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硬币这一伟大发明促进了“金钱”的大量流通

银块每次交易时都要称重和鉴定。随着交易变得愈发频繁,这些步骤就显得非常麻烦,那么怎样才能使交易变得更简便呢?

同时,埃及的黄金最终作为金钱开始流通之后,金与银之间应该如何交换也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后世确定金与银大致的交换基准是1︰13.5)。

这两个问题对古代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前7世纪,同时出产金与银的吕底亚王国(今土耳其西部)开始制造以金与银的自然合金“琥珀金”为材质的硬币(即琥珀金币)。

尽管硬币诞生的原因尚无定论,但从选择琥珀金作为材质来看,或许最初的目的是将金与银统一起来。

但琥珀金的产量极少,金与银的混合比例也不均匀,所以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后来,琥珀金的硬币只被作为奖牌或勋章来使用。

前6世纪中期,吕底亚王国的国王克洛伊索斯用金和银分别制作金币、银币,并取得成功。

硬币革命

克洛伊索斯发行的硬币正面刻有狮子的纹章,背面则刻有品质、重量的保证,每一枚硬币的品质和重量都是相同的。或许有人觉得只是统一了品质和重量并将其刻在硬币上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金钱来说,信用和便利性是其首要的特性。硬币的出现,使金钱从每次交易都要确认重量和品质的“麻烦的钱”,变成了只需要确认硬币数量的“简单的钱”,金钱的流通一下子变得更加顺畅起来。

硬币上的纹章和刻印是信用的关键,而国王确定硬币的价值并为其提供保证,因此国王被看作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国王取代商人成为金钱的发行者,这使国王获得了庞大的财富。金钱的形式得到统一后,发行量激增,被称为“硬币革命”。

解读货币历史的关键2

前6世纪,硬币在今土耳其西部开始普及,
并引发“硬币革命”。

“再也没有比发行金钱更赚钱的生意了”

由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发行的金币和银币在各地大受欢迎,吕底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商业上的霸权地位。他以高出成本的价格卖出硬币,获得了巨额的发行收益,可以说是一本万利。克洛伊索斯有一句著名的论述:“再也没有比发行金钱更赚钱的生意了。”

通过发行硬币获取的收益被称为“铸币税(seigniorage)”,同时,发行货币成了领主(seigneur)的特权。在克洛伊索斯之后,利用给硬币刻印的“价值”做担保这个一本万利的生意,被世界各地的皇帝、国王、贵族等效仿,从而成为统治阶级的“铁饭碗”。

由于硬币的发行方只有一个,克洛伊索斯因此成为西亚和东地中海经济的掌控者,进而攫取了巨额的财富。以致于在古代波斯语和希腊语中“克洛伊索斯”的意思就是“大富豪”,就连现代英语中也有“像克洛伊索斯一样有钱(rich as Croesus)”的说法。

从硬币出现到距今150年前的“纸币时代”的2000多年间,基本上就是王公贵族通过发行硬币赚取财富的时代。那时,向社会持续供应“经济血液”是皇帝和国王的特权。

商人出身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这样记载道:

“吕底亚人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利用金和银铸造硬币并将其当作金钱使用的民族,同时他们也开创了零售制度”。

硬币的出现,省去了交易时每次都要用“试金石”测量贵金属的纯度和重量的麻烦,使交易变得更加顺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迈达斯王的黄金神话与亚里士多德的金钱观

吕底亚的帕克托罗斯河里有很多砂金,据说与迈达斯王的神话有关。

迈达斯王因为解救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养父,被狄俄尼索斯赋予了一种能够将碰触到的一切都变成黄金的能力。迈达斯王一开始很高兴,便将石头和树枝都变成了黄金。但他想吃面包的时候连面包也变成了黄金,接着又不慎将女儿也变成了黄金。迈达斯王惊慌失措,他的生活乱作一团。

迈达斯王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狄俄尼索斯见迈达斯王可怜,便告诉他可以用帕克托罗斯河的水清洗自己。在迈达斯王接触到河水的一瞬间,转变黄金的能力就转移到了河水之中,将河砂变成了砂金。此后迈达斯王隐居到乡间,成为牧神潘的虔诚信徒。当然,这是一个警惕拜金主义的神话。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引用了迈达斯王的神话,指出硬币最初只是使物物交换变得更加便捷的手段,但人们却通过积攒硬币来赚取利润。亚里士多德将财产的获得方法分为“家政术”和“商业术”,认为后者过度追求财富是错误的。

在希腊语中,硬币被称为“νó μισμα”,与意为“法律”的“νó μοç”出自同一语源。同时,也有人认为“νó μοç”有制造东西的意思。因此,也可以说,为了便于交换和流通而被创造出来的硬币,只是披着“公正”外衣的“道具”罢了。

利用货币强化统治的波斯帝国

前6世纪,游牧民族波斯人搭乘着马拉的小型战车冲出伊朗高原(面积约为日本的4.5倍,其中八成是沙漠和荒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前550——前330)。波斯帝国征服了吕底亚之后,将诞生不久的硬币制造和流通体系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之下。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大领土

波斯帝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前6世纪中期占领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等地,其统治延续了长达200余年。在此期间,波斯帝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currency)。可见,货币是与政治挂钩的金钱,由统治者确定其价值并在领土内强制流通。

发行货币不仅给波斯国王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还使人产生了帝国财政属于公共体制的错觉,有利于加强统治阶级的统治力。在此之后,各国都效仿波斯帝国,利用货币来强化自身的统治。

