:《黄庭坚夺胎换骨辨》,刊于《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朱熹楚辞学略说》,刊于《求索》第3期;《左传人物描写艺术对史记的影响》,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

1984年10月22日上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为《江西诗派研究》。答辩委员有程千帆先生、唐圭璋先生、徐中玉先生、舒芜先生、霍松林先生、傅璇琮先生、管雄先生、周勋初先生、钱仲联先生,钱先生为答辩委员会主席。

1984年11月始,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1984年发表论文1篇:《江西诗派的后起之秀陈与义》,刊于《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又与程千帆先生合作《黄庭坚评传》《王令评传》,均刊于《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1985年9月,随程千帆先生往成都参加四川大学主办的宋代文学讨论会。

1985年发表论文3篇:《关于江西派诗人的政治态度》,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朱熹诗集传与毛诗的初步比较》,刊于《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2辑;《从文心雕龙与文选之比较看萧统的文学思想》,刊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0辑。

1986年4月,随程千帆先生往洛阳参加河南大学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

1986年8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作访问学者。

1986年出版《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该书于1988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于2008年获“改革开放以来南大文科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奖。发表论文1篇:《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考辩》,刊于《文史》第26辑。又与程千帆先生联名发表论文3篇:《忧患感:从屈原、贾谊到杜甫》,刊于《文艺理论研究》第5期;《杜诗集大成说》,刊于《文学评论》第6期;《论杜甫等同题共作的登慈恩寺塔诗》,刊于《名作欣赏》第6期。是年晋升副教授。

1987年4月,在波士顿参加美国亚洲学会年会。

1987年6月,离美回国。

1988年9月,往太原参加山西大学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4届年会”。

1988年发表论文2篇:《朱熹的文道观》,刊于《文艺理论研究》第5期;《评江西诗社宗派研究》,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6期。

1989年,发表论文3篇:《论杜甫晚期今体诗的特点》,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论晚唐五代词风的演变》,《文学遗产》第5期;《陈师道评传》,刊于《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0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南京双门楼宾馆参加南大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担任会议筹委会秘书长。《唐诗大辞典》出版(江苏古籍出版社),任副主编,并撰写附录二《唐诗大事年表》。

1990年,发表论文1篇:《女神的探寻——英美学者论中国古典诗歌序》,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与程千帆先生及张宏生合著《被开拓的诗世界》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1月,往北京参加国务院“做出突出贡献之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表彰大会。

1991年2月25日至3月15日,于北京参加教育部高考语文卷命题会。

1991年5月24日至29日,参加南京师范大学主办“首届唐诗宋词学术研讨会”。与韩国杜甫研究者李丙畴先生晤谈,因语言不通,仅作笔谈。

1991年7月30日至8月5日,于成都参加四川大学主办“宋代文化学术研讨会”。

1991年8月,始草《杜甫评传》。

1991年发表论文3篇:《论宋诗的以俗为雅及其文化背景》,刊于《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论陆游对晚唐诗的态度》,刊于《文学遗产》第4期;《朱熹文学活动述略》,刊于《蒲峪学刊》第3期。

1992年9月21日,于南大中美中心参加“程千帆先生八十寿辰纪念会”,主编《程千帆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年11月10日至16日,于厦门参加厦门大学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被增选为学会理事。

1992年升任教授。本年发表论文3篇:《简评文天祥的集杜诗》,刊于《杜甫研究学刊》第3期;《陆游诗家三昧辨》,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2期;《论梅尧臣的平淡诗风》,刊于《文学研究》第1辑。

1993年7月31日至8月5日,于齐齐哈尔参加《中国文化概论》编写会,撰写《中国古代文学》一章。

1993年11月,增列为博士生导师。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发表论文1篇:《论初盛唐的五言古诗》,刊于《唐代文学研究》第3辑。

1994年11月22日至27日,往浙江新昌参加南大、南京师大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

1994年,发表论文3篇:《论王荆公体》,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论苏黄对唐诗的态度》,刊于《文学评论》第2期;《论杜甫的文学史观》,刊于《唐代文学研究》第5辑。出版《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本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译文集《神女之探寻》,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4月,赴日本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访问。

1995年11月14日至17日,参加南京大学主办“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5年12月8日至9日,往香港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办“国际宋代文学研讨会”。

