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三章 樊国

阡陌拿着刀子,正想把一只洗剥好的野鸡去皮,忽然手上一空。

楚王一脸不耐烦:“你连削木头都不会,使甚刀子!”说罢,将野鸡拿在手里,三下五除二地剥了皮。阡陌愣住,看他呼喝这个、呼喝那个,宛如在指挥一场战斗。士卒们热情高涨,左右配合,井井有条。

在郢都的时候,阡陌特别请工匠用铜料打制了锅和锅铲,还配有木盖,如今也带了出来,煎炸烹炒,十分方便。众人围在旁边,好奇地看着那口半圆的铜器里各种食材混合翻滚,随着佐料添入,变了颜色,滋滋地冒着香气,都露出了惊叹之色。

待得几盘炒野味出锅,众人欢呼着,有人忍不住拈起一块放入口中,被周围人喊打。

看着他们吃得赞不绝口的样子,阡陌脸上笑眯眯的。

一名年轻的士卒啃完了抢来的半截野鸡腿,满面陶醉,专门跑过来对阡陌道谢,又激动地说:“多谢夫人赐食!夫人日后若有差遣,小人万死不辞!”

话才出口,后面有人笑骂:“养由基!你本就是宫卫,卖什么乖!”

年轻人红了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阡陌听到这个名字,却是一怔。

“养由基?”她看着他,“你叫养由基?”

“正是!”养由基欣喜地问,“夫人知道我?”

“知道你什么?”子由过来,笑着说,“左司马叫你去收拾箭簇!”

养由基咧嘴一笑,向阡陌一礼,转身跑开。

阡陌看着他的背影,仍有些回不过神来,问子由:“这位养由基很会射箭吧?”

“呃?”子由诧异,随即夸道,“正是!他射箭尤为出色,环列之尹特地将他拔入宫中卫队!”

阡陌颔首,心中有些激动。

养由基……一代名将,名垂青史的神箭手,他吃了她做的炒野鸡肉……

阡陌正神游,旁边忽而递来一块巾帕,她转头,却是楚王。

“想什么,满面傻笑?”楚王瞅着她,“不是烟灰便是汗,别人看了还以为你是庖妇。”

阡陌接过巾帕,看着楚王,忽而狡黠一笑:“我若是庖妇,你就是那庖妇家里的丈夫。”

楚王目光闪起,又好气又好笑,伸手来抓她。阡陌却早有防备,灵活地躲开那爪子,笑着跑开。

那边传来嬉笑的声音,有人讶然望去,寺人渠忙道:“用膳用膳,莫乱看!”

落日的光辉下,霞光漫天。宿营地挨着一条小河,这个时间,没什么人。阡陌跑不过楚王,终于被逮住。楚王将她按在草地上咯吱了一阵,阡陌笑得求饶,他才松手。二人都喘着气躺在草地上,阡陌被楚王搂在怀里,头枕在他的肩膀上。

远处传来人声,阡陌抬头望了望,被楚王按回来。

“莫理他们。”他声音有些不满,“总来打扰……”

阡陌无奈,调整一下姿势,继续躺着。

草地被太阳晒了整日,干而柔软,她却有些不放心,看看四周的蒿草。

“如今是春时,会不会有长虫?”

“长虫?”楚王抽出一根洁白鲜嫩的草茎,在嘴角叼着,“有毒还是无毒?我爱吃有毒的,肉香些。”

阡陌笑起来,安心地不再多动,望着头顶的天空。

耳边尽是流水潺潺的声音,风掠过草叶悉悉率率的细微声音,晚归的鸟儿叽叽喳喳,一切都那样喧闹又静谧,加上身旁这个人,让她觉得惬意非常。

时间在天地间一点一点流逝,天空的霞光慢慢变了颜色,光照慢慢暗了下来。阡陌望着渐渐变幻的天空,有些出神。

过去,她虽然也常参加户外活动,却不曾像现在这样无拘无束地躺在野地里,她也从来没有兴趣这么干。有些事,果真可归为机缘,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一起,便连尝试也不会有。

她忍不住又想起了养由基,感到奇妙之余,又觉得其实最奇妙的事已经发生过了,在楚王向她示爱的时候、在她决定跟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如果有那么一日,她再度错入时空,遇到了爷爷奶奶,该怎么跟他们说?

