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谢

首先,必须感谢这个时代,无论我们做什么,都离不开时代,离不开趋势。金融科技从1.0到目前的3.0,从传统的金融信息化到互联网金融,直至现在的智慧金融和数字经济时代,都留下了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脚印。也正是有了这个时代,我们才有机会在潮流中摸索、历练和总结,而这本书也正是我们实践和总结的阶段性成果。

其次,要感谢我的家人。没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难以走上现在的开拓进取和发展道路,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带领团队践行“科技+安全+生态”的科技创新模式和理念。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今天才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

尤为需要感谢的是,在我过往的学习、研究、管理职业生涯中,在我创办平安金融安全研究院并提出“金融安全3.0”理论的过程中,所有给予过我无私帮助和指导的师长、领导、朋友和业界同仁。我个人的从业背景比较丰富,从国家安全、电信网安全、金融信息化和安全,到制造业信息化和安全、互联网安全直至金融科技安全,都是沿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这条道路前行的。一路走来,我完成了众多大型集团面向业务、驱动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安全项目,也见证了中国网信事业的蓬勃发展。网信工作,尤其是网络安全工作,在近几年得到了国家、行业和企业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并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如何推陈出新,面向业务,使用先进的网络空间先进技术,来开展国家、行业、企业的安全工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在金融安全领域尤其如此。因此,我们创办了业界首家综合性的金融安全研究及创新机构,以“聚焦金融、着力创新、引领行业、打造品牌”为指导方针,着力整合“政、产、学、研、金、介、用”的业界优秀资源,与国家、行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强强联合,“一手抓创新,一手抓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安全创新环境和生态,为企业、行业、国家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安全技术支撑,为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信息安全建设、业务安全风控、金融科技安全保障和国家金融安全做出科技贡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独特学术研究优势、产品和服务,推动和引领我国在金融安全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这是个艰难而令人兴奋的过程,可以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非常荣幸地得到了方滨兴院士、柴洪峰院士、贾焰教授、陈晓桦主任等前辈、专家、领导的指点和支持。同时,这条创新之路不是突发奇想偶然得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得益于我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海尔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平安集团多年学习、网信工作的积累和实践总结,得益于朱云来先生、佘敏博士等的关怀和指导,才能斗胆在数字经济时代,先于他人走一条科技和安全的创新之路。

还要感谢我的团队,我深知:“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安全创新,落地和实践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在我进入平安集团以来,从无到有地组建了平安集团的安全运营团队、专家服务团队和金融安全研究院,以“前台—中台—后台”的模式来串联三个团队,在切实做好集团安全运营的前提下,进行对外服务输出和金融安全创新。在海尔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我也是一直坚持这样一个战略加战术的运营和创新模式。只有这样的组织创新和架构创新,才能面向产业为最终的科技和安全创新提供坚实的实践和落地基础。很欣喜地看到,我带领的这样几个团队,在大型集团的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方面以及信息安全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都在业界获得了较大的认可。例如,在海尔集团带领合作伙伴定制的“分布式数据上云平台”已经成为大型制造业集团信息化、企业上云和安全的标杆;平安金融安全研究院发布的《2017 金融科技安全分析报告》以及形成的云安全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安全解决方案、智慧办公解决方案等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大量引用(其英文版本成功亮相国际顶级安全峰会RSA 2018);我带领的平安集团PASEC战队在2018年“强网杯”比赛中一举进入全国前40强并囊括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行业双料桂冠;我牵头成立的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金融行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国家权威机构向业界发布了威胁情报和动态感知应用分析蓝皮书,并联合陆金所获得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大数据安全优秀案例奖”等殊荣。我为这支“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团队感到骄傲和自豪!

还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傅道坤编辑。傅编辑从前期的选题沟通到耐心地等待我完成本书,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予了可靠的建议。

最后,感谢阅读本书的所有读者,希望本书能对你有所启发。 EMn2ohPCZrPu9+SjiEWxSjbyT7m/pLpE0KBWRQuKYT1Q39BbzwqURSaZhfCwBL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