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思维定义和思维元论

人体必须拥有十几种维生素,单有一种维生素或者缺失某一种维生素,维生素营养不全面,人就无法健康生存;每种维生素量的多与少因人而异,但不能低于阈值,否则,人的发展必然受限或者受害;如果偏食,维生素摄取就不自由,人也无法健康生存。而自由全面的思维对人的作用,很像“维生素”。

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在于思维,人与动植物的显著差别也在于思维。马克思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提醒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独立自由的思维、健康全面的思维,而这两者的特征就是超越各种阻隔和限制。人只有拥有多种思维并能在其中自如切换,才能实现自由、无阻隔;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人类主要的思维方式,才能全面、超限。

思维为什么如此重要?笔者为何一再强调“思维才是力量”?因为透过所有的表面现象,探知人和人类社会背后运行的深层奥秘,就会明白,原来思维是这一切背后的第一原理。

思维是知识的精华,是精神的骨架;思维是先天的灵光,是后天的云霞;思维是文化、文明的基因,是每个人气质、素养、能力的密码;思维是芸芸众生言谈举止的基因,是每个人精神世界的通天之塔。

为便于后续表述,有必要先对思维有个大概的定义。“思”,上为“田”,下为“心”,即“心之田”;“想”,上为“相”,下为“心”,即“心之相”。“维”,“纟”为绳子,“隹”为鸟,原意指绳子所系的有才能、会表演、能狩猎的鸟,指人们心目中,在四个方向的边界上,鸟能飞到的最高点。“维”,表达了方法、手段、工具的指向,也包含边界、至大、疆域的概念。思维形象就是:快乐的小鸟在心田上自由飞翔。

感知进入并储存于大脑,被称为“记块”;记块被提取并暂存在思维中枢,被称为“忆块”;忆块依照规则和方向组合产生“思块”,“思块”就是“思考”“思维”或“思想”。在大脑里运行而尚未表达的思块叫“脑语”或“思想”;用语言或行为等将“思块”表达出来的分别称为“口语”或“行动”;言语和行为表示能力,合称为“能块”。

思维是人脑基于并超越感知器官认知自身和外界的活动。思维是基于脑内既有认知,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认知交互操作过程。思维过程摒弃被感知事物表面的非本质属性,抽提获取本质属性,其目的就是探知与发现事物底层深度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形成成果即思想,进而形成新的脑内认知。

生命的活力,源自自组织、自复制、自适应能力。思维的活力也是如此。思维过程包括对感知获取的过滤、提取、分离、反应、纯化、结晶、吸收等单元操作步骤,犹如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的单元操作。结晶即成为思想,吸收就成为观念。思维的系列过程+思维的各类产品(思想、观念)可以统称为思维工程。思维过程的类型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也可分别称为抽象思维、具象思维、灵感思维。

思考、思想、思维需要仔细辨别并相互促进:

“思考”指动脑,更多指大脑运行状态或思考的起点,英文是原形think,指基于表象和概念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思想”是思考的结果和论断,重在多样,英文是过去时thought,相当于中文“想过了”,意即大脑已经完成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输出等。

“思维”是思考的过程和方法,重在自由,英文是进行时thinking,意指大脑对具体事物或文字概念进行的接收、加工等过程,表示大脑正在进行的状态,相当于中文“想”。

思考就像开始走一段路;思维就是用什么方法走过这段路,是骑自行车,还是开汽车;走过以后,得有个对过程与方法的最后总结,以指导未来,这就是思想。这正像在教育中,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存发展能力的学生,人们常常强调,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面包,而不是直接给学生发面包,要教会学生如何“渔”,即捕鱼,而不是直接给他们“鱼”。

