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用ISOOC模型评估社群的质量

1.3.1 罗辑思维

在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那一天,罗辑思维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之中。当天,同名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营,第一期视频也同时上线。主讲人罗振宇开始了每天早上6点半推出60秒音频和每周一期的视频节目更新。

其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推崇自由主义与互联网思维,并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互联网社群品牌,致力于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三年多的时间里,罗辑思维拥有了超600万的微信订阅用户,视频点击量近3亿,考验“真爱”的限时限量的会员招募也轻松收入过千万,2015年10月20日,罗辑思维正式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元人民币。2016年3月,新一代网红papi酱拿到了1200万元人民币投资,由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罗辑思维集微信公众订阅号、知识类脱口秀视频及音频、会员体系、微商城、百度贴吧、微信群等具体互动形式于一体,主要服务于80、90后有“爱智求真”强烈需求的群体,成为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

同好(2分)

罗缉思维社群的形成是基于大家对罗胖以及他所倡导的理念的认同。不能否认,初期很多人了解、认同、加入罗辑思维,其实都是因为对于那个歪嘴胖子的喜爱。很多人每天早晨都会听罗胖的语音起床上班,像天天追剧一样。但罗胖在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与输出,将大家对自己的认同转移到对罗辑思维社群的认同。

随着社群的壮大与边缘扩展,形成以“有种,有趣,有料”为核心价值观的社群,像一个磁场一样不断地吸引着同类或者想要变成此类的人们,让不少围观的人开始基于三观的认同而加入社群,再然后就出现了很多罗友或者打着罗友名号的罗友。不少人靠“罗友”两个字开发出各种利益和好处。投资、创业合伙、旅游、相亲……但罗胖本人并没有来参与,大家也不是为了罗胖,就是为了自己。论社群生态以及目前的影响力,基于“三有”的罗辑思维在当下国内确实最大,所以给2分。

结构(1.5分)

罗辑思维社群里分高级会员和一般会员,设立了进入门槛,第一次会员招募原计划是5500人,六个小时就被抢光,集资160万元之多,第二期更有800万元入账。用掏钱方式筛选真爱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到后来,罗辑思维融资后,会员暂停招募,会员资格可转让。

除了会员群,罗辑思维在全国各地自发建成的群也有不少,活跃度还可以,但是自组织的社群缺乏有序管理,导致刷屏严重,很多人加入后选择了屏蔽。虽说有发红包才能发广告的规则,但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管理规范,所以群结构在明朗度、管控度、规范度上还有欠缺,给1.5分。

输出(1.2分)

罗胖坚持每天一条语音和定期的视频,群内会分享拓展阅读,分享罗胖推荐的好文章、好活动,还有的罗友组织读书会等。

但在输出上,一个是有点单一,基本以罗胖的语音、视频为主打,稍显单薄;第二,罗辑思维早期文章授权问题一直被诟病,不过罗缉思维已经全面和出版社合作,推出知识产品——“得到”APP,也是在输出方面的一大突破;第三,社群整体的输出能量不足,大多成员只是参与,从未输出;第四,罗缉思维转型电商平台后,虽然商业运营非常成功,但是什么都卖的模式让社群定位变得模糊不清。综上四点,给1.2分。

运营(1.8分)

仪式感:成为铁杆会员不仅仅有钱就行,还得老会员推荐,构成一种仪式感,还增强了门槛与新老人之间的关系,强化了弱关系。

参与感:营造“参与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连接”,在各有收获的前提下连接不同的社群。罗辑思维经常让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他们的很多想法是基于互联网群体试验的探索,让每一个好奇的人都可以连接。比如每年一度的霸王餐可谓轰轰烈烈,只要你敢来,我们就敢玩,激活所有认同者的参与动机。霸王餐顾名思义就是吃白食,罗辑思维向全国的餐饮业发出邀请进行霸王餐活动,首先招募会员参加,然后团队去运营。这里就用到了罗辑思维的“连接”这一概念,罗辑思维社群中的每一个人本身就是社群的中流砥柱,加上团队与商家的配合,充分发挥了社群的组织性。会员的“参与感”来自于可以免费去吃一顿大餐,商家的“参与感”来自于一次利用平台与话题提高知名度的机会。

