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什么是谈判

【问题】

谈判者唯一感兴趣的事情是取胜。( )

A. 对

B. 错

C. 要看指的是什么事情

有人说,谈判是战争,那么在这种理解下进行的谈判一定充满火药味,双方会针对某个问题不断“攻击”彼此。有人说,谈判是力量的博弈,那强势一方会绞尽脑汁去“碾压”弱势一方,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有人说,谈判是双赢,大家利用智慧共同创造价值,然后各取所需。

就如在培训课堂上,笔者经常问学员:什么是谈判?

“讨价还价”“砍价”“为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进行你死我活的博弈”……各种各样的回答,丰富多彩。

这些观点,都是对谈判的认知。

既然是谈判,那其过程中自然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出现,甚至会出现较为激烈的争论。

但如果认为谈判是“战争”,甚至将谈判定位为一次“你死我活”的较量,那自然很难达到双方真正的目的。因为谈判双方既然愿意坐在谈判桌上,就不是为了进行争论或“战争”,而是为了合作。

双方或多方,通过沟通、交流与协调等手段,在彼此可以接受的资源分配方式的前提下,达成有利于己方利益的活动过程,就是谈判。

总而言之,关于谈判,我们可以明确其核心元素,如下文所示。

① 谈判的根基:在合作与共赢的框架内。

② 谈判的手段:沟通、交流、协调。

③ 谈判的目的:达成有利于己方利益的结果。

④ 谈判的终极目标:形成合同。

从上述的元素可以看出,谈判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一,因为动物解决利益冲突往往只会通过爪子与牙齿,而人类解决问题则是通过沟通、交流等和平手段,以实现各自的价值。

在和平的前提下,大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途径,经过相互妥协与交换,最终达成协议的过程,就是谈判达成的过程。

其实,世界充满谈判:原本想跟朋友去吃麻辣火锅,朋友却想吃清汤火锅,最终点了鸳鸯火锅;夫妻双方一人想去看电影,一人想去看戏,最后却选择陪小朋友去游乐场玩……

下面两个问题需要思考。

① 商业活动讲究诚信为本,那为什么需要谈判?

② 谈判的关键是什么?

相信有不少人会这样回答。

① 为了击败对方,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

② 谈判的关键是“沟通”,辩论高手一定是谈判高手!

……

这是大多数人对谈判的一般认知,虽然没有错,但并没有完全理解谈判的内涵与外延。

如今,供应链经营环境日新月异,客户需求与市场格局也在不停变化,但有两个变量的发展趋势非常明确,即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性价比越来越高。这两个变量迫使参与供应链经营的企业的角色不断变化,且企业对供应链产品的渗透性不断强化。这种倒逼迫使供应链参与各方必须调整自身利益分配模式,通过沟通、利益交换、彼此让步等方式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谈判就显得更加重要。

谈判,无关乎道德,只关乎共同价值的达成。

善协同交换者,才能走得更远。

【问题探讨】

“谈判”一词存在这么一种理解:你“取胜”,意味着对方“败北”,这是单赢的做法。谈判过程中,你“取胜”的意愿越强烈,对方的态度反弹也会越强烈,这不利于谈判的推进。我们希望用另一个词来形容谈判——共赢!因为双方都可以成功,可以双赢。

所以,本部分开头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为B。

1.1.1 谈判≠打败对方,辩论高手≠谈判高手

从谈判的表象来看,谈判的确是为了己方利益,与对方展开“唇枪舌剑”。但这仅仅是谈判的“表象”,深层次的逻辑是:谈判要展示证据,据理力争!同时,当双方利益无法达成一致时,双方可以通过沟通,探寻双方的利益关键点,最终达成利益再分配的共赢。

所以,谈判不是互相攻击,而是阐明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在当前利益与潜在利益中形成统一的认知,谋求共同的利益。

谈判本身是资源配置的过程,而非最终目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双方博弈的场景,但这是为了达成共同认可的结论,并形成合同。

有人认为,因为谈判过程中有激烈的“沟通”场面,所以谈判就是辩论。

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辩论的目的只有一个:揭露对方观点的矛盾,把对方观点驳倒,以便在最后得到“我赢”的结果。在辩论中,一方会通过各种方法从现象、理论到价值层面,阐述理由,辩驳争论,最终让对方的观点偏离大家的认同,甚至让对方哑口无言。辩论是会出现胜负的。

但谈判显然不是如此。如果在谈判中获得“最佳辩手”称号,那就可能意味着失去合作机会。因为谈判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双方可以接受的利益目标”。从表面上看,谈判与辩论一样,双方你来我往、表达诉求,但手段、目的截然不同。

谈判不是互相攻击,而是形成统一的认知,谋求共同的最大利益。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保障双方利益的框架内形成共赢”,即在价款、数量、质量、送货方式等具体内容上达成统一意见,最终签订合同。