1995年,发表论文6篇:《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刊于《文学遗产》第3期;《苏轼苏辙唱和诗浅析》,刊于《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苏诗札记》,刊于《宋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成功大学);《论苏轼在北宋诗坛上的代表性》,刊于《中国诗学》第4辑;《论李杜对二谢山水诗的因革》,刊于《谢朓与李白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从瀛奎律髓看方回的宋诗观》,刊于《文艺理论研究》第3期。

1996年9月,赴韩国光州全南大学任客座教授。

1996年10月,见报载香港保钓志士陈毓祥溺亡于钓鱼岛海域,作诗吊之。刊于《星岛日报》11月1日。

1996年12月6日至7日,往光阳参加“中国人文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

1996年12月21日至22日,往大丘岭南大学讲学。晤岭南大学名誉教授沈慕山先生及金周汉先生、洪瑀钦先生。

1996年发表论文2篇:《南朝山水文初探》,刊于《中国文学研究》第1期;《评史蒂芬·欧文的初唐诗盛唐诗》,刊于《唐研究》第1卷。

1997年5月19日,往大丘庆北大学讲学。晤李鸿镇先生。

1997年8月,离韩归南京。在韩一年,与王兆鹏通信多次,商榷中国文学史宋代编之编撰。

1997年9月14日至19日,往开封参加河南大学主办“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学术研讨会”。谒高文先生。

1997年10月27日至31日,往江西吉安参加吉安师范学院主办“欧阳修研究学术研讨会”。

1997年发表论文3篇:《朱熹韩文考异研究》,刊于《国学研究》第4卷;《论韩愈诗的平易风格》,刊于《唐研究》第3卷;《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刊于《中国文学研究》第4期。

1998年5月6日至9日,往北京大学参加“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国际汉学研讨会”。开幕式时登主席台展示程千帆先生贺联。分组讨论时与清水凯夫同为第一组主持人。晤宇文所安、康达维、孙康宜等人。

1998年5月12日至13日,往苏州参加“哈佛燕京学者学术研讨会”。

1998年8月至9月,始学电脑,反复输入《长恨歌》《岳阳楼记》以练习之。10月始用电脑写作。请弟子童强指导电脑技术。

1998年10月6日至10日,往贵阳参加贵州大学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

1998年10月23日至25日,于南京状元楼宾馆参加南京大学主办“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8年11月7日,往苏州大学参加“苏浙沪三地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交流会”。

1998年12月14日至17日,往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炎黄文化研讨会”。

1998年增列为中国韵文学学会理事。始为河北教育出版社编纂《程千帆全集》,撰序言。为巴蜀书社主编《宋诗精华》。

1998年发表论文5篇:《文学史学献疑》,刊于《江海学刊》第3期;《重论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冬》,刊于《杜甫研究学刊》第2期;《程千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刊于《文学评论》第6期;《江郎才尽新解》,刊于《文学评论丛刊》第2期;《评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刊于《学术思想评论》第3辑。又与陶文鹏、程杰联名发表《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刊于《文学遗产》第5期。

1999年5月24日,往苏州大学参加钱仲联先生之博士生赵杏根学位论文答辩。

1999年8月18日,往北京为高教社新版中国文学史讲习班讲课,听者皆大学教师。任《中国文学史》宋代编主编,全书主编为袁行霈先生。该书本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2001年获国家图书奖。

1999年10月10日至13日,往湖北襄樊学院参加“中国杜甫研究会年会”。

1999年发表论文7篇:《杜诗伪苏注研究》,刊于《文学遗产》第1期;《论朱熹对历代散文的批评》,刊于《漳州师院学报》第1期;《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刊于《中国韵文学刊》第1期;《论朱熹的文学理论》,刊于《国学研究》第六卷;《论朱熹的文学史观》,刊于《江海学刊》第1期;《论朱熹对诗序的态度》,刊于《文献》第1期;《论朱熹的清远诗风》,刊于《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5辑(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

2000年3月27日至31日,往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一届年会。选举王水照先生为会长,与王兆鹏等8人当选为副会长。

2000年5月13日往凤凰台饭店参加“中华大典文学典论证会”,代程千帆先生读其发言稿。

2000年5月15日至19日,在南京状元楼酒店参加南京大学主办“明清文学与性别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年5月17日,程千帆先生突发脑梗塞入院治疗。6月3日,先生逝世。6月6日,作短文《好老师,好学生》,刊于《中华读书报》6月21日。6月15日至16日,作《莫信诗人竟平淡》,刊于《读书》第9期。6月24日,作《我的两位师母——沈祖棻与陶芸》,刊于《人民政协报》2001年4月17日。

