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八章 太一

自从离开丹阳,二人虽然日日相处,却碍着周围的从人和士卒。

阡陌一直都能感觉到楚王的渴望,有时,他的目光会十分热烈,但因着战事,他一直没有更进一步。大约是为了防着擦枪走火,他们晚上也并未睡在一起。

而现在,阡陌觉得正是到了野马脱缰的时候。

他的吻并不像那夜在丹阳的时候那样激烈,由浅及深,似乎极有耐心。阡陌喜欢这样,她回应着他,轻咬他的唇,手指摩挲着他的鬓角,捧着他的颊边。

楚王似乎十分满意,喘着气抬起头来,双眸和唇边皆带着笑意。不待阡陌喘足了气,他却再度压了下来,比刚才更热烈。

他咬着她的耳垂,啄着她的脖子,在上面留下酥酥麻麻的触感,惹得阡陌不禁缩了缩,笑出声来。可当她发现楚王开始扯腰带的时候,忙将他的手拉住。

“这是野地……”她的脸通红,火辣辣地烧着,“不要在此处……”

楚王却将她的唇封住。

“野地不好吗……”他抵着她的额头,声音低低,烫人的热气交融,“你不喜欢?”

“会有人……”

“不会有人!”

他说罢,似乎不容她再反抗,将她完全压住。

“陌……”他的声音缠绕在她耳畔,“莫再让我等了,好吗……”

阡陌说不出话来,心跳得更快。

楚王感受到了她的接纳,目光灼灼。他亲吻着她的唇和脸颊,扯开她的衣带,渴求地探索那衣裳下的美好。长衣下的束缚并无许多,他起身,忽而抬起她的腿。

阡陌呼吸急促,紧紧抓着他的手臂:“你……你慢些……”

那双眸如水,霞光从阡陌的脸上到脖颈上,落了一片,隐匿在若隐若现的衣襟之下,却愈加引人亢奋。

“好……”楚王呼吸粗重,忽而扳紧。

水波激烈,从芦苇丛的那一边摇漾而来,层层泛开。

不寻常的动静惊起了芦苇丛中休憩的水鸟,它们扑腾而起,展翅冲天。

风吹来,芦苇随风起舞,如雪一般绵延的苇花映着夕阳的颜色,如同落了火……

秋天的云梦虽浸染凉意,却依旧迷人。水光天色在朝夕之间变换,堪为楚国的绮景。

太一之宫数十里之外有渚宫,建在水中的小洲之上。殿宇重重,嘉树掩映,是历代楚王谒见太一时的歇宿之所,也是楚国最负盛名的别宫。

长夜过去,鸟鸣阵阵。淡淡的雾气飘荡在水面之上,将渚宫装点得缥缈而神秘。

寝殿之外,寺人们灭了彻夜长明的灯火,又将昨夜被风吹落的树叶打扫干净。

寺人渠查看了庖人准备的早膳,又查看了四处,最后,才带着早膳来到寝殿。

寺人们纷纷行礼,寺人渠询问了些例行之事,又问:“大王起身不曾?”

“还无动静。”一人答道。

寺人渠望了望寝殿,心中不禁哂然。

三天了。

从前,楚王来祭太一,渚宫不过是落脚之地,住一夜便往别处。可是这次不同,他身边有了阡陌。

三天来,二人一直待在寝殿里。战事刚结束,此地又远离郢都,没有闲杂之事打扰,楚王就一直不曾出来。

有时,寺人们会听到殿内传来笑语之声,似乎在说着什么开心的事。寺人渠虽然有意地让众人莫去打扰,殿内欢愉的动静却仍然逃不过他们的耳朵。

寺人渠十分满意,亦十分感慨。

他从楚王还很小的时候就在宫中服侍,从王孙侣,到太子,再到如今的楚王,寺人渠可谓是一直看着他长大的。许多人都说这位大王喜怒无常,寺人渠却知道,他睿智明理、心志高远。

可他却始终孤独。他年纪轻轻就背负上了整个楚国,曾经被人挟持,曾经隐忍,而奋起之后,手段也比那些威胁他的人倍加果决。他渐渐地变得沉默起来,不再轻易向人吐露心事,也不再像幼时那样痛快地笑,就算是面对着后宫姬妾的温声软语,他的目光里也时刻闪着计量。寺人渠曾经很无奈,但也知道身为国君,楚王这是无可奈何。

直到,他遇到了阡陌……

寺人渠不禁微笑,对他们道:“取些热汤来,将早膳存着,莫凉了。”

