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年华世事两迷离

人生多歧路,王勃想不到,在友人离开长安之后不久,他亦因罪离开长安,离开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帝都。

刚刚展开的仕途,因为他的一时轻率而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我不知道,此时的他,是否还能自信地说一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离开长安之后,王勃开始了一系列漫游,先往东南地区,后来去了四川。他在四川旅居多年,设法谋得了一个小官职,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参军。据说,他在那里研究医术草药,以便奉养年迈的亲长。可是,这时候,他却犯下了第二个错误,这个错误更致命,不但摧毁了他自己的仕途,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

王勃先是藏匿了一个逃亡的官奴,后来他后悔了,唯恐官奴被抓住连累了自己。也不知他怎么想的,他解决此事的办法是杀死了这个官奴。后来事情暴露,他被判死刑,行刑前遇到大赦,侥幸捡回一命。王勃的父亲却因他的罪行而失官,被贬到交趾(今天的越南)任县令。

真是忍不住叹气,坑爹的“官二代”真是古今皆同啊!纵观王勃的所作所为,应了那句流行的话: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春,王勃为探望父亲从老家山西出发,九月,到达南昌,闲来无事去蹭饭,参加都督府的宴会。

这宴会本是都督阎公借滕王阁修缮一新的机会,大宴宾客,并让其婿吴子章在众人面前作序,展示文采,一举成就文名。与会来宾知晓阎公之意,当然纷纷谦让,早已准备好的吴子章正准备发挥的时候,初来乍到的王勃当仁不让,即席赋就《滕王阁序》。

计划被打乱,阎公很是不悦,初时以“更衣”(上厕所)为名,拂袖而去,实则仍在后面,听人奏报,留心席上的情况。

当听人报王勃写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表示很淡定,说“亦是老生常谈”;等王勃写出“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阎公沉吟不言;到他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阎公肃然起敬,站起来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又再列席,立于王勃身侧,随其笔起笔落吟诵其文……

宴会极欢而散,滕王阁的聚会,便如昔日会稽山上兰亭中的聚会一样,成为千古佳话。

吴子章被王勃秒成渣,一点也不奇怪。《滕王阁序》这样挥洒自如的骈文,比王勃其他的诗作,更酣畅无忌地展现了他的才华。那样浓墨重彩,似漫天星河披散,似满江落霞涌动,叫人目不暇接。撇开那些词美义壮的描写不谈,王勃所尽兴宣泄的,是他绝世才华所不能担荷的生命之重。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只有在这些陌生人身边,享受着众人的赞颂和认可,他才可以稍稍拂去这数年的阴霾。

他虽是少年狂生,却也是深受儒家教诲多年的儿郎,连累了父亲,他不会不自责,断送了仕途,他不会不颓丧。所谓的“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若不怪他自己轻狂草率,又能怪谁呢?人的错误,旁人或许能暂时代为掩饰、分担,然而,后果最终只能自己承担。

如果说,《杜少府之任蜀州》表现出的是王勃性格中的豁达,那么,《滕王阁序》所流露出的王勃,则是豪情与失意并存的矛盾的少年。他的黯淡心思,都深藏在他华美的笔端之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我读王勃,总觉得是可惜的。

他性格造作,却不失真诚。他的才华,让他能够暂时地触碰到生命的玄机,他的智慧却不足以让他坦然面对人生的穷通。也许境界只是毫厘之差,但这一步之遥,却往往一生都跨不过。因此,当“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时,他很难真正地睁开眼睛,去直面生命的痛楚。虽然他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他的内心仍是一片混沌。眼前虽然山青水长,但未来,于他而言,终是茫然大过清醒。

像翻过几页书,就知道结局的人,我知道他已经没有未来了。他有的,是结局。

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秋,王勃从交趾返回,乘船渡南海时,遇飓风失事,堕海而亡。人生如浪里行舟,风波难测。我不知道,他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是怎样地惊惶和恐惧。

他或许反省过,今后的人生将会经历更多的考验,他再也不愿令人失望。可死亡却以如此一刀两断的方式答复他,不会再有以后了!

沧海世界,一念成灰。也许每个人年轻时都觉得生命很长,长到可以肆意挥霍,青春和热情仿佛是用不尽的,可是,往往在短暂的明亮之后,就沉寂如尘。

他死时只有二十六七岁。巨浪覆面的时刻,他是否想起年高远谪的父亲?他是否想起那名被自己处死的官奴?他还来不来得及,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国治世的志愿,以及他那令世人侧目的才华?

转眼间,都散若流星……他的一生,像一场梦,却又过于清晰。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

似朝云,似暮雨,那些曾经的人都不见了,那些曾经的爱恨都如日影消失了。人生短暂如落花流水。可人心,偏偏眷恋那一点繁华温柔。

滕王阁是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故人称滕王阁。后来《滕王阁》流传到京师,高宗读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时,想起旧事,曾叹息过,后悔自己对王勃的处置。

谁又说得清,是什么具体的因由造就了王勃的悲剧?人生太微渺了,一个看似无意的错误,一场不期而遇的风浪就足以打乱全盘的计划。

生如梦幻泡影,须臾即变。生与死,悲与欢,都潜伏在命运深处,等待人的遭逢。

慢慢地,想起这狂傲又萧瑟的少年,我想起他的另一首诗:

北山烟雾始茫茫,

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

复值征鸿中夜起。

复阁重楼向浦开,

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

相望相思不相见。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仿佛是后人,站在他曾经登临的滕王阁上,写下了这首诗。但其实,这是他自己无意间写给自己的。

年华世事两迷离,令我们唏嘘的,看似是别人的事,却又似,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了我们的心。 cicEJ1f1WvKf+yXhSTosCHsCOWEScrL62dQ0pqv1nop7+fmflqN2tYl27+6Y85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