爷爷奶奶,我给你们找了个孙女婿,你们也认得的,还夸过他,他便是楚庄王……

阡陌忍不住笑了笑。

“又傻笑!”楚王察觉,立刻道,“在想什么?”

“在想我祖父祖母。”阡陌拿开那只乱摸的手。

楚王愣了一下:“又想家了?”

“不是。”阡陌道,“我在想,若是他们二人还在世,该如何将你我之事告知他们。”

楚王眉头展开。

“这有何难!”他豪气地说,“我将聘礼送去,玉帛牙角,要什么给什么。我看你祖父和父亲也无多少封地,大不了再赐他们一邑,子孙永享,他们当不会推拒。”

阡陌听着这话,想想父母各自家庭住处的房价和面积,再想想现在一邑的概念,不由得又笑起来。

她没答话,往楚王的怀里窝了窝,轻声道:“要是我祖父能见到你就好了,他应当会与你说许多话。”

楚王知道她祖父已经不在世,吻吻她的头发,唇角一弯:“我也想见见他,看究竟是何等人物,会教出这般孙女。”

阡陌露出笑容,手指轻轻抚在他的胸口上。

二人正说着话,忽然不远处传来寺人渠的声音:“大王!樊国使者已至!”

楚王笑意凝住,旋即有些不耐烦。

“来得倒是时候。”他应了一声,哼哼道。

阡陌连忙起来,整理着衣服,讶然问道:“樊国使者?”

“你如今算得樊人,又要去樊国,那边自当要有人接应。”楚王淡淡道,整理好衣服,带着她往大帐那边而去。

营地里已经点起了火把,大帐前,一行人正在等候,为首者是一个面目和善的中年人,见到楚王,即刻行礼。

“小人游贡,奉寡大夫之命,来迎樊姬。”他恭敬地说。

楚王颔首。

阡陌站在楚王旁边,才与游贡见礼,忽而被楚王拉住。

他从她的头发上摘下一根草叶,似笑非笑,片刻后,扔掉,动作优雅而自然。

阡陌赧然,再瞅向周围,毫不意外地在众人脸上看到了颇有意味的神色。这时,阡陌忽而发现游贡的身后立着一名女子,亭亭玉立,十分美貌。她正看着阡陌,目光静静,四目相对,忙低头收起。

“这位是寡大夫遣来侍奉樊姬的宗女,听候樊姬差遣。”游贡微笑着对阡陌说。

阡陌了然,看着那女子,亦笑了笑。

“如此,未知宗女名氏。”她说。

“樊女惠容,拜见樊姬。”女子向着阡陌一礼,声音从容而好听。

这位名叫惠容的游氏宗女,年纪不过十六岁上下,通晓礼仪。阡陌虽然顶着樊姬的名号,对樊国却是全然陌生,惠容的职责,就是引她熟悉樊国诸事。

惠容十分称职,一路上,阡陌与她同车,知晓了许多樊国的事。

樊国是个小国,樊君嬴姓,夹在诸国之间无足轻重,靠着楚国的庇护方留存至今。樊君体弱,国中事务大多交与游聃父处理,游氏在樊国也算得是权倾朝野。

这些,其实阡陌都大致知晓,也曾经分析过游聃父帮助自己的原因。游聃父再手握重权,也不过是个卿大夫。这样的人物,安全感说强也强、说弱也弱,各国中都有不少权臣被国君排挤,最后被收拾得家破人亡的例子。游聃父显然想找一个更有保障的纽带,所以,当他瞅准了楚王需要给阡陌安排一个身份时,便不遗余力地自荐。当了楚王的岳父,尽管只是名义上的,却是一层非常硬实的关系,樊君将来就算想跟他反目,也要掂量掂量楚国的反应。

阡陌不喜欢成为别人的棋子,但这件事上,却算得互惠共赢,所以她一直持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

“听闻樊君体弱,未知现下如何?”阡陌问惠容。

惠容答道:“国君身体已经好转。去年冬时,司徒从楚国带回了扁鹊子良,为国君诊治。”

阡陌颔首。随着话题深入,她发现这个叫惠容的女子年纪虽不大,在一些事的观点上却与她很不同。

比如,在说到妇德之时,惠容很有几分激情。对于妇德的理解,很类似后世那种贤良规范。她认为身为女子,当以丈夫的需要为首;而为国君之妇,更应该宽和,以为辅佐。

她十分认真地对阡陌说:“我以为,大王在娶妇之事上,对樊姬的声名有所不利。”

阡陌问:“有何不利?”

