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因其应用广泛,又被形象地称为“大脑瑞士军刀”。它是一种将我们大脑中抽象的思考过程通过“图文并茂”的发散结构形象化地展现在一张白纸上的笔记方法。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思维导图也是实现全脑开发非常简单、有效的工具。
20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本叫作《学习的革命》的书风靡一时。书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思维导图这一行之有效的学习工具——一个好像大树的枝杈、有着五颜六色的符号和文字的图文笔记。
图2-1 东尼·博赞先生在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介绍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英国人东尼·博赞教授。博赞先生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又因发明“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而闻名世界,被誉为“世界大脑先生”。同时,他还是有“脑力奥运会”之称的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发起人。他所引领的“大脑革命”正在席卷全球。
东尼·博赞很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学习和记笔记。然而十几岁时,他的成绩却变得一团糟。他像身边的很多孩子一样,开始讨厌与学习有关的一切事情,特别是写作业和记笔记。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笔记越多,他的学习成绩和记忆力反而越差。为了改善这种糟糕的状况,他开始在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下面画上红线,并将重要的知识点画上方框。他的记忆力竟然奇迹般地提高了。
尽管如此,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东尼·博赞依然被记忆和考试的难题困扰着。就在那时,他开始被希腊人所吸引,因为他知道,希腊人曾经发明了一套记忆法,能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记住很多事情。他通过学习记忆法发现,希腊人的这种记忆方式充分调动了大脑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而且这正是他的笔记所缺乏的!这一发现,让他非常兴奋。
看到其他人都在单色、枯燥的传统笔记中痛苦挣扎,他决心一定要依靠自己全新的笔记方式挣脱出来。这一想法,为他日后发明思维导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逆流而上,他选择了后者。
在经历了大量的笔记实践之后,他渐渐意识到,人类的大脑需要通过一种全新的笔记方式或思维训练工具,用以清除头脑中巨大的学习障碍。于是,他开始去寻找一种思维工具。
东尼·博赞大学二年级那年,有一天他兴冲冲地来到学校图书馆,问图书管理员,在哪儿可以找到一本讲解如何高效使用大脑的书。图书管理员立即建议他去医学图书专区。博赞跟她解释说:“我不是要给大脑做手术,只是想知道如何能够更高效地使用大脑。”那位漂亮的女管理员很客气地对他说,没有此类的书籍。于是,他十分惊奇地离开了图书馆。
不过,那天他走出图书馆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找不到所需要的书,表面上看起来是件坏事,实际上反倒是件好事。因为,如果没有这类的书籍,那他就正好找到一个研究的冷门,而且这个领域非常重要。
于是,他开始学习心理学、大脑神经生理学、神经语言学、助记法、感知理论、创造性思维和脑科学。他渐渐地发现:如果让人类大脑的各个功能彼此协同工作,而不是彼此分开,其工作效率将会更高。
可是,又有谁知道,1971年东尼·博赞还是一个每天只挣10英镑的落魄青年。20世纪70年代初期,博赞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开始了思维导图的推广事业,他专教一些被认为是“不良少年”“落后生”“问题少年”的学生,而且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令博赞没有料到的是他的家教事业发展得十分迅速。于是他开始出版书籍、上电视,让更多的人了解思维导图。
其间,一个令博赞的事业发生转折的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博赞的思维导图在学习领域的成就引起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关注,他们预约博赞做一个10分钟的节目。但在节目就要开始录制时,BBC方面却临时改变了计划。一个工作人员走出来,跟他解释说:由于节目调整,我们只能给你两分钟的时间,你的学生将不能发言。博赞回应他们说:如果你们要找马戏团表演,到大街上去找,我不是演马戏的,我讲的是人类的大脑,如果你不给我10分钟的时间来讲人的大脑,我就离开。
然而,巧合的是,去录制节目的博赞的学生正是BBC的工作人员。于是,他把博赞介绍给了BBC的总编。没多久,博赞得到一个录制30分钟节目的机会,在策划会上博赞画了一幅有关节目制作的思维导图。BBC的负责人看着这幅思维导图说:“我说,年轻人,这张思维导图的内容应该能做10期节目。”“是的,先生。”博赞回答。BBC负责人坚定地说:“非常好!就做10期节目。”
之后,博赞与他的思维导图开始风靡全球!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曾经评价:“东尼·博赞让人类重新认识大脑,如同斯蒂芬·霍金让人类重新认识宇宙。”