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贪玩,是一个令父母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父母们应该知道,玩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是他们对周围世界感到好奇的行为表现,事实上,很多孩子往往是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组成的“发现天赋少儿培育计划”课题组,在对世界各地近3000名10岁以下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在被认为是聪明过人的孩子里,87%都有“强烈的好玩之心”。因此不要把你的孩子限定在你规定的“框架”里,“纵容”你的孩子开怀地玩耍吧,也许你会培养出一个好玩的好孩子。
朱畅从小就是个特别贪玩的孩子。每天放学后,朱畅不是拿着他自制的“捕虫器”到田野里捉虫子,就是带着其他几个孩子拿着一个放大镜到田间地头,观察庄稼的叶子。
有一段时间,父母对朱畅贪玩的行为十分恼怒,还多次没收了朱畅的一些玩具。但这并不能阻止孩子的贪玩,朱畅总是有很多的“鬼点子”,今天玩耍的工具被没收了,明天他又能做出一个其他的玩具。老师说朱畅够聪明,只是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所以学习成绩平平。爸爸妈妈更是着急,不知道究竟怎么办才好!
小学毕业后,朱畅并没有考进重点中学,在一所普通中学里,学习成绩也只是“中等偏上”而已。但朱畅制作航空模型的水平却是出了名的,他制作的航空模型不但在学校和市里获了奖,而且还参加过省级赛事。2002年,朱畅还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那一年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他设计的航空模型获得了全国大奖……
教育学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玩是学习,游戏是学习,学习本身也是学习。事实上,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不喜欢玩的孩子!父母之所以害怕孩子玩,是怕孩子玩得太出格了,因此限制孩子玩。
一个懂得教育孩子、会培养孩子的父母,理应把陪孩子玩当成亲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让孩子充当“玩”的主角,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这才是我们的任务。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父母可结合“玩”的内容,培养、引导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比如,捉蜻蜓后,引导孩子观察蜻蜓的外形,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把它们与其他种类的昆虫比一比,让孩子对自然界的各种小生物产生兴趣。
陪孩子玩也是引导孩子开阔视野、开拓思维的好途径。比如,父母发现孩子喜欢玩汽车玩具,在陪玩中就可向孩子介绍不同种类的汽车,以后再带孩子去参观汽车展览会扩大孩子的眼界,孩子会饶有兴趣地了解各式各样的汽车,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汽车,获得更多的知识,启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同时,玩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有效方法。父母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各种情况对孩子进行品德的培养。如带孩子去公园,要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爬山时不怕苦、不怕累,摔跤了要勇敢,不要破坏文物等。带孩子看电影,就应跟孩子一起做个文明的观众,不大声喧哗,不乱丢果皮纸屑,等等。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准确地引导孩子,建议家长在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对于贪玩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细心观察孩子爱玩什么,怎么玩……分析这样玩对孩子身心健康是否有益,是否妨碍和伤害到了其他人,是否对社会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等。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对贪玩的孩子主观地横加干预。
贪玩的孩子兴趣爱好往往十分广泛,聪明的父母不要限制孩子玩,而要把孩子的爱好引向更科学、合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方面。孩子如果爱好广泛又比较贪玩,他们往往玩起来认真投入,不能自制。父母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小宇喜欢踢足球,放学后就在楼下的小路上踢。尽管场地狭小,他仍然玩得汗流浃背,还曾踢碎过人家的玻璃。后来父母分析,孩子喜欢踢足球是件好事,他在体育课中的长跑项目没有达标,而踢足球也是锻炼长跑的好机会。于是父母阻止了孩子在楼下踢球,而是在周末带他到学校的操场上去踢,这下孩子玩得更尽兴了,这样做的结果既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又弥补了体育课中孩子的弱项。
孩子的兴趣广泛,又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往往在玩的时候投入的精力多,占用的时间长,没有节制地玩,造成“贪玩”。改变孩子贪玩的现象,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和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和“什么时间玩”,使孩子能够在“玩”中受益。如父母不妨训练他的骑车、游泳等基本技能。有条件还可以经常带他们郊游、爬山、参观博物馆等。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能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增长知识。因此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去玩,不要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限制在框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