“听闻大王推拒媵女,诸国皆诧异,传说是樊姬善妒之故,贤名有损。”

阡陌讪笑。

这话并不意外,寺人渠也曾暗示过她。

“如何为贤惠?”阡陌话头一转,“你说投丈夫所好,譬如丈夫好色荒淫,为妇者要博那贤名,便要去替丈夫寻来美人吗?”

不料惠容更头头是道:“未尝不可。美色亦有良劣之分,寻识礼忠顺者而事之,丈夫便不致荒淫,为妇者用心贤良,亦可彰显。”

阡陌笑笑,觉得这种观念上的分歧辩驳起来实在没意思,索性也不多言。

傍晚歇息的时候,众人在一处小邑落脚。邑尹和邑人皆是欢喜,设宴款待。

席上,邑尹来敬酒,楚王见杯子空了,正要让身旁寺人斟上,忽然,一只洁白的手伸来,将他的酒杯拿起。

在阡陌身后服侍的惠容亲自替楚王斟了酒,捧到他面前。

“大王请。”她低眉,轻声道。

楚王有几分诧异,目光在她脸上停了停,无多表示,接过来,与邑尹共饮。

惠容坐回阡陌身后,见她看着自己,笑笑,神色自如。

阡陌亦笑笑,拿起酒杯缓缓喝了一口,心中却多了些深长的意味。

这个女子是游聃父派来的。妙龄女子,又美貌又会伺候人,还有满脑子贤惠理论,若说其没打算,傻子也不信。

此地是个边鄙小邑,楚王驾临乃是大事,全邑的人都凑到了楚王落脚的院子外头,翘首张望。

邑尹闻得楚王突然驾到的时候,本很是发愁,因为此地物产不多,来不及准备许多佳肴。不过寺人渠很快便来传令,说楚王路过此地,膳食不必铺张,寻常即可。邑尹不敢违逆,却还有些惴惴。但到了宴上,他发现楚王吃着那些寻常饭食似乎也津津有味,心这才放下来。

更出乎他意料的是,楚王虽是国君,待人却很是和气。膳后,楚王亲自与邑宰等人交谈,说起本地去年的粮食产量和今年的春耕准备。

阡陌在一旁,听到楚王还问起了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庶人几户、公田几亩、私田几亩、每年每户庶人上缴田赋之后,大约可余多少粮食……

她有些诧异,唇边却不禁露出了微微的笑意。

这个问题,阡陌不久前才跟他讨论过。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在即,开春的第一个月,楚王便召集了大臣商讨春耕之事。春耕是为了秋收,讨论的目的自然便离不开如何能在秋天得到更多的粮食。而去年楚国曾遭受过天灾,各地粮库空虚,更加需要恢复元气。楚王去年令司会府清查历年的粮仓出入之数,也便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判断。

当各种数据摆出来的时候,楚王很不满意。

楚人身处山泽包围之中,于开拓荒地一向不遗余力。以近十年为例,各地开拓的公田之数增长了近乎十分之一,但是每年上缴的粮食产量却并没有什么增加,有那么一两年,风调雨顺,居然还减产了。

阡陌亲手核算过这些数据,知晓一二。听楚王抱怨,她仔细想了想,对楚王说:“这些粮食,都来自公田,确否?”

“正是。”楚王道。

阡陌笑笑:“如此,却是合理。”

楚王讶然:“怎会合理?”

阡陌说:“当今楚国田制,乃承古法。民人耕作公田与私田,公田税什一,而私田不税。侣,你若是那些私田所有之人,公田私田一般出力,公田却还要缴赋,你是愿在公田多出力,还是在私田多出力?”

楚王目光一闪。

“你是说,公田当下田赋太低?”他问。

阡陌摇头。

“公田私田税赋不等,无论你如何定,他们都不会愿意耕公田。”阡陌认真道,“侣,当今农人耕作之法,比古时早已改进。你看这十年间,因开荒所得的公田之数便达到了十分之一,比先君乃至先王数代,乃是强了数倍。你亦可想,公田开拓,私田岂有不开拓之理?私田不必纳赋,则必然是私田开荒更多,而人力有限,你说那些各地的封君和民人,会先顾私田,还是先顾公田?”

