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李从嘉与周娥皇如同一对神仙眷侣,赌书泼茶,其乐无穷。年少的时光最是纯净无瑕,如同天空中那一片亘古的蓝色,明媚而耀眼。李璟或许想不到,他昔日的那句“风里落花谁是主”竟成了儿子命运里的一句谶言。

除了爱好文学,李从嘉也偶尔带着随从到郊外打猎。浩瀚的长江水奔腾不息,他喜欢沿着江畔策马驰骋,兴起时,也会高歌父亲的那句“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那一江浩浩汤汤的春水,在他心中刻成了永恒。多年以后,当他作为“违命侯”被囚禁于汴梁的小楼时,心中依然挂念着那一幅春水碧于天的画卷。

就在李璟安于现状、与群臣吟风弄月的时候,后周的势力却日渐强大,并对南唐步步紧逼。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周世宗柴荣发动了进攻南唐的战争。那一年李从嘉十九岁,对军事一概不知。一方面,他有一个强势的哥哥李弘冀,李弘冀一直觊觎着太子之位,虽然皇叔李景遂已经被立为皇太弟,但只要李景遂还没有登上帝位,他就还有希望。皇兄与皇叔的明争暗斗,李从嘉一直看在眼里,或者说,他是看着他们的斗争长大的,因此对皇权有着一种天然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他的确是热爱诗词歌赋远胜于皇权,他只想做个风雅的诗人,填填词、写写诗,已是足矣,何必要卷入政治的旋涡呢?

因此,当敌人的铁蹄踏碎南唐的锦绣太平,无论是今时的李从嘉,还是后来的李煜,都无法拯救国家的危难。

周世宗柴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为了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他决定先攻灭南唐。南唐如同一头肥美的绵羊,不仅富庶繁华,而且军备松弛,更容易攻破。笙歌醉梦中的李璟听闻周军将至,赶紧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领两万精兵增援淮西重地寿州(今安徽寿县)。当时赵匡胤还是后周的殿前都虞候,他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柴荣的器重。南唐节节失利,最终只能遣使求和。

要想讲和,必然是有条件的。周世宗柴荣如同狮子大张口,要求李璟将江北的土地全部划分给后周。

李璟还是有骨气的,坚决拒绝了柴荣的要求。于是讲和无法进行下去,李璟厉兵秣马,准备再战,并任命齐王李景达为元帅。

宫中的温柔富贵乡,并没有被前线的硝烟所影响。笙歌依然嘹亮,水袖依然翩飞,红香绿玉的气息弥漫在李从嘉的少年生活里。将士们忙着浴血奋战,而他则忙着写诗填词,抑或狩猎。

由于没能得到江北土地,柴荣非常愤怒。他率领军队进入淮甸,沿江巡抚,考察地势,伺机进攻南唐的都城——金陵(今南京)。恰在此时,他赫然看到一道白气贯射长空,俨然帝王之气。柴荣格外震惊,他以为南唐气数将尽,正是攻灭南唐的好时机,万没想到竟还有这样强烈的帝王之气。他赶紧派人前去巡查,原来,是六皇子李从嘉带人在那里打猎。柴荣得知后长叹道:“彼有人焉,未可图也。”最后放弃了进攻金陵的计划。

这个故事记载于宋代龙衮所著的《江南野史》中,故事中笼罩着一种神秘色彩,令人将信将疑。那一股奇特的白气真的是帝王之气吗?我们无从得之。如果李从嘉是命定的皇帝,因何又要归降北宋,成为他人的阶下囚呢?

命运弄人,或许只有强者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弱者的命运同样是由强者掌控。李从嘉身上所展露的帝王气质,或许只在词坛中适用。

战争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力量,也考验着将领们的军事才能。对于南唐来说,后周的威胁不仅重新划定了国家的疆土,更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形成了南唐新的政治格局。李景遂作为皇太弟,虽然自己一直不愿意坐这个位置,但是大家的心一直是倾向于他的。而李弘冀争强好胜,倾向于李弘冀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战争打响后,李景遂的那些文墨功夫在硝烟战火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而李弘冀过人的军事才华则得以凸显。人们渐渐意识到,能够拯救国家危亡的,不是那些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而是穿梭于刀光剑影中的铮铮铁骨。