众人应下。

鸟儿在窗外不住地鸣叫,把阡陌从睡梦中吵醒。

她迷迷糊糊地,微微睁开眼睛,估摸着时间,又闭上。身上累得很,酸痛,就像跟着户外社团走了一整天的山路似的。

有什么在身上轻轻滑过,阡陌觉得痒,伸手去摸,却被捉住了手。

少顷,脖子上传来温热的啮咬,阡陌不由得躲了一下。

但他立刻又贴了上来。

阡陌哭笑不得,只好睁开眼睛,转头。

楚王黑亮的双眸就在面前。

“醒了?”他声音慵懒,唇边漾着笑,像一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

“是何时辰了?”阡陌揉揉眼睛,问道。

“不知。”楚王将她搂过来,轻佻地抚着她的唇,“当是早起寻欢的时辰……”

他说话越来越没羞没臊,阡陌耳根一热,掐了一把他的腰。

“敢惹寡人!”楚王佯怒地将她压住,呵她的痒。

阡陌最怕这个,不住地大笑着挣扎,瞅准机会,反去痒他。

二人笑闹了好一阵,阡陌败下阵来,被他牢牢制住。

“大王,我不敢了……”她眨眨眼,无辜地说,“放了我吧!”

楚王却不放开,看着她,眸色深深。他注视着她,手在她肌肤上游弋,低低道:“要先罚才能放……”

阡陌知道他在想什么,红着脸,很是无奈。

从那苇海中回来,他们就没有从这寝殿中出去过……想起那些时光,阡陌就忍不住面红耳热。他们从来没有像这样在毫无打扰的环境下相处过那么久,楚王就像是要把过去错过的东西都补偿回来似的,每日都与她厮守。

他们说话、打闹、做爱,像一对真正的年轻恋人一样,无拘无束。

他们享受着恋爱带来的欢愉,一切都很美妙。

唯一让她觉得美妙过头的,是他的精力。享乐的代价,是阡陌腰酸背痛,每次完事,都觉得筋疲力尽。楚王却比她更有兴致,意犹未尽地抱着她说,再来,嗯?但是看阡陌实在疲惫,他也从不强迫,会陪着她一道入睡。

怪不得会有后宫啊……阡陌暗暗地想。

本着科学的精神,以及吃醋的心理,她很想问问楚王,以前和那些后宫女子在一起时,他是不是也会这样?

但她觉得,这样的话题深究起来,她自己未必会高兴。

他要是反过来问,你跟前男友在一起时怎么样,她怎么回答?她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计较的立场,最终决定不该问的便不要问。

“我饿了……”

阡陌抛出这个屡试不爽的逃避大招,楚王瘪瘪嘴角,却不勉强。他继续与她缠绵了一会儿,起身来,朝殿外唤了一声。

没多久,幔帐外传来殿门开启的声音,寺人们将洗漱之物和早膳呈入殿来。

楚王下了榻,走到椸前,自己穿衣。

阡陌躺在榻上,看着他的背影。淡淡的天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身体上,笔直而匀称,没有一寸冗余。

那皮肤上有许多红痕,那是阡陌留下的。但她知道,自己身上更多……

这个名叫熊侣的人,就是那个要与自己一道生活的人吗?

在这次波折之前,阡陌都一直觉得无法确定。

就算是他亲口说了要娶她,她心里在感动十分的时候,也仍然觉得很虚幻。

她一直觉得他们之间隔着时代,就算他现在活生生地站在面前,自己也说不定哪一天会终成过客。

而现在,她觉得,如果她放任自己和他成为了过客,她会后悔。

很后悔,很后悔……

忽然,楚王转过头来,目光与阡陌对了个正着。

她没有躲开,望着他,定定地。

楚王眉间一动,片刻后,走了过来。

“怎么了?”他伸手抚抚她的脸。

阡陌攥住他的手指,吻了吻。

“我给你穿衣。”她说,从榻边取来自己的绢袍,披好,起身。

楚王看着她,眸光深深。

她的头发随意地披着,比起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长了许多,已经披到了腰上。他不禁抬手将一绺落在她胸前的头发撩开,触感顺滑,像上好的乌丝。