认知是否受限,所拥有的思维时空的大小,与一个人或者群体的原始思维元论有很大关系。下面简要论述一元思维、二元思维、三元思维模式和超限思维模式。

一元思维。 拥有一元思维模式的个人和群体,会驱使强迫别人去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也最容易被人所利用,有时他们会允许并接受“大师”、偏执狂妄者对自己的利用和折磨,甚至甘愿自己的利益遭受损害。因为思维僵化、思维禁锢,他(她)对自我需求和外界变化的反应常常变得过激或者迟缓。这在封建愚民社会、专制独裁社会较为常见。因为习惯于非白即黑的“一元思维”,人们经常沉湎于思维的单一垄断状态,所以批判性、创新性、创造力缺乏,竞争力孱弱、盲目自信或极度自卑成为这类思维拥有者的主要和显著特征。一元思维违反人的自然天性,均由后天强制驯化而成。

一元思维模式是不少人拥有的思维模式,没有接受过人文精神洗礼的人、没有接受过科学精神洗礼的人、沉湎于理工科的“工具理性”的人、沉湎于人文的“观点偏执”的人、受过残缺或者不良教育训练的人,都容易沾染上这种思维模式。当这样的人和思维成为大多数,一元思维模式就成为社会主流,人们会自觉地不断捍卫相关的认知价值体系,直至将系统推向自我封闭,最终崩溃重启。

一定要、一定行、唯一正确、唯一合理、唯一途径等思维,是习惯一元思维者最典型的言行。在如此思维中,没有正常的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一元思维”的人们所理解的“批判”就是“有我没你”“你死我活”。“批判”就是“批倒”“批臭”,甚至“消灭”。“一元思维”者同样缺乏创造性思维,习惯的是一条路走到黑,因为大胆幻想和严密逻辑都会被如此思维者排斥为“胡说八道”或者“迂腐顽固”。

一元思维者有原教旨主义的“纯洁性”嗜好,在其心目中,美与丑两者截然不同,只允许“美”的存在;好人和坏人有标准差异,只允许“好人”的存在。如此思维者喜好“最高”“最美”“最大”“最全”“最新”的最为完美境界,偏执地往一个方向追求、狂奔,直至无法前行。

一元思维者具有思维僵化、禁锢、顽固等特征,是社会或者团体中平常所见的表面稳定但特殊转折时期不稳定性的根源。一元思维者,表现温和的就体现为封闭性,虽不攻击对立观点,但拒绝聆听或者接受一切与己不同的想法。情绪化的一元思维模式拥有者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和攻击性,会攻击与己观点和思想不同的人和事,甚至言行极端。

工业化大生产模式、唯标准化考试、唯标准答案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培养出一元思维的人群。从这一点来讲,这样的工业化模式对人的异化,远不如自然农业社会对人的呵护,因为在那样的社会里,人还会触及自然,会发现很多的生态多样性。一元思维模式下的人们,经常臆想或者面临激烈的仇恨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经常遭遇濒死的人生“极限”,常有“前途渺茫”而“找不到出路”的感觉。

二元思维。 具有二元思维模式的人,认为通过“强制”转向“美好”最为重要。相对于一元思维,二元思维有了一定的灵活度,就是喜好用强力压制和解决矛盾。二元思维模式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其貌似合理,简单、实用、易学。

在二元思维者的心目中,黑白分明,黑白都有相对存在的价值和权利,黑白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但很难发生。二元思维者自觉高尚,为保持人间“正义”,常强力压缩“黑”存在的空间,以便让“白”占据世间主导。而他们恰恰不知道,在人力的干预下,过分的施压,会出现抗性或者轮回,抑或进入更高层次的轮回,即由现有的“白”异化而产生新的“黑”。

在二元思维者的心目中,“美”“丑”相对,“美”“丑”都有相对存在的价值和权利,“美”“丑”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但很少发生。二元思维者为实现人间之“美”,常强力压缩“丑”存在的空间,让“美”占据事物主流。而他们往往不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老子《道德经》告诉我们,世上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在人为强力扭曲下,当“美”成为主流后,由压力导致的抗性或者审美疲劳,抑或进入更高层次的轮回,就会由“美”异化而出新的“丑”。