李弘冀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李弘冀。而最重要的一次转折,还在于与吴越国的一场恶战。当时后周攻占广陵江苏扬州广陵区,吴越则趁机入侵常州,而燕王李弘冀当时正驻守润州,形势非常危急。李璟担心李弘冀年少,赶紧下诏令李弘冀返回金陵。但是李弘冀认为,大敌当前,自己作为主帅如果临阵脱逃,必定会导致军心涣散。众将也都希望李弘冀能留下来,虽然他年纪尚轻,但毕竟是众将的主心骨。李弘冀向父皇表示不愿回去,李璟便打消了召回李弘冀的想法,之后,李弘冀准备与吴越对战。

为了壮军威、扬士气,李弘冀发誓要与众将士共同驻守润州,人在城在,城破人亡。一时间,全军士气大振,人们对这位年轻的皇子深感敬佩。

李弘冀不仅具备过人的军事才华,在识人用人上也超乎他人。他得知都虞候柴克宏英勇善战,便力排众议,以自己的性命担保提拔柴克宏为前敌主将。这个决议几乎没有人赞同,但是李弘冀相信自己的眼光。果然,柴克宏没有让他失望,他感念着李弘冀的知遇之恩,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仅稳固了润州,还率兵解救了常州之围,大破吴越军,斩首万级,俘虏了十多名吴越将领。

不过,李弘冀向来狠辣,他下令杀死了所有俘虏。

经过这一场战役,朝中支持李弘冀的人明显多了起来,甚至气势渐渐超过了李景遂。手握军权的李弘冀威风八面,愈发不把皇叔李景遂放在眼里,甚至由原来的暗斗,变成了明争。

不仅如此,李弘冀的部下还经常跑到李璟面前煽风点火,表示不立李弘冀为太子难以安军心。

其实,李景遂本来也没对皇储之位抱有多大念想,当初被立为皇太弟的时候他就曾表示过拒绝,还改字“退身”,取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只不过皇命难违,他入主东宫十三年来,心中一直隐隐不安,也曾多次上书请辞,奈何哥哥始终不允。在李景遂眼中,李弘冀还是个孩子,对他的那些嚣张言行也没有放在心上,既然现在他已经羽翼丰满,那就成全他,让他心满意足地做个太子。

李景遂决定再次上书请辞,无论哥哥同不同意,自己去意已决。交泰元年(958),李景遂力求辞掉皇储之位,离开东宫,回到自己的封地。李璟苦留,奈何李景遂毫不动摇。另外,李景遂还表示希望能立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这样不仅李弘冀可以稳定下来,他所掌控的军队也能得到慰藉。

见弟弟如此坚决,李璟只好同意,准允弟弟回自己的封地,并改立李弘冀为皇太子。

然而,这个决定却令李璟悔恨终生,而兄弟俩这一别,也成了永别。李景遂在回封地的路上,忽然中毒身亡。李璟听闻噩耗后悔不迭,只能派人彻查事情的真相。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真相,又总是害怕知道真相。大家心中都清楚,只有太子李弘冀才会这么做,但是在证据确凿之前,没有人敢这么说,李璟也希望这件事另有隐情。

李弘冀本应为皇叔的主动请辞感到慰藉,但是他太多疑了,觊觎了这么多年的太子之位竟然这么轻松就得到了,这一切来得太突然,突然到让他不敢相信。他总觉得,皇叔做了这么多年皇太弟,怎么可能说辞就辞了呢?唯有让李景遂永远没有回来的可能,他才能安安心心做他的皇太子。于是,他暗中派人给李景遂投了毒,让这个最具威胁的人物永远消失。

想来命运何其残忍,李璟最看好的两名继承者——弟弟李景遂与六子李从嘉(后更名李煜),都是百般不愿意继承皇位,最后又都是因为皇位被毒杀。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带来了多少家破人亡,乃至兄弟阋墙、父子相残。有人将其视为珍宝,也有人避犹不及。或许命运就是如此,当你越是想要得到时,反而失去的越多,越是与世无争,那些不想要的纷纷扰扰偏偏又找上门来。 60nnThZMNcTSMM1tMA/fZH+YFbHVr0DwOG9a3sRvhzFMvMVhkGd0tEbxBBvpo4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