解读货币历史的关键3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诞生了全世界最早的货币。

波斯帝国每年将36.7吨的白银制成货币

波斯帝国要求各地的总督以税收的形式征收金和银,然后将这些金和银制成硬币流通。

最鼎盛时期的国王大流士一世下令制造刻有手持武器且具国王肖像的大流克金币(重约8.4克)和西格罗斯银币(重约5.4克)。正如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记述的那样,“大流士以高纯度的黄金制造硬币”,波斯帝国便通过制造如此高品质的硬币来彰显国王的权威。

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国王每年从尼罗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的广阔领土上,以税赋的形式征收上来的银块重达36700千克,即36.7吨。

货币的普及使帝国的体制迅速渗透进国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交换时被当作“交换证”的硬币作为帝国统一的有力象征发挥了强大的力量。

亚历山大将自己的肖像刻在硬币上的原因

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推翻。20岁就开始远征东方的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帝国时缴获了大量的金银等贵金属,他决定利用硬币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如何让世人知道自己是战胜了波斯帝国的新统治者呢?在平民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硬币是最好的宣传手段。

尽管亚历山大在32岁时就英年早逝,但他仍然效仿波斯帝国和古希腊的货币体系,以德拉克马银币(4克)为样本发行了几十种金币、银币,并且都刻上了自己的肖像。据说这位自恋的国王对肖像的铸造者十分挑剔,只有经过他认可的工匠才能从事雕刻硬币的工作。

亚历山大利用硬币宣告权力交接的计划大获成功,其影响绵延数千年,时至今日英俊潇洒的亚历山大大帝仍然拥有大量的“粉丝”。亚历山大帝国的硬币样式也被罗马帝国和帕提亚帝国效仿。

“工资(salary)”与“金钱(money)”都起源于罗马

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

掌控东地中海商业的希腊商人为了排挤竞争对手腓尼基人,确立自己的霸权,决定借助罗马城邦的实力。结果在前1世纪末,在地中海周边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帝国——罗马帝国。其实罗马最初的军事实力并不强,但与希腊商人联手之后就开始走上了崛起之路。

罗马城邦最早是伊特鲁里亚人为了运送从台伯河河口生产的盐而修建的中转站。前640年,罗马人为了摆脱在盐上对伊特鲁里亚人的依赖,在对岸的奥斯提亚修建了一个晒盐场。

奥斯提亚生产的盐通过台伯河被运往意大利半岛中部各地,为罗马的自给自足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可以说,罗马共和国的经济基础就是“盐”(拉丁语“sal”)。

盐块(salarium)还被当作报酬发给罗马的重装步兵(由罗马公民组成)。后来报酬变成用银币支付,但被称为“Salarium Argentum”(意思是“用来购买盐的银币”),简称为“salary”。

“salary”后来引申为用来购买各种生活物资的“薪水”,继而又派生出“salaried man”(领取薪水的人),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工薪阶层”。

英语中金钱“money”的语源也来自罗马。

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一样,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和铸造权,私自铸造硬币是违法行为。“mone”是帝国垄断发行的货币,语源来自女神朱诺的别名“Moneta”。在罗马帝国,只有女神“Moneta”,也就是“mone”的神殿拥有铸造硬币的权利。

为什么只有“Moneta”的神殿拥有铸造硬币的权利呢?

古代欧洲普遍认为经济事务属于家政,罗马帝国自然也认为财务是家政问题。因此身为天后的朱诺最适合负责硬币铸造。当然这里肯定也有利用神的权威来增加硬币信用的考虑。

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的征服活动在2世纪末告一段落,但为了抚养拥有公民权的没落士兵后代,政府必须承担庞大的财政支出。这种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保障费入不敷出。

但停止征服活动后国库空虚,前167年接手的马其顿银矿也宣告枯竭,加之税收不足,只有支出的七八成,罗马帝国一直被财政问题困扰。

为了提高硬币的供应量,罗马帝国开始减少硬币中的含银量,这就导致硬币的品质下降。虽然超发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初期货币仍然能够保持之前的价值,政府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来获得资金,从而弥补社会保障费的不足。

如果以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发行的银币作为基准,将罗马帝国领土扩张到历史巅峰的皇帝图拉真发行的银币的含银量减少了15%,以修建大浴场而闻名的皇帝卡拉卡拉发行的银币的含银量减少了50%。

最初接近纯银的罗马帝国银币,到3世纪末已经变成含银量只有5%的硬币,货币价值大幅下跌,物价反而持续上涨。严重的通货膨胀使罗马帝国走向衰亡。

罗马帝国最鼎盛的时期是五贤帝时代(96——180),五贤帝之一的皇帝图拉真将罗马的领土扩张到最大,约为590万平方公里(大约为日本面积的16倍),人口大约5500万。

罗马每年向地中海周边的行省以税收的形式征收30万吨谷物,其中2/3来自西西里岛和北非等地,剩余1/3来自埃及。因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雨量极少,罗马只能依靠地中海周边的行省(殖民地)确保粮食供给。

随着罗马的过剩人口向外流出,罗马在地中海周边地区建立的城市和殖民城市数量多达5672个。

212年,皇帝卡拉卡拉宣布给予所有的行省自由人以公民权,这使得整个地中海区域罗马化,进一步加快了向殖民地迁徙的速度。但这一举措也使帝国中心区域的影响力减弱,政治显现出分裂的趋势。这就是经济变化导致政治混乱的典型例子。

很快,野心勃勃的地方军团各自拥立自己的皇帝并开始互相征战,罗马帝国进入军人皇帝时代(235——284)。在50年间,罗马帝国出现了26位皇帝,接连不断的内战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速了罗马帝国的衰败。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在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中,其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荒废,粮食的供给渠道也越来越少,最鼎盛时期人口多达100万的罗马,到了6世纪时只剩下3万人。 hRAtHKbrYFi84chcONRKLae4w886Q3mUTEt9uLo1eGPaC0Apn5o8L1IsjpnAl1e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