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已将书剑许明时

或许,每一个老成持重的人,都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魏徵亦不例外。身为王通的高徒,他不是那种只会在书斋中嗷嗷乱叫的书生,他是真的投身到隋末的起义大军中去。黄仲则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每每想到魏徵,我便不能认同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倒是每每想起李白那句:“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我对魏徵最初的了解,是小时候看《隋唐演义》。故事的开始,当时的“天下第一作”隋炀帝突发奇想要去扬州看琼花,为方便出游,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又令造龙舟,征民夫,选民女,折腾得民不聊生,各路英雄纷纷起义,其中尤以瓦岗寨声势最为壮大,魏徵和徐茂公就是正义这方的重要谋士。

真实的历史当然不是如此戏剧化,隋亡有许多因素,开凿大运河只是其中一项。开凿大运河主要是为了运送军资,东征高句丽,而不是为了搞笑的看琼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惠及唐代以及以后的朝代,唯独没有惠及他自己。

那是底色黑灰的乱世,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各自为政的英雄豪杰、有识之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曙光。

在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魏徵确实和瓦岗寨过从甚密,他曾献策壮大瓦岗,可惜李密不能用其谋。在其后的乱世中,魏徵还被迫跟过窦建德等人,几年之中可谓辗转。

《述怀》诗中:“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策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当指这段经历。

“请缨”用汉臣终军的故事,他曾经奉命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向汉朝称臣,辞行时,据说他表示了为国效力的决心,向皇帝请求长缨,要把南越王“系”住,带回京城。

与终军一样,魏徵随李密降唐之后,曾毛遂自荐,去山东安抚李密的旧部徐世勣,徐世勣听从了魏徵的建议,率众归降了唐朝。

这位徐世勣就是《隋唐演义》里徐茂公(懋功)的原型。他是唐初名将,封英国公,被李渊赐姓为李,更名为李勣。他也是后来起兵反抗武则天的徐敬业的祖父。可惜徐敬业完全没有祖父的军事才华,起兵之后,很快就一败涂地。

“凭轼下东藩”说的是雄辩家郦食其,他代表汉高祖去说降当时的齐王田广,被田广所杀。

虽然魏徵没有像终军和郦食其一样丧命,他却被窦建德俘虏,跟着他干了一小段时间。好在那时的人不太讲究政治背景,出身是否根正苗红。不然,魏徵后来不可能在太宗朝大展拳脚,干得虎虎生风。

惊魂未定,流离失所的那段日子里,魏徵也是苦闷的,君不见《述怀》里写道:“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似乐府古意,游子浪迹四方,笔笔都溅出凄凉。

他担忧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天下苍生的未来。风尘奔波,来日未卜,人如寒鸟哀鸣,孤猿夜啼,不知何日才能看到天下大定。

好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咱们英武不凡的秦王李世民率众击败了窦建德。魏徵再度归唐,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看重,任命为太子洗马(太子洗马是官职,掌管文书典籍、辅佐政事,不是为太子洗马的弼马温),礼遇甚厚。魏徵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看出众望所归的李世民野心勃勃,太子李建成有名无实,劝李建成早做提防,李建成同样不能用其谋。

魏徵早年的经历,颇似刚入职场的新人,一身本领,梦想着建功立业,却屡屡遇人不淑。最艰险的时候,简直朝不保夕。

尽管后来太宗以乡巴佬、倔老头相称,但魏徵绝对不是个憨货。深谋远虑如他,未必不知参与到皇族内部权位斗争中风险系数太大,但就如《述怀》所言,“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他对李建成如是,对李世民亦如是。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作为东宫派系的人,魏徵被带到李世民面前。有人说,魏徵曾经建议李建成将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坦然对答:“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他也是敢说,换作一般人,换作明成祖朱棣的时代,敢这么当面揭疮疤,早就被一刀咔嚓了。好在他遇见的是李世民,李世民欣赏他直率敢言,心里也知道他说得有理,遂将此事轻轻揭过不提,即位之后,依然重用魏徵。 LKgcs65xq7Qn8yhjSxoRnN4ZKUnB1ckbMINRewp8oXOiQY+n4EqIh62XtGGi7c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