2000年7月至12月,编《程千帆先生纪念文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于2001年5月出版。

2000年8月15日至16日,往合肥参加安徽大学主办“徽学研讨会”。

2000年8月25日至26日,往苏州参加“哈佛燕京学者学术研讨会”。

2000年10月16日至19日,往武汉参加武汉大学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期间由吴志达先生陪同谒程千帆先生旧居,作短文《珞珈山下的哀思》,刊于《江苏政协》2001年第4期。

2000年10月24日至27日,往济南参加山东大学主办“杜甫学术研讨会”,选举张忠纲先生为中国杜甫研究会长,与林继中等6人任副会长。

2000年11月,主编《程千帆全集》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11月25日至26日,于南京大学主持“程千帆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2000年发表论文11篇:《论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论朱熹对作家人品的态度》,刊于《文学遗产》第2期;《论朱熹的散文创作》,刊于《阴山学刊》第1期;《批评与考证相结合的学术创获》,刊于《学术界》第1期;《长使英雄泪满襟》,刊于《杜甫研究学刊》第1期;《程千帆评传》,刊于《学术界》第4期;《论晚唐的咏史组诗》,刊于《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论朱熹文学家身份的历史性消解》,刊于《江汉论坛》第10期;《郭祥正——元祐诗坛的落伍者》,刊于《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6辑(中华书局);《论杜甫的文化意义》,刊于《杜甫研究学刊》第4期;《诗以奇趣为宗——论苏诗的艺术个性》,刊于《人文论丛》2000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该书获200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2月,受聘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1年2月,获省教育厅所颁“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2001年5月13日至14日,往芜湖参加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被聘为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任为傅璇琮先生。

2001年8月2日至4日,往成都参加四川师范大学主办“李白诞生一千三百年学术研讨会”。

2001年9月3日赴新竹,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2001年10月4日,赴台中于逢甲大学、中兴大学讲学。10月8日赴花莲于东华大学讲学。10月9日于慈济大学讲学。10月15日赴台北于台湾大学讲学。10月21日赴台北于“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讲学。11月5日赴埔里于暨南大学讲学。11月19日赴宜兰于佛光大学讲学。12月10日赴台中于东海大学讲学。12月11日于新竹玄奘人文学院讲学。12月13日赴台南于成功大学讲学。12月18日赴中坜于“中央大学”讲学。12月27日赴台北于政治大学讲学。

2001年发表论文6篇:《理学家的诗情——论朱熹诗的主题特征》,刊于《中国文化》17—18期;《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刊于《文学评论》第2期;《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问题的管见》,刊于《福州大学学报》第3期;《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刊于《求索》第4期;《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刊于《文学遗产》第5期;《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刊于《明清小说研究》第2期。

2002年1月12日夜宿阿里山二万坪青年活动中心,忽忆往事,始构思《浮生琐忆》。

2002年2月1日返南京。

2002年4月21日至24日,往重庆参加西南大学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2002年5月2日至6日,往韩国延世大学参加“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讨会”,6日往韩国外国语大学讲学。

2002年5月13日,往扬州大学加参袁世硕先生主编《古代文学作品选》讨论会。

2002年5月21日,于逸夫馆讲“程千帆先生之启示”,为中文系百年校庆系列讲座之第一讲。

2002年6月8日,与张伯伟同赴上海。于复旦大学主持张春晓博士论文答辩。张即沈祖棻诗中之“早早”,从陈尚君先生读博。9日于复旦大学讲学。

2002年7月28日至31日,与周勋初先生同往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参加“古典文学高层论坛”。

2002年8月16日至19日,在南京华东饭店主持“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

2002年9月18日至19日,赴西安西北大学参加“中国古代文学高层论坛”。19日于西北大学讲学。

2002年9月26日,往苏州参加苏州大学主办“钱仲联先生九十寿辰庆典“。

2002年发表论文3篇:《论唐宋诗醇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刊于《南京大学学报》第三期;《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刊于《中国文化研究》夏之卷,《朱鹤龄杜诗辑注平议》,刊于《文史》第4期。