因此,真正的谈判就是双方通过不断沟通、交流与协调,扩大合作边界,交换筹码,达成共赢,并形成价值链。

谈判并不等于“打败对方”,它不是辩论,必须要分出输赢。没有共赢而仅靠强势地位完成的谈判,即便合同已经签订,到了后期执行阶段,也有可能因合作商心存芥蒂,并不愿意积极有效地执行,那双方必然会遭遇无法预测的后果。

某家公司的员工小孙,曾经代表公司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谈判过程中,为了给己方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小孙几乎不给对方留任何缓和余地,不断压价,使用了诸多辩论的技巧,凭借甲方主动权让供应商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小孙表示:“我不管你们给其他客户的报价是多少,你也不要和我方诉苦,说什么成本很高。我已经说明了我方的底价,如果能接受,咱们就签约,如果不可以,我方立刻更换供应商。以我方的实力,不是不能找到替代者。”

在小孙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对方尽管不情愿,最终还是签下了合同。小孙认为自己获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兴奋地认为这次项目结束后自己一定会升职。

但令小孙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当公司收到供应商的产品时却发现:这批产品残次率非常高,无法达到公司的要求。当小孙向对方提出质疑时,对方表示:“贵方将价格压得这么低,我们无法尽最大可能地满足贵方的需求,这一点我在签合同时已经特别说明,但您执意以这个价格签约,这一点我们也无可奈何。”

小孙原本以为凭借这次“成功”的谈判,自己会在公司中平步青云,但最终却因为这次事故不得不接受公司的处分。

我们能说这样的谈判是成功的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谈判不等于打败对方,辩论高手不等于谈判高手。在进行谈判之前,一定要先认清这个道理,这样才能真正走入谈判的大门。

辩论高手不等于谈判高手,这是我们要建立的第一个谈判思维,这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一样。

1.1.2 谈判的价值与目的:合作的利己主义

【问题】

甲跟乙谈判,双方还在谈判中,没有达成协议之前,谈判双方是( )。

A.对手关系 B.合作关系

【问题探讨】

笔者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员对于上面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对手关系。

其实不然。

大家试想:甲跟乙为什么谈判?

原因很简单——双方想“合作”。但合作归合作,双方之间又存在“分歧”或“僵局”,我们称之为合作的“问题”。

现在无论是甲还是乙,都无法单方面解决这个“分歧”或“僵局”,只有甲乙双方坐下来,共同协商与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甲乙双方进行谈判是为了“解决”问题。

因此,甲和乙是合作关系。

换一个角度讲,如果一方把另一方当成所谓的“对手”,那双方会对对方抱有警惕,互设对立立场,敌视、抗拒,甚至剑拔弩张……这种谈判的进程与结局可想而知。

所谓“谈判,就是合作的利己主义”。

在“合作”的框架下进行“利己”,这一点是很多谈判者容易忽视的,他们往往只集中于“利己主义”,却忘记了“合作”这个前提。有清晰的方向,并配合相应的手段与技巧,这才是谈判者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合作,是谈判的前提,如果没有想合作的前提,那就无须耽误时间与浪费精力进行谈判。因此,谈判追求的不是完全压制,更不是“打倒对方”,而是解决合作道路上的障碍与问题,相互谅解与妥协,达成利益与意见上的一致,即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各取所需。

历史上所有积极推动人类发展的谈判,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无一例外。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是由一百多个国家不断谈判最终达成共识而形成的公约。虽然各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尽相同,但是彼此都有“创建美好地球”的共识与合作目标,所以这一公约得以顺利签署。反之,没有合作的基础,谈判就无法被称为“谈判”。

谈判,不仅仅是技巧与妥协,更是人性的碰撞。

也许我们通过各种技巧,甚至利用自己的某些天然优势,能让对方毫无招架之力,但最终的结果通常多是“谈判失败,双方未能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因为我们太过注意“利己”的一面,忽视了合作的基础,忽视了共同利益,忽视了双方一致的价值主张,完全忽略对方而仅沉溺于自己利益的谈判必然破裂。

这样的谈判,最终结果就是“双输”。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商业谈判的价值,不仅在于“当前利益共赢”,更在于“长期利益共赢”。这种共赢,包括了战略共赢、逻辑共赢与发展共赢。在供应链管理中,我们非常希望除了标的物的合作,还能在供应链战略、研发设计等维度深入合作,实现可持续长期协同发展。

例如,公司的产品战略定位是什么,产品的发展路径与逻辑是什么,它可以实现的目的是什么,最适用的场景是什么。通过谈判,买方从卖方那里获知产品更为详细的信息,为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买方向卖方说明产品应用方向并提出建议,卖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节调整……探寻可能的合作边界,才可能在价格、品质、后期合作、适用条件、合同融资、技术和商业管理方法之外,获得多更多的利益共赢空间,为双方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合作谈判,应当建立前文所述的全局观,而不是仅仅针对价格等交易条件进行谈判。从全局上与对方达成共赢,这样的谈判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达成共赢,才有机会形成价值链,最终实现共赢的价值诉求。

