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会发散思维,秒懂思维导图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出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都可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激发大脑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途径,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 2-4

发散思维是创建思维导图的核心原理,所以我们看到的每一幅标准的思维导图作品一定是发散状的。博赞先生曾提到:“你记录信息的方式越贴近大脑自然的工作方式,你的大脑就越能高效地触发对关键信息的记忆和理解效率。”而思维导图这种图文并茂、颜色丰富的发散性思维笔记,和我们的大脑以同样的方式工作,所以它可以充分调动大脑在思考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因为,兴趣才是大脑最好的老师。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具体实例,来了解发散思维。

举例1:当你听到或看到“高兴”这个词时,你的大脑可以联想到哪些信息?

高兴

请你把通过“高兴”一词所联想到的信息,填写到下面的迷你思维导图内。

图 2-5

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通过发散思维所联想到的“答案”是没有对与错的。所以,你可以尽可能多地去大胆联想,只要填写的信息和“高兴”之间有关联性,而不是不假思索的“胡诌八扯”。

图 2-6

通过“高兴”一词,我们大脑联想到的信息或许有:家人、朋友、老师、满分、美食、玩具、运动、旅行。在迷你思维导图分支上填写的信息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数量也可以更多,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发散思维过程。

举例2:当你看到下面的圆形结构时,你的大脑可以联想到哪些图像?

图 2-7

尽可能发挥你的想象力,找到更多与圆形相关的信息,如图所示:

图 2-8

其实,发散思维很简单,就是“找关系”,即找到一个信息和多个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既有逻辑性,偶尔也有点天马行空。比如,提到“高兴”我可以联想到“太空”,假设自己可以遨游太空,那会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情。再比如,看到圆形,我可以联想到“飞碟”,UFO(不明飞行物)一直都是人类未解之谜。

传统的发散思维在大脑中是抽象的思考过程,有时候很多想法转瞬即逝,容易遗漏。而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是具体的,是可以看得到,甚至摸得着的,每个想法都可以挂在树枝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创建思维导图就是把“多层级”的发散思维过程,环环相扣地画出来。因为,每个分支上的关键词都有着无尽的可扩展性,即发散性。比如,提到“家人”,可以想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提到“朋友”可以想到自己身边的朋友都有谁等。最后如下图所示:

图 2-9

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就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正确、有价值,但是一定要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

严格意义上讲,发散思维是永无止境的,但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具备“收敛性”的,一般3~4级发散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经常有思维导图爱好者问:发散思维有时候随机性很强,想到的角度很多,甚至有些杂乱,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发散思维的实用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的绝世小工具——九宫格。

图 2-10

九宫格的使用技巧非常简单,你只需要把中心关键词写在九宫格的最中央方格里,然后通过发散思维将周围的八个空缺的方格填满。如果你联想的角度很多,八个空缺的方格不够,你还可以再增加一个九宫格继续填写。

图 2-11

使用九宫格进行发散思维的好处在于,填写完中心关键词后,外围空缺的方格有利于激发大脑主动联想,因为我们的大脑有追求完整的机能,看到有空缺的方格,大脑就会觉得很别扭,总觉得里面应该填些什么,如果已经填写了六个,大脑会想尽办法再想两个,直到填满。即使最终没有想到八个,你的大脑也会尽全力联想,从而防止大脑习惯性偷懒。比如中心主题是“我想去旅行”,利用九宫格发散思维,想想自己非常想去哪些国家旅行。

图 2-12

图 2-13

有了充足的思考角度,大脑再根据实际情况,在九宫格里做出有效选择,比如,自己综合考虑之后,决定要去四个从来没去过的国家,那就需要在有效角度旁打一个“√”。然后,再用思维导图把每个有效角度多层级发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发散思维的实用性,解决问题更聚焦,不至于思维过于发散,没有主线。

图 2-14

图 2-15

请根据以下九宫格中的中心关键词发散思维,填满周围空缺方格。

图 2-16

图 2-17 rVjYMFMrob7AkR6FWR9lRn8tzUJGJSjnwGnhFD30sxWQQJ8NMSNx3RLb/X7u2U0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