2003年8月21日,赴武汉,于武汉大学参加“古代文学高层论坛”,与周裕锴先生讨论惠洪“夺胎换骨”之论。

2003年9月19日,于南大知行楼主持“卞孝萱先生八十寿辰庆祝会”。

2003年9月26日至30日,赴银川参加宁夏大学主办“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

2003年10月12日,于南大逸夫馆讲“杜甫之文化意义”,中央电视台来录像。后分为二集于2004年9月16日、17日于央视“百家讲坛”播出。

2003年11月20日往桂林,参加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讨论会”。

2003年12月,出版《浮生琐忆》,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中部分章节于本年发表于文学刊物:《赵浜人物素描》,刊于《钟山》第4期;《苏州杂忆》,刊于《苏州杂志》第4期;《苏高中琐记》,刊于《苏州杂志》第5期;《汴河人物素描》,刊于《雨花》第4期。

2003年发表论文6篇:《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刊于《浙江社会科学》第2期;《陆游诗中的学者自画像》,刊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2期;《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刊于《江海学刊》第5期;《陆游诗中的巴蜀情结》,刊于《社会科学研究》第5期;《再论夺胎换骨说的首创者》,刊于《文学遗产》第6期;《台湾的中文系述评》,刊于《东方文化》第4期。

2004年3月,被聘为教育部高校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4年5月,出任南大中文系主任。

2004年5月14日至15日,赴北京,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参加《中国文学史》修订讨论会。

2004年6月21日,赴北京参加“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成立大会”,被聘为委员。

2004年7月27日,于南大西苑为纽约地区汉语教师讲唐诗。

2004年8月16日至19日,于南京华东饭店参加南大主办“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2004年10月16日,于南大礼堂参加南大中文系建系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作主题发言。数日来主持与会嘉宾平田昌司、温儒敏、陈思和、叶国良等人讲座。主编《薪火九秩——南京大学中文系九十周年系庆纪念文集》、《南京大学中文系九十周年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21日至22日,往天津于南开大学参加叶嘉莹先生八十寿辰庆祝会。

2004年10月29日赴马来西亚槟榔屿,30日于韩江学院为硕士班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并作学术讲座。

2004年11月4日至6日,赴广州于华南师范大学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

2004年11月20日至22日,率南大学科同仁往常熟,与常熟理工学院文学院教师作学术交流,参观铁琴铜剑楼。

2004年发表论文2篇:《读剑南诗稿校注献疑》,刊于《中华文史论丛》第76辑;《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刊于《杜甫研究学刊》第3期。因系主任事冗,无暇作论文,本年仅草诗话多篇。

2005年4月12日上书校领导,请辞系主任之职。至9月获免。

2005年5月15日赴台北,16日至18日应台大校长陈维昭先生之邀参加台湾大学中文系学科评鉴,评鉴组成员共五人,其余四人皆台湾学者:蔡信发、郑清茂、董金裕、李威熊。

2005年6月23日至26日,于南京华东饭店主持南大中文系主办之“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学术研讨会。

2005年9月10日至14日,往杭州于浙江工业大学参加“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

2005年9月18日,于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复旦中文系系庆大会,代表南大中文系致辞。

2005年10月17日至19日,往武汉参加武汉大学主办“中华大典文学典·明清文学分典”讨论会。

2005年11月3日至6日,赴浙江绍兴,于绍兴文理学院参加“陆游研究学术讨论会”,会间成立中国陆游研究会,当选为会长。

2005年11月17日率学科同仁往南通,18日与南通大学古代文学学科签署合作协议。

2005年,主持“中国古代文学史”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

2005年发表论文5篇:《大家阴影下的焦虑——唐代诗人薛能论》,刊于《中国文学研究》第2期;《读陆游入蜀记札记》,刊于《文学遗产》第3期;《论宋人校勘杜诗的成就及影响》,刊于《杜甫研究学刊》第3期;《陆游诗中的自画像》,刊于《文史知识》第11期;《贯通历代弥纶群言》,刊于《文学评论》第4期。出版《中国诗学的文化观照》,中华书局,于2007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4月15日,在南大中文系主持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学科论坛。