楚王的身上才穿了单衫,松松地垂下,未系衣带。

阡陌将他拉前,手指在衣带上打着结,缓缓地,细致而耐心。

感到那指尖若有若无地触在腰腹上,楚王注视着她,目光微微变幻着。

二人贴得很近,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

他忍不住低头,阡陌却往后微微一闪。

楚王愣了愣,再往前,阡陌却又偏向了一边。

看到她唇边狡黠的笑,楚王捉住她,搂着她的腰。

“戏弄我吗?”他低低道。

阡陌笑而不语,忽而将双手捧住他的脸,吻了上去。

楚王一怔,随即热烈地回应,将她压在榻上。

寺人们将食器和用器摆置好,却未见楚王出来。未几,幔帐后面传来些微妙的声音,众人忽而明了,赧然相觑。

“出去吧。”寺人渠压低声音,微笑着招招手,将众人带出殿外。

年轻人啊……他瞅瞅紧闭的殿门,笑笑,摇头而去。

一直到将近晌午,殿外的寺人才听到楚王的召唤,推门进去。

他已经穿好了衣服,悠悠地系着带钩。

寺人渠忙让人将食器等物收起,自己上前服侍楚王穿衣。

“轻些。”楚王忽而对那些搬动物件的寺人说。

众人唬了一下,放轻了手脚。

未几,楚王又转向寺人渠:“为贾来了不曾?”

寺人渠忙道:“工尹方才已经到了前殿。”

楚王颔首,正要出去,却又想到什么,回头对寺人渠说:“她在睡,莫让侍婢打扰,待她醒了再呈汤沐。”

寺人渠愣了一下,忙唯唯应下。

瞅着楚王出去的身影,寺人渠又瞥瞥殿内低垂的幔帐,似乎曾被特地掩好了,遮得严实,里面寂静无声。

心中忍不住感叹,世道果然是变了,他们大王,何曾这么体贴过谁啊……

棠地的战事之后,为贾奉命留在当地数日,处理善后之事。虽然不能随着大军返回郢都,但他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楚王愿意将这般大事交与他,足见对自己还是信任的。而闻知楚王还留在渚宫,为贾更是积极,遣使前去禀报进展。没多久,他就接到了楚王的诏令。

为贾到了渚宫之中,无暇欣赏四周美景,心中仍想着自己在舒地料理的诸事,估计着哪些最重要、哪些是楚王感兴趣的。为氏比不得斗氏、成氏、屈氏这样的大族,为贾作为族中目前最得意的人,看起来地位高,在朝中却无族亲可依靠,颇感力量单薄。楚王年轻,肯提拔贤良之人,为贾也正是因为这般才当上了工尹。他一直不肯满足于现状,想做得更好,想成为像他的兄长为吕臣那样的人。所以,他珍惜每一次机会,上次因为穆夫人而出的过错,更是要弥补回来。

侍臣来请,为贾整了整衣冠,迈步上殿。望见楚王已经端坐上首,他行礼跪拜:“拜见大王。”

楚王和颜悦色,免了他的礼,还赐了坐。

“卿在舒地多日,呈报之事务,寡人皆已阅过,甚好。”楚王赞许地说。

为贾心中一喜,忙行礼谦过。

楚王问起些详细之事,为贾即刻一一禀报,对答如流。

楚王听着,微微颔首:“此番反叛,虽以舒伯崇为首,其余六国宗室贵族亦参与其中。令人细查,凡参与或暗中帮助之人,一律入罪,不可纵容。”

为贾应下。

楚王看着他,话头忽而一转:“寡人听闻,卿早年游学晋国,与赵氏相识,确否?”

为贾一讶,答道:“正是。”

楚王问:“可识得赵穿?”

为贾道:“识得,但不过数面之交。”

楚王颔首:“下月赵穿使楚,连尹问寡人何人主事,寡人便想到了卿。到时,便由卿接待赵穿,如何?”

为贾听得这话,心中不由得一动。

赵氏是晋国首屈一指的权臣之家,其中,又以赵盾为最。

许多年前,晋国因骊姬之祸,公子重耳被迫逃亡,侍臣赵衰忠心耿耿,追随左右。数年后,重耳返晋国,继位为晋文公,重用赵衰,赵氏因而壮大。到了晋襄公时,赵衰去世,儿子赵盾继承其衣钵,继续为晋国所重用。赵盾辅佐了晋襄公以及现在的晋侯两任国君,将晋国大权牢牢握在手中。天下无人不知,晋国虽有国君,主事的却是赵盾。

而将要来使楚的这位赵穿,便是赵盾的堂弟。

没有人会傻到真的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来使。楚王今年忽而做出了许多事,灭庸平乱、征讨四方,皆得大胜。这般动作,显然惊动了北方的晋国。这位赵穿就是奉了赵盾之命,前来探虚实的。这是楚王继位之后晋国第一次来使,这边的接应之人可谓事关脸面,责任重大。

为贾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一件棘手之事,却是精神大振。他脸上露出微笑,向楚王郑重行礼:“敬诺。”

