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量出为入,用未来的目标决定今天的行动

加班泛化,消费主义盛行,这让“80后”“90后”身上呈现出与“60后”“70后”完全不同的特点。

宁小军在《自金融》一书中提到:“80后”“90后”群体具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受教育程度更高,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超过1.1亿人,远高于“70后”的800万人,占同龄人比例高达35%;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意愿越强。

二是对未来收入和福利的预期更为乐观,无法认同父辈那种工资存银行的消费态度,而是坚信“钱是赚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

三是城市化聚集,实际上,只有23%的“80后”“90后”出生于城市,但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已超过60%。他们深受城市潮流文化熏陶,接受城市物质文化影响。这些特点,使得他们消费更主动、意识更超前。

每到年节商家大促,他们的购物车,不仅是线下购物车,还有线上购物车,总是满满的。信用卡的账单刚还完,就要看看花呗、借呗、白条额度够不够。

超前消费与“隐形贫困”

我的来访者小夏,是花呗的重度用户。当然,不止花呗,她还开通了两张信用卡,还有借呗、京东白条、唯品花。

小夏毕业三年,是一名技术主管,目前月入6000元。这样的收入,在小夏所在的北方小城,如果精打细算的话,还会有点结余。小夏刚毕业时,月薪3500元。那时为了省钱,她与几个小姐妹合租一套小三居,月租金2200元,大家平摊房租。她平时很少在外面吃饭,经常自己买菜做饭,日子虽然紧紧巴巴的,但3500元也能应对日常开销。

现在薪水虽然涨了,但她总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办公室女孩子多,大家难免有些攀比,谁用哪个牌子的香水,哪个牌子的口红,买了哪个牌子的衣服,大家都要品头论足一番。

小夏觉得女孩子青春短暂,穿着打扮体体面面才对得起自己,于是她开始过起了与自己的收入不大相称的生活。这样下来,每个月仅“置装费”一项就要花掉不少钱。赶上了年节假期,还要放松一下,犒劳自己去旅行,享受一下“诗和远方”。

小夏来我工作室做线下面询时,我看她化着精致的妆容,背着一款名牌包包,虽说只是入门级,但也要五六千块。临走时,她补了补妆,拿出的是一款大牌粉饼和口红。她家境普通,没有后援,工资根本支撑不了这样的生活水准,所以超支的部分就用信用卡和花呗等填补。月入六千,欠款八万,越空越花,越花越空。

小夏和很多人一样,外表光鲜亮丽,可实际上非常贫穷,用时下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来形容,叫“隐形贫困人口”。他们可能会吃精致的西餐、用高档的化妆品、背名贵的包包、去各地旅游、请昂贵的私教,但是没房、没资产,只有一屁股债务。

一句话,他们是小资和赤贫的结合体。

他们努力升职加薪之后又不断升级自己的消费水平,最后发现尽管收入增加了不少,但仍然很难存下钱来。以前小夏并没有觉得“超前消费”有什么不好。反正该享受的也享受到了,自己还年轻,能力一直在增值,赚钱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当她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进行重大抉择的时候,才发现有点储蓄有多么重要。

前段时间,小夏所在的公司战略性裁员,头一天还在加班的小夏,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裁员通知,下午就要签协议走人。

一切来得迅雷不及掩耳。由于手头没有积蓄只有欠款,所以她焦虑得要死。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泥牛入海后,慌乱中她选择了朋友介绍的一份职位和薪水都不如从前的工作。她说:“没钱就顾不了长远了,先把眼前的危机应对过去,至于可心的工作,只能先放一放再说了。”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棘轮效应”。所谓“棘轮效应”就是当一个人形成现有的消费水平之后,向上增加非常容易,向下调整却非常困难,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我遇到过不少像小夏一样的年轻人,由于经济上的储备不足,而没有办法从容地应对来自生活或职场中的危机。他们把本该用在个人成长上的心力,都花费在了营造虚假的“体面生活”上。

表面岁月静好,实则穷困潦倒。由于不能处理好与金钱的关系,他们坠入了“隐形贫困”的陷阱难以自拔。

在经济社会,钱的流动无处不在,一个人的金钱观也就是他的世界观,只有当我们能够处理好与钱的关系时,才能够有足够的心力与这个世界更融洽地相处。

理财思维,让财富积累出现天壤之别

两个赚钱能力差不多的人,为什么经过若干年之后,在财富的积累上会出现天壤之别呢?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理财思维的差距。

很多年轻人都信奉“攒钱不重要,挣得多才靠谱”。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你不能通过代际传承拥有财富的话,那么拥有财富的第一步往往是从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攒钱”开始。

几千块的收入,去掉房租、吃喝费用,也许剩不下多少钱,但是当你有意识、有计划地对这些小钱进行存储时,你也就有了朴素的理财思维。它未必能让你过上多么富裕的生活,但积少成多,这笔钱或许在将来的某个关键时刻能帮到你,甚至扭转人生的走向。

你攒的不是钱,而是你的生活。

十几年前,小瑞和小慧同在北京的一家公司上班。两个姑娘都是办公室最底层的职员,薪水微薄。小瑞省吃俭用每个月能结余三五百,统统存起来。小慧的工资总是不够花,一到月底不是向家里要钱就是向同学借钱。

两年后,小瑞存了8000多。小慧嘲笑小瑞:“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两年才存下这点钱,值吗?能在北京买房啊?能投资办厂啊?”