2006年6月21日,主持“程千帆奖学金”首次颁奖典礼。

2006年7月19日,往黄山为南开大学主办“全国大学语文教师培训班”讲课。

2006年7月24日至26日,于南京华东饭店主持“中国诗学研讨会”。全后主编会议论文集《谁是诗中疏凿手》,凤凰出版社2007年出版。

2006年8月,修订“杜诗研究”课程记录稿(由博士生武国权据录音整理),全稿以《杜甫诗歌讲演录》为书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1月出版。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赴香港浸会大学任客座教授。

2006年10月14日,始撰《漫话东坡》。

2006年,领衔“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006年发表论文3篇:《论宋代杜诗注释的特点与成就》,刊于《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台湾大学的学科评鉴》,刊于《社会科学论坛》第5期;《论纪批苏诗的特点与得失》,刊于《中国韵文学刊》第4期。出版《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14日至16日,往长沙参加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知识状况学术研讨会”。

2007年6月4日至8日,往台北于台湾大学讲学3场,期间接受《国文天地》专访,访谈稿以《青灯有味似儿时》刊于该刊第24卷第1期(2008年)。

2007年8月17日至18日,往上海参加复旦大学主办“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

2007年9月1日,《漫话东坡》完稿。

2007年10月,数次往北京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诗歌唐朝”节目,后于2008年1月、6月播出。讲稿以《莫砺锋说唐诗》为名由凤凰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2009年获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2013年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普及类奖。

2007年12月23日至27日,往广州参加暨南大学主办“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

2007年发表论文2篇:《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刊于《文学遗产》第2期;《论清代苏轼研究的几个特点》,刊于《人文中国学报》第13期。出版《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

2008年8月22日至25日,往乌鲁木齐参加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

2008年10月24日,于南京华东饭店参加南大主办“清词学术研讨会”。

2008年10月25日至29日,往芜湖参加安徽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

2008年11月3日至14日,往台北于政治大学为“王梦鸥教授学术讲座”讲学4场,期间又往台中东海大学、新竹“清华大学”、花莲东华大学、埔里暨南大学讲学。

2008年12月8日,参加“南京大学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三十周年大会”,以“故纸堆映出的时代折光”为题发表演讲。

2008年,领衔“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8年发表论文3篇:《苏轼的敌人》,刊于《学术界》第2期;《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刊于《中国韵文学刊》第2期;《论苏轼在后代的影响》,刊于《文学评论丛刊》第11卷第1期。

2009年1月、2月,往北京多次,为央视《百家讲坛》录制“白居易”“杜甫成都草堂”等节目。后于2010年1月播出,讲稿成《莫砺锋评说白居易》,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9年1月,被聘为“新闻出版署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小组成员”。

2009年4月25日,往济南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学,题为“功底与眼光”,记录稿刊于《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夏季号。26日于山东师范大学讲学,题为“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谈”,刊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2009年7月5日,在南大逸夫馆参加南大主办“中国语言与社会文化”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题为“请敬畏我们的传统”的主题演讲,讲稿刊于《文汇报》8月1日。

2009年10月23日至26日,往成都参加四川大学主办“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

2009年12月12日至13日,往杭州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潘天寿诗词讨论会”。

2009年12月29日,于南京丁山宾馆参加《我见青山多妩媚》首发式。此书乃我率博士生宋红霞、沈章明、胡小燕、林晓娜、周小山、黄伟豪编写,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年,获“江苏省教学名师”称号。

2009年发表论文1篇:《穿透夜幕的诗思》,刊于《文学遗产》第2期。

2010年1月24日至30日,往新加坡新跃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讲学。

2010年3月1日至27日,往台中东海大学任客座教授。期间往逢甲大学、台北教育大学、静宜大学、中正大学讲学。

2010年11月13日至14日,往绍兴参加“陆游与越中山水”研讨会。

2010年发表论文5篇:《饮食题材的诗意提升:从陶渊明到苏轼》,刊于《文学遗产》第2期;Anxiety inthe Shadow of Great Masters,刊于《南大评论》(NANDA REVIEW);《重读古诗今选》,刊于《古典文学知识》第3期;《论唐诗意象的密度》,刊于《学术月刊》第11期;《死后是非谁管得》,刊于《文史知识》第12期。又答学生顾玉文等采访稿《无心插柳柳成荫》刊于《学术月刊》第11期。

