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羞愧难当时的面部表情

作为鲁迅的侄女,周晔姐妹三个会利用周末的时间,轮流跟随爸妈前去探望鲁迅先生。这天晚饭餐桌上,鲁迅同周晔聊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但周晔因为当初阅读时仅仅被书里面紧张刺激的情节所吸引,而对于人物的刻画、描写以及复杂的事件等皆草草翻过,并未作任何深究,因此面对鲁迅的提问便回答得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讨论完毕,鲁迅微笑道:“看来还是我的记性更好一点。”尽管鲁迅此言并没有任何责备周晔的意思,但周晔还是因为自己囫囵吞枣似的读书态度而感到羞愧不已。她在心中暗自告诉自己:“以后不管读什么书,都要像伯父那样认真而仔细,千万不可再马虎了事。”(参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1945年)

羞愧是指“由于个体的不良行为违背了某种社会标准时产生的一种不光彩、无地自容的体验”。作为一种负面情绪,它更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化出来的一种生存技能和防御机制。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避免受到“社会隔绝和情感伤害”,同时也能让人们的“人际关系免于受损”。

在上述故事中,鲁迅在询问过程中看到了周晔羞愧的态度和神情,所以选择用幽默的方式对其进行提醒,而非严厉地责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加重周晔内心的自责和悔恨情绪,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由于个体更加关注他人的反应和对自我的评价,因此,与内疚情绪相比,羞愧的情绪体验也要更加痛苦和强烈。而当人们遭遇道德事件时,责任心与羞愧程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即个体的责任心越强,就越容易产生羞愧心理;面对关系疏远的人要比关系亲密的人更容易产生羞愧情绪。此外,同样一件错事,“看到别人的糗事,内心的那种消极的感觉和糗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羞愧感竟然惊人的相似”。 wO/URvSWFcLCTsvUNhESipCyfRKXFLvmpGx3lfBXdzZxyc39PC8Iw7+eQtczbA6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