组织感:罗胖为精神领袖,不参与管理,各地自发组织,自选负责人,碰到运营组织能力强的人,结果就不错,比如,众筹的一次“失控的儿童节”就是很好的案例。

归属感:仅仅是三观认同还不够,罗胖鼓励罗友组织线下读书会、线下各地建立基地等,一切没有线下活动的社群都是耍流氓,网络社群还得回归现实生活中的连接。而且罗辑思维还会给铁杆会员送铁牌、送书,这也是建立归属感的一种手段,有了身份标签,就有了炫耀的资本。

由于罗胖的互联网试验“新奇特”的原因,所以大多参与度都不错,运营还是很成功的,所以给1.8分。

复制(1.2分)

罗辑思维做这么大,围绕着罗胖,又不完全围绕着罗胖。以高级会员为核心,然后在各地又有自己建立的群和基地。整体形成一个开放的、好玩的、有干货的文化氛围,建立一个国家也不过如此嘛?但鉴于复制过程中质量把控和文化传承的不足,加上罗胖已经开始逐步转型电商平台,会员发展开始停滞,社群运营投入力度在下降,目前运营模式更多是与不同社群和牛人进行跨界联合,构建商业生态链条。从长远看,我们认为罗缉思维会更倾向于变成一个带人格化媒体的电商平台,而不是社群联合体,因此给1.2分。

1.3.2 秋叶PPT

秋叶团队是致力于在线教育的一个互联网社群,主要受众为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目前课程学员超2万人,主推“和秋叶一起学PPT”“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和阿文一起学信息图表”等课程。

秋叶的社群分两块:

第一块为69人组成的核心群,各有擅长的领域,在一起经常能碰出很多绝妙的创意或想法,基于互联网众包协作开发课程、做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写累计下载量过百万的电子书……

第二块为PPT爱好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课程学员,还有很多喜欢读书、喜欢新媒体、喜欢分享的年轻人。通过秋叶老师和核心群不断推出新课程、新活动、鼓励大家一起动手、总结、分享、吸引越来越多爱学习的年轻人加入。秋叶社群和金山、美的、万达等企业合作品牌活动#一页纸大赛#,#群殴PPT#,和各主流出版社合作#读书笔记PPT#,影响力日趋扩大。

同好(1.4分)

秋叶PPT社群成员最初是以PPT这个工具的爱好者为发端,在秋叶的引导、发现、培养之下又聚集了一批爱阅读、爱思考、爱学习、爱分享的核心群体。由于PPT爱好者小众化,决定了社群的规模与影响力都是有限的,目前秋叶PPT也在努力和阅读结合,和职场技能结合,扩大社群受众面,所以给1.4分。

结构(1.6分)

要入群,买课程就是门票,想升级到核心群,就多努力学习、展示优秀的作品。不同用途的群所设置的管理结构不同,学员群管理模式是金字塔结构,平时禁言,核心群是环形结构,极度活跃。

平台主阵地是QQ群,目前有六个2000人的学员QQ群,一个1500人的学员QQ群,一个1000人的QQ群,根据购买课程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秋叶的学员群功能,一是答疑服务,二是定期分享,秋叶会在其中筛选出优秀的人才纳入核心团队,进行培养。

秋叶PPT在“结构”这个元素中最强的是组织规范,如入群编号制度、禁言制度等,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详解。

输出(1.7分)

核心人物的输出主要是优质课程的不断开发与升级,周五定期有群内干货分享,三分钟免费微信教程,经常送书,鼓励动手做读书笔记PPT,让学员赚回学费等。

那么,群员输出有什么呢?在秋叶主导、群员分工协作的情况下:

他们一起做成了PPT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他们一起写出了年销量破10万册的系列纸质书籍、单期下载量破20万的电子书;他们一起开发出付费学员人数破20000人的在线课程……

论整合社群力量做输出,秋叶PPT社群不比其他社群差,但PPT的小众决定了影响力边界。综上,我们给1.7分。

运营(1.5分)

仪式感:学员购买课程,获得入群资格后,会获得个人编号,有公告和禁言,有庄重感。核心小伙伴入群,爆照甩节操秀下限,有欢快轻松感。

参与感:购买课程,自由完成课程内布置作业,发微博,老师点评。还有品牌活动#群殴PPT#、#一页纸大赛#,参与后可获得奖品,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几个活动已经获得过与美的集团、万达集团的合作。

