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错刀

春风入画,绘成锦绣南唐。虽然李从嘉不喜欢东宫,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贵身份却为他热爱的艺术开辟了道路。书香墨雨,氤氲着年少的岁月,与周娥皇的琴瑟和鸣,更令李从嘉迷醉其中。

周娥皇擅轻歌曼舞,李从嘉擅写诗填词,一个倾国倾城,一个潇洒俊朗,站在一起真如同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其实,李从嘉除了是一位词人、收藏家,还是一位书法家。

在书法领域,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并称“楷书”四大家,李从嘉少时临摹的便是这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的字。

书法家们练字也都是从临摹开始的,柳公权曾临摹过王羲之的字体,后来研读了多家书法后,集采众长,自成一家。字迹如同人的脸面,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时。传说柳公权曾入京办理公事,唐穆宗第一次见到他便这样说:朕曾在寺院中见过爱卿之字,早就想见你了。

柳公权因为一手漂亮的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可见写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

不过,李从嘉临摹柳公权的字并没有一味模仿,他也像柳公权一样博采众长,临摹了多家字迹,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等。在研究了隋唐的书法笔迹后,李从嘉又把目光投向了魏晋的书法家,如钟繇、卫铄、王羲之等人。

经过一番仔细研究,李从嘉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一笔一画,一字一叹,手中的诸葛笔在澄心堂纸上仿佛有了灵气,在龙尾石砚中饱蘸一笔,芬芳的李廷圭墨便绽放朵朵墨花,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书法作品由此诞生。

王羲之曾师从卫夫人,李从嘉对卫夫人的书法也大有兴致,为了勉励自己,他甚至把卫夫人的画像挂在了自己的书房。看到画像,他便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每当练字懈怠,他便看一眼画像,懈怠之心便立即消散。

卫夫人,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她生长在一个书香缭绕的家族,一家人个个都是书法高手。从小她便在父亲的教导下苦练书法,就算练到手软背酸,也乐此不疲。她不仅擅长楷书,在隶书、行书上也很有造诣。传说卫夫人少时经常在门前的池塘清洗笔砚,有一次,她把笔砚放在桶里,然后把桶放进了池塘中,结果池塘里的水都变成了墨色。从此,人们将这个池塘称为“卫夫人洗墨池”。

那些沉淀于红尘深处的故事于无形中影响着李从嘉。他崇拜卫夫人,并经常以她的故事来激励自己。他费尽心力找来了卫夫人的各种笔迹,认真临摹、细细揣摩,加上自己的匠心,他终于自创了一套新的书法笔迹:金错刀。

李从嘉的“金错刀”可谓出神入化,那遒劲有力如刀似竹的笔迹,让人无法想象竟出自一个文弱书生之手。宋人陶谷曾在《清异录》中这样说道:“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皇宋书录》上也有记载:“江南后主书杂说数千言,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针钉,似非笔力所为。”

文人看似文弱,内心却往往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狂野。李从嘉写字兴起时,甚至会把笔丢到一边,随手卷起一块布帛来写,如果手边实在没有布帛,他甚至会直接卷起长衫的下摆蘸上墨汁“笔”走龙蛇。那些字生机盎然,每一个笔画都透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人们将其称为“撮襟书”。

李从嘉的书法之妙,不仅为当时人所称颂,在南唐覆灭一百五十多年后,同样热爱书法的宋徽宗赵佶还珍藏着李从嘉的行书墨帖,共计二十四种,包括《淮南子》《义天秤尺记》《浩歌行》《克己处分》《批元奏状》《礼三宝众圣贤仪》《春草赋》《八师经》《宫相诗》《李草堂等诗》《牡丹等诗》《古风诗二》《论道帖》《招贤诗帖》《乐章罗帖》《临江仙》等。

练字是李从嘉每天的必修课之一。他对卫夫人的《笔阵图》大加赞赏,还进行了续写,不过遗憾的是,李从嘉续写的内容早已失传,给后世人留下无限遗憾。他还写过两篇专论书法的文章,即《书述》和《书评》,万幸的是,这两篇文章在轮转的时光中保存了下来。

《书述》堪称书法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文章中,李从嘉在自己练字的亲身感受上综合前人的技法对书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推陈出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书法风格会随着人的年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态,笔法风格也会迥然不同。他还对“拨镫法”进行了论述:

昔有七字法(实为八字),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今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会,得受诲于先王。所谓法者,撅、押、钩、揭、抵、拒、导、送是也。

这是执笔方法。正确执笔是练好书法的前提,这个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有着重要意义。

他还对这八种执笔法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撅者,撅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钩;押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揭者,揭名指著爪肉之际揭笔,令向上;抵者,名指揭笔,中指抵住;拒者,中指钩笔,名指拒定;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

《书述》既传承了前人的书法要领,又发展了南唐的书法理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本经典著作,对于书法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书评》的重要性不亚于《书述》。在这篇作品中,他以独到的视角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进行了精当的品评:

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右军即王羲之。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后来的几位著名书法家,都在不知不觉中承袭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而李从嘉独具慧眼,在经过长久的研究琢磨后,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更彰显了李从嘉深厚的书法乃至文化底蕴。

李从嘉除了是一位词人、收藏家、书法家、书法评论家,还是一位画家。自古书画不分家,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往往也是丹青妙手。李从嘉每年都要外出游历,那些青山碧水、草长莺飞,每一处风景皆可入画。画卷旁再题上他自创的“金错刀”字体,整幅画嶙峋有力又不失潇洒飘逸,令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李从嘉擅画墨竹,竹子的挺拔傲骨,在他笔下栩栩如生。后世人看到刚劲的墨竹图,无不喟然长叹:若李从嘉也能有这墨竹的傲骨,南唐未必那么快就毁于一旦吧。

《宣和画谱》中记载,直到北宋末年,宫中还藏有九幅李煜的绘画作品:《自在观音相》《云龙风虎图》《柘竹双禽图》《柘枝寒禽图》《秋枝披霜图》《写生鹌鹑图》《竹禽图》《色竹图》《棘雀图》。令人遗憾的是,北宋后来亡国,烽烟战火吞噬了那些灿烂的文化,只给后世人留下无限遗憾。

对那时的李煜来说,“政治”是一个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词。他不关心百姓是否饥寒,也不关心后周又获得了多少土地,他关心的,只有笔墨是否足够精良,歌舞是否足够惊艳。

虽然父亲多次叮嘱李从嘉多关心朝政,但是他对朝政实在提不起兴趣,时间大多都花在了文学艺术上。而李璟也是个热爱文艺之人,看李从嘉在文艺方面硕果累累,也就不加责备了,这使得李从嘉更加无所顾忌地投身文艺,他以为父亲还健朗,还能坚持很多年,而自己的时间也还有很多,一切都可以慢慢来。然而世事变化无常,就在他忙着风花雪月的时候,南唐正一步步陷入危机。 uWAGySdWWbd9VkDSUdMSu1cHPAjdFvuqAo4gEzU03xGjh6vfDz5vsL6yC0zLvF4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