二元思维者所看到的是,世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好坏都有存在的空间,好坏、美丑可能会相互转化,但极少发生。为了崇高理想,为了建立“理想国”的“天堂”,就必须强力压缩坏人存在的空间,让好人占据主流。而他们往往不知道,在如此非自然的强力压迫下,当“好人”成为主流,由于压力而至的抗性或者苛刻的纯洁化追求,抑或进入更高层次的轮回,就会由“好人”异化而出新的“坏人”,结果原初铺设的“天堂”之路却会通向“地狱”。

三元思维。 拥有三元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然”及其转变最为重要。美与丑虽对立而存在,但可以自然互相转化。天下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尽管因各自立场的差异,对同一人或事物会有不同的判断,但会因时因地而有所改变。因此三元思维者明白,需要尊重他人有别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即使对亲朋家人,也不能要求别人改变,更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强制他人改变。即使有所改变,也大多来自于引导、影响,而非强迫。

三元思维者为人做事比较协调和谐,容易理解人。他们会制定标准,但不会固执于标准,会顺应情况变化而改动和制定更合适的标准。一句话,三元思维者认为世间本无绝对的美丑善恶,美丑善恶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自然相互转化之中,观感取决于内心思维和判断能力,所以三元思维者常会自觉遵循老子的“三生万物”“道法自然”的思维理解模式。

三元思维是建立理性的批判性思维和真正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锻炼“批判”“创造”的最简单日常的方法就是,当遇到难题、凡事不知如何处理时,尽量遴选、依靠至少三个可能要素,这些要素所内含的观点应当相互独立、相互矛盾,从而能够创造多样性、差异性。通过对三个要素进行相互比较评价,批判性思维或者创造性思维自然就会产生。比如,在学一门课程时,选择观点反差大的三本教材,同时对照阅读学习;在旅游选择时,对三个目的地或者三条旅游路线进行相互对照评价;在对弈或者竞争时,对三种可能的观点、策略和计划进行相互比较研究等。

超限思维。 这是笔者建议的每个人都应该建立的思维方式。第一种表达,超限思维是以三元为起点的思维,如四元思维等,就是三元思维的升级,依此能跨越我们熟知的世界。另一种表达,超限思维也是一种能够回溯源头再出发的思维,即回到源头,从头开始,重新出发,另辟蹊径。超限思维的这两种方式都能促使批判性思维或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能够启发和帮助人们建立超限思维的现实工具,包括道家思想和量子论。全球有许多人热爱中国道家哲学,也有许多人推崇量子思维。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量子论的“波粒二象性”,能加速全息、全面、跨越界限、融合通达的超限思维的形成。以如此状态去观察宏观世界的山水,会有这样的感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如此观察微观世界的光,会有这样的感觉:“光是粒子,也是波;光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光只是粒子,只是波,光实际是量子。”

为训练对应章节的思维能力,请读者采用门户网站、微信搜索、图书查询、引文索引(SCI&SSCI&AHCI)等信息工具,充实修正完善以下的思考实例。后续章节与此类似,不再特别说明。

思考题:

1.探究辨识知识、能力、思维、精神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2.用思维导图罗列和比较你所学所在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思维、精神的类型等,并分别标记其兴起到完结的历程或者寿命。

3.分别从传统中华文化信仰的儒道释三个角度,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角度解释什么是思维。

4.探究阐述天体运行中所存在的三体问题及复杂性。

5.探究身边的人际关系、事物关系中所存在的一元思维、二元思维、三元思维、超限思维的现象。

6.颜色是真实的物理属性,是物体投向眼睛的光线,同时也是大脑制造出的幻象。大多数人拥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和蓝光敏感。有一些女性具有超能力,看到的颜色比他人多百倍,千分之一的女性拥有四色视觉。昆虫具有五六种视锥细胞,个别甲壳动物如皮皮虾具有16种视锥细胞。请论述全色盲、色盲、色敏对应的一维、二维、三维颜色空间,论述四维以上的超立体(球体)颜色空间。 OelSIpNkdw8jr0KLXkvCoiclyVtVPA9tB/4BhTDVzmng7W1wuuSfzppfREibqWd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