组织感:怎么做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微信号?怎么一起写书?怎么一起开发课程?……这样的“大事”,秋叶会根据核心群群员各自擅长的领域给予分工,虽然群员来自天南地北,但是通过网络分工协作,每天交流创意和进度,比如销量高歌猛进的《说服力3》,就是十多个群员每人负责20页左右在极短时间内配合完成的。平时做推广,群员自行组织接龙转发,自运行力和凝聚力很强。

归属感:组织过多次线下活动P友会,增进群员对社群的归属感。

不过,秋叶PPT在社群规模做大后,也遇到了维护和管理成本上升、产品开发和社群运营抢夺核心团队精力、社群新鲜感下滑的挑战,一些新兴职场社群在运营上表现更出色,因此,我们给秋叶PPT社群运营1.5分。

复制(1.5分)

秋叶团队实用类在线教育已到领头羊的位置,首先,课程有破百万的销售额,不缺钱;学员破5万,核心团队69人末位淘汰,不缺人;经常有和各大企业合作的机会,不缺影响力。

我们的核心文化就是:玩耍起来无节操,认真起来无人敌——玩的同时把活做好,还能挣到钱。

以学员群为核心分化出很多以秋叶核心小伙伴为中心的子社群,比如邓稳的群殴PPT群、秦阳的秦友团群、阿文的信息图表群、蔬菜有乐膝盖的表情包群、油杀臭干的动画手绘群等,特别是陈慧敏运营的Better Me社群,是一个惊喜。

由于课程的付费性质以及现有课程销量规模,秋叶PPT社群在规模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不过秋叶PPT正逐步转向职场技能定位,打通职场三到五年新人渠道后,未来社群规模还有很大潜力。综上,给1.5分。

1.3.3 新生大学

李笑来的新生大学的形成基于一本“书”,源自于一本“开源共创书籍”:《七年就是一辈子》(后改名为《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他也有可能是第一个把自己的一本书做成了社群的人。

《七年就是一辈子》是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出版后时隔七年开始写的“书”。这“书”要打个引号,因为它实在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书:它是写不完的“书”;它有两个价格;它是“共创书籍”。

2015年11月23日,李笑来发起了《七年就是一辈子》的预售,至2015年12月25日,购买人数达1700多人。2016年1月中旬,真格基金投资了为新生大学开发APP的情非得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3月1日,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开通,截至2016年3月31日,订阅人数约为6万。2016年4月15日,新生大学的APP上线。正式上线之前,付费用户人数已经超过2700名。

同好(1.5分)

新生大学倡导不断积累、持续学习、获得新生,集聚着一批以持续、自主、升级自我为乐的人。被新生大学吸引过来的社群成员,很大一部分来自李笑来的订阅号“学习学习再学习”,抱有对李笑来个人品牌的信任。而之前李笑来做的收费社群(共同成长社群)的发展也为新生大学社群吸引同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社群目前采用收费制度,而且收费金额并不低,规模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结构(1.3分)

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其实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印刷版,由出版社定价;另外一个是网络版,完全免费。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同样采取了“价格双轨”策略,此书的网络版永久免费公开,付费并非必须;读者也可以选择支付年费2555元人民币,那么就可以进入一个社群。社群的成员可以使用新生大学的APP参与写作社交。新生大学的每个社群成员都必须进行实名登记与验证,否则无法发布文章、无法参与讨论、无法发起私聊。

李笑来也公布了其新生大学APP未来可能实现的功能与使用场景:

①精选课程(新生大学在下半年将开设五门课程)。

②不定期讲座(会组织各种学习、成长类的讲座与分享)。

③向社群成员开放申请权限,允许社群成员之间构成各种主题的“互助小组”。

④有规则的线下活动(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并成为“群主”)。

而他所筛选的群主,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IP,为后续的社群规模复制和传播打下了好的基础。

输出(1.8分)

新生大学社群总计有三本必读书籍:

①《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②《领导梯队》(The Leadership Pipeline)。

③《原则》(Principles,这其实也是一部“众创书籍”)。

李笑来认为从原则上来看,没有通读完这三本书之前,社群成员是没有资格推荐他人入群的,因为“领路人”显然要有足够的“阅历与经验”,否则事实上并无实力。

李笑来倡导的写作是交友和自我升级的一种方式,认为写文章是高质量交流手段。而写作本身(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写作),都是未来价值无限大的行为。

