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1

“我和铁娃娘想送铁娃去读书。”

院落里,除了大人就是沈陵和二妞三妞,男孩子们都跑出去玩了,忽然间安静了下来,玩绳子的二妞三妞也静了下来,看了看去。

沈老头沉默不语,给人的压迫感很强,家里的小事都是崔氏做主,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当家人还是沈老头。

沈全恳切道:“爹娘,我就这一个儿子,铁娃身子不好,以后也不大能下地,他也就脑子好使些。我当年运道好,跟着老账房学了一二,又碰这个好东家。铁娃若能念个几年书,出来至少能做个账房先生,再好一些能在府衙谋个文案。”

读书对于有钱人家或者耕读世家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几乎无需多言,可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家,却是一家天大的事情,沈陵想想有些心酸,若是不同意他也不会怪家里面,他读书隐形地会挤占别的孩子的资源。

但他仍期望地看着崔氏和沈老头。

沈大道:“铁娃才五岁,是不是太早了点?”

方氏满脸恳求,一腔慈母心,大着胆子忐忑地说:“去年下半年铁娃一直在齐老爷家陪小少爷,齐老爷发现铁娃认字非常快,直夸铁娃有天赋,说可以和小少爷一起进私塾。我们做爹娘的,最怕就是耽误了孩子,铁娃这辈子没别的出路了,过几年铁娃大了反而能帮家里干些活,他现在这个年纪也不能帮家里做什么,不如让他去读点书。”

在这样的场合,女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若是崔氏做婆婆的还能有一定发言权,一般男人定下了事情就定了。古代大家长的威严不容小视,即便沈全和方氏有足够的钱供儿子读书,还是得通过大家长的同意。

沈陵跑到沈老头面前,坚定地说:“爷奶,铁娃喜欢读书。”

大伯母心里头纠结,是个人都没有那么大方,这读书可是不小的费用,她的大郎快要到说亲的年纪了,但她又不是硬心肠,铁娃是真的聪明,沈家这聪明劲儿全使他身上了,其他几个小子不是憨就是傻。

崔氏看向沈老头,道:“老头子……”

沈老头粗糙的手掌摸了摸沈陵细软的头发,脑海里浮现小孙儿这段时间的表现,多么聪明啊,他们沈家还没出过读书人,可他是一家之主,不是只有铁娃一个孙子,他还有大郎二郎三郎,都得顾着啊!

沈全知他爹的性子,不考虑好是不会开口的,他抓紧道:“爹,我知道家里困难,还有三个侄子,处处都要用钱。我和铁娃娘有攒点银子,我们可以自己供着。”

沈老头松动了,看了看沈大沈二:“老大老二,你们怎么看?”

沈二道:“我们都听爹的。”

沈老头缓缓道:“家里头大部分进账是三房贡献的,铁娃脑子也的确聪明,这样吧,家里头出一半,你们自己出一半,你们有异议吗?”

沈大沈二自然是摇头。

沈全和方氏喜出望外,家里头出一半也减轻了不少他们的压力。

沈陵落下心来,沈全拉着他跪下:“给你爷奶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磕头,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

沈陵遵从地跪下,结结实实地磕在地上:“铁娃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爷奶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的。”

沈陵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才能对得起家里的信任。

家里的男人进屋又去谈了一会儿,最后都是笑着出来的,沈老头担心三个儿子生了嫌隙,把厉害关系都说了一下,另外让沈全以后要带一带侄儿,沈全自是乐意。

他这些年都留意着城里的活,奈何大郎二郎年纪都还小,又没有一技之长,他同两个兄长推心置腹,让两个兄长送孩子去学点什么,不拘什么木匠啊,或者认几个字,进城也能做个好一点活。

大伯母二伯母如何想他不得而知,但大伯二伯看得出来没什么想法了,还鼓励他要好好读书,光耀门楣。

一家人如释重负,带了好几坛子酱菜开开心心回城里了,回到家简单打扫一下,一家人准备上齐府给齐老爷一家拜个年。

听闻老太太吃过他们家酸豆角饼后很喜欢酸豆角,方氏准备了一坛酱菜给方老太太,一篮子鸡蛋和几条新鲜的鱼,齐家是什么都不缺,他们也只能力所能及给一些,鸡蛋和鱼是城里比较缺的,尤其刚过个年。

齐老爷给三妞包了个红包,给沈陵是几本书,这当真是厚礼了,齐老爷送的是印刷本,不是人家的手抄本,更为昂贵,他知沈家困难,给红包不如给书,总归接下来能用得上。

沈陵给他磕头,抱着那书,感激又感动,这两天给他的感动太多,他忽然间很感谢老天给他这么好的家人,还遇到了齐老爷这么好的贵人,也许穿越,也并不是那么糟糕。

俊哥儿这些日子又吃胖了不少,脸上肉墩墩的,过年的时候亲戚人家的孩子不少,可听见陵哥儿来了,还是比见谁都高兴,屁颠屁颠地跑到前头来,谁都没有陵哥儿好玩!

