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出韶山冲

毛泽东的“闹事”在父亲看来是“不懂事”。父亲决定把毛泽东送到湘潭的一家米行当学徒,学学做生意的本事,以后好发家致富。但毛泽东一心只是想读书,他讨厌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

这时,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的新思潮正日益冲击着古老的中国。早在毛泽东出生时,一些锐意改革的思想家就提出了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少年毛泽东也读过《盛世危言》等主张学习西方的书籍,他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封闭的韶山冲再也锁不住他求知的心了。但是毛泽东对外部的了解还很少,到底该去哪里呢?

正在毛泽东感到迷茫的时候,他的表兄文运昌来到了他的身边。文运昌曾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念过书,这是一所与私塾截然不同的新式学校,教育内容中西结合。表兄对毛泽东说:“那儿可没有拿着戒尺的老古董,我们除了学古文,还学好多新鲜的东西,有历史、地理、算术,还能读到各种各样的新书和报纸……”

毛泽东听得入了迷,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当然是去新学校读书。可是怎么说服固执的父亲呢?毛泽东找到母亲,善良的母亲支持毛泽东的想法,她帮毛泽东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马上就要送毛泽东去当学徒了,父亲心里乐滋滋的。那天从地里回来,他却发现家里坐了几位“贵客”,有教过毛泽东的私塾先生,有毛家的长辈,还有几个见过“世面”的人。父亲落座和客人们寒暄了几句,话就扯到毛泽东的前途上去了。客人们马上你一言我一语,夸赞毛泽东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应该让他继续读书,进新学堂,以后会大有作为。父亲一时被大家说得没了主意,只好沉着脸说:“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就让石三去吧。”毛泽东听了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一旁的母亲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毛泽东要出远门了,心情自然十分激动,晚上怎么也睡不着。他觉得父亲还没有完全理解他的志向,他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要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番事业。他想起了一首诗,只要改几个字,就很符合此时的心境了。毛泽东从床上爬起来,点亮油灯,拿出笔墨,就着昏暗的灯光,飞快地写了下来: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诗写好后,毛泽东把它小心地夹进父亲每天必看的账本中,他希望父亲能感受到一名有志少年的胸怀。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挑着简单的行李,步行走出了故乡韶山冲。这是毛泽东自出生后第一次走出山村。世界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门,看到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欣喜和好奇。

毛泽东没料到一进校就遇到了波折。原来湘乡县立高等小学堂规定只招收湘乡县人,而韶山冲属于湘潭县,再加上毛泽东穿着布衣,显得很寒酸,势利的学校股东不同意接收他,还说:“年龄太大了,都16岁了,还上什么学?”但毛泽东求学的迫切心情感动了校长和一些老师,他们答应先测试一下,题目是《言志》。作文可难不住毛泽东,志向又正好是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他马上写就了一篇激昂奋发的文章,表示要为国家的振兴而读书。校长看后连连夸奖:“好文章,好文章,这是不可多得的建国之才呀。”校长终于说服了学校的股东,16岁的毛泽东成了一名小学生。

能住在学校里一心一意地读书,对毛泽东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更何况这里有那么多的新书,老师讲的也都是以前没听过的新知识。毛泽东还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这个习惯后来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第一次了解到,在十几年前,中国就有过一次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变法的领袖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提出了政体改革设想。一时间,毛泽东迷上了梁启超的文章,对其中所表达的改良思想和半白话半文言的写作方式十分喜爱,并开始模仿写作。

毛泽东高高的个子和朴素的穿着在同学中显得很特别,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看不起这个“乡下人”,不跟他玩。但毛泽东也有一些好朋友,他们在一起探讨学问、讨论时事,十分融洽。其中有一位叫萧三,他后来成了著名的诗人。有一次,毛泽东向萧三借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过了几天,毛泽东还书的时候,不好意思地对萧三说:“真是对不住,我把你的书弄脏了。”

萧三接过去一翻,只见书里到处画满了圈和线,这是毛泽东的读书习惯,遇到有感触的地方就做个记号。

“我实在太激动了,所以没征得你的同意,就……”

萧三看着毛泽东窘迫的样子,笑了,说:“没关系,不过,你就这么喜欢这本书?为什么?”

毛泽东指着书说:“你看,书里讲的这些英雄人物,华盛顿、彼得大帝、拿破仑,还有林肯,他们都是在危难的环境中立志奋斗,历尽艰辛才获得成功的。中国现在国势衰微,列强横行,大家都应该不畏艰难,保持远大的志向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振兴国家。”

萧三被毛泽东的话语所感动,他感到这个朴实的同学,年轻的心里有一种深沉的思想和感情,于是他认真地点点头说:“你说得对,我们一起努力吧。”

毛泽东出色的学业和勤奋的精神使得他在同学中出类拔萃,老师们觉得东山学堂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他应该到更高一级的学堂里深造。在一位老师的帮助下,毛泽东结束了不到半年的小学生活,到省城长沙去上中学了。 jfPJXHERBC5Y0exT00t1CYCocW3IEGVzyFT4mrUpH3HiZGrT4UImnowNlAOVsE4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