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铺见证小区变迁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是第一间搬进这个小区的士多杂货店,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邻近街市,而且有很多小贩摊档。还记得当年这一地区都是一块一块麻石铺成的石子路,澳门当时还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马路,而这个小区大部分都是一层两层的老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内地改革开放,大量的内地居民移居到澳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些老房子很快便被一些五六层高的唐楼取代了,那些在今天看来非常有特色的石子路慢慢地消失了。

因为人口的增加,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便会增加,而当时又未有如大型超市这样的竞争者,所以士多行业亦受惠于这一波的开放,这一时期可算是士多杂货业的高峰期。八十年代亦是我们沾记士多最赚钱的年代;与此同时,这个小区亦多了很多小贩在此摆卖。大概在二十世纪中后期二十一世纪初,因这几条街的小贩摊档与固定商铺之间没有规划(好界线),秩序比较乱,商铺与小贩常为各自的利益受损而发生争执;更由于购物的行人与车辆经常争路,时有危险发生——有见及此,政府开始整顿这一区,将其改成行人专区,并在店铺前的人行道上划出一部分给小贩摆档;为不损害商铺的权益,容许商铺在另一边的人行道上划出一部分来摆放并售卖货物,平衡了商贩的利益,亦照顾到了购物者的安全,所以大家可以见到沾记门前右边亦有摆卖货物的。现时每年交的税金以面积计算,要两万多元(澳门币,后文无特别说明的皆指澳门币),亦不算太贵。

从搬到这个小区起,我目睹过去四十多年的不断变化,真正见证了澳门的不断发展。

—沾记士多外观

—陈福仁 XEaYCMQCkQQHkGDE//cn99Y+sYYWO88I0EU7B6XoHzKz0SG+hKen8bh5Kbg4CB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