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什么是概念化

概念化,从其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理论概念的具体化,在具体个案当中找到心理咨询理论概念对应的具体内容。概念化不是只找到个别概念在具体案例中的对应内容,它需要找到所有概念在案例中对应的内容。

认知行为疗法中有四个基本的概念:情境、认知、情绪和行为。咨询师在具体个案中找到这四个概念的对应内容,就是概念化过程。例如,一位来访者对咨询师报告说:

我发现自己的心脏有问题,每天左胸都疼,老觉得自己有心脏病,怕心脏停止跳动,为此感到紧张害怕。妈妈带我去医院做过检查,结果身体是正常的,没有问题,但我总感觉自己真的有心脏病。这病把我折磨得不行了。

在这个个案中“左胸疼痛”可以视为情境,“觉得自己有心脏病,怕心脏停止跳动”是认知(即自动思维),“紧张害怕”是情绪,而“妈妈带我去医院做检查”则是行为。咨询师找到情境等这四个概念对应的内容也就是概念化的过程。

不同心理咨询学派,关注心理问题的侧重面不同,心理病理模型也就有差异。这些不同的病理模型是由诸多概念及其关系所构成的。概念化的过程在本质上也是心理问题的模型化过程,也就是心理咨询师用心理模型去理解患者心理问题的过程。

认知行为疗法的情境、认知、情绪和行为这四个概念,构成了一个心理模型:“情境→认知→情绪/行为”。在这个模型中,情境是引发情绪和行为的背景因素,认知是产生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原因。如果我们把这个模型放到上面这个个案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关系:“左胸疼痛”情境引发了来访者“自己有心脏病,怕心脏停止跳动”的想法,这个想法导致了其“紧张害怕”的情绪和“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的行为。也就是说来访者的紧张害怕情绪和去医院检查的行为是在左胸疼痛的背景下产生的,但直接原因是觉得“自己心脏有病,怕心脏停止跳动”。在认知行为疗法看来,如果来访者能够改变想法,情绪和行为就能得到改变,不会出现紧张害怕和上医院检查的行为。例如,他可能会发现左胸疼痛是运动过度所致,他就会采取减少运动的行为,也不会紧张害怕了。

概念化过程,就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咨询理论模型去搜集资料、评估心理问题,发现心理问题原因的过程。在咨询实践中,咨询师正是因为有了心理咨询模型并在这个模型指导下,与来访者进行会谈的时候有意识地搜集相关概念的对应内容,评估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

按照认知行为疗法的“情境→认知→情绪/行为”模型进行咨询会谈,心理咨询师可能先听到的是来访者报告其情绪状态,这个时候,咨询师要对“情绪”进行概念化:“来访者的情绪是什么呢?是焦虑、抑郁、恐惧还是其他?”

一旦完成情绪的概念化,咨询师接下来的工作,可能就是要落实情绪产生的具体情境,对“情境”进行概念化,然后了解其“认知”和“行为”两个概念的具体内容。上述搜集四个概念的具体信息,就是搜集资料的过程;找到具体认知的内容,也就是找到了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了解情绪产生的情境及情绪和行为的严重程度,也就是在评估心理问题。

由此看来,概念化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不可少,咨询师的概念化水平体现了心理咨询师的素养和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理解能力,概念化也是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QyWIYvHK3Ai8CKmICwGr74EU1Ou0esEpiGQcG8hjhpPO+1VXrIWQcLTkk6Ue7L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