阡陌一觉醒来不见了楚王,侍婢说,他议事去了。

室中的汤沐已经备好,用漆屏隔着,热气中带着兰汤的馨香。

阡陌一直很喜欢这个味道,跨进去的时候,身上的酸痛很是明显,待得浸下去,被温水包裹,忽而浑身舒泰。她一向不习惯有人在旁边伺候,见侍婢盯着她身上的红痕,更是面上一热,委婉地让她们退下。

那些侍婢年纪看起来并不比她大多少,似乎有些不明白她的意思,皆很是诧异。

阡陌只好说,她想一个人洗。

“夫人可是怕吵?”一名侍婢道,“我等不出声便是。”

她们显然是被人交代过,说话很恭敬。见她们不肯走,阡陌很是无奈,又不好拉下脸。

“小人为夫人捶肩吧!”一名侍婢笑着说,“从前郢都的夫人们来此,都喜欢在沐浴时让我等捶肩。”

阡陌的心底被触了一下。

“哦?”她亦笑笑,“此地亦有其他夫人来过?”

“那是自然,此地临近太一之宫,诸王来拜谒,皆会在宫中歇宿。”

阡陌颔首:“如此,尔等见过哪些夫人?”

“多了,蔡姬,就是如今的穆夫人;还有黄赢、罗姬、吴姬……哦,还有从前那位臂上有一颗痣的,叫……”她想了想,似乎想不起来了。

“曹姬。”旁人道。

“正是,曹姬。”那侍婢笑道,“比夫人胖些,也是位美人。”

曹姬?阡陌想了想,并不记得有这个人。

侍婢似乎明白过来,忙道:“曹姬是先王的庶夫人,如今已去世了。”

阡陌了然,莞尔道:“原来如此。你说的这几位,我只认识穆夫人。”

“我等入宫服侍不长,也只知道这几位。”那侍婢替她擦洗肩膀,“大王继位之后,从未带姬妾来过,说起来,夫人乃是头一位。”

“是吗?”阡陌道,看她并不像说谎,莫名地,心里松了一口气。

你在想什么?待回过神来,阡陌心里苦笑。

就算那个侍婢说的是实话,越姬、郑姬、后宫也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说要向前看不计较吗?莫再想啦……

水雾氤氲,阡陌泡了一会儿,觉得差不多了,便打算起身。

“烦将浴衣取来。”她说。

侍婢答应了一声,走出去,未几,脚步声传来。

阡陌正要起身,忽而听到有佩玉轻撞之声,觉得不对,猛然回头。

楚王手里拿着浴衣看着她,似笑非笑。

“倒是警觉!”他似乎十分满意,“日后,寡人可不必再忧愁爱姬又被何人拐了去。”

侍婢们皆有些羞赧之色,窃笑着走开。

阡陌无奈,岔开话:“何时回来的?”

“方才。”楚王道,将浴衣展开。

这两天来,二人相互服侍已经习惯,但阡陌触到他那闪烁的双眸,仍然觉得耳根发热。

“你转开去。”她小声说。

楚王依言转开头,眼睛却仍然瞅着她。

阡陌哭笑不得,拧了一把他的手。

楚王不服气地抱怨:“早都看过了……”脸上却带着笑,依言转开头去。

阡陌站起身来,将浴衣披在身上,正要出来,楚王忽而一把将她抱起,阡陌惊叫着,看到外面睁大了眼睛的侍婢,热气冲上了头顶。

“出去吧!”楚王一边对侍婢吩咐着,一边将她放到了榻上。

阡陌满面通红,看着他得逞的笑容,正要骂人,却被他压了下来。

被水湿透的浴衣被丢开,肢体缠绵,好一会儿,楚王才将她放开。

“陌,”他将手指拨开她颊边的头发,轻轻摩挲着,“随我回郢都。”

阡陌睁开眼睛,看着他。

她并不惊讶,他们在这里已经逗留了三日,回去不过是迟早的事。

脑子里掠过很多东西,宫殿、穆夫人、伍举,还有滔滔的江水……

“好。”她看着楚王,微笑。

楚王眉间一松,亦露出笑容,在她的唇上吻了一下。

楚王胜利的消息从东边传回了郢都,国人们兴高采烈,提到这位年轻国君的功绩,皆津津乐道。

他入城的时候,国人们夹道相迎,待看到王驾后面紧跟着的安车,皆诧异不已。

阡陌坐在安车之中,隔着竹帘,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有许多人正好奇地望来,心中有些紧张。这是第一次,她正式跟着楚王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虽然没有露面,但是其中的意味却是十分明显。

