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古一帝谋盛世

春秋时,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问策于管仲,如何成就霸业,管仲坐而论道,说得头头是道,听得齐桓公频频点头,信心大增。忽然之间,姜小白同学想起一个重要问题,有些羞愧有些惶恐地问,我这个人,喜欢吃喝玩乐,这于霸业有碍么?

目光远大的管仲安慰他说,没事的,喜欢吃喝玩乐是人之常情,谁能没有一点缺点呢?成就霸业最主要的,是要能够发现贤人、任用贤人、信任贤人。

姜小白松了一口大气,照管仲的策略执行,果然成就了霸业。和姜小白一样,李世民也是知人善任的人,他的性格比骄纵自大的杨广要讨喜得多。身为君主,李世民的气度要远胜于杨广,甚至是大多数人。虽然屡屡被魏徵烦到想要掐死他,太宗还是次次都接纳了他的意见。

以武创世,以文治国,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这是古来明君都深谙于心的道理。即位之后,李世民曾多次激励大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下诏说:“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他基本做到了言行一致,对着满朝文武苦练“忍字诀”,虽然做不到唾面自干,也做到了“从谏如流”,单就这份心胸已是少见。

世人都知道当明君圣主会流芳百世,当昏君暴君会遗臭万年,可是从三皇五帝到清末,除了上古那几位被尊为圣贤的、神一样的存在,大多数时候,为君为王的还是昏庸寻常的多,能够不过不失已经是阿弥陀佛,间或还有几个作天作地、行为出格的暴君,主动担当了自家王朝掘墓人的重任。

撇开那些人格缺陷不谈,这实在是因为,当个好君王、好皇帝太不容易了,责任重大,举动受限,上有无数礼教规矩压着,下有无数臣子死谏活谏。除了表面的尊荣,实际上的自由少之又少。

只要你放出话去,表态要做一个好皇帝,那完了!处理不完的国家大事,应付不完的礼仪规矩,就等着你了。当明君圣主,哪有当昏君暴君来得潇洒任性?康熙亲政之后常朝不辍,每天早上五点前起,准时坐在乾清宫乾清门下“御门听政”,坚持了十几二十年,除非特殊情况,从未主动给自己放过假。最后是大臣熬不住了,上书劝说,咱们歇两天吧,康熙才改为数日一朝。

所以,帝王中的大多数选择中规中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有那志向远大、心智毅力过人的,才愿担当起这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成为一代明君圣主。古人称皇帝为天子,不带任何偏见地说,这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确实可以称得上“天之骄子”。

被后世盛赞的贞观之治有一种清素的情怀,是(相对的)言论自由、君主从谏、君臣互相尊重的典范(当然不乏文臣史家的刻意涂抹和美化),却也是昙花一现的美好,不要说在中国历史上,在唐代也是少见的。这是因为,这种良辰好景,完全是依赖君臣的个人素质而得以偶然实现,缺乏了制度的制约和规范,它不具备被复制和长期实现的可能。

期待明君圣主救世,早被证明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可惜,自古以来还是有人乐此不疲,长梦不醒。

我小时候,不务正业,拉拉杂杂看了许多关于李世民的书和电视剧,他的形象在我心中生动而高大。因着对李世民的认可,也因着他特殊的身份,我比读其他人的诗,更留心那些字句之下的心思,想看到一些正史记载中遗漏的细节。

我喜欢《帝京篇》十首以外,他那些散落的诗作。不强调帝王的身份、威仪和荣光,他的自信和直率让他的诗无师自通地拥有了直抒胸臆的好处。

他的诗有朴实而雄健的气象。如果他懂得直抒胸臆的好处,他的诗歌就有了直接盛唐的气象,自然会区别于初唐流行的宫体诗。

他其实不必向他的文学侍臣们学习如何娴熟地运用典故,雕琢字句,让诗句看起来更精美动人。他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且看这一首《过旧宅》: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台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过旧宅》

窃以为,在李世民一百多首帝王诗中,这首诗,才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不期然让我想起向秀的《思旧赋》。《思旧赋》的基调是悲伤且无奈的,竹林七贤风流云散,向秀途经故地,闻笛思友,充满了物是人非的凄清和感伤;而李世民的《过旧宅》呈现了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的自信,在略显萧瑟的环境下,仍见勃勃的生机。

此诗与彼诗,映照着不同的人生,没有什么好与坏,只是各自的情味不同,适合不同的心境。

有些时候,前路逼仄幽微,微光嶙峋,耐心走过仍有柳暗花明;有的坦途看似远大,却暗藏艰险,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李世民回归故里之后,对往日的追怀,是欣然,不是感伤唏嘘,他从此拥有了更大的施展能力的天地。这种坐拥四海,意气风发的感觉,一如刘邦回乡所歌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抵这男儿功成名就后的王霸之气,是气势相近,心思相似的。

这允文允武,血脉中交杂了胡人狼性的皇帝,一生弓马不歇,骑着他心爱的“昭陵六骏”,内平动乱,剑指辽东,马踏西域。杀伐决断,整顿乾坤,终缔造了不朽的大唐帝国。

另有两句诗,李世民以同样的笔调写道:“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匹马离去,拥众归来。旌旗猎猎,映日生辉。所有的腥风血雨、辛酸惨烈都被淡化为成功后的辉煌。

这种成功令人向往,实则却是难以复制的。屈指算来,历史上也只有极少数的开国君主可以享受到这种极致的辉煌。

四海为家,奔波四方,才是人生的惨淡实相。多少人跋涉在路上,能披荆斩棘,到达终点,如愿以偿的有几人?能在坚持之中,不失本心,始终如一的又有几人?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赞美成功,同时也要允许失败,这本该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可现实却教会我们现实,认为成功才是唯一的目的。

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变得暴虐无道,恐怕后世人就很难对他推崇备至了。

要担当,要坚持,要懂得取舍,没有理所当然的成功,没有不劳而获的人生,还是那八个字说得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Im4s6pOjr8ravMBSMeFBlAGpWylc0YnN6+Fjx9xVLrzLtEeE/e2xbivBnZWEHnF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