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名师导读

我们应该感谢“部教编”的这份书单,因为在这份书单里,前辈学者们为我们罗列了诸多有趣、好玩的作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小说散文,我们都在字里行间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这人世间的温情。同学们通过阅读前几本著作已经有了较深的阅读体验了,也从中探寻到了一些不错的发掘点和兴趣点。正基于此,我再为同学们推荐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镜花缘》。

在阅读《镜花缘》的时候,张师希望同学们用对读法的阅读方法。通过类似作品对读的方法,我们不但可以在无形中拓宽阅读广度,更可以从多部作品中找寻异同点。这里的异同点可以是作者创作手法的异同,也可以是人物设置方向的异同,还可以是环境描写角度的异同……这才是对读的意义,也是文学关联性的意义。在阅读《镜花缘》的时候,同学们通过此方法,需要涉及到《西游记》《山海经》《聊斋志异》《格列佛游记》等作品。同学们一定想知道,《镜花缘》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怎么会与《西游记》《山海经》《聊斋志异》《格列佛游记》等书有关联?如果说《镜花缘》是一部古典小说的话,那么与《西游记》《山海经》《聊斋志异》还算有关联,但是将《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这部外国名著联系在一起,未免有些牵强吧?没关系,同学们不妨跟张师一起走进《镜花缘》,翻开它便可知道里面的奥妙所在了。

关于《镜花缘》,同学们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文学常识。本部名著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从章回目录上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唐敖和多九公等人在海外游历的见闻,特别是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最让人记忆犹新;而后半部分中,作者主要描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的事情,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同学们不难发现,能够最直接感受到的是作品充满了神幻色彩,并且,作者以风趣诙谐的创作手法让读者读起来感觉轻松。此外,作者多次引经据典奇妙地为读者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张师要指出的是,《镜花缘》不仅仅是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小说,通过情节和内容来看它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同学们要知道在作者创作时期的清朝,人们仍心存落后的封建思想,作家李汝珍能够对“男尊女卑”的思想进行反思和批评,并且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点,这在愚昧封建的当时,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这绝对是进步、超前的思想。胡适先生对作者李汝珍和他的《镜花缘》评价极为准确:“李汝珍所见的是几千年来忽略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我们先要指出,李汝珍是一个留心社会问题的人。这部《镜花缘》的结构,很有点像司威夫特(Swift,今通译斯威夫特。)的《海外轩渠录》(Gulliver's Travels,今通译《格列佛游记》。),是要想借一些想像出来的‘海外奇谈’来讥评中国的不良社会习惯的……这两项(指缠足和属相不合。)都是妇女问题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这里已可看出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热心了……李汝珍对于女子问题,若单有君子国那样干燥枯寂的讨论,就不能算是一个文学家了。”

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镜花缘》的奇幻色彩,更要从深刻的角度去看待故事中的问题及其反映、折射的现实意义。就像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藤野先生关注中国妇女的裹脚问题,无形中也在围绕人文主义来看待封建女性的不易与痛苦,虽然妇女们早已麻木并忘却了当初裹脚时候的疼痛,但有心的鲁迅借着藤野先生之口将其说出,这一点同学们在阅读中应该关注,千万不可忽视。而李汝珍也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借着奇幻的故事说出自己的反思。李汝珍有别于其他封建穷酸、迂腐文人,其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早在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他生性耿直,从不阿谀权贵。因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遂潜心钻研学问并用二十年的时间写成了《镜花缘》这部书。张师常说了解作家的作品,必须了解“其人其文”,只有从多重角度出发,同学们才能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一部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名著,一位作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家,在于其人格,在于其思想,更在于其是否能做到言行一致。

同学们在阅读《镜花缘》时,有几个人物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与《西游记》中的人物相同,你会从师徒四人的真实性格特点去思考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现实意义等。在本部作品中,我们更能从人物中看出作者李汝珍的特点,甚至作者借用小说中的人物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主人公唐敖,其生性喜好游山玩水,才思敏捷却无心科考,这一点与作者李汝珍的真实经历极其相似。于是唐敖与女儿唐小山、舅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等人一同出海游历。他们经历了四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很多异国的风土人情。比如舅兄林之洋,作者将其刻画成一个善良且风趣的小商人形象。虽为商人,但却有别于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商人,林之洋待人真诚、质朴,重情重义。又比如好友多九公,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虽才学满腹,却未考中秀才,于是他便丢下书本,做起了海船生意,由于久惯漂洋,他见多识广且不贪钱财。作者将他刻画成一个忠厚、朴实、心地善良的劳动者形象。正是这样的四人出海团队,汇聚了多次奇遇经历。