1.扩大合作边界

谈判的第一目的,是通过谈判获得期望的产品与服务,满足企业价值与利润需求。多数谈判,都是基于这个简单且关键的目的而开展的。

但成功的谈判,不会局限于产品价格和交付方式等,而是在“形成共赢”的基础上,与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为合作边界的扩大创造机遇。

2018年,星巴克与阿里巴巴经过多轮谈判,最终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涉及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盒马、淘宝、支付宝、天猫、口碑等多个业务线。星巴克想要快速在中国站稳脚跟,就必须进行中国化改造,尤其是需要融入当下移动支付的浪潮。而阿里巴巴是移动支付领域的佼佼者,星巴克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谈判,能够将支付宝等一系列业务线引入星巴克,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的消费体验。

因为双方的合作意愿较为强烈,在谈判过程中能够做到针对各自的诉求不断进行深化讨论,共赢度较高,所以在战略合作的同时,星巴克宣布将会与阿里巴巴联手开创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门店,进一步满足网购、手机端下单支付、“用星说”社交礼品及客服咨询等各项需求,使中国星巴克得到全方位升级。这就是通过谈判最终扩大合作边界,整合谈判双方资源,形成共赢的局面。

从星巴克与阿里巴巴的谈判可以看出,虽然原本双方只想对接支付系统,然而,在有价值的谈判中,双方并非站在“对立面”,不是一方单纯压价,另一方只顾守价,而是通过彼此资源的互通,找到新的合作方向。这让商务合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交换交易”,而是探寻更完善、更深入的合作模式。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更加全面的大局观,无论是谈判主题、谈判代表选择还是具体谈判技巧,都应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实现扩大合作边界的价值与目的。

2.形成价值链,实现较多的价值诉求

最成功的谈判,是与合作伙伴形成对价值体系的认同。合作商不只是单纯的原材料、产品或服务提供方,更是品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合作双方认同彼此的品牌价值,这样能够实现更多的价值诉求。

典型的案例,就是苹果公司与富士康、和硕科技等代工厂的合作。苹果公司与富士康、和硕科技是单向的采购双方,随着苹果产品在全球的走俏,富士康等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订单,保证了企业的利润。而随着双方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与深化,代工厂与苹果公司之间的价值链不断完善,代工厂针对苹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生产线,在满足苹果公司科技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自身科研能力。

并且,由于代工厂认同苹果公司的价值观,双方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价值链,开始改变单纯的生产业务合作关系。当代工厂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新技术研发时,会主动与苹果公司取得联系,分享技术升级的成果,为苹果产品带来新的创新思路与模式。由此可见,苹果公司是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十分具有参考性的公司,通过谈判,其将供应商纳入价值链体系之中,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一旦形成深度谈判,谈判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当前的目的和任务,它能够实现较多的价值诉求,扩大合作范围与边界,直接为谈判双方打开新的思路。因此,各个代工厂从苹果公司获得的利润,很多时候与其他品牌相比并不占优势,但各代工厂却依然非常欢迎苹果公司的订单。因为通过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代工厂获得的不只是利润,还是整个生产线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升级,从而实现了多元价值诉求。达到这样效果的谈判,才是真正完美的商业合作活动。

1.1.3 谈判无处不在

很多人认为谈判只存在于商务交易与合作中,但实际上,谈判普遍存在于生活与工作中。

从国家之间到企业之间,谈判无处不在。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谈判依然无处不在。

朋友聚会时,A想吃火锅,B想吃川菜,C想吃饺子,为了达成统一,彼此开始进行讨论。

孩子放学回家后,想要看完动画片再写作业,父母却要求他写完作业再看动画片,这时候父母需要与孩子协商。

你看中了一款空调,商家定价5 000元,你想以4 000元的价格成交,为此你与销售员开始商讨。

……

以上情形,都是谈判。谈判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谈判桌上。

当我们与某个人或多个人有分歧时,就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最终达成一致。

现实商业世界中,在大的利益共赢背景下,各方的资源配置需求不尽相同,必然需要基于合作框架,通过协商解决这些差异化需求。也正因为如此,僵局或分歧是谈判的基础,如果没有分歧或僵局,那这样的合作一拍即合,无需再谈判。有时候即便分歧非常细微,它也构成了谈判的必要性。纵使双方建立了极高的信任度、关联度和深入的合作关系,但谈判依然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具体的利益层面依然会存在分歧,尤其对商务合作而言,某些时候只是0.01元的单价差异,或是项目进度提前一天、延后一天的差异,都有可能让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无法顺利签约。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换言之,如果双方没有丝毫分歧,所有细节提议都一拍即合,还要展开谈判,岂不是浪费时间?

