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公羊氏求学

临淄是战国时稷下学派的所在地,曾经是最为活跃的文化学术中心,淳于髡、邹衍、慎到、鲁仲连和荀况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在这里讲过学。

小仲舒前行的路上,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到处是一片醉人的春光。他一边不停地赶路,一边和两个书童指指点点,观赏着路两旁浓浓的春色,纵声谈笑着。没几天,小仲舒就来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

到了临淄,小仲舒虚心地向当地一些著名的学者请教,他把自己平时沉思了很久却不能作出解答的问题逐一提了出来。这些学者有的对小仲舒的问题解答得非常好,时常让小仲舒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的也像小仲舒一样,不是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就是学养不够,解答不出。不管怎样,小仲舒还是很有收获。毕竟,同这些学者交流,他增加了不少见识,还读到了自己在家乡无论如何也读不到的奇书秘籍。

在临淄最有名气的学者要数公羊氏了。公羊氏的“学宫”并不是很显赫,但却以解释《春秋》而名闻天下。《春秋》本是鲁国史书,孔子整理修订之后,成了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孔子将《春秋》传给得意弟子子游,子游传给子夏,子夏传与公羊高和谷梁赤。之后公羊高和谷梁赤分别创立了门派,形成了春秋公羊学和春秋谷梁学。公羊高将春秋公羊学传给儿子公羊平,公羊平传给儿子公羊地,公羊地又传给儿子公羊敢。

从公羊高开始,春秋公羊学慢慢变成家学,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代代口传。公羊敢传子公羊寿后不久便去世了。公羊寿体弱多病,又赶上朝廷“开挟书之禁”,郡县村落逐级兴办学宫庠序,便由此破除了家学传承体系。之后公羊高在“学宫”广收弟子,将春秋公羊学发扬光大。

小仲舒到来的时候,公羊寿正卧病在床,强撑着病体扶杖接见了他。公羊寿命先到的弟子胡毋生安排相关事宜。胡毋生,字子都,临淄人士,为人忠厚,有长者之风,十分爱开玩笑。

胡毋生问了小仲舒姓名之后,又问道:“你的字是什么呢?”

小仲舒说:“没有字。”

胡毋生笑着说:“舒者,展也!大舒必长,仲舒当宽,字宽夫怎么样呢?”

小仲舒说:“一切听师兄的。”董仲舒的字“宽夫”就是这么来的。

安排好食宿之后,小仲舒的两名书童便返回了广川。胡毋生又介绍给小仲舒两位同窗,一位叫公孙弘,字季,临淄西南薛地人士,年纪大出小仲舒许多;另一位叫主父偃,当地人士,比小仲舒稍稍年幼。

小仲舒到来后,几乎有半年的时间主要是服侍公羊寿。他给公羊寿端屎端尿,煎汤熬药,叠床铺被,打水扫地,忙得不亦乐乎。只有等到夜深人静且师父睡去的时候,他才抽空研习学问。

公羊寿见小仲舒聪明勤奋,忠厚老成,打心眼里高兴,巴不得对他倾囊相授。只是病魔缠身,力不从心,说不上三言两语便咳嗽连连,气喘吁吁。小仲舒本就是个心机灵敏的人,他一有机会便和公孙弘、主父偃等师兄弟们攀谈,遇到有疑问时才去请教公羊寿。

公羊寿在病榻之上将《春秋公羊传》口述给小仲舒不到一半时,小仲舒已经从师兄弟们那里偷偷学完了,并且默诵如流,能举一反三了。可是,他在师父面前未露半点声色。

公羊寿的病情稍微有些好转时,便加快了对小仲舒的授业工作。见师父口授相传特别吃力,小仲舒找了个机会建议老师将《春秋公羊传》书于竹帛,以便流传。公羊寿想了很久,最后应允交由胡毋生组织董仲舒、公孙弘、主父偃等书写,写成后再交给他校订。

对于竹帛之事,公孙弘十分不感兴趣。这个人曾经当过狱吏,对下吆三喝四,索钱索物,对上阿谀逢迎,送礼行贿。他学春秋公羊学是想给自己镀一层金,日后好升官发财。对于抄抄写写的事情,他不屑一顾。他对胡毋生说,我的眼睛有毛病,腰酸背痛坐不住,抄写之事让董仲舒多担待一些吧!

主父偃也不愿意做《春秋公羊传》书于竹帛的这些事情。他虽然伶俐乖巧,但嫉妒之心特别强,名利之心也非常重。他学《春秋公羊传》实在是三心二意,打心眼里并不相信仁义道德这一套学说。他最崇拜的是纵横家,喜欢追求的是诡计和权术。但是,他没有像公孙弘那样一口拒绝胡毋生,而是敷衍搪塞。这样,著于竹帛的具体工作就落在了胡毋生和董仲舒两个人身上了。 OC1gFeCStrNXXytkdovn4mRhdJ23IPtJ3qcHwGstxa2vRIIZJaZtVgJYxy1Kwk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