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后果”的因果思维主要基于形式逻辑。因果性讲的是一个事件的纵向发展:D是如何呈现的?D是从前面C衍生而来,而C又是从此前的B而来,等等,如此“串联”,犹如电学中的串联电路。
因果思维相信,可以根据事物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来寻求出路。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先行现象引起后继现象的一种必然联系,它是普适的、真实存在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不存在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思维帮助思考,从原因到结果,由结果找原因。
因果定律、因果思维认为,每一个结果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原因。事件的成功或失败并非偶然,两者都有因果关系存在其中。因果思维坚信,要得到想得到的结果,就需追溯前人,哪些人获得结果,哪些人没有获得,他们的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如果做与他们做的类似的事情,也应获得和他们一样的结果。
因果思维不相信世界上存在犹如“无花果”的无花之果,也不相信有花无果。这样思维可能的缺陷是:用因果逻辑的确定性思维处世,有时会因为多样多变而测不准的现实而碰壁。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因果思维方式,即把原初信息输入公式,就能得出确定的最终答案。可是真实的世界要复杂得多。大卫·休谟甚至有这样的观点:世界上哪有什么因果关系,只是一堆相关并联的事物而已,在你的脑子里被拼成因果关联。
中学时代,人们在数理化学习中习惯了等式的运用,简言之:左边输入原因信息,右边得出结果。因果思维经过青少年时期的强制强化训练,已经成为许多人潜意识的底层根本思维。而进入大学后的数理化学习,用得最多的是不等式、近似等式,常常是左边输入信息,右边至多是大概的范围。此时,唯一固定的答案常常不复存在。
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本原真相,但人们习惯性地存有寻找“确定因果逻辑”的冲动。海森堡发现的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不等式:Δ x Δ p ≥ h /4π。依据此,通过研究找出规律,可以判断出大约的可能性,从而获得预测,但不可能获得精确的答案和唯一解。尽管这些可能性的解答不可能获得牛顿定律那样确定的结果,但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发生概率。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朱迪亚·珀尔及其合作者在《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中提出了因果思维的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基于观察能力(seeing)的“观察关联”,适用于处理已经观测到的世界。强调观察能力,即在环境中发现规律的能力,这种能力为许多动物(观察老鼠活动的猫头鹰)和早期人类所共有。观察就是通过经验的积累,进而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做出预测。
第二层级是基于行动能力(doing)的“干预试验”,适用于处理一个可以被观测的新世界。通过对环境进行刻意改变来预测随之而来的后果(如主动制造烟雾的后果),即当过去的数据无法提供解答时,可通过主动设计的干预式测试试验去预判行动的结果。根据预测结果选择行为方案以催生出自己期待的结果。
第三层级是基于想象能力(imagining)的“假想反思”,此时常见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假如我当时做了……会怎样?”适用于处理不可观测的、想象中的世界。通过想象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实现对以前发生的事和当前结果的反思,找出改进办法。想象是超能力,是只有人类才能具备的能力。它为发起产业和科学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做出铺垫,使人类的创造力上升。
如果第一层级对应观察到的世界,第二层级对应一个可被观察的美好新世界,那么第三层级对应的就是一个无法被观察的世界(因为它与我们观察到的世界截然相反)。
思考题:
1.“许多抽烟的人都得了病,因此抽烟有害健康。”阐述这句话中的因果关系及可能的偏误。
2.“人吃碳水化合物(如米饭)的习惯和死亡率的关联度是百分之百。”吃米饭和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吗?
3.从心理学及其实验角度理解“因果报应”,并从思维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4.如何理解“‘上帝’‘魔鬼’‘天堂’‘地狱’不在身外,而在人内心”这一观念?
5.“一个常年杀猪的人脸有横肉,一个常年雕刻观音的人面带慈祥。”请从因果角度分析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