一席话,让楚王忽而觉得敞亮。

他看着阡陌,目光炯炯:“你有何法?”

阡陌道:“开拓田土,无论公私都是好事,只是如今之势,古法已不可行。侣,我以为,既然耕作者都是这些人,便也不必再分公田私田。你以王令清查全国耕地,每亩皆征以田赋。如此,便不惧民间私自开荒避赋,亦不惧厚私薄公。”

她的这个主意,其实就是鲁国的初税亩改革。那是个著名的变法,在历史课本和爷爷的书里都有提及,但也许是时间没到,她在这个时代还未曾听说。这个方法产生的背景和适用对象,与楚国现在的境况差不多,阡陌觉得可行,所以决定对楚王提一提。

楚王听完之后十分感兴趣,又问了她一些细节的问题,阡陌也尽自己所能跟他讨论起来。那时,二人是散步闲聊时说的,楚王满面思考,没有表态。不过如今看他向邑尹问起了这些事,阡陌便知道他是听进去了。

“这邑中,近年开拓的私田有多少?”楚王忽而问。

邑尹犹豫了一下,道:“自去年以来,有数十亩。”

阡陌心中了然。去年以来就有数十亩,那么过去十年间新开的私田当不是小数。这里面的收获,楚王可是一粒米都拿不到的。

她看向楚王,只见他神色平和,微微颔首,并不多言。

“寡人当真是吃了大亏!”待得二人独处,楚王长叹一口气,将宽下的带钩往榻上一掷,自嘲道,“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楚国田土所获,我连什一都拿不到,还要养那么多的官吏,还有楚师的那几十万张口!”

阡陌笑笑,走过去替他宽衣。

“天下田制都一般,吃亏的国君也不独你一个。”她眨眨眼,安慰道,“说不定晋侯、齐侯、周王也都在怄着气。”

楚王想想也对,心中倒是觉得平衡了些。

“还是爱姬好,”他一笑,搂着阡陌,“为寡人省了一个后宫,比起别的国君还要另供着上百口人吃穿,寡人确是赚了。”

可屋外却有一个等着往后宫补缺、然后给你物色回上百口人的贤女子呢!阡陌在心里说,想到方才惠容献酒的情景,心里颇有几分不是滋味。看着楚王,她忽然觉得自己大概真的是很能吃飞醋的。客观地说,楚王年轻,相貌、身材亦都不差,就算没有国君的光环,也具备了靠脸刷卡的素质。不管惠容是不是真的有所企图,阡陌都知道将来有心跟她抢男人的女子不会少。

“哦?”她弯弯唇角,道,“可别的国君都有后宫,独你不见,可会说是我不贤?”

“不贤?谁说的?”楚王讶然,目光忽而一敛,“可是有人与你说了什么?”

阡陌没想到他会这样敏感,忙道:“我不过说说,侣,这也是常情。”

“有人敢这么说,你便告知我!”楚王沉着脸,哼民一声,“贤,何为贤?面上恭恭顺顺便是贤,还是在宫中摆架织机便是贤?我喜欢谁便要谁,与他人何干!”

阡陌结舌,片刻后,小声反问:“侣,可是有人与你说了什么?”

“看谁敢!”楚王道,说罢,神色软下,苦笑着搂着她,“我只是想起了前两年自己曾如何落魄。那时人人都骂我,苏从最狠,差点说得我无颜面对先祖。”

阡陌也知道这些,抿抿唇:“他们都是为了你好。”

楚王颔首,目光炯炯:“故而就算有人说你,你也不必在意。陌,你的贤才与别人不同,在我目中,你无人可及!”

