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3章

胤祯近来收到了不少礼物,大多是四哥送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五姐送的。

往日四哥送他最多的东西便是字帖了,近来不送字帖,改送画了,有四哥自己画的,也有旁人的画作,山水画有,人物画有,花鸟画也有。

五姐送的就全是自个儿的画作了,清一色的花鸟画,以花为主,各色的花卉都有,明明是在春日,可桃花杏花荷花梅花……四季的花卉挨个画,压根就没受着时令的限制。

画都是胤祯画不出来的好画,若是传到几百年以后,那每幅都能值大价钱。

只不过现在他要这么多画做什么,都是哥哥姐姐们的心意,又不能拿去送人,自己拿来欣赏的话,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不过好歹也是‘亲情的象征’,就算是放到库房里压箱底儿,那也得要好好保存。

四贝勒和温宪不光是给胤祯送了画,还给德妃也送了画,毕竟做额娘的亲自说了,儿女哪能不当回事儿。

‘全家福’已经有了,四贝勒送给德妃的是一幅山水画,画的是来时路上经过的一处山川,并非名流大川,气势也不够磅礴,不过却是多了几分野趣。

温宪送给德妃的是花鸟画,是一幅菊花图,额娘对于花卉没有特别的偏好,但皇阿玛是有的,宫里人人都知道,皇阿玛最喜菊花,爱慕菊花的品性。

三个儿女的画作算是集齐了,德妃最喜欢的还是小儿子的画,不光是摆在那里看着显眼,关键是漂亮好看。

女子嘛,终究少不了爱美之心。

江南之行,时间多耗费在路上了,在行宫连一个月都没有待满。

不过对于康熙来说,目的已经达成了,在行宫逗留的这段时日,只是完成了南巡的一部分差事,来回的路上他也是要召见人的,甚至要特意停下来四处走走看,亲眼瞧一瞧民生。

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天气渐热,不耐热的人已经换上了薄衫。

太子出城门几十里,跑出来接驾。

这伴驾的人,自然也不能继续在马车里坐着、在马背上骑着,国之储君过来接驾,他们这些人自是要下来迎接的。

连康熙都从马车上下来了,亲手扶起太子,爷俩居然还手拉手,虽没有相看泪眼,但也甚是亲切,拉着的手一直没有放开。

行吧,南巡的路上,皇阿玛处处都把直郡王拉出来,一众的兄弟里头,直郡王是特别不同的,可也没到太子这份儿上。

见到太子了,之前备受皇阿玛优待的直郡王,仿佛也泯然众人矣了。

胤祯眼睛看着皇阿玛和太子,心思已经转到别处去了,夏日来临,依着上书房和演武场的规矩,皇子读书练武的时候,不光是不能放冰块,连打扇子都不允许。

去年他是初来乍到,又大病了一场,最热的时候基本上是在病中度过的,是以也没想什么解暑的法子。

但今年跟去年可是不同,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宫里规定皇子阿哥读书练武的时候,不能弄这些避暑取暖的东西,就是为了锻炼意志力嘛。

但在胤祯看来,他既不是未来皇帝,也没有想争取做未来皇帝,更没有想寒窗苦读去考科举,何必多受这一份罪呢。

这炎炎烈日里,薄荷茶、酸梅汤必须得备上,抽空还得让人去太医院问问,有没有什么清凉解暑的药膳方子,实在不行,药方子也可以,就像后世的藿香正气水一样,简直是夏日必备。

衣服和鞋子也得让额娘帮帮忙,找些凉爽透气的布料,尺寸稍稍放宽松些,鞋子的鞋面做薄些,美观不重要,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

在场的皇子阿哥,也就胤祯还有心思想这些有的没的了,皇上对太子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是挺让人嫉妒的,太子就算是国之储君,可不还是皇阿玛的儿子。

对于有野心的皇子来说,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心里边那就更不舒服了。

直郡王眼睛都已经瞪圆了,他跟太子是从小争到大的,这一幕见的多了,尤其是小时候,也就是近年来,皇阿玛对他越来越好,甚至有的时候对他比对太子还好,所以眼前的这一幕看在他眼里,心里边的火已经烧起来了。

直郡王是众兄弟当中最为英俊的,或许比不上胤祯精致,比不了太子贵气,也比不了诚郡王的文雅和四贝勒的方正。

但就这个时代的审美而言,直郡王绝对是颜值最高的,英气勃勃,既有美感,又不失巴图鲁的气势。

但这会儿并没人注意直郡王,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正前方,包括胤祯,别看他在走神,眼睛也是随大溜盯着正前方的。

康熙和太子这一对分别了三个多月的父子,这会儿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也不急着回京城,也不忙着上马车,几乎是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聊天。

当然这一对天底下地位最为尊贵的父子,即便是聊天,聊的也大都是朝廷要事,也就是在一开始谈话的时候,还会关心对方近期的饮食起居,后续就只剩下政事了。

好不容易,这父子俩手拉手上了马车,后边的人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往几十里外的京城前进。

阔别好几个月,紫禁城一如既往,威严而又庄重,让人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对温宪来说,这可能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伴驾出巡了,也是生平的唯一一次。