上述文字,张师从最基本的文学常识角度带同学们简单了解了《镜花缘》相关的内容。接下来我希望用对读的阅读方法,能让同学们有更深的领悟。小说中提及了诸多个国家,但在这些国家里有一个会让大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那便是女儿国。同学们很容易联想起《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儿国,通过细读本小说文本之后,你会发现这两部书在内容、风格、情节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不过两部书描写女儿国的角度、类型,以及描写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同学们不妨结合张师之前为大家推荐的《西游记》,进而分析两个女儿国的异同点,从而找寻各自的时代意义和创作目的。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只有女性而没有男性,女性借助子母河水这种自然存在的奇妙反应来生殖繁衍。女人处理一切社会事务,她们性格温柔,本性善良。而在《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并不是只有女性而没有男性的,其繁衍方式依然为男女结合。在女儿国里展现着“女主外,男主内”的分配结构,则是对封建“男尊女卑”男权制的一次颠覆。此外,在《西游记》的女儿国中,女性描写依然遵从传统的审美观,而《镜花缘》的女儿国中的女性形象多如女扮男装且“反穿靴帽”的模样,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三位女性英雄一样,给大家的印象并非女性形象,相反如“女汉子”一般。当然《西游记》和《镜花缘》也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有一个被女儿国王钟情的角色—《西游记》中的唐僧和《镜花缘》中的林之洋。我们可以看出,李汝珍笔下的女儿国要比吴承恩笔下的女儿国更加奇妙、精彩,作者有意识地对女性的生存状况进行独特思考,也算是弥足珍贵了。对于任何作品的研究和评价,我们都需要还原当时的语境进行分析,站在当时封建男权主义的背景来看,“女儿国”算是女权运动的萌芽,有着时代的进步意义。怪不得胡适先生认为《镜花缘》里最精彩的部分是女儿国的故事,胡适先生说过:“用文学的技术、诙谐的风味极力描写女子所受的不平等的、残酷的、不人道的待遇,这个女儿国是李汝珍理想中给世间女子出气、伸冤的乌托邦。”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也被选入“部教编”的阅读书目之中,关于它的内容,张师会在其导读中讲解。关于《镜花缘》,有学者认为此书算是中国版的《格列佛游记》。张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将这两部作品进行对读,会发现无论是从创作题材的选择还是叩问反思的深邃,二者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年代和地域相隔甚远,不可能存在借鉴的可能性,而在诸多方面又有交相辉映的作用。《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一样,都是通过叙述主人公游历外国的奇特见闻,把封建社会中的市民阶层受压迫、女性地位低下等不合理现象幻化为怪诞的意象呈现给读者,讽刺了社会现实弊端的同时,也寄托了两位作者的社会理想和愿望。此外,两部作品中还有着作者对人性善恶以及人类自身缺点的审视和反思。在《格列佛游记》中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慧胭国的经历,从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在《镜花缘》中最突出的是主人公在穿胸国和小人国的见闻,作者将人物的性格细致地描绘出来,进而对世态人情进行讽喻。两位作者运用滑稽、幽默的笔锋,将严肃的批评和讽刺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夸大和变形的艺术效果进而揭露了社会的丑恶与可笑。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也会带给同学们轻松的阅读体验,而不是沉重、严肃、紧张的感受。

张师个人最推崇同学们对读的名著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这部作品没有入选我们的“部教编”书单,但是同学们可以将其作为延伸阅读作品。说起《聊斋志异》,没有读过的同学会认为书中都是妖魔鬼怪、阴森恐怖的画面,其实不然,这里面充满温情,描述了做人之法,当然也有蒲松龄对“官场之腐败,人心之险恶”的批评和讽刺。此外阅读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还对同学们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在《镜花缘》和《聊斋志异》两部书中,两位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独具特色、特征鲜明的女性群体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作者从人物形象角度出发,通过描写焕发着青春朝气的美丽面容,发自内心地挖掘了清代封建女子在个性、才干、品格、作为等方面的美质,也在人物设置中试图创造一种可能性—尝试将传统中固有的女性类型与作家自我的超前意识揉合在一起,同学们也可以从中领会到两位作家的才华与匠心。两部作品虽然相隔近一个半世纪,但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都在创作中融入了独特的人生情趣与生活热情,出于尊重和思考,重新赋予女性人物本真的面貌和地位。