阡陌看着他,只觉这话如同春风,暖暖的,将心里的不快都化了去。她点点头,抱着他,把脸埋在他的胸膛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婚期在即,又有樊国的人在,楚王也不逾越,并没有与阡陌同室歇息。

惠容与阡陌的侍婢们等候在外面,门虽掩着,却能隐约听到些声音。男子的低沉,还有女子的清脆,似乎在说着什么高兴的事,能感觉到声中带笑。

没多久,门打开半边,她看到了阡陌的身影。

惠容正要迎上去,忽而见她止步,似乎被拉住。

“就这么走了?”楚王瘪瘪嘴,有些不满。

阡陌无奈,却笑笑,对他勾勾手指。

楚王目光灼灼,凑了过来。

阡陌踮起脚,烛光摇曳,在门外投下淡淡的相叠的身影。

惠容愣了愣,面上忽而发起热来。她愣怔片刻后,看向周围,却见那些侍婢们神色自若,仍自顾说着小话,似乎已司空见惯。惠容只觉心咚咚跳着,少顷,转开目光,苦笑。

她心中有些惴惴,却说不清到底因何惴惴。

惠容在宗女中一向优秀,她出生时,曾经得卜示,说她命中大贵。父母皆是振奋,将她悉心教导;而待长成之后,她更是佳名远播,来问者无数。但惠容的父母一向觉得她的大贵当在更高之处,所以,当去年游聃父出使楚国的时候,便带上了她。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楚王的时候。那时,她乘着车走在郢都的街上,才到街口,忽而听得人声喧哗,路人说楚王来了。她忙从车窗望去,只见楚王立在王车之上,高冠长剑,那面容和身姿,惠容过目难忘。

那一日,她整天都很高兴,夜里,楚王更数度造访梦中。惠容打心底里希望游聃父能够快快地将她带到楚王的面前去。想到能够再次见到他,她就欢欣不已……但是事与愿违,她被告知,楚王的后宫不收人。

当时的游聃父亦是诧异,忙去打听,这才得知楚王迷上了一个女子,为了她谁也不要,连后宫都不再临幸。

游聃父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当惠容失落地回到了樊国之后,郢都就传来了消息,说游聃父将那个女子归入了宗族之中。

对于这件事,游氏宗室中的议论曾喧闹一时,但与楚国联姻的好处是看得到的,无人反对。而当听说楚王为了那女子,不但遣散了后宫,连媵妾也不要,惠容更是惊诧。

“什么樊姬,论貌论德,谁能比得上你?”母亲曾颇为遗憾地对她说。

游聃父也心思通透,他希望这种关系更牢固一些,便让惠容来到了樊姬的身旁。这一次,惠容再度见到了楚王,亦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女子。

她很诧异,她以为这个女子必然是美艳无敌,可出乎所料,樊姬当然也是个美人,却还远不到惠容以为的那样。

“依我看,你更胜于她。”昨日,游贡曾意有所指地对她说。

可楚王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她。她每日与随从待在一起,能与楚王相处的,只有樊姬。惠容并不甘心,于是,终于在那宴上,她大胆地来到了楚王的面前……

想到那情景,惠容心中五味杂陈。

楚王只扫了她一眼,应了一声。虽然那一眼,已经教她心潮澎湃,但是惠容知道,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他没有再多看她一眼,在他面前,她与那些侍婢、寺人无异……

而想到那日的傍晚,楚王曾亲手为樊姬摘下发间的草梗。

路上行进时,他曾有许多回来找樊姬,就为了问她渴吗,累吗。

还有,如今看到的那交叠的身影……

他不是你的!心里有一个声音道。

惠容怔怔然望着天上朦胧的月光,唇边浮起一抹苦笑。

阡陌没有去跟惠容计较那宴上的事,不过从那以后,她没有再邀惠容同车。对于惠容这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就算她没有做出那日的举动,阡陌也无法喜欢她。况且,阡陌也没有闲心去假装贤惠大度。

阡陌觉得,惠容是知道自己的想法的。因为她明显感觉到了变化,却并未表示诧异。

惠容也没有再做什么逾越之事,二人在沉默中,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

她们说得比较多的一次,是终于到达樊国的时候。

她被樊人以宗女之礼迎进宗庙,惠容来向她告辞。

“惠容事已达成,特来告辞。”惠容行礼道。

阡陌有些诧异,她还以为惠容会一直留在这里。

“我要在此留些时日,宗女何言告辞?”阡陌客气道。

惠容微笑:“我父亲采邑在数十里之外。”

阡陌了然,与她寒暄几句。惠容告辞,深深看了她一眼,转身而去。

午后的风带着温度,阳光通透。阡陌看着惠容慢慢走下阶去,身姿款款,风带起她的衣袂。阡陌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位难得的佳人。

“你知晓她是何人吗?”寺人渠在旁边忽然道。

阡陌看看他:“游氏的宗女。”

寺人渠不以为然,神秘地说:“可不止。你可记得去年游聃父使楚时,我曾与你说,他带了美人要献给大王,却被大王拒了?你可知那位美人是谁?就是她!”

