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经典名著的语言无疑是最凝练、最优美、最有审美价值的。雪莱的那句“如冬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让多少陷于绝望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之火,鼓起勇气,迎接严冬过后的春天。徐志摩一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让多少人陶醉。尼采的那句“上帝死了”,又给多少人以振聋发聩的启迪作用。

读经典名著,尤其阅读原汁原味作品,可以怡情养性,增长知识,加添才干,丰富情感,开阔视野。所谓“经典”,其实就是作者所属的那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是那个民族的灵魂缩影。英国戏剧泰斗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等、“意大利语言之父”的但丁的《神曲》之《地狱篇》《炼狱篇》及《天堂篇》、爱尔兰世界一流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及《一个艺术家的肖像》等、美国风趣而笔法超一流的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哈克历险记》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及《快乐的科学》等等,都为塑造自己民族的文化积淀,做出了永恒的贡献,也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他们所属的民族的优美剪影。

很多著名领袖如林肯、毛泽东等伟大人物,也都曾从经典名著中汲取力量,甚至获得治国理念。耶鲁大学教授查尔斯·希尔曾在题为《经典与治国理念》的文章,阐述了读书与治国之间的绝妙关系。他这样写道:“在几乎所有经典名著中,都可以找到让人叹为观止、深藏其中的治国艺术原则。”

经典名著,不仅仅有治国理念,更具提升读者审美情趣的功能。世界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优秀经典作品,都存在一个共同属性:歌颂赞美人间的真善美,揭露抨击世间的假恶丑。

读欧美自但丁以来的经典名著,你会看到,西方无论是在漫长的黑暗时期,抑或进入现代进程时期,总有经典作品问世,对世间的负面,进行冷峻的批判。与此同时,也有更多的大家作品问世,热情讴歌人间的真诚与善良,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沉浸于经典作品的审美情感之中。

英语经典名著,显然是除了汉语经典名著以外,人类整个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英语是全世界经典阅读作品中,使用得最广泛的国际性语言。这一事实,没有产生根本性变化。本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一事实也似乎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要更深入地了解并切身感受英语经典名著的风采,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语经典作品的过程,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辽宁人民出版社及时并隆重推出“最经典英语文库”系列丛书,是具有远见与卓识的出版行为。我相信,这套既可供阅读,同时也具收藏价值的英语原版经典作品系列丛书,在帮助人们了解什么才是经典作品的同时,也一定会成为广大英语爱好者、大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们挚爱的“最经典英语文库”。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张中载 教授
2013年7月于北京 CJIdMKrFwlnoMxLSeIRmBLBpHvfF/txb/RSvjtuz1Oe8+TI1jFzLWYIuo/gXpP7j



Giovanni Boccaccio

Giovanni Boccaccio (16 June 1313 - 21 December 1375) was an Italian writer, poet, correspondent of Petrarch, and an important Renaissance humanist.Boccaccio wrote a number of notable works, including The Decameron and On Famous Women . He wrote his imaginative literature mostly in the Italian vernacular,as well as other works in Latin, and is particularly noted for his realistic dialogue which differed from that of his contemporaries, medieval writers who usually followed formulaic models for character and plot. CJIdMKrFwlnoMxLSeIRmBLBpHvfF/txb/RSvjtuz1Oe8+TI1jFzLWYIuo/gXpP7j



Is This Book for You?
当纯真遭遇世故
——“最经典英语文库”第十一辑之《十日谈》(下卷)导读

胥 英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14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所著《十日谈》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与英国的乔叟的世界名著《坎特伯雷故事集》共同支撑起欧洲的文学巨型大厦。《十日谈》更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审视当时欧洲社会的视角,不仅为人们了解黑死病如何在欧洲肆虐,肆虐到何等程度,更重要的是了解当时的部分僧侣的腐化堕落生活到底何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那么,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作品起名为看上去希腊语味道十足的“十日谈”——Decameron呢?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薄伽丘对希腊语超级热爱。这个词由两个希腊语单词元素组成:δέκα= déka(“十”的意思);ἡμέρα= hēméra(“天”之意思)。合二为一,就是“十天(里发生的故事)”的意思。至于“谈”,是中文翻译时另加上去,将“发生的故事”用“谈”来诠释。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爆发了大瘟疫——黑死病。每天都有无数人死在家里、街头,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但运送者也会因此染病而死。短短数月,死亡人数达10万以上,昔日繁华的佛罗伦萨变成了一片又一片的大坟场。后来这场瘟疫席卷了整个欧洲,欧洲人口锐减一半以上。薄伽丘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场瘟疫带来的巨大影响。他也是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相关作品的第一人。

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远离瘟疫的乡间别墅里,一共来了十个青年男女躲避瘟疫。大家约定好以讲故事打发日子。每人每天讲一则故事,一天就产生出十个故事。《十日谈》里的故事大都是发生过的真人真事。有歌颂现世生活的,有赞美爱情的,有歌颂自由可贵的。同时,也有故事旨在揭露做官的凶残与暴虐、教会教士修女们的虚伪等。当然,其中还有故事讲诉了命运之力量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操控,人的意志之力量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操控。有故事还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欺诈与哄骗。其实,不难看出,薄伽丘的《十日谈》里除真人真事的故事以外,还有一些故事是来自于历史事件、传说,甚至还参考了东方的某些民间故事,有些故事则感觉明显受《天方夜谭》的影响。作者将故事情节移植过来,然后冠以人文主义思想,再讲述给欧洲读者听。

值得指出的是,该作品从头到尾被商业推销行为所能容忍的规范笼罩着。商业常见的小机灵、小把戏等小聪明被抬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恶意使坏、勾心斗角等行为被作者进行了某种鞭笞。在中世纪的人们来看,将忠诚、孝心这些美德与商场上的恶意使坏和勾心斗角相比,后者是不可被接受的。

从哲学意义上讲,《十日谈》则又提供了新的视角。中世纪的人们更倾向于相信有个命运女神(LadyFortune)的存在,所谓命运的巨大车轮在引领着世界向前。这位命运女神左右着人们的喜迎升迁,也当然掌管着人们何时遭遇厄运。从作品看,作者深受但丁《神曲》的巨大影响,并由此生发开去,进一步揭露神职人员的荒淫无耻。

中世纪时,人们对数字十分敏感,总感觉其中包含某种命运赋予的神秘含义。《十日谈》也不例外地将一些神秘数字引入作品中来。比如,作品里讲“四大德行”:谨慎、公义、内敛、坚毅;再比如:“三大神学德行”:信、望、善;还例如:“灵魂三大分类”:理性、灵性、贪性,等等。

《十日谈》对整个西方文学界、宗教界影响巨大。美国大作家爱伦·坡(参见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最经典英语文库”相关书目)就曾公开承认自己的一些作品的灵感即来自于《十日谈》。德国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宣称曾深受该作品的影响。法国大作家莫里哀以及德国大作家、哲学家、美学家莱辛也都公开承认深受薄伽丘的影响。 CJIdMKrFwlnoMxLSeIRmBLBpHvfF/txb/RSvjtuz1Oe8+TI1jFzLWYIuo/gXpP7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