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莫名失踪的新郎

早年,父亲给王守仁订了一门娃娃亲。新娘名叫诸婉龄,是江西布政使司左参议诸让的女儿。诸让也是余姚人,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和王华是好朋友,所以王诸两家结下这门亲事,可谓是门当户对。

在古代,早婚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朝廷为了增加人口,提高税收,往往下令民间早婚,并亲身实行,以作表率。民间从增添家庭劳动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等因素考虑,也普遍实行早婚。

当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已经到了当时法定的结婚年龄。按照古代的礼仪,男人娶妻是要亲自到女方家里去下聘礼并迎娶妻子的。于是,王守仁奉父命来到了江西南昌。这是王守仁第一次来南昌,又因为要见岳父、岳母和未来的妻子,他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岳父看王守仁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自是十分欢喜,于是把婚期定下了。

结婚当天,诸家张灯结彩,好生热闹。由于两家都是高官,来的宾客自然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一切准备就绪后,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原来,就在举行婚礼的这一天,大家忽然发现少了一个人,少了最重要的一个人,少了谁?新郎官!此时已是宾客盈门,良辰已到,可是新郎官王守仁却失踪了,这婚礼该如何进行呢?虽然当时是秋天,天气已经转凉,但是老丈人诸先生却急得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派人在南昌城内外四下寻找。新娘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独坐洞房,偷偷地流泪。一家人找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新郎王守仁的影子,大家都以为他逃婚了。

王守仁到底去哪里了呢?原来,就在诸家上下为婚事忙碌的时候,王守仁却感觉闲来无事,看着大家都在忙,也不好意思打扰。于是,他和谁也没打招呼,就悄悄出了门到南昌街上随便逛一逛。

南昌是有名的古城,十分热闹。王守仁在岳父家闷了几天,忽然来到街上,愉悦的心情可想而知。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了最繁华的广润门附近。这里有一个铁柱宫,吸引了王守仁的目光。

铁柱宫又名妙济万寿宫、铁柱万寿宫,始建于西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初名许旌阳祠,坐落在章江码头的广润门内。唐懿宗咸通(860―874年)年间,许旌阳祠被赐名“铁柱观”。据记载,铁柱宫是为了纪念江西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许旌阳)而建的,宫中之井与江水此消彼长,中有铁柱,传为许真君所铸以镇蛟螭之害,故有“铁柱万寿宫”之说。

许真君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故事的主人翁,他名叫许逊,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八月初一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许仙”。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将铁柱观改用“景德”年号,赐名“景德观”。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重建许旌阳祠。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曾为此写下了《重建旌阳祠记》,提出“公有功于洪,洪人祀之虔且久”的著名观点。

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赵扩御书“铁柱延真之宫”匾额竖于宫上,将“观”改为“宫”。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铁穆耳继承皇位,又将万寿宫原额“铁柱延真之宫”改赐为“铁柱延真万年宫”。新增的“万年”两字有让百姓颂扬皇帝万岁之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来到南昌城,首先就是去铁柱宫降御香,成为第一个在铁柱宫进香的皇帝。此举更是大大地提高了铁柱宫的知名度,因此它一下子就吸引了王守仁的目光。

王守仁心想:这不是当年那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许旌阳所修道的地方吗?这里是否还有高道呢?且去看看。

王守仁迈步进入铁柱宫,刚好在偏殿遇见一位老道。老人家须发皆白,一派仙风道骨之貌。老道面含微笑,以眼观鼻,以鼻观心,正在榻上打坐。这种静谧安详、怡然自得的神态深深地吸引了王守仁,于是,他便好奇地走了过去,与老道士攀谈起来。

王守仁上前作揖行礼,开口问道:“道长,敢问何方人士?”

老道听闻有人来访,缓缓地睁开眼睛,回答道:“在下蜀地之人,因访道友至此。”

“道长今年高寿?”王守仁又问道。

老道答道:“虚度九十有六。”

王守仁有意结识这位老道,于是向道长打听姓名道:“敢问道长名讳?”

“贫道自幼出家,入我道门,不知姓名。他人见我时常静坐,都叫我‘无为道人’。”老道声如洪钟,徐徐地答道。

道长邀王守仁坐下说话。王守仁学着道长样子,在道长对面盘膝而坐。他看无为道长面色红润,精神十分矍铄,心想:此人定是得道高人,不知他有何秘传养生功法呢?

于是,王守仁问道:“道长,不知您有何养生之术,能修得如此鹤发童颜?”

老道士见王守仁问得诚恳,便告诉他:“最好的养生的办法就是保持心灵的宁静。老子讲求清净,庄子讲求逍遥。然而,人只有心灵清净了,才能做到清净逍遥。”

无为道人边说边端详着王守仁,继续说道:“我看你印堂有些暗淡,应是有肺疾在身。你我今日有缘相见,既然你有心于养生之道,那我传你一套导引之法可好?”

这位老道士很健谈,王守仁也对道教的养生之术怀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一个是谈得兴起,另一个是听得入神。就这样,他们不知不觉地竟然就谈了一夜。

等到东方露白时,王守仁猛然惊醒,昨天是他的新婚之夜。他连忙告别道长说:“道长,我先回家一趟,改日再来讨教。”

道长摆摆手,说道:“我今日即去他方,还望小友珍重,你我二十年后还当在海上相见。”

王守仁因为着急回去,也没有在意道长的话,便匆匆返回诸家。当他赶回诸府时,众人还在着急,一看新姑父回来了,都纷纷围了上来。问明缘由后,大家真是哭笑不得。不管如何,虚惊一场,总算把人找到了,把该补的程序也给补上了。通过这件事情,许多人认为王守仁真是一个怪人。

诸让觉得既可气又可笑,但他转念一想,这个新女婿为研求学问胜过一切,连洞房之夜都忘记了,将来前程不可限量。所以他并没有责怪王守仁,只是催他赶紧到新房去见新娘。

王守仁清楚自己犯了错误,赶紧向新房走去。一进新房,忙不迭地给新娘子赔礼道歉。诸氏是一个贤惠的女子,虽然对丈夫的行为有些生气,但是见王守仁平安归来,悬了一夜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便没有过分追究。

以后的三十余年,诸氏除了没有去贵州龙场外,一直跟随在王守仁身边。王守仁身体不好,饮食起居,全靠诸氏照料。尤其是赣南平定盗匪期间,王守仁因劳累过度,病倒床上奄奄一息,全靠诸氏悉心照顾,才渡过生死一劫。 4WPXYUL3yj8WdefuvZmO2XIYxAUNgBl3xV/D8/SBLz5Bn8qLQZEv040J6fyUFK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