阡陌诧异非常,再望望惠容的背影,忽而明白她为何总觉得这人看她的目光怪怪的,到底是因为什么。

去年游聃父使楚的时候,她正与楚王闹着别扭,如果不是她,惠容应该已经在后宫了吧?

阡陌哂了哂,电光石火间,忽而又想到另一件事。

“寺人渠,”她迟疑了一下,“你说,如果这位宗女入了后宫,便也会与诸姬一般名号,可对?”

寺人渠点头:“对。”

“那她该如何称呼?”

“樊姬。”寺人渠理所当然道,“自然叫樊姬。”

阡陌的目光倏尔定住。

“怎么了?”寺人渠狐疑地看她。

“没……没什么。”阡陌摇摇头,再看向惠容离去的方向,仍是怔怔。孰虚孰实,阡陌只觉仿若梦幻。

楚王亲自送阡陌来到樊国,不仅对于游聃父,对樊君都是重大之事。

樊君亲自接待,将一处别宫作为楚王的下榻之所。阡陌则住进了游聃父的家中,预备婚事。亲迎所需之物,楚王已经直接从楚国带了来,日子也早已卜定,接下来的事,就是等待吉日、行亲迎之礼。

此事算得上轰动。诸侯娶妇亲迎,一般都是派卿大夫到娶妇之国,代国君行此礼;而楚王竟亲自而来,让樊人在受宠若惊之余,对这位神秘的樊姬更是好奇。

一连几日,借故来游聃父府上拜访阡陌的人络绎不绝。阡陌却甚少露面,游聃父以阡陌忙于准备行礼之事为由,一一回绝。

面对阡陌,游聃父其实有些心虚。自从惠容一声不吭地离去,再面对阡陌略有些疏离的神色时,他就知道此事必是办得不讨喜。想起来,游聃父亦是后悔,不该听那家中妇人之言一时迷了心窍。樊君那边来人问他,要不要往楚王住的别宫里送些女侍过去。游聃父把那人骂了一顿:“楚王是来结亲的,送什么女侍?净添乱!”来人听得这话,唯唯退下。

阡陌并没有跟游聃父提过惠容的事,也没有说过任何不高兴的话。

事实上,阡陌的确有心事,但却不是对游聃父有意见,而是她一直在想着樊姬这个人。

自从楚王为她选定了樊国,她便一直以为,自己顶了这个樊姬的名字,说不定那位樊姬就是自己。

爷爷曾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是人活出来的。她来到这个时代,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可思议,那么她是樊姬,又有什么不合理的?可如今她却发现,这个樊姬也许另有其人。于是,她陷入了困惑中。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于历史而言,她就是个外人。

但楚王却选择了她。

那么,她就很有可能会让这段历史变得不一样。

历史上,楚王可能从来没有遣散过后宫,并且有惠容那样又漂亮又顺从的人陪着他……联想到楚王的性格,阡陌觉得这相当有可能。

而更加重要的问题是,还有别的事会因为她而改变吗?比如,他的霸业、他的寿命,还有楚国的未来……

阡陌百思不得其解。

她忽然很想见楚王,想亲口把她知道的一切告诉他,然后问他:你确定要娶我吗?

寺人渠发现她好像有心事的样子,吃不香、睡不好,问她,阡陌却苦笑不语。寺人渠一头雾水,却不好去找楚王,苦恼之下,只能向仓谡倒倒苦水。

“夫人不愿嫁楚王了吗?”仓谡直截了当,上来就这么问。

阡陌懵然。

“何出此言?”她问。

“夫人将成婚,却愁眉不展,岂非不愿?”仓谡道。

阡陌啼笑皆非。

“并非如此,你多虑了。”她说。

仓谡却似不太相信,看了她一会儿,也不多问,只道:“夫人无论欲行何事,仓谡皆遵从,追随左右。”

阡陌心情稍解,颔首:“我知晓。”

仓谡行礼告退,阡陌看着他走开,没多久,忽而道:“仓谡。”

仓谡转头。

阡陌看着他,目光却有些复杂。如果仓谡当初没有遇到过自己,他会怎样?