小瑞笑笑,没有理会。

小瑞花了7800元参加了一个培训,加上认证考试的400元,一共8200元,终于拿下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由此成为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中国某行业协会会员,开始有机会接触更高端的群体。

后来,小瑞在一次行业大会上结识了一位企业家,被高薪挖走。小慧仍然在原来的公司上班,她经常抱怨自己的职位低、薪水低,在北京混了那么久,还只是勉强维持温饱。

有一年小瑞联系小慧,给她介绍了一份薪水和职位都比现在高的工作。由于目标公司处于初创期,不确定性比较大,所以小慧最终放弃了那个工作机会。她的理由是,自己没有存款,万一公司没做多久倒闭了,自己怎么生活呀。事实上,那家公司后来发展得不错,几年以后还在全国不少省区开了分公司。但是,随着公司的壮大,进人的门槛也高了,小慧已经没有机会了。

一晃又过了几年,到了三十二岁的光景。此时小瑞已经辞职创业两年。小慧在北京既没有攒下钱,也没有谋到太好的发展机会,就回到了老家。她的个人条件一般,就找了个条件相当的男生结了婚。有了孩子后,小两口日子过得紧巴巴,时不时地要靠信用卡救急度日。

巴菲特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小瑞在艰难的日子中每个月存下的三五百,成了她手中第一把“很湿的雪”,她把这些钱投资在个人成长上,就等于找到了“很长的坡”,所以后来发展得越来越好,加速度越来越快。

小慧认为女孩子要活得体面,不能太将就,她把钱全都花费在物质上,甚至超前消费。她以为那是一把“很湿的雪”,其实那只是一把很细的沙,抓在手里满满的,慢慢就从指缝溜走了。

所有的有效积累最终都会带来一个让人们惊讶的结果。即便一开始那只是一个微小的积累,但只要加上“长期”两个字,它就会带来无穷的魅力。只是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来而已。

查理·芒格说:“我们并没有处在一个猪猡也能赚钱的美好时代,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成为那靠前的20%。”

对于每个人而言,我们在各个人生阶段的目标的实现,几乎都离不开财务目标的支撑。所以,当我们能够带着理财思维去看待人生时,就会站在一个投资者的角度,这时,我们对职业的感受和选择往往会有所不同。

从“量入为出”到“量出为入”

很多人的理财思维是“量入为出”。例如:每个月的收入是1万,开销7000,剩下的3000积攒下来,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增值,然后看看这笔积蓄能办多大的事儿。

这其实是用今天的收入决定未来的目标,用老话来说就是:有多大碗吃多少饭。其实更好的理财思维应该是“量出为入”,也就是站在未来看当下。根据未来的个人发展或支出目标,来倒推当下的财务目标。

例如,你希望两年后结婚。量入为出的思维方式是: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1万元,开销7000元,结余3000元,两年后结余7.2万元;理财收入5000元;父母支援10万元,一共17.7万元。某市目前楼盘均价1万元/平方米,按首付30%计算,这些钱可以买一套60平方米的婚房。

量出为入的思维方式是:两年后我要结婚,我要买一套90平方米的婚房。按照某市目前楼盘均价1万元/平方米,首付30%计算,需要27万元。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1万元,开销7000元,结余3000元,两年后结余7.2万元;理财收入5000元;父母支援10万元,一共17.7万元,还有9万多的缺口。我现在有哪些开支可以省下来填补缺口?我有哪些技能可以开辟副业额外赚点收入?当然,如果你的步子迈得大一些,有没有可能换一份更高薪水、更有发展的工作?

一旦你有了这样的理财思维,你就会有两个非常积极主动的选择:要么主动寻找更好的理财方式,要么主要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当你主动出击的时候,你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会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样,看到很多以前不曾留意的机会。

茨威格在给断头王后玛丽写的传记中,提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无比感慨。他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不要觉得你可以轻易地获得光鲜的生活,那不过是过度透支的未来。

消费不会毁掉年轻人,真正毁掉年轻人的,是无穷无尽的欲望。

想要拥有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天上不会掉馅饼,踏踏实实付出、认认真真成长,你才会拥有高品质的生活。 WnqWQnUreTDoWADzsgpqkGqVIazgxJJ8EDfsc+YGeuNvNHoJUyv5Iw8TLHmfsY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