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莫令别后无佳句

《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那时他还在长安。他有一位姓杜的朋友要到四川去做县尉,王勃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依据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称为“令”。县令以下有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所谓“文丞武尉”,是协助县令的助手。在唐人的公文或书简往来中,常尊称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诗题作“杜少府”,可知此人是去就任县尉。

让我们再来细看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之任蜀州》

读这首诗,仿佛回到了那久远的年代,站在古老长安的城阙上,遥望着一场离别。

山河春而霁景华,城阙丽而年光满。秦川之地,山川峻烈,经过开国的数十年经营,越发显得城阙巍峨,市井逶迤。古道旁相送的人意气风发,姿态从容,不被离情所羁绊。

唐人送行,多作诗赠别。一部《全唐诗》,这类赠别诗占了不小的比例。钱锺书先生对此有精妙的论断:“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

“用得着”这三个字令人莞尔,不兴送礼,兴赠诗,这个方式很环保,很值得点赞。伴手礼多数会吃完、用掉、坏掉,诗却能一直记着,常忆常新,对送行的人而言,最没有经济压力,唯一考校的是才华。

赠别诗多半是临场发挥,才华和交情都要经受“考验”。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能流传后世的,多半是名作。

无论以何种标准评判,王勃这首诗都堪为典范之作。

习惯上,赠别诗的第一联要点题,照顾到主客双方。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是非常符合规范的。

唐人有“扬一益二”之说,扬是扬州,益是成都,在唐代人心中,成都是仅次于扬州的繁华大都市——蜀州是个物产富饶的地方,自从秦、蜀之间开通了栈道,秦中人民的生活资源,一向靠巴蜀支援,那里的每一个城市对京城都有辅佐之功。这样说的深意,是劝慰朋友,你并不是到荒凉之地为官,无须失落,要努力地施以善政。

次句“风烟望五津”,是说你走之后,我只能遥望那边的风景。这句话语淡情长,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古人离开家乡或京城,到外地做官,就叫作“宦游”。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名句,亦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名句。其知名是在于,这两句一扫离别之抑郁、颓唐,令人觉得心怀为之广,天地为之宽。

古诗词中哀伤离别的作品,数不胜数,大多是喋喋不休地抒发“相见欢,重逢难”的感受。王勃能说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是如有神助。

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一个知己好友,虽然远隔天涯,也近得好像比邻而居——要知道,王勃所处的年代并非资讯发达、朝发夕至的现代,亲友之间通常鱼雁不传音信杳。

这首诗不单有别于王勃其他的赠别之作(其他的赠别之作里多有“穷途倦游”的飘零之意,如《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更直接或间接地启发了后来许多的唐诗名作。如高适的《别董大》,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何等雄健激昂!读到这诗的人,也会因此自信激动吧!

可我为什么忍不住喟叹呢?他们说得都太轻松写意了。知己不是一时的好友,否则钟子期不必摔琴绝弦,天下之大,以他的琴技,再找一个善听琴的人就是了。

只因,那人未必是知己。

我们往往需要用很久的时间,经历很多事情,才能验证谁是真正的知己,亦需要用很深的心、很多的付出,才能成为别人的知己。

知己,这个看似清淡的称谓,代表的是彼此最深的认可和信任。

就如人说的,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人,那就够了。

说起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亦非王勃首创,他是从曹植的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变化而来,既承转了丈夫之志远及四海之意,又深化了友情知己的力量。这两句诗被他用活了,比原诗更广为人知。

后来中唐诗人王建也有两句诗:“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这是将王勃的诗意反过来用,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凄凉之感顿生。

流泪不舍是传统赠别诗结尾流行的形式,如与王勃齐名的才子杨炯就有句云:“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烟霞。”——王勃创造性地将流泪的陈旧反应翻新,既然“天涯若比邻”,你我大可不必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

人生聚散,大可平然视之。此处亦可看出承平之世的气象,如果是在烽烟乱世,朝不保夕,任他再有自信,大抵是不能如此磊落坦然的。

《杜少府之任蜀州》所宕开的诗意,犹如一道神光,劈开了笼罩在赠别诗这个题材上浓重的悲戚——让人觉得离别的苦涩之中还有回甘。

王勃的创新本身又成为后来赠别诗结尾的惯例,后代的赠别诗中,送别的不舍多以劝慰的形式出现。他的名声,凭这一首诗就可以不朽。

此处再多提一句,王勃这首著名的五律,在技法上远胜于其叔祖王绩。王绩的《野望》第一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是散文式句法的散联,而王勃起句所用即是对仗严谨的对联,从诗法的角度看来,难度无疑更高。

施蛰存先生也曾对这两首诗做过分析和比较:《野望》的第二联“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是典型的“正对”,词性相对,上下联的意思各自独立,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而王勃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联,都必须联系上下句才能获得一个清晰的概念。这种意思不可分割的对句,被称为“流水对”,艺术性更高。

后来,民国才子弘一大师李叔同,写过一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是词,却也有古乐府的韵味,更有唐人的磊落气象在。 KY9A65OX+VfINpvigYoD7HM2sIKM6cxFvocI/ZRN2+yU9POu0gO+aq00Mmc19JG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