现有社群成员可以在新生大学APP里发表文章,社群引导社群成员在新生大学APP上输出文章,好的文章会被转载和发布到首页,为社群成员增加影响力。因为成员年费高达2000元以上,所以经过这样一个价格的筛选,APP里的朋友圈的内容就会被社群成员做自行筛选,价值相对会更大,有更多有料的内容被分享出来。

运营(1.4分)

仪式感:社群成员在获得推荐资格之后可以推荐新成员,并取得相应的积分。李笑来也公布会用“区块链公证”的方式保证每一个成员的积分最终都有公开记录。跟罗辑思维一样也通过推荐关系构成一种仪式感,增强了门槛与新老人之间的关系,强化了弱关系。

参与感:用众创书籍的方式共写一本写不完的书,一起建立社群。而新生大学的APP跟微信的界面很像。

主要包括四个模块:文章,聊天,发现,我。

①“文章”里面是所有发布的文章。

②“聊天”里面包括私聊和群聊。

③“发现”里面主要是朋友圈功能,与微信不一样的是,这里每个人都是朋友,所以所有人都能看到朋友圈。

④“我”里面包括自己的通讯录、名片、文章还有设置等。

因为APP里所有人都是实名的,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成员之间可以有更真实的了解,社交就有了更多的亲密感和黏性。

归属感:新生大学的学员早期是从支付宝群转移导流过来的,但是支付宝群之前是禁言状态,沟通得不多。现在转移到APP后,支付宝群就搁置弃用了。目前的归属感都是通过APP发布文章和对未来的完善来承载,归属感有待增强。

复制(1.3分)

目前社群处于初期,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复制的程度,但已经开始布局。让自身有资源的IP成为群主。其也曾在推送中明确列出成为群主的三点优先条件。

①最好有一定的初始流量(比如,在微博、微信、知乎、豆瓣等媒体上有一定数量的粉丝)。

②最好有一定的运营经验(群主做得更多的事情其实是运营,而不仅仅是“创作内容”)。

③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这种模式在后期可能能带来社群成员的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年费需要一定的消费能力,另外爱动手、爱分享、爱写作的精英人士始终是少数,能否出现爆发式增长还得拭目以待。

1.3.4 十点读书会

在新媒体排行榜9月份的“中国微信500强”排行榜中,“十点读书”总排名第九,在文化类排名第一。十点读书是2012年底开设的,现在获得300万投资,估值3000万。而十点读书会社群是十点读书新媒体矩阵中的一个子品牌,建立于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本书上一版中,我们谈到十点读书的社群属性还有待加强,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它显然已经做得风生水起。

同好(1.9分)

十点读书会吸引的是一群爱读书的人。十点读书会认为,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等于阅读力乘以阅读量,他们在关注每一个人阅读量的基础上,关注提升大家的阅读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促成社群成员的进步。社群成员每日阅读打卡,每周阅读话题探讨,每月线下活动十,点线上直播间,作家见面会,每一个有关读书的环节环环相扣,把相同频率的读书人联系到一起。

结构(1.7分)

仪式感:十点读书会的训练营每次开营都会有开营仪式和结业仪式,给社群参与人员强烈的仪式感,去认真严肃地对待100天的训练。

参与感:十点读书会的训练营活动,每天都是以固定的打卡模式在朋友圈或者微博提交自己的作业,并每周填表提交,让自己的成长得到系统的输出总结。

组织感:十点读书会的训练营会进行分班,从社群成员中选拔出组长,还配备有助教等,非常有组织性。

归属感:因为训练营有分班制度,所以能让小团队更有凝聚力。归属感也就更高。

输出(1.7分)

十点的公众号文章曾经以名家授权转载为主,原创性不强,现阶段特约稿、领读模式越做越好,极具特色的训练营矩阵更让整个社群有所输出。

100天训练营:2015年6月27日,十点读书会联合知名博主@warfalcon面向全国读书人发起100天阅读训练营活动。仅三天时间该计划招募文阅读量已超10万,最终确定2500人进入本次训练营。2015年7月1日十,点读书会在新浪微博发起#100天阅读计划#话题当天就成为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拥有超4070万的话题阅读量,此后每天将会有几千名营员在微博上进行阅读打卡。读书类相关内容迅速冲上新浪微博话题排行榜,为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添砖加瓦。