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者需要同合作方不断交换各种信息,一方面需要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要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达到双方的平衡。采购谈判,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好采购谈判,才能建立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为未来的合作创造条件。

现在,我们明白了商业活动为什么要谈判。

谈判,就是一种商务程序。通过这种程序,消除彼此的分歧,达成共赢,这是良好合作的前提条件。建立了这样的谈判思维,才能消除根深蒂固的“谈判攻击性”,真正促进谈判的成功。

谈判不是为了击败对方,谈判的核心在于共赢,谈判无处不在。

只有正确认识谈判的定义、内涵与外延,才能更好地定位谈判、准备谈判、规划谈判以及实施谈判,最终实现签订商务合同的目标,否则会在谈判技巧的沼泽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1.1.4 促成谈判的第一原则:共赢

【问题】

你承建了一个地铁工程项目,合同中有延期罚款的条款,因为分包商施工出现透水事故未能如期交工,以致影响工程的正常交工,此刻应怎么做?( )

A.查分包合同,找出分包商应承担的责任

B.列举该分包商的种种失误,以传真形式向他的上级投诉

C.给对方经理打电话 ,威胁要起诉,由对方承担全部责任

D. 安排一次会议与对方协商补救办法,讨论你方工程师提出的解决方法

究竟是什么让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最终签订合同?

答案只有一个:共赢。什么是共赢?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找到彼此共同的利益。没有共赢的谈判,没有价值链的合作,彼此之间互不信任,都是失败的谈判。谈判就是利益交换的过程,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就可能形成共赢,为双方的合作创造契机。

有了共赢,不仅会促成商务活动有效进行,还会为未来拓展合作边界奠定良好的基础。双方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体系,通过合作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对更多细节产生“共情”心理,会以合作的心态进行交流。

现实生活之中,通过谈判扩大合作边界,从而形成更密切的合作,这样的场景十分常见。

A去买鞋子,一款鞋子原价100元,他想要以90元的价格买下,于是不断与商家B砍价。但是商家B并没有同意,最终经过一场“拉锯战”,以95元的价格成交。A虽然买到了自己心仪的鞋子,但还是认为自己有些吃亏;商家B也认为自己出售的价格太便宜,认为这个顾客“不好对付”。

A去买鞋子,一款心仪的鞋子原价100元。他开始与商家B砍价。商家B表示价钱已经是最低了,无法再便宜。但是为了促成交易,他提出可以送一双价值10元的袜子。A看到袜子的质量很好,于是不再砍价,双方愉快地完成交易。商家B的袜子售价10元,进货成本只需3元,显然这是一种双赢的交易。

上面第2个案例,就是典型的“扩大合作边界”。虽然砍价同样是一个谈判的过程,但仅将目光锁定在价格上,最终即便达成合作,双方也会心有不满,顾客可能只做“一次消费”。但通过扩大合作边界,商家凭借一双进价3元的袜子,让达成的交易不局限于鞋子之上,还使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心理预期,这样的谈判自然是成功的,对培养“回头客”是非常有帮助的。

谈判双方在沟通中交换信息,信息交流越充分,双方越能形成共赢并促进合作边界不断扩大,那么谈判结束后的执行就会越高效。随着信任度的不断提升,双方的价值链就会逐渐形成,最终成为紧密的利益合作体。

为什么苹果公司拥有成熟完善的合作机制?因为苹果公司在全球开展采购事宜,与众多厂商建立深度合作模式,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硬件采购,所以双方的合作边界得到极大拓展,厂商愿意配合苹果公司的发展进行业务调整,最终苹果公司形成了全球化生产体系。倘若没有扩大合作边界,那么苹果公司就无法建立遍布全球的供应体系。

当然,在谈判过程中,采购方与供应商会不断创造筹码,彼此通过筹码交换信息,争取最大的利益。正是因为需要借助筹码谈判,所以双方会经过一定时间的“拉锯战”,最终达成共赢,形成价值链。谈判,就是一个过程,是彼此交换信息的过程,是彼此相互了解的过程,是逐渐形成共赢的过程。唯有形成这样的谈判,双方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合作边界才能不断被拓展。

【问题探讨】

本部分开头提到的这道题可以理解为,A、B、C、D4个答案其实就是4种决策。我们做商务决策和进行商务谈判的出发点就是利益。于是接下来分析双方利益即可。

从问题的描述可以看出,你方的最大利益是“如期交工”,毕竟你方不是靠供应商罚款营利的,同时供应商的最大利益也是“如期交工”,即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从这4个答案里面可以看出,D答案最符合双方利益。 NqjW/EzKgp2V6nHbOYchLICyhpFrW8paJpxGbyCJXCTUl7r4cGIEWehh82NSeA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