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

1918年,6岁的小守信向母亲提出了要念书的请求,尽管家里经济不宽裕,母亲还是满足了他的愿望。当时的昆明师范附小,要求学生一律穿蓝色制服,戴蓝色大檐帽,上边佩一枚铜制鸡心形的帽徽。为了缴纳制服费和学杂费,母亲只好忍痛典当了父亲留下的怀表。

初小一年级的课程是国文、算术、修身、体育、手工、图画和唱歌。小守信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读书很用功。有一天下大雪,很冷,母亲说这样的天气就不要去上学了。她一是怕小守信衣服单薄会冻病了,二是觉得这样的寒冷天里是不会有人去上课的,老师也不一定会来。

小守信却仍然按时去上学了。班里只来了三四个同学,他们的杨实之老师不但照常给他们上课了,还赞扬他们不怕苦和勤奋读书的精神。凭着这股精神,期末各科考试,小守信都名列第一。

有一天,小守信看见母亲在一边暗自流泪,才知道家里欠了房东几个月的房租,就要被房主撵出去了。小守信就和两个哥哥商量,到外边去干点临时工,挣些钱以解家中燃眉之急。在当时,两个哥哥的年龄分别为13岁和10岁,而小守信只有7岁。

小守信和两个哥哥手牵手沿着昆明的街道从南走到北,从东找到西,几乎问遍了所有见到的百货商店、酒馆、茶楼、杂货铺子等,可是由于他们年龄小,没有一家肯用他们的。最后,三兄弟满怀沮丧,饥肠辘辘地拖着沉重的双脚回了家。

1922年,小守信初小毕业了。他虽然出生在昆明,却是在玉溪县长大的。在当时,他母亲彭寂宽得了一场重病,外公外婆十分想念她,多次从峨山县来信,催她回家。正赶上假期,于是彭寂宽就领着守信和他的二哥、三哥一起回外婆家探亲。

小守信的外公叫彭寿山,是傣族人,原籍元江县。他从小流浪到峨山县帮地主家放马,长大后就在峨山结了婚,住在峨山县城大塘子边上,靠做糯米白酒为生。慈祥宽厚的老人,见到女儿带着3个外孙回家来,非常高兴。

小守信和母亲回外婆家探亲,有几件事使他终生难忘:

一是坐船经过水连天天连水的“五百里滇池”,使他大开了眼界,看到了祖国秀美的江山;

二是吃到外公亲手做的甜白酒,这是他有生以来吃过的最甜最香的糯米白酒;

三是他头一次知道外公是“摆衣族(傣族)”,母亲告诉他回昆明后不许对任何人讲,因为少数民族在当时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同时,小守信还看到了峨山县城有很多破破烂烂的旧草房,还有一些和自己一样大的光着屁股的彝族娃娃。所有这些,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反抗民族压迫的种子,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一次,他们全家在峨山住了一个多星期就返回昆明了。

在小守信整个初小的4年学习期间,他年年都取得了各门功课的优异成绩。本以为自己学习成绩优异,一定能够升入本校高小。但是,校方却宣布:凡已参加“童子军”的,可以直接升入本校高小,没有参加“童子军”的,一律转到私立求实小学高小就读。“童子军”是国民党时代在小学实行的军训化组织。

当小守信兴冲冲地跑回家,向妈妈要十几块钱做童子军制服时,妈妈一声不吭,只默默地站起身去为一家人做晚饭。米缸里的米,已经快见底了;至于菜,只是两样小菜。

小守信一直跟在妈妈身后,看到这些,再也说不出话来。十几块钱,正好是这一家人一个月的饭钱。他第一次感到了羞愧。他怎么可以让妈妈把家人的饭钱用来给自己做新衣服呢?

妈妈并不是吝啬的人。就在这学期开学的时候,他和哥哥们都要买书,交学费,家里实在是一分钱也没有了。妈妈咬咬牙,把平日她最喜爱听的一座八音闹钟典当了。

晚上,再也听不到八音钟报时的悦耳钟声了,家里显得格外静寂。那时,小守信就暗自发誓,一定要发奋读书,当一个好学生,让妈妈高兴和自豪。可是这天,他却这样为难妈妈,妈妈的心里一定非常难过。他觉得真是不应该!

要升学,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真本领。他一定要努力!尽最大的努力。尽管小守信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可是,就因为他没有童子军制服,他不能在本校升学,被转入了私立的求实小学的高级部。 RWUQwfFJkz5wOmfQz3wrnSmadpMviGQ8Vl7NPlb9Fbf60JIRtYcEXJ1qSkEdTBE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