PPT训练营:2015年7月7日,十点读书会联合秋叶面向全国发起PPT训练营活动。这是史上最大规模、最火爆的一次PPT集体学习。仅三天时间,该计划报名帖阅读量超12万,最终确定4500人进入本次PPT训练营。7月10日十,点读书会在新浪微博发起#PPT训练营#话题,次日即拥有超百万的话题阅读量,此后每天都会有几千营员在微博上进行PPT训练打卡。PPT业界大神秋叶携30名高能助教团进驻10个营员群,零距离悉心指导,秒问秒答。训练营作为十点读书会首创的线上学习分享模式,不管是宣传规模还是招募营员数量,均再次创下新纪录。

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2015年8月8日十,点读书会联合古典老师面向全国发起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活动。这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学习活动。仅三天时间该计划报名帖阅读量累计超20万,最终确定9500人进入本次训练营。8月12日,十点读书会在新浪微博发起#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话题,现已拥有超4000万的话题阅读量,此后每天都会有几千名营员在微博上进行100天改变自己训练打卡。古典老师更是携手90名助教团入驻20个微信班群,零距离悉心指导,秒问秒答。

正是这样的杰出的输出能力,使十点读书会社群与社群成员产生了极高的黏性,为社群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地基。

运营(1.7分)

目前十点读书会做了几大矩阵:包括新媒体矩阵(公众号、微博、十点直播间、十点电台等)、作家见面会、十点训练营、十点课程、全国分会。

十点读书会的微信公众号六个月内粉丝量就达29万以上,平均以1500人/天的速度增长。新浪微博粉丝达78万以上,多个千万级话题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还有强大的自媒体资源“十点读书”作为后盾,十点读书公众号粉丝已超450万。

十点直播间:通过严格筛选,面向全国招募了20多名高质量专业十点读书会专属主播,全程参与线上直播间访谈节目、各地读书会活动主持,并建立了十点读书会电台。另外还面向会员建立十点文字营,撰写十点读书会的相关文字内容。

作家见面会:举办艾力、陈雪、小寒、午歌、十二等多名知名作家的见面会。

十点训练营:分别与多位大咖合作训练营,包括和warfalcon老师合作的100天阅读训练营、和秋叶老师合作PPT训练营、和新精英的古典老师合作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都有不错的活动效果和曝光率。

十点课程:在11月22日,十点读书会正式携手资深思维导图导师尹丽芳老师,开设十点读书会专属的定制思维导图读书法课程“会读书,绘阅读,慧用书”,不到一周时间就报满500个名额。在11月23日,十点读书会携手周国平老师,联合多个频道一起开设“知道•人生大问题”微课程,由周国平、李银河、罗大伦老师分享“哲学与人生”“性与生活”“怎样做到身心双修”系列课程。

全国分会,包括:线下读书会、线上分享会、兴趣小组活动。

线下读书会:目前已在30个城市开设分会,约有3000名正式会员。其中超过24个城市已经举办完第二场线下读书会,会员们积极踊跃地自组织了各种各样的线下读书会,已达近百场。

线上分享会:各城市已开展六一“致童年书”、父亲节主题分享、班委跨城分享、班委风采展示、达人课堂等数十场线上主题分享;以及开展数次的线上共读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在社群的引领下,会员们还建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有共读一本书、跑步团、羽毛球团、PPT提升组、原创文字营、主播团等,读书会云集了各种各样不仅爱读书更爱学习的伙伴,其中不乏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复制(1.8分)

十点读书会围绕着读书,在线下全国性的复制能力上做得比较好,线下黏性也比较好。相对于罗辑思维来说,它更偏向于去个人品牌化,以十点读书这个品牌作为辐射点进行复制。

十点读书也开始涉足在线教育,借助自己的导流能力,整合优质社群,特别是能够产出优质课程的社群,一起运营在线课程,通过教育型社群扩展十点读书群的后续规模。

如果十点读书能打通整合优质社群的商业模式,那么在复制上的潜力很可观,因此我们给十点读书1.8分。 Zfc1KL0/Xak/4kCVxMB9Prp0wP2EDDSfQF/ThABmY4XNp2dSvv1TVsZT2q80NV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