“仓谡,”她轻声道,“如果有朝一日,你能重新回到大王攻打庸国之前,你会如何?”

仓谡讶然。阡陌却看着他,神色认真:“你仍会去杀大王吗?”

“会。”仓谡平静道,“但我首先会让子闵那傻子走得远远的。”

“可是如此,你也许会死,或者后来就不会去帮舒人,也不会再与我有瓜葛。”阡陌道。

仓谡思考了一下,点头:“当是如此。”

“你会有憾吗?”阡陌问。

仓谡怔了怔,一笑:“有憾又如何?也不过想想。做过了就不能回头,我也只能活一次。”

阡陌听着这话,心中似乎有什么被豁然点开,忽而觉得自己自寻烦恼得可笑。

是啊,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就算她知道楚王的另一番生活又如何?她并不需要对爷爷的那些资料负责,对自己而言,实在的便是当下的生活。

“如此,多谢!”阡陌微笑,目光明亮。

夜里,楚王在殿中独寐,忽而听闻阡陌来到,诧异非常。

阡陌身上的衣服穿得不多,看到他,马上便扑到他怀里,手圈得紧紧的。

“怎……怎么了?”楚王吓了一小跳,觉得她有些反常。

“无事,只是想你!”阡陌低低道,声音却是平和。

楚王有些摸不着头脑,却露出了笑容。

“想我?”他也抱着她,与她耳鬓厮磨,“今夜留下来吧?”

“好。”阡陌道。

楚王更是诧异,正待再问,却听阡陌道:“侣,你与我在一起,我会让将来更好。”

楚王愣住。

“哦……嗯。”他反应了半天也没回过味来,“何意?”

阡陌抬头,清亮的双眸望着他,认真而坚定:“就是我会让将来更好,我会算术,还知晓许多别人不知晓的事,你跟了我,不会吃亏!”

楚王哭笑不得:“我跟你?”他想说我堂堂楚王还要跟你……可看着那笃定的眼神,他的心柔软不已。

他与她额头相抵,抚着她的脸:“到底怎么了?”

阡陌的呼吸间都是他的气息,灼热而真实。

他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个存在于纸上的楚庄王。心里一个声音道:哦,他都还没有死,谥号叫不叫庄都未知呢!

阡陌笑起来,看着他的唇,觉得迷人无比,便往上面啄了啄。

“只是做了个梦。”她握着他的手指,轻声道,“梦见我住在一个大房子里,看了许多书,里面说到了你,说你很厉害……”

“哦?”楚王听着,笑容愈深,气息愈加逼近,“可说了我们生了多少儿女……”说着,他忽而将她抱起,转身走入帐中。

烛光迷离,夜莺低吟,恰如一室春色。

四月,晋国赵盾以宋国公子鲍杀昭公为由,命晋卿荀林父、卫卿孔达、陈卿公孙宁、郑卿石楚伐宋。四国之师兵临宋国,已经自立为宋公的公子鲍连忙献出大批玉帛财货,贿四国之好。四国也并非真心要灭宋,将此事严厉斥责了一番,各自满载财物而去。而此事之后,郑国便与晋国互换人质,正式建立了盟约。

天下人都并非傻子,知道四国之意不过是在敲打楚国。可就当众人都想看看往日一点就着的楚国如何发作之时,却传来了楚王已经到了樊国的消息。更令众人惊诧的是,楚王非但无半点怒气,那声势还弄得喜气洋洋的,因为他此来并不是为了征战,而是为了娶妇。

带着喜讯的使者如风一般飞向各国,与楚国有亲、有恩甚至有仇的诸国都接到了楚国的报喜,诸国立刻奉上贺礼。那般热情洋溢,似乎全然没有将那几国的勾当放在心上。没几天,因四国伐宋而带来的惴惴阴云就被这热闹的消息冲淡了。楚王本就是个争议颇多的人,而人民群众的眼球亦一向单纯。当樊姬与楚王相遇的传奇故事、樊姬的各种能耐、楚王为美人不惜开战之类的八卦在各国新鲜到货时,众人的谈资便立刻被楚王和樊姬占据,再也没人去关心什么征伐、什么结盟。