方氏带三妞去拜见一下老太太,三妞头一回来这样的宅邸,到底还小见识少,手脚都不知如何安放。

齐老爷同沈全聊了一会儿茶楼今年的安排,最后谈到两个孩子读书的事情,齐老爷道:“咱们城里私塾是不少,王秀才、张秀才、胡举人的最为有名,但两小儿启蒙,举人那儿还是大材小用了,我特地了解了一下,王秀才教出过四个秀才,张秀才教出过六个秀才,且张秀才年长经验丰富,不少人都同我推荐了张秀才。”

城里头官家富户多,官家会单独请先生上门教导,江南一带多世家,那些钟鸣鼎食的人家,会几家合办一个学堂。剩下民间的私塾基本上就是城里头有些钱财的富商以及普通人家的孩子。

沈全频频点头,道:“老爷您做主便好,我未了解过这些,还是您见多识广。”

沈全自知见识有限,齐老爷在城里头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认识的人肯定比他多,既然俩孩子要一道进私塾,他跟着齐老爷便是了。

齐老爷委婉道:“张秀才的性子板正,稍显严厉,起先进私塾定是会艰难一些,不过陵哥儿性子稳重,应该会好一些。”

齐老爷更担心自家小子,这般定不住,怕是有的苦,可玉不琢不成器,正是因为自己下不了手,才更应该交给别人。

沈全反而喜闻乐见,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严一点好。

齐老爷和他说了一下拜师需要准备哪些东西,首先他们要去一趟张秀才那儿,把孩子给他看一看,这一回不用带东西,张秀才确定收下了,明确了拜师礼的时间,就要准备好束脩,张秀才那儿是三两银子,两条肉。

沈全认真记下了,齐老爷和他商议的时间是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从齐家出来,沈全带沈陵去买了一套笔墨和一些宣纸,不是太好,但给小儿启蒙用差不多足够。

刚回来收拾清楚,第二日方氏就开始卖烧饼了,她如今一日也不敢耽搁,她多干一日便能给儿子多买几张宣纸,隔了一个新年,大家也分外想念她的烧饼,开业第一日生意格外的好,城西的住户都特地过来买个烧饼吃。

新年里头她试了几个新的酱菜,酸菜心、雪菜肉丝的饼子做出来味道不错,梅菜扣肉饼是常驻,方氏换掉了原先吃得人少的。

但今年一开年,竟然也有人学她做烧饼生意,也在里头加酱菜,方氏气得牙痒痒,熟客和她说,料没她实在,酱菜也不如她的好吃。

方氏便也想通了,烧饼本来就不是独家手艺,看她赚钱跟着学的人肯定不会少,就像卖包子一样,为什么卖包子的人这么多,就城东朱家的包子铺生意最好,开得最久,还不是朱家的手艺最好最实,归根结底还是得好吃,才有人买账。

沈陵又开始去齐府报到,刚开年齐老爷比较闲,开始拘着他们认字,主要针对俊哥儿,俊哥儿难以静下心来,专注力不够,齐老爷虎着脸狠下心来教训他,任凭俊哥儿如何哭闹都没用。

元宵过后,两对父子准备去拜访张秀才了,张秀才家在城南,因为出了两个秀才,那儿如今叫秀才坊,张秀才家中是二进宅院,第一进的东边就是私塾,沈陵探究着和齐家完全两样的宅院。

张秀才家显然是没用齐府华贵的,但处处透露着书香门第的气息,这样的人家在古代大概就算是中产阶级中的底层,依靠着私塾,张秀才一家日子也很丰润了。别看齐家比张家有钱,可世人只会更敬重张家人。

这也是目前沈陵的最低奋斗目标,考个秀才功名出来,不仅是为了过好日子,更是为了尊重和尊严,他不想卑躬屈膝,也不想看到他爹卑躬屈膝地为了那几文钱的赏钱。

张秀才的学生招待他们,沈陵起先以为是张秀才的儿子或者孙子,张秀才进来以后,那学生恭敬地喊道:“夫子。”

看张秀才的样貌也有五十有余,正如齐老爷所说,方脸大眼,有些像在瞪人,板正的很,面容严肃,眉心中间有两道皱纹。

沈全和齐老爷忙起身,齐老爷通过中间认识人和张秀才打过招呼。

张秀才直奔主题:“不必多礼,两个孩子可有基础?”

齐老爷对着张秀才便没了那大东家的气势,显得有些小心翼翼:“认了几个字,三字经刚读一些。”

齐老爷和沈全把齐子俊和沈陵推过去,沈陵怕齐子俊掉链子,拉着他一道过去。

张秀才先问了他们名字,让他们背一点三字经,会多少背多少,沈陵先背:“人之初性本善……父之过。”

张秀才微微点头,看向齐子俊,齐老爷这心便提了起来。

有沈陵起头,齐子俊也没那么害怕了,声音时高时低,磕磕绊绊地背到了断机杼。

张秀才又问他们认得些什么字,两个孩子都能答出了一些,两位老父亲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松口气。

考核完,张秀才稍稍带了点笑容,道:“都还不错,这个孩子好似基础更好一些。”

他指的是沈陵,张秀才倒也有些诧异,原本以为应该是齐家的孩子会更好一些,毕竟沈家的孩子一看便是市井出身,家中应无太好的条件。

齐老爷道:“是,陵哥儿聪慧,他先前家里头没教过他,他自个儿凭大家说的和自己看,能自己认字,性子也更沉稳些。”

沈全补充道:“起先是因为他认得雨润茶楼和壹,因着我在茶楼里头做掌柜,他时常听着看着,还有一文钱的铜板上有,他自己记下了。”

张秀才着实有些惊讶,又问沈陵如何认字如何学三字经,见其条理清晰,若其父所说属实,还当真是个好苗子。

问完问题,张秀才道:“两个孩子都可以,择一吉日收了徒,便来上课吧。”

听及此,齐老爷和沈全才露出舒心的笑容,齐子俊还懵懵懂懂,沈陵从胸口舒出一口气,这学,上得不容易啊! cKpD5WVEPX60NtF6PUvCd0+3DbZm9chELbRyg4xU1hGNFssenV3Ex5kFuEiZuj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