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往北京求学

1916年夏,小秋实不负家人的厚望,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他在报考北大本科时,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的坚定意志,就为自己改名为“朱自清”,字“佩弦”。

由于北大是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这下,朱家博得了许多人的钦佩。但是,在前往北京之前,朱家还有个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给自清娶媳妇。

中国人素有早婚的习俗。在中国人心目中,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自清又是家里的长子长孙,传宗接代的任务自然责无旁贷,所以早在他还不到10岁的时候,家人就开始给他张罗媳妇了。

最初介绍给自清的姑娘是他曾祖母的娘家人,住在苏北涟水的乡下。可是,后来,还没等两家人谈好,那个姑娘就得重病去世了。最后,几经波折,自清终于和武家小姐成婚了。

武家小姐武钟谦,原籍杭州,却和自清一样,在扬州长大,故乡一次也没有去过。她身材不高,长得也不漂亮,小脚,没有读过书,但是温和开朗,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蜜月里,小两口卿卿我我,有说不尽的恩爱甜蜜。不过,结婚后20天,自清便要到北京读书,把新婚妻子留在了家里。

几年以后,家里的生活每况愈下。自清的父亲赋闲在家,便断了经济来源,后来即使找到差事,也入不敷出,家里常以典当借贷过日子。长此以往,家中乐融融的气氛再也不见了。就这样,父亲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无常,其他人也常为一点小事而怒目相向。

钟谦虽说成了媳妇,却还是姑娘心态,爱笑。未过门前,她在祖母的疼爱呵护下,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但此刻,笑声便显得与家中的氛围非常不协调,于是她那开心爽朗的笑声再也听不见了。偶尔一笑,便会招来无端的指责和冷眼,似乎家中不幸皆由她而起。于是,她只好掩门长叹,暗自垂泪。久而久之,钟谦变得十分抑郁,以至于听到别人的笑声反觉得十分刺耳。

朱自清经常来信劝解妻子,但是毕竟鞭长莫及。妻子性情的变化,给朱自清的刺激很大。几年后,他以这段生活为蓝本,以妻子为主角,写了短篇小说《笑的历史》。

小说通过主人公由爱笑,到不敢笑,再到不想笑,最后以至于讨厌别人笑的情感历程,表现了旧家庭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那时正是“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坛上正在大张旗鼓地反封建,描写旧式婚姻的痛苦和宗法家庭对人性束缚的作品层出不穷,因此,《笑的历史》赢得了大量读者。

这篇小说笔触细腻,情调缠绵悱恻,很有诗的气息,因而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很受社会的注意和好评。不少读者评论说,这种“使读者读了血泪迸流的作品,一定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从受了深刻创痕的心底深处放射出来的”。

1916年8月,朱自清辞别了祖母和父母亲,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情,与生活了多年的美丽扬州挥手告别。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最初叫京师大学堂,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一带,位于天安门东北方向,距离很近。直至1952年北京院校调整,北京大学才搬到如今的海淀区的圆明园的南边 (这里本来是燕京大学的校址) ,同时取消燕京大学的资格,将其文科、理科多数并入北大,将其工科并入清华。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堂。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光绪皇帝在《明定国是诏》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应首先举办。于是,由梁启超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还规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这样一来,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11年“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为第一任校长。1915年,北大没有校长,由工科学长胡仁源兼代校长;文科学长是夏锡祺。当时文科有四门,即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英文。

这时,正是新文化运动春潮在神州大地汹涌奔突时刻。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这个杂志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发起猛烈的进攻。它犹如一声滚动阴霾长空的春雷,给死气沉沉的黑暗时代以巨大的震动。

一片红砖绿瓦、庄严肃穆的北京,本是封建军阀盘踞的老巢、帝国主义者为所欲为的场所,但也是新思想人物荟萃的地方,而北京大学正是精英云集之处。

朱自清进入这所大学之日,恰是蔡元培接任校长之时。蔡元培思想开明、学识渊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教育家,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两度留学欧洲考察教育。他一接任北大校长,便决心除旧布新,大刀阔斧地改革遗留的封建教育体制,扫除陈腐习气,要以西方资本主义大学为模式,创立一个具有“学术思想自由”的最高学府。

蔡元培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千方百计罗致学有专长的学者和具有先进思想作风的新派人物。他在翻阅了别人送给他的十余本《新青年》后,大为赞赏。这时陈独秀正好住在前门一家旅馆里,蔡元培立即驱车前去拜访,聘请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主管文学、哲学、历史等系。

留学美国的胡适于1917年7月回国,9月即被聘为北大教授,讲授英文学、英文修辞学及中国古代哲学3门课。接着,李大钊也被聘为北大图书馆主任,并兼任历史经济系教授。

陈独秀就任北大文科学长后,即将《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迁至北京,使刊物更好地发挥团结新文化战士共同作战的阵地作用。就在这个时期,文学革命运动的号角奏响了,《新青年》第三卷第五期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八不主义”的主张,要求文学要有“高远思想”和“真挚之感情”。

《新青年》第六期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了“三大主义”主张,要打倒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号召青年学子与“十八妖魔宣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帷幕就这样拉开了。

新的环境,新的气氛,新的人物,新的思潮,开阔了朱自清的视野。他听到了闻所未闻的言论,看到了见所未见的事物,他像在沙漠中饥渴已久的人,贪婪地吮吸着新文化知识的甘泉。北大图书馆设在马神庙公主楼,朱自清整天泡在里面,翻阅着新刊物和新书籍,眼界为之大开。

朱自清成长于一个传统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现在,他耳濡目染这些陌生的新的词汇、新的思想、新的人物,这对他产生了强烈震撼。

朱自清看到同学们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横幅,高呼“崇尚科学,发扬民主”的口号,虽说他对这些新名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但它们却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点燃了他青春的激情,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禁锢,引领他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一天,朱自清看到同室姓查的同学在翻阅伊文思书馆寄来的书目,一眼看到一张“睡吧,小小的人”的画片,朱自清感觉到这幅画很可爱,便向这位同学借过画片,捧在手中仔细读画。

画片上是一个西洋女子,哼着《摇篮曲》哄婴儿睡觉。窗外,一轮明月撒下温柔的光辉,微风掀动着她额前的一绺头发。如同鲜花的幽香,随着轻风飘了进来,沁人肺腑。

画中的寓意,激起了朱自清强烈的冲动,仿佛胸中有很多话,不吐不快。在创作灵感的驱使下,他铺开稿纸,提笔挥毫,一首新诗《睡吧,小小的人》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

“睡吧,小小的人。”

明明的月照着,

微微的风吹着——一阵阵花香,

睡魔和我们靠着。

……

朱自清在这首诗里,不追求对画面的描摹,而是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开头第一句“睡吧,小小的人”,是母亲心灵深处对爱子的安抚,仿佛让读者也听到了那情意绵绵的哼曲声。他在诗中,把自己追求光明的情感,向往自然的愿望,尽情地抒发出来,与诗的意境相辅相成,让读者感觉到他这颗年轻的心的强劲的张力。

后来,朱自清以“余捷”为笔名,把这首处女作寄给北京《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他终于举起略显幼稚的手,扣响了“文学殿堂”神圣的大门。稿子寄出后,他感到自己的意识得到了释放,身心格外轻松。 Y5sPK0Cz/MaZ7Zkh2r8MWtN6QO2JpprFGIihvESpY2FuC5i9Xs+zGhxhRR5DVj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