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约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父司马谈,历任太史令。司马谈卒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他自幼生活在民间,二十岁起游览名山大川,考察文物古迹,广为搜集史料,为他日后撰写《史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被当局判处腐刑。出狱后,担任中书令。在此期间,他一直从事《史记》的写作。直至武帝征和二年(前91),才基本完成全书的撰写工作。他的卒年,约在完成《史记》以后的一二年或二三年,已无从查考。

《史记》是世界史学巨著,文学杰作,又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叙事起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迄于汉武帝,历时约三千年。据《汉书·司马迁传》:《史记》“十篇缺,有录无书”。又据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按:即褚少孙,汉博士)补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历来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看来张晏的话只能作为参考,不过《史记》中确有后人补缀的文字,这是可想而知的。

《史记》的版本颇多,史文与注文亦各有不同。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以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本子。还有清朝的武英殿本,也是较为通行的本子。我们此次采用的是现存最早的南宋黄善夫刻本。这一刻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是一个较好的本子。

南宋黄善夫本《史记》在内容编排上与金陵书局本、武英殿本略有不同。如金陵局本和殿本第六十一卷为《伯夷列传》,而黄本则为《老子伯夷列传》;金陵局本和殿本第六十三卷为《老子韩非列传》,而黄本则为《申不害韩非列传》。另外,黄本和殿本收有唐司马贞补的《三皇本纪》,而金陵局本则没有。

黄善夫本《史记》的三家注都排列在正文之下,此次整理标点时,都移到每段正文之后。裴骃《史记集解序》、司马贞《史记索隐序》、《史记索隐后序》、张守节《史记正义序》、《史记正义》,以及司马贞的《补史记序》、《三皇本纪》,原来都列于书前,现在都移至书后。

黄善夫本《史记》三家注较金陵局本、殿本为简,注文前后有重复者均删去不用。

黄善夫本《史记》的正文与他本略有异同,凡有增删,均不出校记,只给应删的字加上圆括号,用较正文小一号字排出;应增的字只加上方括号,以资区别。

三家注中应增删之处颇多,本书采用两种办法处理:一是与正文作同样处理,即加增删符号以资区别;二是据引书径改,不加增删号。对有些注码的地位略作变动,一般是往下移至逗号或句号下面。

无论正文或注文,有些脱误或衍文,此次未便径作改动,留待学者自行斟酌解决。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国内外学者对《史记》多所研究,尤其在文字校订方面,成果颇丰。本书整理时尽可能地汲取了学术界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参校了日人泷川资言、水泽利忠的《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点校本,以及其他有关书籍和资料,谨此表示感谢。

标点符号采取一般用法,按本丛书规定的统一体例进行。对于底本中因刊刻而改动的避讳字则径改,但对作者写作时使用的避讳字则大多未作改动。异体字则参照国家颁发的整理表加以统一。

郭逸 郭曼
1993年5月 tNcB9ggt+8Y09SxNKPx2fb/6d7Z9N3EpnQ3k0OdoFoBDVAZAL1opK8yhqUgJwM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