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为什么要做3件事

1.神奇的数字“3”

《论语·述而》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埃及吉萨高原上的三座金字塔在建筑学中被认为是最完美的建筑结构,有观点认为三角形可能是与人类意识相融合的基本图形之一,而诸如金字塔等古迹则是这种融合的具体表现;众所周知,所有生物都离不开DNA、RNA和蛋白质这三种大分子;在大乘佛教中,阿弥陀佛两侧同时有着两位菩萨,其共称为“西方三圣”……

神奇的数字“3”还表现在人类的记忆容量上,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项目。也就是说,在较短时间内,人们最多记住的项目是9个,最少是5个。

但是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米勒高估了短时记忆的容量,因为实验中的被试者能够利用其他信息源来完成任务,例如回声记忆。当剥离其他信息源的干扰之后,研究者估计其真实容量只有5±2个。也就是说,人们最容易记住3个项目。

每天为自己定下必做的3件事,让自己更专注,因为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2.“转经筒”的启发

在执行“OHTT”的过程中,建议大家选择的必做3件事一定是非常简单易行的事情,因为简单才有力量,而且才能持续下去。

这个简单的启发是来自佛教的“转经筒”。

在佛教早期,其实都是印度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学习,因为大多数都是经书和文字。但当佛教传到普通民众时,他们发现这些繁重的经书和文字没法传播。

所以当佛教开始大众化传播时,为了让不识字的民众能接受佛教的教化,就有了一个很有神奇的发明:“转经筒”——把经书放进经筒里,人们不需识字,将转经筒旋转一圈,就相当于读了一遍经书。

如果你去过西藏,就能看到路上有好多藏民都是一边走路一边转着“转经筒”。也正是因为这种方式足够简单,所以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每天3件事,其实也是你自我管理的小“转经筒”。每天记录,每天呈现,每天复盘,在简单的事情里觉察和精进,日拱一卒,聚沙成塔,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也不需要太强的意志力,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帮助自己穿越人生盲点,走出迷雾森林。 yh6ND8JjaeBZpHMXFMj0v9v8PsOfcEHvY7iVgcRG6tIO3a+P8HJuQ+h4COBFehp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