2011年6月17日至18日,往北京参加“《文学遗产》编委会扩大会议”。始任该刊编委。

2011年8月25日于南京华东饭店参加南大主办“文选研究讨论会”。

2011年9月17日至19日,往开封参加河南大学主办“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

2011年10月8日于南大安中楼参加南大主办“汉学与东亚文明讨论会”。2011年11月9日至16日,于南大录制视频公开课“诗意人生五典型”。

2011年发表论文15篇:《谈谈沈佺期的独不见》,刊于《文史知识》第1期;《关于元稹遣悲怀三首的争论》,刊于《文史知识》第2期;《繁简各得其妙的三首长干行》,刊于《文史知识》第3期;《四首早朝大明宫诗的优劣》,刊于《文史知识》第4期;《高适燕歌行的主题》,刊于《文史知识》第5期;《余音绕梁的江南逢李龟年》,刊于《文史知识》第6期;《诗国中月亮对太阳的思念》,刊于《文史知识》第7期;《关于哀江头的歧解》,刊于《文史知识》第8期;《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的奇特结构》,刊于《文史知识》第9期;《韩愈的山石好在何处》,刊于《文史知识》第11期;《请称崔涂为崔孤雁》,刊于《文史知识》第12期;《论陆游写景诗的人文色彩》,刊于《社会科学战线》第9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刊于《文艺研究》第10期;《程千帆先生学术涯的晚年辉煌》,刊于《中国文化研究》秋之卷;《新旧方法之我见》,刊于《文学遗产》第6期。

2012年4月13日至14日,往陕西汉中参加“陆游从戎南郑八百四十年纪念学术研讨会”。

2012年7月14日,往海口为海南人文讲坛作演讲。15日往儋州谒东坡书院,作《经行东坡眠食地》一文,刊于《中华读书报》8月1日。

2012年10月13日,往西安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主办“杜甫诞生一千三百周年纪念研讨会”。

2012年12月2日,往北京国家图书馆作演讲,题为《诗圣杜甫》。

2012年发表论文5篇:《颜延之陶征士诔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刊于《学术月刊》第1期;《评苏轼文集校注》,刊于《文艺研究》第6期;《注释是文本解读的基石》,刊于《学术界》第8期;《浅谈李商隐嫦娥诗的主题》,刊于《文史知识》第9期;《论陆游诗自注的价值》,刊《中华文史论丛》第4期。出版随笔集《宁钝斋杂著》,凤凰出版社,2013年获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浮生琐忆》修订版,安徽文艺出版社;《莫砺锋诗话》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9月21日至24日,往江西赣州参加赣南师范学院主办“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

2013年10月12日,于南大文学院报告厅主持“程千帆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主编《程千帆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凤凰出版社。

2013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13年出版《文学史沉思拾零》,收入论文18篇,中华书局。

2014年5月,被聘为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2014年10月11日至13日,往苏州参加苏州大学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

2014年,获南京大学“首届人文研究贡献奖”。

2014年发表论文1篇:《论北宋名臣韩琦的诗歌》,刊于《文学遗产》第1期。出版《诗意人生》,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年4月3日至4日,往西安参加西北大学主办“文以载道学术研讨会”。5日往富县羌村谒杜甫故里,作《羌村行》,刊于《中华读书报》5月13日。

2015年6月,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

2015年7月,获“书香江苏形象大使”称号。

2015年8月22日,于南京钟山会议中心参加南大主办“古典文学高端论坛”。

2015年9月25日至27日,往杭州参加杭州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当选为会长。

2015年10月16日至17日,往重庆参加西南大学主办“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2015年11月19日至22日,往绍兴参加“纪念陆游诞生890周年学术讨论会”。

2015年12日12日,往南京师大参加“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会长。

2015年发表论文2篇:《论陆游对儒家诗学精神的实践》,刊于《学术月刊》第8期;《文以载道价值重估》,刊于《文艺研究》第10期。

2016年6月4日,于南大仙林校区主持“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年会。

2016年7月30日,于包头参加元代文学研讨会。

2016年9月9日至11日,往成都参加西南交大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10日下午于成都草堂讲“诗圣杜甫”。

2016年发表论文2篇:《中唐诗坛上的韩潮柳江》,刊于《文学遗产》第1期;《论北宋后期的五首题中兴碑诗》,《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出版《唐诗与宋词》,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于2017年被江苏省阅读办推荐为“江苏好书”。 0mMcp4GGAQPYjAT+jX5KqZdppZz+xVGJH0kFJafI5db6TCqwPQj+Msk30GYrAs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