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图1

“大卫的登基标志着成熟的以色列君主制正式启动,也标志着古以色列人明确出现在历史上。”( 参见此处 )图为公元5—6世纪加沙地区一犹太会堂里马赛克地板上的大卫像(头像经过修复),上有希伯来文铭文“大卫”。宋立宏摄。

图2

“希西家加固耶路撒冷的城防,开凿著名的西罗亚水道(至今仍可参观)以保障城市供水。”( 参见此处 )图为西罗亚水道中发现的铭文,内容是纪念水道开凿完成。刻于公元前8世纪。

图3

“从1947年开始,死海西面的旷野中发现大量写本和写本残片。”( 参见此处 )图为发现死海古卷的以色列库姆兰地区的山洞。

图4

希律“最著名的工程是重修圣殿”( 参见此处 )。图为希律圣殿的复原图。

图5

“今天耶路撒冷的哭墙(也称西墙),正是当年希律圣殿的挡土墙的残留。”( 参见此处 )宋立宏摄。

图6

巴尔·科赫巴“自称‘以色列的亲王(ha-Nasi)’,还发行带有‘以色列救赎元年’之类铭文的钱币”( 参见此处 )。图为巴尔·科赫巴起义第二年(133或134年)发行的银币,直径28毫米。一面(左)图案为耶路撒冷圣殿,两旁的铭文是“耶路撒冷”。另一面(右)为住棚节礼器“四类”:香橼果,旁边是束着桃金娘叶和柳条的棕树枝;周围的铭文是“以色列自由的第二年”。

图7

“在犹太民间传说中,哈德良是近乎恶魔般的存在”( 参见此处 )。图为以色列境内发现的哈德良青铜雕像。宋立宏摄。

图8

“2世纪末,犹太族长拉比犹大编定和颁布《密释纳》,此书很快成为拉比犹太教的核心教科书,一直沿用至今”( 参见此处 )。图为埋葬犹太族长拉比犹大的洞穴墓地,位于以色列贝特夏里姆(Beth She7021.jpg arim)。宋立宏摄。

图9

研习者学习一页《塔木德》时,“一手的两指叉开,一指对着原文,一指对着评注,参照阅读”( 参见此处 )。

图10

迈蒙尼德(1138—1204年),“伊斯兰时代最著名的犹太人”( 参见此处 )。图为在其出生地西班牙科尔多瓦的迈蒙尼德雕像。

图11

在14世纪,撒母耳·哈列维在“托莱多建造美丽的犹太会堂,这是西班牙屈指可数的几座留存至今的中世纪犹太会堂之一”( 参见此处 )。

图12

1492年,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决定把犹太人驱逐出西班牙,驱逐令于3月31日签发( 参见此处 )。图为1492年3月31日签发的驱逐令。

图13

在16世纪,“最有权势的塞法迪犹太权贵是格拉西娅·纳西夫人(约1510—1569年)”( 参见此处 )。图为格拉西娅·纳西像,单面青铜章,左边希伯来文铭文是她的名字,右边拉丁文铭文是“年方18岁”,出自意大利佛莱拉。

图14

采法特的核心人物是人称“狮子”(Ari)的以撒·卢里亚拉比( 参见此处 )。图为卢里亚在以色列采法特的墓地。宋立宏摄。

图15

“17世纪以沙巴塔·泽维为核心的弥赛亚运动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一场”( 参见此处 )。此图据说是1666年在士麦那见过沙巴塔·泽维的人画的他的画像,在传世的泽维画像中可能最接近他本人。

图16

“摩洛哥犹太人从未获得法国公民身份,但在保护国的统治下,他们的生存条件有所改善。”( 参见此处 )法国在1830年征服摩洛哥。法国名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于1832年游历北非,后带着大量表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生活的素描回国,并以此为素材创作油画,包括这幅《摩洛哥的犹太婚礼》(1841年)。

图17

犹太哲学家“斯宾诺莎在1656年被革除教籍”( 参见此处 )。图为将斯宾诺莎革除出塞法迪犹太社群的革除令,1656年7月27日颁布。

图18

“德雷福斯是法军的犹太人高级军官,1893年被控犯有叛国罪,作为罪证的文件后来被证实系伪造。”( 参见此处 )图为被剥夺徽章的德雷福斯,警局照片,1895年。

图19

“以色列·巴阿尔·谢姆(约1700—1760年)创立的哈西德主义最先席卷乌克兰,然后横扫其他斯拉夫领土,它是对推崇《塔木德》所产生的过度理智倾向的纠正”( 参见此处 )。图为以色列·巴阿尔·谢姆生前使用的犹太会堂,位于今乌克兰(当时属于波兰)的梅吉比日(Medzhybizh)镇。系1929年以前的照片。

图20

“德裔犹太小贩扎堆聚集在城市中的德语街区(比如纽约的下东区)”( 参见此处 )。图为纽约的下东区,约1900年。

图21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东欧移民潮是犹太史上最大的人口流动之一。它从根本上永久改变了美国犹太人的特质。”( 参见此处 )图为约1909年的明信片,已在美国站稳脚跟的犹太人伸手迎接新来的犹太移民,希伯来文铭文意思是“我们要藏在你的翅膀中”,鹰象征美国。

图22

美国保守派犹太教的领袖所罗门·谢克特(1847—1915年)“是杰出的犹太教学者,曾在剑桥大学教授拉比文献”( 参见此处 )。图为谢克特在剑桥大学整理19世纪末在埃及发现的中世纪犹太文书(关于这些“戈尼萨”文书,见 参见此处 )。

图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苏联和美国的士兵解放了剩余的集中营,集中营囚犯的状况让他们目瞪口呆”( 参见此处 )。图为1945年5月达豪集中营的幸存者向前来解救的美军欢呼。

图24

“把犹太复国主义理念转变成一场国际运动的,却是一名同化了的匈牙利犹太人。西奥多·赫茨尔(1860—1904年)”( 参见此处 )。图为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赫茨尔陵墓。宋立宏摄。

图25

以色列国第一任总理大卫·本-古里安。( 参见此处 )图为今日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滩上的大卫·本-古里安像。宋立宏摄。

图26

“1909年,第一座犹太人城市特拉维夫在巴勒斯坦建立”( 参见此处 )。图为以色列画家流便·鲁宾(Reuven Rubin)作于1923年的油画《特拉维夫的房子》,他捕捉到此城建在沙丘上的初貌。

图27

卢巴维奇派哈西德在梅纳赫姆·孟德尔·施内尔松的领导下,出人意料地充分利用现代广告技术,引起广泛关注。“有传言说施内尔松本人就是弥赛亚,但他直到1994年去世从未自称是弥赛亚。”( 参见此处 )图为纽约布鲁克林卢巴维奇派哈西德居住区金斯敦大街(Kingston Avenue)上的标牌,上有施内尔松像和“迎接弥赛亚”的字样。宋立宏摄。

图28

1991年苏联解体后,许多苏联犹太人移民以色列,“他们的数量多到改变了以色列的人口结构”( 参见此处 )。图为1991年抵达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的苏联移民。 WgF54sz9AgiBc4a9PgkrNhdtfUGHBqN5RJy6SCf6mfjRBSEaYWCtqv0m4fmGa7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