她今年已经十七岁了,皇阿玛赐婚的旨意随时都有可能下来,倘若幸运能留在京城,那倒是还好,若是去了草原,那可就真是生死两茫茫了,能不能再见到紫禁城里的人,都不一定。

康熙的三任皇后,都已经作古,紫禁城没有正儿八经的女主子,婚姻大事全由康熙做主,就连德妃,在这些事情上也很难使得上劲儿,老四的福晋,就是皇上乾坤独断定下来的,压根就没问她们这些人的意见。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末,诚郡王府竣工。

康熙三十八年六月中旬,四贝勒府竣工。

在全年最热的时候,胤祯总算是又逮着机会出宫了,三哥的温锅宴可没请他们这些在上书房读书的弟弟们。

四哥原本是只请了他和十三的,结果九哥和十哥闹着要去,最后打包出来五个人。

连带着老十二一块,在上书房读书的阿哥们都多了一天的假期,去宫外的四贝勒府温锅。

这边四贝勒府已经建成了,一家人都已经搬进去了,隔壁还在施工,等建成了那就是八贝勒府。

也不知皇阿玛是怎么想的,把四哥和八哥的地基披在了一处,两边紧挨着。

这样的两处地方,也是和感情更为亲密的兄弟俩吧,比如他和四哥,比如八哥和九哥,再比如九哥和十哥。

九哥有两个铁哥们,紫禁城的人都知道,一个是八哥,一个是十哥,相反跟九哥一母同胞的五哥,这兄弟俩都是宜妃所出,可却并没有多亲近。

四贝勒府虽说是工部所建,最初的图纸也是工部所画,但修改图纸是由四贝勒亲自来的,所以这宅子处处都显示了四贝勒的审美。

总结起来就三个字:清、素、雅。

别看胤祯画画特别敢用色彩,出来的作品也偏绚丽,但是在建筑上的审美,跟自家四哥是差不多的。

这四贝勒府他瞧着就很是顺心顺眼,正厅里的布置端方大气,后花园的安排错落有致,就连那湖心的亭子,也颇合他的心意。

这样的设计风格,完全可以照搬到他未来的宅子当中。

现在想这些,还稍微有些早,毕竟他只有十一岁,离大婚还早得很,至于等到皇阿玛下一次给他们这些儿子封爵,就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胤祯出宫不光带了四个兄弟,还带了两个伴读和八个哈哈珠子。

敬顺和明泰跟他的性子很是合得来,交情不错,他的八个哈哈珠子,大都出自乌雅一族,其中一个还算得上是他的表兄,那自然也是四哥的表弟,有同一个曾外祖父的那种。

带着这个,就不好不带那个,在提前询问过四哥之后,他便把人都带来了。

新竣工的四贝勒府大的很,阿哥所是没得比,尽管来的客人多,待客的地方也仍旧宽敞。

四贝勒作为主人家,敬酒的有他的兄长,有他的弟弟,有养母佟佳氏一族的人,也有生母乌雅氏一族的人,这大部分人敬的酒,想不喝都不成。

胤祯没跟着其他哥哥们一块去灌四哥,也没给四哥挡酒。

他是个不爱酒的,如今这般年岁,也不太适合喝酒。

给四贝勒挡酒的是十三爷,别看他只比胤祯年长了两岁,但跟胤祯比起来,真有些做兄长的样子了。

尽管还在上书房读书,可是得皇阿玛宠爱、得太子重视,便是朝廷百官,也没办法忽视这位还没有入朝参政的皇阿哥。

在饮酒上,更是胜了胤祯不止一筹。

要说这酒量,还真不全是练出来的,有些人的酒量就是天生的大,像十三爷便是如此。

四贝勒比十三爷年长了八岁,已经入朝参政好几年了,遇到的喝酒应酬的场合更多,可论及酒量,却还比不得尚在读书的十三爷。

众兄弟当中,酒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直郡王、诚郡王和十三爷。

直郡王是出了名的海量,刚入兵部的时候,可是把好几个人都喝趴下了。

诚郡王的酒量大,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不爱跟旁人拼酒,多是独酌。

早些年读书的时候还好,入朝之后,那是日日都要饮酒的,需要上朝的时候不敢多喝,但必须得喝点儿,晚上用些酒才好入眠。

休沐日的时候,自饮自酌也就不需要控制了,敞开了量的喝,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喜欢饮酒作诗,诚郡王自诩文人雅士,同样也喜欢饮酒作诗,大抵风流人物喜好也是相通的吧。

十三爷的酒量是最让人难以揣摩的,没有人会劝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喝酒,众人知晓十三爷的酒量大,也基本上是在十三爷替旁人挡酒的时候。

到目前为止,十三爷只替两个人挡过酒,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四贝勒。

敢灌太子酒的人不多,四贝勒为人方正、重规矩,又时常冷着一张脸,也没有几个人敢乱来。

十三爷替这两位挡酒,虽说喝下去的酒不少,但没有人会硬灌,只要他态度坚决些,旁人也不会强逼着他硬喝。

是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瞧见过十三爷醉酒的模样。 SokhRZPQZ+OUTcIhdkXWk/0EGS3ARa5qIzrjGnYKhFjHbZaw9UhhvUF4nvoWT86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