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的中国哲学学科,可以远溯至原中央大学的汤用彤、唐君毅、牟宗三、方东美诸公。他们或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或是现当代佛学研究的先行者,都是一代哲人、著名思想家,又是哲学系中国哲学学科的老前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创始人,是原南京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孙叔平先生。孙先生既是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又是中国哲学史大家,1981被评为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第一届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孙先生1983年因心脏病猝发不幸逝世后,南京大学的中国哲学博士点中断了10年之久。1993年,我有幸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点得以恢复。此后,中国哲学博士点开始重新招收博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中国哲学的学科结构有其自身的特色,即比较注重儒释道三家的综合研究。这与孙老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设立“中国佛学”研究方向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今天南京大学的佛学研究、人才培养是世界佛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镇,不论是学界还是教界,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应该都是比较认同的。而中国佛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海内外学术界早已具有广泛的共识。

南京大学的中国哲学博士点随着学科发展的需要,后来逐步生长出宗教学博士点、东方宗教与文化博士点、文化哲学博士点。其中,宗教学博士点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博士点,其他两个博士点是在有了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后自立的博士点。宗教学学科后来又单独进行申报,并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我于1985年底留校任教后,其中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创办宗教学本科专业,并在1987年和1988年招收了两届宗教学专业的本科生。这也是继北京大学之后,第二个招收宗教学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其后,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成立了宗教学系。宗教学系的成立,对于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培养专业研究人才是很有助益的。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后,我于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博士生成为我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截至2019年,共招收博士生85位(海外留学生17位),其中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指导,我始终觉得,除了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外,尤其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和训练。记得在一次新生见面会上,我对哲学系新生说的一番话,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的一个心得体会:“欢迎各位来到哲学系!……希望你们能喜欢上哲学系!尤其希望你们能喜欢上哲学!如果真的喜欢上了哲学,想学不好都难!——因为一般的人在两个方面都相差无几:一是智商,二是潜能。因此,任何人如果想在哪个方面学得更好一些,做得更好一些,唯一的办法就是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唯一能够让你自觉、自愿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的,就是喜欢上它!” CCf5a8Tj6aXCuefi5VpNJh4bHcMciTw1usu4/VvxE0agNne+J4wAP5EJJPLOnE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