在《镜花缘》和《聊斋志异》中,两位作者都刻画了女性诗情才艺、学识渊博和明事理、有见识的形象。《镜花缘》中上官婉儿两次展示了过人的诗才,一次是与武则天吟诗赌酒,一次是与群臣掣签作诗。无论是谈吐风雅还是即兴发挥,都体现出其才思敏捷、口吐珠玑的特点;黎红薇、卢紫萱与多九公讨论学问,竟将自以为学问渊博的多九公、唐敖逼问得落荒而逃。她们所具备的学识与才艺,不禁让读者由衷地感到心悦诚服。此外,在《镜花缘》中,作者用二十五回的篇幅,以恢弘的场景、多变的文笔叙述了才女们谈论学问、辨正经史、展示技艺的场景。《聊斋志异》中林四娘和公孙九娘能够做到有感而发,从而即兴地吟诗作赋,诗词深奥、考究,辞藻间寄托才女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沉感慨;痴迷、酷爱诗歌的白秋练,不仅以诗为媒恋上慕生,而且以诗为生命,在聆听杜甫诗篇的时候竟能死而复生。虽然蕴含神话色彩,但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小说中女性的才情。

此外,两位作者都赋予封建女子以明事理、有见识的形象,这都有意斧正人们对女性“头发长、见识短”的认识。在封建男权社会,女性之所以多不明事理且多毫无见识,是因为她们被无情的禁锢在一个类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特定区域。信息的闭塞、学识的缺失、枯燥的生活等原因,导致传统女性“自觉”地墨守成规并无奈地遵循着封建礼教。《镜花缘》中决定远到海外寻找父亲的唐小山,林之洋劝她参加女科考试后再去,唐小山懂大义、识大体,宁愿舍弃参加女科考试也要先到海外寻父;《聊斋志异》中看似柔弱的辛十四娘,不仅有远见卓识,而且有运筹帷幄的风范,当丈夫因交友不慎锒铛入狱时,她多方筹划,镇定自若地将丈夫救出牢狱。两位作者所塑造的这些传统女性,正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自豪与自信。可歌可泣的同时,更应该为两位作者的远见卓识以及站在传统封建女性的角度呐喊的精神而感动。

可以说无论是《镜花缘》还是《聊斋志异》,作者所描写的女性的渊博才学和精湛技艺,远远超越很多封建社会的文人雅士。两位作者反对传统封建的主流文化和思想导向,他们反对女德修养、低微卑贱、听话顺从的传统女性形象,更为那些有着悲惨遭遇的封建女子而痛惜。两位作者对传统封建女子的期待和褒扬,用“我笔写我心”和“我笔写我情”的方式创作出歌颂女性的小说,同时也为“女性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贡献出新的方法和思路。

最后再说《镜花缘》和《山海经》的对读,严格意义来说,李汝珍从《山海经》中汲取了一些素材和灵感,从而创作再加工而成《镜花缘》。《山海经》中记载的君子国,多是好让不争的百姓国风;《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则恰恰相反,其多表现为损人利己、沽名钓誉的百姓国风。作者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幽默之中带有讽刺,更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比如黑齿国的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知识也不能用藏书的多少来衡量;比如毛民国的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吝啬,要懂得给予和分享;比如两面国的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不应该嫌贫爱富,要懂得平等待人且和谐友善;比如结胸国的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年轻人应该懂得奋斗、拼搏。书中列举了太多太多的国家,同学们也可以从故事中悟出太多太多的道理。而作者李汝珍想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不正是我们所经历的,或即将经历的吗?或许我们身上也有和书中人物一样的问题,但张师相信我们会改变自己,这也是《镜花缘》的贡献。

作者李汝珍把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的人和现象抽离出来,安插在小说中的各个国家之中。读者如同书中的游客一样,欣赏异域风光的同时,也会捧腹大笑书中人物的荒唐之事。但同学们不会“一笑了之”,因为幽默背后必定蕴含智慧。同学们不妨在对读延伸作品之前,静下心来品读这部《镜花缘》,跟着主人公唐敖一起游历海外。船就要起航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张荞麟 1f50Eo2S30Osc9pI4EWuiew9NckTDe//vDRdEb8RnOTbY2s/LF5QP2upGF9nA+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