在空前高涨的关注度之中,亲迎的日子来到了。

天还没有亮,阡陌就被叫醒了。十几名侍婢伺候着她沐浴更衣,用香料熏好的衣服穿在身上,遍体馨香;她的头发早已经长到了腰下,能够绾成漂亮的发髻。樊国的衣饰风味与楚国大不一样,阡陌坐在镜前,看着自己在众人的装扮之下慢慢变了样子。

“好一位新妇!”旁边的世妇操着半生不熟的楚语夸奖道。

阡陌看着镜中的自己,笑了笑。

其实直到穿上这身新装之前,她对结婚这两个字都没有什么实感。她与楚王早已经有了夫妻之实,对于婚礼的程序,她的认识也不过就是先上车后补票。

她在少女时代曾经幻想过很多次自己结婚时的样子,漂亮的长裙、花朵、首饰,在亲友的祝福中执子之手。长大之后,她见识过很多次婚礼,也当过伴娘,看法却开始有所改变。她觉得,婚礼的本质不过是在昭告天下“我结婚了”,而所谓当天最幸福的人,也不过是为了完成表演,其实是最辛苦的人。

也许是为了惩罚她这种大不敬的态度,老天让她也结婚了,并且是在这最讲礼法的时代,嫁给程序最繁琐的人……

不过那个人嘛……

阡陌想到他,想起几天前的那夜,唇边的笑意变得更深。

世妇以为她满意,忙又笑着说:“夫人甚美。”

阡陌看看她,真诚地说:“谢谢。”

吉时到了,阡陌被领到了游氏的宗庙。

春日的阳光暖而不灼,照在精致的礼衣上,泛着微微的光。

庭中早已站满了人,男女老幼,目光皆朝她看来。阡陌跟着傧者慢慢前行,身上的环佩随着步履轻响。

不期然,她看到了惠容。

惠容站在宗女之列中,虽然身上的礼衣与旁人没有什么区别,那张美丽的脸却很难让人忽视。她看着阡陌,神色平静,与别的来看热闹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路在脚下,生命是你的,不会重来。

阡陌看着惠容,微微一笑。在惠容惊讶的目光中,她看向前方。

楚王玄衣纁裳、腰佩长剑,立在阶上,英俊如同神祇。

她步步前行,看着那眉宇间带起了笑意,渐渐变得温柔。

游聃父和夫人坐在堂上,阡陌依礼向他们告拜。

“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游聃父道。

“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夫人道。

阡陌一一答拜,毕后,赞者宣布礼成。

楚王走过来,向游聃父与夫人一拜。行礼之后,便执起阡陌的手,往宗庙外而去。

众人皆面露喜色,祝福之声不绝于耳。

穿过重门,走到车前的时候,阡陌忽然掩了掩口。

楚王发觉了:“怎么了?”见她面上有些发白,即刻就要叫人。

“不必。”阡陌忽然拉住他,双目闪闪,“侣,我忘了告知你一件事。”

“何事?”

“我想,我们有孩子了。”

那张脸愣怔了片刻后,未几,忽而被喜悦取代。

“果真?”楚王有些不敢相信,惊喜交加,语无伦次,“你……何时?”

“昨日。”

话音未落,她惊呼一声,环佩乱响。楚王不顾二人身上隆重的衣裳,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将阡陌打横抱起。

“寺人渠!车上再垫些厚褥!”楚王令道,“还有今日膳食,专请世妇调制!”

周围乱成一团,阡陌窘然,看着楚王指挥这个、命令那个,活像个不经世事的毛头青年,脸上却与她一样,都是笑眯眯的。

“大王,何往?”待得一切就绪,寺人渠问。

“往楚国。”楚王搂着阡陌,声音爽朗。

马车辚辚走起,送行的樊人唱起了送嫁的歌。歌声悠远,二人听着,相视一笑,目光熠熠,如同车外灿灿的骄阳。

水其洋洋兮,流何活活。

美人在渚兮,我心自往。

薜荔为帐兮,芳桂为梁。

逐之以兰舟兮,结之以兰茞…… KgFOszcp8ku/0XBYWXM/RBVVl5wNrw+6xWmH+GVXWSj0RJ4TrjahGdeoA+lxx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