果然,没过多久,关于楚王车后妇人的身份问题,开始成为了郢都人们讨论的焦点。

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出来。

据说,那里面坐着的是个女子,她身怀奇术,能够用木头做出飞鸟,并曾经为楚国的军士治好了可怕的瘴疫,从而助楚人灭庸,一举摆脱了困境;又据说,她出身樊国游氏,是成周王子游之后,贵不可言。

而广大国人对于这两件事背后的秘闻以及与楚王的联系更感兴趣。经过各路闲人、市井之民、贵族、寺人、宫人、士卒等等有幸目睹或听闻过这位女子的人口述、整理、添枝加叶,故事的脉络日趋完整。寺人渠出宫一趟之后,便给阡陌带回来了流传最广的版本:

这位樊国的游氏女子,姓姬,简称樊姬。她随家人南游时遭遇祸事,流落舒地(以上由服侍使楚的樊国司徒游聃父的馆人证实)。恰逢楚人伐舒,樊姬被当作舒人,执入铜山为工妾。她是中原人,不通楚国言语,被困铜山之中。其时,恰逢瘴疫肆虐,樊姬通晓治疫之法,救数万人于危难(以上由铜山归来的府吏证实并补充)。而这个时候,楚王恰好来到铜山,他慧眼识珠,一眼便看出了这位女子出身不凡,随即将她带出了铜山,令她为伐庸的楚人治瘴疫。此举果然得力,楚师顺利灭庸,镇压了诸蛮夷的反叛。此时,楚王已对这位樊姬倾心不已,但是樊姬却心系家人,回到了舒地。楚王一路追随而至,最终将她带回了楚国,并且一意要将她立为夫人(以上由跟随楚王的士卒甲乙丙丁等若干人举证)。

而主线脉络之外,更多的支线开始在舌头上传播。

传说,楚王爱她十分,日日都离不开她,让她住在了高阳宫中。

传说,楚王还曾因她擅自出宫而发怒,在众目睽睽之下,到市井中将她带回。

传说,只有她敢与楚王争吵,楚王连宫殿的门都摔坏了,却舍不得动她毫发。

另据小道消息,穆夫人曾经很不喜欢这位樊姬,在楚王离去之后,便将她赶走。楚王得知之后,大发雷霆,亲自外出去寻找樊姬。

而据更加神秘的小道消息,楚王此番亲自去舒地平叛,其实就是为了她……

诸多消息,被传得有鼻子有眼,阡陌听了,不禁囧囧然。

她分析了一下,觉得那些故事的主体情节很有选择性,于是,当夜楚王回来的时候,她问他:“我治瘴疫的那些事,是你传出去的吧?”

“嗯?”楚王看她一眼,不置可否,“又并非讹言,怕人说吗?”

阡陌怀疑地看着他。

楚王无奈,捏捏她的鼻子:“我是为你好,别人若说我为了一个心肝全无的女子而东奔西走,寡人还有何脸面?”

阡陌气笑,拍开他的手:“你才心肝全无。”

楚王却反捉住她的手,将她拉到了怀里。

“不喜欢?”他问。

阡陌道:“也不是……”寺人渠说国人在知道那些治疫的事之后,对她颇有好感。阡陌心中亦是舒服,谁不希望自己做过的事受人认可呢?况且她的确是做了好事,并无半点虚假。

楚王唇角一弯:“寡人都不怕被国人骂昏君,你怕什么!”

阡陌想了想,却道:“樊国之事,你拿定了吧?”

“正是。”楚王道,“游聃父亦到了郢都,明日便会入宫。”

阡陌看着他,没有说话。

心里很有些奇妙之感。

樊姬。

她记得,在现代的确有这个人的墓,传说就是楚王的配偶。但是阡陌没有去看过,只听爷爷跟别人提起过,说除非遇到意外而不得不发掘,否则那些墓的研究价值有限,因为那里面的实际主人是谁,尚无定论。

可是如果那里面的人真的是樊姬,那么,樊姬就是存在的。

她……就是自己吗?

阡陌困惑十分,觉得自己就像是在做一道九曲回肠的数学题。她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个无意中闯进来的人,因为各种巧合,才与楚王走在了一起。

可如果,这些都不是巧合,而是注定的呢?

她觉得脑子有点晕。

楚王见她露出了神游的表情,想问她在想什么,这时,寺人忽而来报,说穆夫人不适,请楚王过去一趟。

穆夫人?阡陌听到这个名字,目光定住。 QAffSVFm0Ywxq/8SycoGnTV9/GtlYeZXuUFvWNXhkNiZrVCM3h4Q8ZKN709gUd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